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徐青山率陸路大軍抵達東吁城下。
此時走水陸的沐天波早已率先抵達,並對周長只有十六里的東吁城展開了圍三闕一的攻城架勢。
恰好當天起了大霧,為明軍攻城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徐青山大喜,命部隊向東吁城發起進攻,連勸降的把戲都沒興趣做作。
明軍的藤牌團,迅速集結成一排盾陣,將盾牌舉起後快步前進,掩護工程兵填護城河。
輕炮營將炮擊跑一字排開,各營的擲彈兵也架起了擲彈筒,發炮攻城壓制城上的緬軍。
實際上,東吁城內哪還有什麼緬軍,基本上是緬王莽白臨時拉來的臣民,還有緬甸文武官員家中的僕從組成的自衛隊.
唯一有戰鬥力的就是國王衛隊,他們負責守衛王宮和緬王,壓根不會來守城。
此時東吁城王宮大殿,緬王莽白目光空洞地坐在御座上,下方的緬甸群臣早已吵成了一鍋粥。
就在剛才,莽白決意開城投降,自縛前去大明向天武皇帝認罪,他的決定引起了文武大臣們的熱議。
忽然,一道嘹亮的聲音響徹大殿:「臣等正欲戰死,王上何故先降?」
聽到這句話,莽白的心肝猛的一顫,緩緩抬頭看了一眼說話之人。
發出那句不屈之言的,正是他信任的左丞相阿郎都。
面對左丞相的灼灼目光,莽白臉色發白,當初政變弒兄奪位,就是阿郎都極力支持的。😎🐨 ➅➈s𝓱𝓾𝓧.𝒸O𝓂 ♢🐻
左丞相阿郎都是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為了緬甸的未來,他什麼事都能幹,哪怕是背上背主弒君的罵名!
今天,他又站出來了!
緬甸之所以能強大,雄踞中南半島,與大明對抗,就是有護國大將軍莽夫、右丞相摩珂都羅、左丞相阿郎都這些人,他們為了讓緬甸強大,無所不用其極!
然而,他們的對手大明太強了,在絕對實力面前,哪怕是史上最強時期的緬甸,始終無法與大明抗衡!
這場為期不長的明緬戰爭,讓莽白深深的意識到這個道理,挑釁明爹,只能死路一條!
莽白嘆了口氣,垂首道:「本王已經決定了,左丞相你無需多言」
他很清楚,東吁城根本守不住!
就在數日前,南面傳來消息,大明皇家海軍已經擊敗了英吉利東印度公司的十艘戰船,封鎖了整個出海口。
更有六艘軍艦沿江而上,將通往莫臥兒帝國的要道給封鎖了,他是想跑也跑不掉了!
說完,莽白緩緩站起身,在過王位衛隊的護送下,前往北門。
緬甸群臣見狀,大眼瞪小眼,最終在幾人的表率下,匆匆跟在緬王身後。
史載:天武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明軍將緬都東吁城圍得水泄不通,緬王莽白見內外隔絕,外無援兵,城內難以支持,走投無路,遂頭舉國璽,開門投降明軍。
城門前,明軍主帥徐青山策馬緩緩而行,來到緬王莽白面前。
看這威武的明將過來,莽白臉色蒼白,心中異常惶恐,不過仍然強自鎮定,神情矜持。
他的身後,幾個穿著官袍,跟新郎官似的的緬甸大臣上前,拱手施禮,用流利的漢語道:「見過天朝上國將軍。」
他提醒道:「這位是我緬甸國王陛下,相當於上國的親王」
這名緬甸大臣的語氣傲然,意思很明確,你一個小小將軍,見了王爵竟還敢端坐馬上,還有王法嗎?
徐青山看了他半晌,忽然手中馬鞭猛然揮舞,橫抽過去,隨著響亮的鞭聲響起,那緬甸大臣的有臉像是被刀子刮過,鮮血狂涌,染紅了半邊臉,看起來非常嚇人。
徐青山冷然道:「一群階下囚,也敢在本帥面前神氣活現的?」
明軍諸將轟然一笑,暢快無比。
緬王莽白及緬甸眾臣則是氣得全身發抖,卻是一個個縮著頭,敢怒不敢言。
徐青山命人接過國王印璽,抓了緬王和群臣,便率軍進入城內。
明軍號令嚴肅,秋毫無犯。
須臾,有明軍士兵押解阿郎都至徐青山下榻的王宮,言說此賊妄圖跳樓自殺。
徐青山得知老頭是緬甸左丞相,對他的殉國行為頗為敬佩,於是問:「汝有何言?」
一般情況下,滿身正氣的高官名人,在被敵軍俘虜時,要麼大笑而赴死,以示豪邁,要麼怒罵而赴死,以示氣節。
然而這位左丞相,沉默的像一塊鐵,不叫不罵,與緬王莽白及緬甸文武群臣的賣力表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面對明軍最高統帥的問話,阿郎都沒有回話,昂首屹立,眼神輕蔑。
明言輕蔑何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阿郎都的行為引起了明軍諸將的憤懣。
徐明德上來就是重重一拳,打在他的老臉上,阿郎都痛的如同下了油鍋的大蝦,捲縮一團,但依舊裝逼,目光逼人。
徐明德一個箭步上前,抓住阿郎都的衣襟,一把扯到自己眼前,神情猙獰道:「你個背主弒君的狗雜碎,假借咒水談判,襲殺我大明三十二名官員、二百餘軍士,死有餘辜,竟還敢在我軍面前擺臉色!」
徐明德咬牙切齒,不過沒有父帥的命令,他不敢輕易殺人,只得一把將阿郎都摔到一邊。
阿郎都被這麼一摔,老骨頭差點散架,他仍然面露不懼,仰天大笑。
徐青山冷冷地看著這老傢伙,怒而下令斬之!
眾將得令,紛紛拔劍搶著斬殺,須臾間,阿郎都人頭落地,連身體都被分屍數塊
這時,馬祥麟提議道:「大帥,緬甸群臣兵將抗拒明軍,罪大惡極,末將建議籍沒其家財產,用以犒賞官軍將士!」
諸將亦是贊同,戰後抄家繳獲戰利品,正是大收穫的時候!
徐青山立即勸止,曉以大義,道:「王者之師,應保持撫民大義,討伐罪惡節義,緬人既受驅逼,拒戰豈其所願?」
徐青山忽然笑道:「狗自然會對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為緬王戰死的人,死為其主,不能與叛逆者同等看待,今王師平緬,當採取寬大政策,以慰遠近民心!
降而抄家,豈不是重蹈李闖烤掠百官的老路?如此行為,緬甸各方勢力,如何敢降?只怕平緬之戰還得打上幾年!」
徐青山高瞻遠矚,寬宏大度,不貪財寶,眼光比諸將更高一籌。
事實證明,他的做法頗得人心,緬王投降幾天之後,又有數萬勤王緬軍相繼趕到,聽說緬王已經投降,大明政策寬大,各方土司紛紛放下兵器,不戰歸降。
徐青山出征緬甸,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滅亡了中南半島的霸主,緬甸東吁王朝,斬獲無數,為大明掃除了南境憂患。
新的一年將要來臨,一般來說,出征在外的將領會趕在新年前,將捷報送到京師,以博天子和群臣的讚賞,讓大家過個好年。
而徐青山則沒有,明軍十二月十一日進入東吁城,滅亡東吁王朝,直到半個月後徹底平定緬甸局勢,徐青山才將捷報發往南京。
然而當捷報抵達南京時,天武皇帝已然踏上了西征的道路,出現在茫茫西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