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林澈的哲學觀
見林澈微微抬頷示意但說無妨,她方才慢條斯理道:
「接收是學習的過程,可以理解為是『知』,不管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個總結。」
「始終是別人的智慧,別人理解的方法,而非我自己的。」
「只有當我真正理解那一刻,才能跳出了先輩們的框架,產生了獨屬於自己的智慧。」
說著,徐妙雲意識到音調有點高,此刻的情緒更有點激動,趕忙垂下頭補充了一句:
「小女子見識淺薄,尚未理解先生深意。」
「讓您見笑了。」
林澈環抱起肩膀,不由的搖頭失笑,心想:
老朱家的熊孩子們,若是都有這般出色的悟性,我一節課得少說多少廢話?
從老大開始往下遞減,越往後越沒有個人樣。
「總結的很好,大方向對了,不枉我講了這麼多…」
林澈隨意點評了兩句,驀然道: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導致別人的方法,很難在人們的身上應驗。」
「包括我講的課程,也只是給你提供思路,暴力灌輸並不可取…」
徐妙雲滿是感激的點了下頭,眉宇間的崇拜欣賞都快溢出來了。
「所以,你需要獨立思考,將所學的知識化為自己所用。」
「就拿算學來說,大家學習了同一個公式,但大家的解題思路卻大不相同。」
「那些對數字敏感的人,往往都能想出一種別出心裁的解題方法,從來不照搬照抄書本上的內容。」
「這個就是典型的化為自己所用。」
林澈兩手一攤,笑了:
「那,為什麼要過渡到行?」
徐妙雲張了張嘴,欲言又止,不敢拿一知半解來賣弄,落落大方直言不知。
林澈見狀倒也沒難為她,繼續道:
「因為如果長時間關注一件事物,但事物本身卻無法及時給予你正面的反饋。」
「那要不了多久,伱就會對事物產生排斥。」
「而人們之所以對美人和美酒上癮,其實也是因為這些東西能夠快速給人們帶來一個正面的反饋。」
「或許是緩解壓力,亦或是獎懲制度。」
「我這樣說你能理解嗎?」
徐妙雲深吸一口氣,壓下了激動的心情,無比謙卑道:
「多謝林先生開蒙。」
「小女子會努力嘗試去理解的。」
「不敢辜負先生厚望。」
聽聞此言。
林澈把手肘墊在扶手上,單掌拖著下巴,欣慰道:
「理解多少看你的造化。」
「畢竟學習這件事,是你自己的事情,外力左右不了太多。」
「來,我們接著往下說…」
「自我和超我,明確的知道讀書學習有益,但本我和腦子卻不這樣認為,它只是感覺到累,責怪你為什麼不讓它放鬆。」
「倘若你讀書學習之後,瞬間得到了旁人的誇獎,或者是其他什麼能夠讓你高興的反饋…」
「那讀書學習本身就形成了閉環。」
林澈笑道:
「長此以往,便不再需要極高的意志力。」
「人們厭惡讀書學習,是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反人性的行為,它並不符合趨利避害的特點。」
「人們現在努力讀書學習,對當下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嗎?」
徐妙雲貝齒緊咬紅唇,微微搖了搖頭。
「對,沒有。」
「這個世界上大多好的東西,都需要長時間的付出,才能夠換來回報。」
林澈轉了轉脖子,嘆道:
「但人本身,卻厭惡長時間沒有回報的付出,這又是一個矛盾的地方。」
「當然除了主動的尋求反饋之外,你也可以被動的強迫自己換來反饋。」
「想一想,你該如何去做?」
話落。
徐妙雲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如何去做?」
面對林澈突如其來的問題,徐妙雲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被動,強迫,換來正面的反饋?
這未免難度也太大了!
對於讀書學習這件事,她還是很有發言權的,一開始肯定是興趣索然,後來則成了回應家人的期待。
哪怕她已經很累了,但卻還是不敢休息,唯恐辜負了父親美好的憧憬。
沒有了正面的反饋,久而久之,全憑意志。
起初的興趣早已經煙消雲散,甚至產生了一些牴觸的心裡。
過了少頃。
徐妙雲抿了抿嘴唇,表情突顯落寞,直言不知;
「小女子才疏學淺,讓林先生失望了。」
「還請先生指教。」
林澈聞言倒是不意外,畢竟人的認知有限,做到她如今的程度,已經實屬不易了,不能再要求更多。
生而知之,鳳毛麟角。
「無妨。」
「坐。」
「我舉一個例子,你便能理解了。」
林澈嘴角泛出淡淡的笑意,饒有興趣道:
「按照正面反饋的邏輯,軍隊裡面的士兵,明明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卻還是能養成良好的內務習慣。」
「無非四個字…熟能生巧。」
「如果有極高的意志力,或者是被環境所迫,能夠讓自己不斷的重複一件,並不喜歡的事情或工作。」
「那也能夠完善從『知』到『行』的思維模式,從而成為心的主人。」
望向愕然的徐妙雲,林澈從容道:
「這句話乍一聽像是廢話,就像是再說努力就能成功一樣。」
「但,努力就能成功嗎?」
「不一定。」
「一個人心的改變,就是學習的本質,也是知的本質。」
徐妙雲有些雲裡霧裡,突兀跟不上林澈的思路,頓時表現的更為認真了。
「如果按照人心的改變,進行強弱程度的分類,可以大體分為三種。」
「其一,即時改變。」
「其二,短期改變。」
「其三,長期改變。」
林澈曲起一根手指,有節奏的輕敲案牘。
「即時改變很常見,就如同幼稚兒童面對家人的訓斥,立刻停止做某件事。」
「短期改變也很多,就如你早起晨讀,就如你要早起鍛鍊等,你可以堅持一陣子,但卻堅持不了一輩子。」
「而長期改變則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就是長期改變帶來的『知』可以影響到你的『心』」
「這種結構上的變化,又會反過來影響到『行』,到了這裡才算理解了什麼才是知行合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