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牽連甚廣
整個京城都因為此事變的動盪起來,同時隨著事情往整個大明擴散,一邊是大明憤怒無比的民眾,另外一邊則是各地變的膽戰心驚的官員。
此案牽連實在是太大了,涉及到大明軍隊的方方面面。
不僅僅是文官集團,大明軍隊當中的那些武將、勛貴等等也同樣有很多人被牽連進來,吃空餉、喝兵血他們也有份。
而且很多人甚至於都擔心這個案子一旦不斷的發展下去,到時候各個衛所這裡也會牽連到,要知道很多衛所的百戶、千戶等等可就是靠奴役軍戶來發家致富的。
可以說和此案有關的人都在暗暗發顫,一邊不斷的處理乾淨自己的尾巴和屁股,一邊又是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急等待著。
錦衣衛和東廠的辦事效率非常高,僅僅幾天的時間,一大批的官員就被逮捕。
戶部這邊負責並且鎧甲打造、軍需物資調撥的官員幾乎塌方式全部淪陷,特別是負責兵器鎧甲打造的官員,一個沒跑,全都進了廠衛的大牢。
弘治皇帝這邊從內帑拿出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出來,到了戶部的手中之中,戶部這邊就截留了差不多五十萬兩銀子。
這個事情還是周經這個戶部尚書拍板決定的,因為在周經看來,大這一仗根本就花不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特別是太子殿下這邊又組織了募捐,募集到了幾千萬兩銀子的情況下,那更是用不了怎麼多銀子。
所以周經這邊也是私自截留了五十萬兩銀子,準備用來填充國庫,以便用到其它的地方。
他這算是截留,並不是拿進自己的腰包,國庫空虛,他這個管家婆難當,好不容有一筆大款項,他也是想著截留一點,以備不時之需。
剩下的一百萬兩銀子,有五十萬兩銀子是撥給了下面各路大軍用來當開拔銀,另外五十萬兩銀子則是用來打造兵器鎧甲等等。
結果用來打造兵器鎧甲的這五十萬兩銀子,經過一層層的剋扣和貪污之後,竟然僅僅只有十萬兩銀子到了工匠的手中,這些工匠卻是必須要按照戶部這邊的要求,打造出規定數量的兵器鎧甲出來,可想而知這最後的結果了。
所以這一條線路查下來,最終有幾十個官員被抓了起來,其中就有戶部左侍郎這樣的大臣。
這些人一抓起來,廠衛這邊一番審訊之後,頓時就抖出了更大的窟窿,原來不僅僅是這一次,以往朝廷撥下來的打造兵器鎧甲的錢都是如此層層剋扣、層層貪污。
這一次撥款的銀子足夠多,所以還能夠看到鎧甲兵器,在以往,沒有什麼戰爭,弘治皇帝又不重視這方面事情的時候,連兵器鎧甲都看不到影子。
年年撥款,十之八九最終都到了這些人的嘴巴裡面。
窟窿越捅越大,以往在戶部做過事情,負責過相關事情的官員也是很快被抓了起來,一番審訊之後,也都紛紛承認了此時。
這一抓,又有幾十個官員被弄了進去。
廠衛從這些官員的家中查出了一箱箱的銀子,一個小小的戶部七品官員都貪污了幾萬兩銀子,有些銀子上面甚至於還有弘治皇帝內帑的標誌。
還有開拔銀這邊,五十萬兩銀子的開拔銀,三路大軍發下去,最終只有極其少數的銀子被當開拔銀髮放到了下面的將士手中。
大部分的開拔銀都層層剋扣,層層貪污,層層挪用,從兵部、戶部這邊開始,一層、一層的過手,最終是連點雨都沒有下到下面的這些將士手中。
要不是因為殺韃子可以獎勵一百兩銀子,陣亡有兩百兩銀子的獎勵,這一次根本就沒有人會去奮勇殺敵。
這邊一查,兵部這邊就進入了幾十個官員,而且還都是大魚。
東路大軍統帥,前不久才剛剛封為靖邊伯的劉宇那是第一個就進去了的,他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不僅僅剋扣貪污了開拔銀,而且私設馬市,私設奴隸市場,私自販賣鐵器、鹽巴、茶葉、糧食等給草原人,官商勾結,倒賣軍糧等等。
隨便一條出來都可以人頭搬家,現在也是一下子全部都被查了出來。
南路大軍統帥李杲還有監軍太監任良,李杲才剛剛被封為藍天伯,現在也是被抓了起來,他們兩個不僅僅貪污了開拔銀,而且同樣官商勾結,倒賣軍需物資,更嚴重的是在這一次的大戰當中,竟然殺良冒功。
故意安排家奴充當軍戶,殺良冒功,領取獎勵。
消息一出,也是朝野震驚,竟然還有如此膽大之人,膽敢殺良冒功騙取獎勵。
三路大軍,也只有西路大軍的王越,也就是定邊候,還算是正直,問題相對小很多,所以弘治皇帝這邊念在他多年以來守土有功,這一次又立了大功,所以沒有動他。
三路大軍的統帥,直接就進入了兩個,而且除了他們兩個之外,其他的高級將領等等也是進入了一大批,從劉宇和李杲的家中更是抄出了幾十萬兩銀子的巨額贓款。
因為不單單是開拔銀的事情,這吃空餉,喝兵血,剋扣軍餉的事情由來已久,隨隨便便一查,以往的一些大臣也同樣被查了出來,被牽連進來。
這一下子,進去的人就多了,從朝中到地方,瞬間就有上千的官員、將領被查,被廠衛關進了大牢,以至於廠衛的大牢都不夠用了。
廠衛這邊除了查朝中的官員之外,朝野之外,那些倒賣軍需的商人也是同樣沒有放過,很快,倒賣軍糧和軍需物資的商人也是被查了出來。
山西這邊的晉商,還有徽商,一下子就有幾十個人被抓了起來。
山西這邊的晉商,不僅僅倒賣軍需物資,甚至於還和邊軍串通,專門前往草原做買賣,將朝廷嚴禁販賣的鐵器、茶葉、糧食等等販賣到草原牟取暴利。
查出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僅僅幾天的時間,就已經有上千官員被抓,上至六部尚書侍郎、地方大員,下至一些小官小吏,牽扯的人越來越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