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8章 ,大明的造船業
淞滬造船廠坐落在黃浦江和長江的交匯處這裡,整個一大片的區域,全部都是大大小小的造船廠。
淞滬造船廠、三公造船廠、張氏造船廠、四海船長、江南船廠等等,足足有上百家造船廠坐落在淞滬這裡,而且幾乎都是在黃浦江和長江的交匯處這一帶。
這裡是淞滬最繁華、最熱鬧的造船工業區,同時也是淞滬這邊收入最高的人群區。
造船是一個技術活,一個合格的造船技工、師傅,那都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是絕對的靠手藝和本事吃飯的人。
從劉晉創辦天津造船廠開始,對所有的工匠進行定級、給予優待,即便是在十年前的時候,天津造船廠的工人薪酬到非常高,已經達到了幾兩銀子一個月,至於造船師傅,當時的每月都已經有六七兩銀子一個月。
到了現在,他們的薪酬待遇就更高了,隨隨便便一個工人,每年的收入也是要超過上百兩銀子,比外面普通工人的收入要高上一兩倍。
至於造船廠的這些師傅、技工之類的,收入就更高了,普遍都能夠達到幾百兩銀子的年薪,可以說妥妥的高薪階層。
之所以能夠給出這樣的高薪,那也是因為現在大明的遠洋貿易、海洋捕撈等產業發展極其的迅猛,對船隻的需求非常大, 再多的船隻都不夠賣, 家家造船廠的訂單都已經爆表,向淞滬造船廠這樣的大型造船廠,訂單更是已經派到好幾年之後去了。
大明本身的訂單,來自海外的訂單, 同時還有大量的海外戰船訂單, 這些都刺激了大明的造船業。
天津、淞滬、琉球、南洋月牙城、瓊州這五個地方已經形成了大明最為重要的五個造船中心。
實力最強的就是天津和淞滬,天津這邊大大小小的造船廠有幾百家, 淞滬這邊也是有上百家, 而且還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型造船廠。
像眼前的淞滬造船廠,它是天津造船廠的分廠。
嗯, 自然也是劉晉麾下的產業。
淞滬造船廠, 占地面積極大,擁有超過2萬名工人和造船師傅、技工,擁有大大小小的車間幾百間, 能夠同時開工建設超過一百艘遠洋大船。
並且淞滬造船廠和天津造船廠是大明現在唯二的能製造蒸汽大輪船的造船廠,這兩家造船廠所承接的訂單,那都是訂單,全部都是大船。
像大明海軍的艦船全部都是這兩家造船廠建造的,還有國外的軍工戰船訂單,也都是這兩家造船廠建造。
規模最大、技術最強、造船能力也是最強的, 而且兩家造船廠都還各自成立了專業造船學院, 用來系統性規範化的培育造船人才,研究新的造船技術和船型。
造船廠內, 劉晉正在非常隨意的逛著,淞滬造船廠的廠長陳杰帶著造船廠的諸多管理也是跟在身邊。
劉晉是他們的東家,同時劉晉的身份也是擺在這裡, 大明內閣大臣,皇帝身邊的紅人, 手握權柄, 這淞滬造船廠建廠以來, 劉晉還是第一次來這裡, 也是讓他們激動萬分。
「現在廠里在開工建造的船只有多少艘啊?」
劉晉看看眼前的一個個造船船塢,船塢這裡忙碌不停。
造船廠這邊實行的是班組制度, 一個造船船塢就是一個班組,有配套的造船師傅、技工和工人,一個班組負責一艘船隻的建造。
所以看一個造船廠的造船能力,直接看它的船塢有多少船隻在開工建設就可以知道了、
「現在一共有121艘船在開工建設~」
「其中傳統的大寶船、大帆船有120艘, 剩下的11艘則是蒸汽大輪船。」
陳杰連忙回道:「我們的船隻全部都是採用標準化建造的模式。」
「除了眼前的造船船塢之外, 我們還有大量的零部件加工車間, 所有的零部件我們都是要求加工成一個標準,實行流水線的生產方式。」
「所以我們的造船效率是非常高的, 一個造船船塢這邊,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就能夠建造完一艘船。」
「我們一年單個船塢可以下水差不多10條船左右, 整個造船廠一年可以下水超過1000艘大船。」
「一年的產值超過1億兩白銀!」
說到最後的時候陳杰的聲音都變大了很多。
能夠掌管一家年產值過億兩白銀的龐大造船廠,麾下管著2萬多名員工,這顯然也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
「不錯,不錯!」
劉晉聽完也是滿意的點點頭, 僅僅只是眼前的一個造船廠,一年就可以造上千艘大船, 如此強大的造船能力, 絕對是現在最厲害的造船廠之一了。
單單是這一艘造船廠就可以完爆歐洲一個國家的所有造船廠了, 這也是大明能夠隨隨便便就組建一個個艦隊的緣故。
因為大明有足夠強大的造船業作為支撐, 每年新下水的船隻都是用萬艘來計算, 而歐洲各國的造船業雖然也不錯,但是遠沒有辦法和大明相比,他們一年能夠下水幾百艘船就算是很不錯了。
「現在我們整個大明的造船業情況是怎麼樣的?」
劉晉想了想又問起來。
「目前我們大明的造船業發展是極為迅猛的,新建的造船廠很多,不單單是淞滬這邊,我大明擁有廣袤的海岸線、無數的優良港口,很多地方都適合發展造船業。」
「現在主要的造船中心是天津、淞滬、琉球、月牙城、瓊州,這五大造船中心,造船廠眾多,規模和技術都相對成熟。」
「此外,在黃金洲的蓬萊城、千河城、遼東的大連、南京、廣州、泉州等地也有不少的造船廠,不過規模小, 也只能夠建造一些小型的漁船、無法建造大型的遠洋船隻和戰船。」
「我們這個大明,每年新下水的大型船隻數量超過萬艘,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大明本土的訂單。」
「但也有不少歐洲、波斯、朝鮮、倭國、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訂單, 這些訂單大多數都是戰船訂單,價格高,利潤大,當然相對而言要求也會更高一些。」
陳杰想了想也是連忙回道,對整個大明的造船業,他還是非常熟悉的,每年都有相關的數據統計,年終的時候還要向劉晉這邊做匯報。
並且劉晉麾下還有專門的審計團隊,專門對麾下的產業經營情況進行審計,看看有沒有中飽私囊、公器私用,又或者是蛀食劉晉產業的事情等等。
劉晉對自己麾下的產業儘管一向都管,只給出大致的方向,放權給麾下的這些管理去做,但並不代表劉晉就絕對相信他們。
劉晉有成立專門的審計團隊,定期對麾下的各個產業進行審計。
相比人心,劉晉更願意相信一個規範且合理的管理制度,像陳杰,他是造船廠的廠長,廠裡面的事情他能做主,但廠裡面的財務是獨立的,是直接對總造船廠這邊負責的,廠裡面的個主要負責人,定期也是要調動的。
採用的制度也都是後世規範的管理制度,一方面保證產業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控制內部的貪腐。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至今都還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和事情出來。
這個時期的大明人還是極其講究自身的信譽,講究忠義二字,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幾乎是絕大多數大明人的信條。
吃了東家的飯,那就好好的替東家做事。
做的好了,東家有獎勵、有分紅,你要是敢貪腐,損公肥私什麼的,事情一旦敗露了,以後幾乎是沒有辦法在混下去了,沒有人會和一個沒有忠義的人做事。
麾下的產業很多,大大小小的管事不知道有多少,絕大多數都是值得信賴和可靠的,做事也是讓劉晉很放心。
「造船是一向技術活,我們不能拘泥於現在的造船技術和船型。」
「要不斷的開拓創新,研究出新的造船技術,新的船型出來,造出更大、更強的船隻出來。」
劉晉仔細的聽,也是大致的知道了大明現如今的造船情況,隨即又是再次叮囑起來。
一直以來劉晉對自己麾下產業的要求就是如此,要不斷創新,重視機械、重視科技,大膽的使用各種各樣的機械,大膽的使用新技術和新方法。
故而麾下的各大產業,在機械化和技術方面絕對是世界領先的。
「是,我們明白,也是一直在努力。」
陳杰連忙點頭說道。
劉晉微微點頭,隨即看向整個造船廠,能夠看到各種各樣新式機械的大量運用,利用蒸汽動力來推動的沖床、銑床、鑽床等等都隨處可見。
這裡的工人也都能夠熟練的使用這些機械,再看看他們的面孔,基本上都很年輕,都是新式學校畢業的畢業生,考不上高等院校,最後進了造船廠,然後在造船廠這裡繼續深造、學習,最後成為了造船技工、師傅。
「該回京城了,一年又過去了,馬上都是弘治二十五年了,時間過的真快!」
看著年輕的面孔,劉晉又是感嘆時光荏苒,一下子馬上就要到弘治二十五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