「陛下!」
「萬萬不可開海啊!」
「太祖有訓!片板不得下海!」
「綱紀不可亂啊!臣附議!」
「……」
面對大臣們的紛紛抗議,堵胤錫露出了一抹深意的笑容。
而後轉身看向了他們,義正詞嚴地高聲斥責道:「不開海?」
「難道你們是想杏山之戰的悲劇重演?」
「如今征遼軍隊,連溫飽都成問題,你們是要趕著他們去送死嗎??
「我相信,若是太祖在此也不願看到他們,在遼東因為吃不飽而無力從戰,而白白犧牲!「
「你們意欲何為?」
他此話一出。
那些言官立刻支支吾吾地,反駁道:「你,你怎可歪曲我等意思?」
「陛下明鑑,臣等絕無此心,臣等…」
說著說著。
整個朝堂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堵胤錫這話確實不好接。
如今他們征遼軍隊確實沒有吃飽。
若他們反對。
不就成了叛國通奴的漢奸?
若他們一旦失言。
可能就遭殃了。
堵胤錫見言官們啞口無言,便繼續上奏道:「此外,為確保征遼大軍糧草充足,臣懇請陛下重新丈量全國田地,以確保稅收來源豐盈!」
朱由檢注視著堵胤錫,目光深邃。
然後環視了一圈周圍的文武官員,語帶深意地問道:「諸位愛卿,對堵愛卿的提議,有誰支持,有誰反對的嗎?」
一眾大臣面面相覷。
絲毫不敢說話。
堵胤錫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要是他們說反對。
一頂漢奸的帽子扣下來。
哪怕是太祖爺也都受不了。
而正當朱由檢心滿意足,準備批准堵胤錫的請奏時,
堵胤錫卻再次取出了一卷奏章。
正義凜然地朝堂上宣讀起來:
「為確保征遼大軍兵器完備,臣建議統籌全國鐵礦….」
「為確保征遼兵力充足,臣建議審查各地衛所的空缺。」
「為讓征遼大軍無後顧之憂,臣建議朝廷從士紳手中購買田地,賜予無地的軍屬!」
「....」
堵胤錫宣讀完畢。
朝中官員面面相覷,面色凝重。
堵胤錫的提議廣泛而詳盡。
幾乎將每一件事,都與征遼戰爭聯繫起來。
百官心中雪亮。
卻對堵胤錫的提議無從指摘。
這種情況下。
要是誰反對,誰便自承是秦檜,是國賊、是漢奸!
坐在龍椅上的朱由檢聽到這裡。
早已笑得合不攏嘴。
「堵卿所奏,朕批了!」
「遼東戰事,關乎我大漢子民的江山社稷,刻不容緩!」
「一切政策,務必迅速而權宜!」
「臣遵命!「
.....
盛京。
大政殿內。
皇太極緊盯著各縣呈上的奏章,怒火中燒。
他看到了鄭森親率部隊。
在他的眼皮底下,將漢民接引回了關內。
也看到了大明火器在不斷的升級。
看著瞬息萬變的遼東戰場。
皇太極越看越慌了,「明人要戰便戰!「
「他們現在不戰是什麼圖謀?「
多爾袞面帶陰雲,低聲說道:「陛下!」
「近期朱由檢以杏山之恥為由,朝中大興牢獄,拘捕百官。「
「現又以征戰之名,重新丈量全國土地。」
「若繼續拖延,杏山之戰恐怕真要助朱由檢,徹底翻耕大明朝了。「
看著各種情報。
皇太極一臉沉重癱坐在了龍椅上。
不久他們才與明軍交戰。
發現明軍的火力愈發猛烈了。
炮火射程也越來越遠,
甲冑也更堅固了。
最重要的是。
李自成的西北軍日漸衰減。
明軍士氣卻在高漲,人數也不停增多。
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
朱由檢想要將關寧軍,打造成京師的精英部隊。
以能迅速應對內亂或遼東戰事。
想到這裡。
皇太極都想馬上帶領八旗子弟,搬家到後金都城的赫圖阿拉去,坐等大明內亂。
但明軍卻始終按兵不動。
讓他怎麼送對方大勝?!等他大亂?
正當皇太極愁眉不展之際,尼堪急匆匆地跑進大政殿,氣喘吁吁地報告:「陛下,不好了,明軍已經渡河了!」
他的話。
頓時讓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可原本陷入絕望的皇太極,卻像被彈簧彈起一樣,從龍椅上一躍而起,眼中閃爍著一絲希望的光芒,「大清有救了,大清有救了!」
「朱由檢,你終究還是犯了糊塗!」
隨即。
皇太極緊盯著尼堪,急切地追問:「明軍來了多少人?現在何處?」
尼堪低頭回答:「回陛下,具體數目不明,似乎是從大凌河上游渡河而來!」
「夜不收在城外五十里處,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皇太極連連點頭,面露喜色,「好,好極了!」
「他們來了就好,就怕他們不來!」
說著。
皇太極看向了一旁的范文程,問道:「范先生,您是我們現在是迎戰,還是撤退?」
聽到這麼一問。
范文程額頭上細汗涔涔,帶著一絲尷尬的回道:「陛下,我們還是迎戰吧!」
「至少得給大清的八旗子弟一個說法。」
畢竟不能明軍一來。
清軍就望風而逃。
皇太極臉色陰沉,當即命令道:「多爾袞、濟爾哈朗,你們隨朕出城迎戰明軍。」
「多鐸、阿濟格,你們負責護送城中的婦孺返回興京。」
「遵命!」
由於皇太極早有準備。
盛京城內已做好了堅壁清野的安排。
一旦明軍有侵犯跡象,城內僅存的八旗士兵便會立刻放棄田地,帶著多年積累的財富撤往赫圖阿拉,準備東山再起。
想到這裡。
皇太極隨即率領正黃旗、鑲黃旗的士兵。
氣勢洶洶地衝出了盛京。
而在盛京八十里外。
明軍的輕騎兵正緊張地注視著盛京的動向。
走在前面的盧象升眉頭緊鎖,向身後的士兵們嚴肅地提醒:「一旦遭遇敵軍,務必聽從我的指揮。」
「務必聽清楚我的命令!」
他不厭其煩地向周圍的士兵們強調。
可他的幾名親兵,卻是一臉疑惑的問道:「但是我們就這點人能做什麼?」
「我們也不是怕死!」
「但能讓我們殺多幾個建奴,我們才死得甘心!」
「沒錯,那些建奴殺了我們這麼多兄弟,我一定要多少幾個建奴為他們報仇!」
「.....」
杏山之戰後。
整個大明對建奴充滿了仇恨。
都想出關殺敵報仇。
盧象升和他們的部下就是其中之一。
可盧象升寫了十幾封請戰奏章送往京師,都被兵部駁回了。
理由始終是「準備不足」。
可如今糧倉已堆滿了糧食,兵馬也足。
怎麼就不足了?
直到他接到命令,繼續出戰這裡的時候。
他才反應過來。
朝廷不是準備不足,而是壓根就不想打!
盧象升面沉如水,低聲警告:「別再胡說八道!」
「待會聽從我的指揮,讓你們做什麼就做什麼!」
「遵命!」
他話音剛落,
一名斥候騎馬飛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