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聽到這。
朱元璋眼眸大亮頗有些詫異,不自覺的插言道:
「韓非子。」
「呵呵…妹子你還看過這書?」
「不愧是咱大明的皇后,學富五車,博覽群書!」
馬皇后平時沒事的時候讀史書,以歷代的賢妃為標準,以此告誡後宮的嬪妃們,嚴格約束眾妃的言行。
「別打岔,你講還是我講?」
見老朱悻悻的3回脖子,她方才繼續道:
、「《五蠹》出自《韓非子》第四十九篇,是戰國末期法家的正論文。」
「這篇文章不只是秦政法提供了核心基礎,同時也揭露了王權時代的本質。」
「一千年過去了,遵循的還是秦國體制,學的還是荀子思想,恰好秦政是法家思想,韓非又是法家巨匠。」
「荀學是荀子的學說,而韓非又是荀子的弟子,可謂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聽聞夫人模仿林澈的語氣授課,朱元璋不免興致更加濃厚了,擺正身子嚴陣以待。
「何為五蠹?」
「老大你來說。」
朱標聞言怔了下,匆匆起身,從容道:
「回母后,五蠹指的是…」
「儒生、縱橫家、遊俠、患御者、以及奸商這五類人。」
「五蠹裡面的蠹,也就是蛀蟲的意思。」
馬皇后欣慰的點點頭,抬頷示意兒子坐下。
「那這篇文章究竟說了什麼?到底有沒有那麼驚世駭俗?」
「來,我以林先生的思路,給伱們爺倆大體解讀一下。」
「上古時候,人少獸多,百姓總要遭受野獸的侵害。
「這個時候出現一位聖人,教人們在樹上搭棚子,於是百姓就擁戴他,推舉其成為了天下之主。」
馬皇后有條不紊道:
「這個人就是巢氏。」
「當時人們吃的是生肉野果,腥燥腐臭,許多讓都因此都患上了重病。」
「於是又出現了一位聖人,教人們使用鑽木取火,然後百姓就擁戴他做了天下之主。」
「這個人就是燧人氏。」
「到了中古時代,大禹排除了中原的水患…」
「到了近古時代,商周兩王結束了桀紂的暴政…」
「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部都成了天下之主。」
望向津津有味的朱元璋,馬皇后笑著反問道:
「但如果放在今天,要是還有人提倡在樹上搭棚子,倡導人們用鑽木取火,那一定會引起天下人的嗤笑…」
「同樣,再提倡堯舜禹的制度,效仿商湯、周王的禮節,那人們肯定覺得這個人瘋掉了。」
「沒錯吧?」
朱元璋若有所思,猶豫了片刻沒有打斷。
「周文王曾依靠仁政感化西戎,徐燕王卻因為仁政而被楚國所滅,舜帝曾讓人拿著盾牌和大斧在西戎邊境跳舞。」
「當時管這個欣慰叫德政,最終也確實感化了西戎。」
馬皇后莞爾一笑:
「但如今如果拿著刀劍,去人家的門口跳舞,還不得把人腦袋打成狗腦袋?」
「所以說,時代變了方法自然也要改變。」
「上古的時候人們競爭道德。」
「中古的時候人們競爭智謀。」
「當今的時候人們訴諸武力。」
說著馬皇后停頓了少頃,嘗試完全代入林澈的思想當中,總結道:
「簡而言之,這就是時代的變化,所帶來的策略變化。」
「因此聖人從不會照搬古法。」
「不講什麼陳規舊俗。」
「林先生亦是如此。」
「該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治理天下,要根據當前時代的實際情況。」
「我這樣說,你們爺倆能理解嗎?」
話落。
朱家父子瞠目結舌,震驚到了無以復加。
父子倆不可思議的望向馬皇后。此刻頓感口乾舌燥,半天也沒說出一句話。
若非兩人剛從林澈那你回來,都要懷疑對方是不是去取經了?
條理清晰,一針見血。
並且授課時的口吻也跟林澈不盡相同。
從歷史的角度出發,以史為鑑,講述至簡大道。
「咕咚。」
朱元璋艱難的吞了吞口水,眼底的欣賞都快溢出來了,激動道:
「妹子說的好啊!」
「通透。」
「太通透了。」
「咱就讓你別管那些繁文縟節,平時給咱出出主意想想辦法。」
「這多好啊!」
朱元璋一拍大腿: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咱這輩子最大的幸運,根本不是坐上了這個破皇位,而是有妹子這樣的賢內助啊。」
「老天爺待咱不薄。」
「勞苦半生也是值得的。」
話音未落。
一旁的太子朱標立刻起身作揖,接上話茬:
「拜謝母后不吝解惑。」
「兒臣慚愧。」
「林先生但是沒有拆解分析,兒臣便不知其所以然。」
「還要勞煩母后指引,兒臣方才一通百通。」
「有愧父皇和林先生的栽培和厚望。」
「還請母后責罰。」
見他父子倆一唱一和,馬皇后只覺得有些好笑。
這是已經總結出經驗來了,為了不被訓能說一百句好話。
「免了——」
馬皇后自顧自的呷了口茶,轉而抱起胳膊看向笑吟吟的老朱,沒好氣道:「別嬉皮笑臉的。」
「我課還沒講完呢。」
「莫非你上林先生的課也是這樣》」
「還有沒有當爹的表率》」
「我的兒子們就是跟你學壞的。」
朱元璋:「…」
恢弘的大殿再次歸於寂然。
「別浪費時間,我們接著往下講。」
馬皇后一邊隨意說著,一邊收拾起碗筷,朱標見狀立馬上前扶住娘親的身子,安頓其重新坐回椅子上,接手了還未完成的雜活。
「嗯,辛苦了老大。」
馬皇后微微頷首,眉宇間的寵溺都快溢出來了,悵然道:
「《五蠹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
「人少而資源充足,故而很難發生混亂。」
「百姓自然而然也就不必爭奪什麼東西。」
說到這。
馬皇后突兀話鋒一轉。
「可是今天,人多卻資源有限,常常是費勁力氣還不夠吃用。」
「因此難免會產生混亂,必然要出現爭奪。」
「堯帝治理天下,吃住都太過簡陋,君主和百姓沒有太大差別,所以才能做到禪讓。」
「如今一個貴族奴婢的生活,和老百姓都是天壤之別,所以別說是帝王了,就連大家族的族長都捨不得辭掉權位。」
「這也就是林先生今日所講的,皇帝不把百姓當人,皇帝不把百官擔任,隨之帶來的無窮禍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