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攢到多少銀子?」
朱元璋緊盯著張寧繼續問道。
「三千萬兩!」
張寧看著朱元璋堅定地答道,「不到這個數不能停。」
「三千萬兩?!」
朱元璋原本覺得一百五十萬兩已經難以置信。
而張寧竟直接說出了三千萬兩的天文數字。
他臉色一沉,難以置信地追問道:「為何是三千萬兩?」
不管是後世的大明還是現在。
他都不相信大明滿朝文武,能有這麼巨額的財富。
可張寧的回答,卻當場給了他重重的一擊:「因為朝中官員不可能全數交出家財,能收取他們一半財產已然不錯了。」
「三千萬兩隻是他們一半財產?」
聽到這番話。
朱元璋幾乎被氣得當場吐血。
可這時張寧卻又冷冷搖了搖手指,淺笑道:「更準確地說,連一半都不到。」
「臣以為那些貪官污吏財產,至少超過七千萬兩銀子。」
「若想要剩下的,天子大可靠天威去抄家!」
七千萬兩?!
這個數字。
不僅朱元璋不敢想像。
恐怕是連戶部的尚書詹徽也難以置信。
畢竟郭桓案中損失的糧食換算成銀子,也不過是兩千五百兩而已。
這已經是被稱為是涉案金額巨大,對經濟領域影響深遠的大案了。
「你確定,大明眾臣會貪到這種程度?」
朱元璋難以置信的問道。
張寧心中暗喜。
他等的就是老朱這句話。
「臣能確定,以後大明的文武官員終將如此。」
表面上依舊平靜的說道。
「你可知這話,就算劉伯溫都不敢說。」
張寧冷笑:「誠意伯擅長風水術數,而臣則不同,臣找的是病根,若病根不除,病人必死,這不是常識嗎?」
朱元璋追問:「病根在哪?」
張寧直言:「病根在陛下您這。」
此話一出。
院內頓時變得一片寧靜。
只有深夜涼風吹拂而過的聲音。
「我看你是找死!」
朱元璋盯著張寧,冷冷說了一句。
張寧卻攤了攤手,無奈說道:「陛下,前宋一品大員月俸加補貼年入四千三百二十兩。而今,月俸僅八十七石,年俸一千零四十四石,無其他補貼。」
「您覺得這樣的待遇合適嗎?」
朱元璋聽後有所悟,當仍辯稱:「咱在宮中也是吃鹹菜而已,整個朝廷少吃一口,天下百姓多得一口,咱有什麼不對?」
張寧嘆氣,反問:「陛下,民間有『習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之說。」
「陛下給如此微薄的月俸,他們怎麼可能會盡心盡力給你辦事?」
朱元璋當即怒斥道:「就算咱只發八十七石,天下學士不還是會爭著入朝。」
張寧諷刺回應:「陛下不覺得這才是最可怕的嗎?」
朱元璋一時語塞,沉默地盯著張寧,心中疑惑:對啊!
明治買賣是吃虧的。
為何他們仍爭著去做?
難道他們真是想一心為百姓辦事不成?
可很快。
他又厲聲反駁道:「但如果他們不參加科舉,那不是浪費了他們抱負?」
「畢竟天下都是咱大明的!」
「天下有錢的地方都屬於大明,其他地方要麼是瘴氣瀰漫,要麼毒蟲橫行,他們就算想去其他地方,也沒有地方可去!」
顯然。
朱元璋只能依靠大明的壟斷地位來反駁了。
可惜他面對的是張寧。
一個知曉歷史的穿越者!
「陛下此言差矣。」
張寧當即就反駁道:「高麗雖遠在海外,但其慶尚道、全羅道、忠清道的氣候與江南相似,沒有交趾的瘴氣和毒蟲,且僅隔一水之遙。」
「他們為何不選擇在高麗安居樂業,施展才華呢?」
「陛下,您也知道,高麗官員的俸祿與我們大明相比,可是大差不差!」
朱元璋聽後,冷哼一聲:「那些化外蠻夷,怎麼比得上咱的大明富庶!」
「那陛下是否想過,為何大明的富饒會成為官員們爭相攀比的標準?」
朱元璋一時語塞。
是啊!
大明官員為何不走?
因為富饒之地有利益可圖!
想到這裡。
朱元璋的自信開始有些動搖。
但他的臉色依然陰沉:「他們敢!咱已經頒布了祖訓,立下了鐵碑,萬世不移。貪污六十兩銀子者,扒皮充草!」
「上有聖人教誨,下有君父祖訓,咱不信他們還膽敢做出欺師滅祖的大逆不道之事……」
朱元璋越說下去。
氣勢越是羸弱。
畢竟他知道。
在後世的大明崇禎年間。
那些朝廷百官就沒有將他所謂的聖人教誨放在眼裡。
祖訓?
也早被當作廢紙了……
張寧不以為意地,冷笑了一聲道:「陛下,您真認為後世的君主們,都能像您一樣掌控群臣嗎?」
「還有,陛下可知,在洪武五年起,官員的俸祿就在不斷貶值了。」
「因為銀子這東西的價值是會隨時變的!」
這番話一出口。
朱元璋的臉色立刻變得難看。
當即便訓斥道:「胡說八道!差幾文錢,能叫什麼變化嗎?」
「今天能換十斤糧食,明天能換二十斤,那銀子還算是銀子嗎?」
張寧無奈提醒道:「金銀價格之所以穩定,是因為世上的金銀總量有限。」
「但要是某地突然開採出大量白銀,可就不一定了。」
「據我所知,海外的扶桑國就有一個銀礦,近年來年產白銀數以萬計,且產量逐年增加。如果這些白銀全部流入中原,到那時,官員們的這點俸祿更不值錢了?」
話音剛落。
朱元璋瞬間愣住了。
扶桑有銀礦?越多越不值錢?
這些念頭在朱元璋腦海中閃過,他立刻變得警覺起來。
前幾天朱由檢曾向他提及那邊的糧價。
糙米每石竟要三兩銀子!
而現在的大明。
一石米才不到一兩!
當時他還以為這只是因為災年,糧食稀缺。
才會漲價的!
如果扶桑銀礦的事情是真的。
那問題就不僅僅是災年糧價上漲那麼簡單了!
朱元璋想到這。
不禁打了個寒顫。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既然是這樣,那你張寧還敢叫咱開放海禁?如果咱繼續海禁,他們銀子不就進不來,咱的大明不就沒那麼多問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