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心服口服

  第1255章 ,心服口服

  帶著震驚、難以置信等等諸多複雜的情緒,阿里帕夏和摩西一行人繼續西行,每到一個城鎮,他們都會停留下來,特意的留意相關的信息。

  正如阿里木所說的一樣,在大明管轄的每一處城鎮,都有新建立的學校,在學校周圍的人,無論是漢民還是其它部族的人,都必須要將自己家適齡的孩子送來學校上課。

  每當在學校的旁邊,看著各個部族的孩子坐在一起,念著大明的古詩時,阿里帕夏都深深的為這個龐大的帝國所深深的折服。

  自古以來,知識都是最寶貴的東西。

  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在世界上其它的地方,讀書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基本上也只有貴族、有錢的人才能夠上得起學,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只能夠當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

  然而現在在大明,大明帝國竟然開始普及教育,向全面普及教育,朝廷每年花費幾千萬兩銀子在大明各地興建基礎學校,並且要求所有的適齡孩子都要上學讀書。

  這就很可怕了。

  讀過書的人不一定有出息,但是有出息的人絕對是讀過書的人。

  這個道理自古以來都亘古不變,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大力普及教育的大明帝國,在未來會湧現出多少人才?

  恐怕沒有人能夠知道,大明帝國現在就有上億的龐大人口,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如果都是讀過書的人,這樣的大明帝國,它可能會衰弱嗎?

  奧斯曼帝國還有機會打贏大明帝國嗎?

  還能夠一雪前恥,奪回南高加索地區嗎?

  很顯然,也是毫無疑問,希望只會越來越渺小。

  「大明帝國的強大,我們很多時候只是看到了大明帝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廣袤的國土和龐大人口,卻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大明帝國的教育。」

  「大明帝國幅員遼闊,生活在其中的部族非常多,主體是漢人,但漢人大部分都生活在中原地區,在邊塞地區,漢人稀少,更多是各個部族的人。」

  「以西域為例,根據大明帝國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來說,在西域,漢人的數量僅占兩成,而且還是大明朝廷大力移民的後果,其它占多少的都是各個部族的人。」

  「原先的時候,我還覺得我們奧斯曼帝國並不是沒有機會報仇雪恨,奪回南高加索地區,但是現在看來,我們現在沒有機會,未來也同樣沒有機會。」

  「你能夠想像得到這樣的畫面,在一所所學校裡面,來自各個部族的孩子,各自穿著不同的服飾,有著不同的長相,但是他們卻都在學習大明話,寫大明字,齊聲的朗誦、讚美大明的古詩詞。」

  「這是教育,同樣也是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或許再過上幾十年的時間,西域這裡的人就已經分不清誰是誰了,他們只會知道自己是大明帝國的人,只會驕傲的稱自己為龍的傳人,炎黃子孫。」

  「我不得不佩服制定這個政策的人,他是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清楚的看到了不同部族之間生活在一起會出現的問題,也清楚的知道該如何去消除這些問題。」

  「以教育為本,豎立的共同的語言和文字,最終實現真正的一統天下。」

  「我們奧斯曼帝國同樣是一個多民族、多部族的國家,但是我們之所以能夠統治龐大的疆域,所依靠的軍事貴族制度,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

  「在強盛的時候,自然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一旦我們衰弱了,各個地區、各個部族就會鬧出各種各樣的事情出來。」

  「因為說到底,各個地區,各個部族之間都沒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字,彼此之間缺乏認同和信任,縱然是強行的聚在一起,終究也是會分崩離析的。」

  「大明帝國也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大力的推行教育,推行漢家文化,改漢姓、取漢名僅僅只是第一步。」

  「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語言和文字,依靠教育來灌輸共同的思想和文化,這才能夠牢牢的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理念。」

  「當然,教育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大量的基礎教育之上,大明官府還在各地興辦高級中學,用來進行深入的教育和學習,培養各種各樣的人才。」

  「據說在大明的京師,有各種各樣專門的學校,造船學院、軍事學院、橋樑建築學院、醫學院、美術院、音樂學院、物理學院、天文學院等等,每年都可以培養出大量的人才,而這正是大明帝國的槍炮、弓箭、武器鎧甲等等能夠冠絕天下的原因。」

  坐在四輪馬車裡面,阿里帕夏拿著自己的筆如此寫道。

  「呼~」

  放下手中的筆,看看筆直的水泥馬路兩邊,景色迷人,往來的商旅非常多,時不時都能夠遇到一個個龐大的車隊,幾十、上百輛四輪馬車滿載著貨物往來東西。

  「這還沒有到大明的都城,我都已經收穫良多了,這一趟真的沒有白來。」

  「回去之後,我一定要向偉大的蘇丹建言,我們奧斯曼帝國必須要向大明帝國學習,學習大明帝國的方方面面,這樣我們才能夠變的更加強大,否則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戰勝大明帝國。」

  阿里帕夏是一個有遠見的人,他看到了大明帝國的強大,也看到了大明帝國諸多非常有用的政策。

  說實話,一開始阿里帕夏和很多的奧斯曼帝國人一樣,覺得輸給大明帝國並不服氣,總是想著以後有機會的話,一定要找大明人報仇雪恨,奪回失去的一切。

  奧斯曼帝國上下都在尋找當年一戰失敗的原因。

  有人覺得是因為奧斯曼帝國兵力分散,故而買有辦法集中力量打敗攻入奧斯曼帝國的大軍。

  阿里帕夏現在卻是清楚的知道,奧斯曼帝國的大軍縱然是分散,可有大明帝國的兵力分散?

  當年大明帝國僅僅只是出兵二十萬而已,而大明帝國卻是有上百萬的大軍,分散在廣袤的國土上,真要是集中上百萬大軍攻打奧斯曼帝國的話,恐怕奧斯曼帝國都要被滅掉了。

  也有人覺得是因為大明帝國的軍隊火器強大,擁有大量的火槍和大炮,而奧斯曼帝國的軍隊當中則是很少,也不如大明帝國的先進、強大,在武器裝備方面比大明人差。

  現在,阿里帕夏卻是知道,遠不只是武器裝備方面的差異,大明帝國的軍隊是義務兵,當兵的幾年都是完全脫產,全身心的投入到訓練之中。

  每一個士兵都是經過了嚴格訓練,每天都還有進行大量的訓練,而且每一個士兵都還學習,要讀書寫字,所掌握的各種各樣作戰的技巧、生存的技巧遠超奧斯曼帝國的士兵。

  並且更關鍵的是還擁有頑強的作戰意志和團隊協作的精神,縱然是拿著同樣的武器,同樣的數量,奧斯曼帝國的大軍也肯定打不過大明帝國的士兵。

  因為這種差距,並不僅僅只是武器裝備上面的差距,而是方方面面的差距。

  大明帝國有專門的軍事學院,培養專業的軍事人才,軍隊之中的軍官都在裡面學習、深造過,都具有專業的軍事素養,豈是奧斯曼帝國臨時從各地徵召上來的軍隊所能夠相比的?

  也有人覺得奧斯曼帝國之所以會打不贏,那是因為奧斯曼帝國沒有錢,沒有大明人的富有,所以奧斯曼帝國會打不贏。

  但阿里帕夏現在卻是知道,這僅僅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方面,大明人是富有,但根本的原因在於,大明帝國人對教育的重視。

  不僅僅是大明帝國軍隊當中的教育,即便是普通老百姓的教育也同樣重視,大明帝國的皇帝、朝廷,甚至於大明帝國的那些有錢人,都樂忠於辦學,興辦學校,教書育人,在大明人看來,這是最有福報的事情。

  大明人也尊師重道,老師擁有極高的身份地位,同時又遵循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對於學生的要求和管理都很嚴格。

  「這樣的大明帝國,我們是要輸的心服口服,然後虛心學習才行。」

  阿里帕夏想到了奧斯曼帝國內部的那些貴族們嚷嚷著要找大明報仇雪恨的事情都頭痛不已。

  以前的時候,他還是比較支持這些人的觀念,上至偉大的蘇丹也是如此,覺得奧斯曼帝國實力恢復之後,肯定要找大明帝國報仇雪恨的。

  但真正來了大明一次,在這裡所看到,所見的之後,阿里帕夏覺得,奧斯曼帝國和大明帝國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用鴻溝來形容也不為過。

  奧斯曼帝國即便是實力恢復到了最鼎盛的事情,恐怕也遠不是大明帝國的對手,一旦再招惹大明帝國的話,恐怕就會招來滅頂之災。

  大明帝國的強大真的不僅僅只是軍事方面的強大,而是方方面面都很強大,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又或者是其它的方面,大明帝國都讓人望塵莫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