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拱了拱手,打了聲招呼後,有些明知故問的說道:「陛下,您今日怎麼這麼有雅興到這裡來?」
按他的推測。
朱由檢最近應該忙於說服朝臣,準備東瀛事兒才對。
應該沒有閒暇時間外出。
然而。
他既然來了,必定就是有事情了。
朱由檢沒有立即提及正事。
而是指著那條兩尺多長的大金槍魚笑道:「朕今日來,其實是想蹭一頓美食。這麼大的金槍魚,朕也難得一嘗….」
「張先生不會介意吧?」
張寧嘴角再次一抽,「陛下說笑了,臣這裡條件簡陋,陛下怕是吃不慣吧?您還是回宮裡吃比較好。」
他心裡其實並不太樂意朱由檢來「蹭飯」。
原本他就計劃和陳圓圓柳如是兩大美女,在這邊喝酒邊享受美食的。
現在這朱由檢突然到來,多少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雖然口中說的都是客套話。
朱由檢並不在意張寧是否真心歡迎。
他看著張寧的生活,心中生出幾分羨慕。
這種野外炊食的樂趣。
他還真沒試過。
所以他不顧王承恩勸阻,也不管張寧臉色。
直接加入了進來。
張寧這邊原本就帶了酒樓的廚子和全套的炊具。
至於食物,主要是他自己釣的魚。
算上剛才釣上來的那條兩尺多長的大魚。
現在手頭上的魚足夠七八個人嘗鮮了。
廚子最初被錦衣衛和朱由檢的出現嚇了一跳。
但很快便興奮起來。
他心想。
若自己的廚藝能得到天子的賞識。
豈不是有機會成為名廚?
想到這裡。
他便更加賣力地準備起來。
張寧馬車上的調味品被廚子一一品嘗,他時而眼睛一亮,露出滿意之色,時而眉頭緊鎖,顯得有些迷茫。
不過很快,他便開始烤制魚。
香味漸漸瀰漫開來。
朱由檢這時也開口道:「張先生,今日早朝你未出席,禮部尚書向朕匯報,科舉已耽擱多年,詢問是否應重開恩科,朕應允了。」
「但朕不打算再像以往那樣只注重八股文。」
周圍沒有其他人,只有張寧、駱養性和王承恩。
柳如是和陳圓圓早已避開。
科舉不考八股了?
張寧聽後微微眯了眯眼,有些疑惑地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檢直接說道:「八股文太過限制考生的思維,而且只考四書五經,似乎對大明的發展也沒有太大幫助。」
朱由檢的話讓王承恩和駱養性都目瞪口呆,張寧也懷疑,朱由檢是不是被人換了腦子,或者也是穿越者魂穿來的。
這些話聽起來….
實在不像是大明皇帝朱由檢能說出的。
張寧眼神古怪,試探性地小聲問道:「你是上度娘查過的?」
「什么娘?」
朱由檢一臉迷惑。
張寧連忙擺手,道:「沒什麼,我說錯了,不過陛下取消八股文後,打算如何考核學子們,是否只依靠策論?」
朱由檢看著張寧說道:「不,策論固然重要,但不能代表全部,朕尚未決定,因此特意來問先生您的。」
張寧心中一陣無奈。
看吧。
他就說這朱由檢無事不登三寶殿了。
不過,他確實有些想法。
他沉吟了一會兒後,直接提議道:「陛下,我倒是有一些初步的想法,我就說一下,讓大家都來討論一下吧!」
「張先生快說。」
朱由檢轉向王承恩和駱養性,兩人立刻集中精神,目光熱切地投向張寧。
這時張寧反問道:「陛下,科舉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能助力大明強盛的都應視為人才,對嗎?」
「當然。」
朱由檢不置可否地回道。
張寧接著說道:「既然陛下認為,對大明有益的人都應被視為人才,那麼科舉為何僅限於文人呢?」
「這次海戰的勝利,不僅歸功於大明水師的英勇,也離不開工匠們的精湛技藝。」
「沒有他們製造的火炮和戰船,我們的射程和適應性都無法超越荷蘭人,勝利就不會如此輕易。」
聽到這裡。
朱由檢似乎明白了張寧部分的意思。
但有些部分還是不明白。
於是他再次問道:「張先生是想提升工匠的地位,讓他們也能參與科舉選拔嗎?」
張寧搖了搖頭,回道:「選拔是必要的,但科舉就不必了;我們可以設立等級制度,對技藝精湛的工匠給予獎勵!」
「尤其是要保護他們的創新。」
說到這裡。
他特意詳細地向朱由檢等人解釋了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概念。
以及鼓勵工匠發明創新的好處。
起初。
朱由檢和其他兩人對這些新概念感到困惑。
但很快他們就聽得津津有味。
甚至忘記了一旁廚子已經準備好的魚。
聽到這裡。
朱由檢則是說道:「張先生的法子雖好,但這次科舉怕是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朕最多只能下一道旨意,讓工部先行進行等級評定。」
他心裡自然是希望一步到位。
但他知道。
即使是對東瀛的貿易,也遭到了朝臣的強烈反對。
如果現在再提出這樣的新政策,恐怕會引起更大的爭議。
他覺得當前最重要的是選拔一批人才。
因為人才已經不夠用了。
張寧說道:「陛下,您的擔憂我理解,所以我們可以逐步推進,不必急於一時,您可再詳細考慮。」
他看得出了朱由檢的猶豫和擔憂。
朱由檢當即點了點頭,並詢問道:「那張先生對於接下來來的科舉選拔人才的事兒,有何建議或改進?」
張寧坦率地說道:「在選拔士子時,我們需要的是那些能夠勝任實際工作的官員。他們至少應該了解民眾的需求,並且要深入民間!」
「切莫不能找那些總是高高在上,連基本的農事都一無所知的。」
朱由檢:「那麼張先生的意思是……」
張寧無奈的說道:「我這兒有兩種方法,一種快速簡單的方式是直接出題,題目要貼近百姓的實際需求,以此來考察他們處理地方事務的能力。」
「另一種方法則是複雜一些,就是讓參加科舉的士子們去各個縣衙或鄉村實地學習和體驗,然後提交他們的體驗報告!」
「然後他們必須得到村中長者或村正,以及縣令簽字蓋章才能回來。」
朱由檢聽到這兩個方法後,眼睛當即一亮。
「這樣就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