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林澈撂下杯子,侃侃而談:
「我們還是先舉例,再分析。」
「漢武帝時期,通過他老子景帝大力削藩,平叛七國之亂,諸侯漸漸開始轉為了門閥。」
「而那時門閥剛剛崛起,還沒有完全成型,西漢的皇權一時間達到了頂峰。」
「也正是利用自己擁有的高度集中的皇權,漢武帝北擊匈奴,南滅南越國、夜郎國等,完成了史詩級的軍事成就。」
「西漢在他的手上也達到了王朝的巔峰。」
林澈喝了口酒,眼神卻越來越清澈:
「漢武帝能取得如此軍事成就,不僅僅是他擁有當時超一流的軍事統帥衛青和霍去病,他們南征北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還在於漢武帝重用商業奇才桑弘羊,管理財政,為大軍的南征北伐,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
「西漢不論是軍事成就,還是軍隊的後勤保障,都離不開漢武帝高度集中的集權制。」
「然而,高度集中的集權制在西漢時期的社會條件下,註定不能維持長久。」
「知道為什麼嗎?」
聽到林澈的問題。
朱元璋坐正身子,腰板挺的筆直,看著林澈有條不紊的回道:
「漢武帝雖然經歷文景之治,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是連年征戰耗費的資源極其巨大,老百姓承受的賦稅壓力大,而社會保證系統,還遠遠沒有成型…」
「漢武帝時期的西漢,有些類似於大秦,這是一台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打仗需要海量的錢糧,沒有足夠錢糧支撐,再好的機器也是運轉不下去。」
「還有漢武帝後期,集權過度集中,還有身邊奸臣宦官一旁慫恿,漢武帝更加好大喜功,加上稅收制度不健全,整個朝政一團糟。」
「最後地主基層與農民的矛盾,也在加劇對立,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漢武帝後期的漢王朝逐步走向衰敗不可避免。」
「漢武帝為此還寫了罪己詔,檢討自己的失誤。」
「咱認為最主要的還是他的好大喜功造成了崩盤的局面。」
面對朱元璋侃侃而談,林澈忍不住打斷他: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就是你這位洪武帝過去,也不一定能做的比漢武帝更好,或許還會亂上加亂。」
「他最後將西漢帶向衰敗,是因為時代局限性。」
「陛下想必熟讀了西漢的歷史,您還別瞧不起進入老年的漢武帝,等陛下老了或許比漢武帝還要過分。」
「假如陛下能擺脫時代的局限性,又何必到我這裡來討教,還不是因為在我這裡,你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擺脫限制你思維的真知灼見。」
「陛下以為呢!」
朱元璋:「…」
見到朱元璋被自己一通懟,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林澈笑笑接著講:
「僅僅是門閥氏族剛剛崛起,還沒有成氣候,在這一小段時間,帶來了皇權的高度集中,就能夠讓華夏民族爆發出如此大戰鬥力,建立強盛無比的西漢王朝。」
「陛下看西漢歷史,難道沒有總結思考麼?」
「現在我來幫陛下總結一下,陛下從此至終的實施政策的大戰略方向就錯了。」
「你過於糾結勛貴集團或者是文官集團的壯大,從而威脅到你的皇權統治。」
「所以你一直在勛貴集團和文官集團之間保持一種平衡。」
說到這,林澈話鋒一轉:
「殊不知,權利是公器,不是一個人和一家人的東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勛貴集團、文官集團還是江南門閥,這些勢力強大了又有何妨?」
「這些集團雖然相互間互相爭鬥,只要他們心存國家和老百姓,對於我大明又有什麼不好呢?」
「就算這些集團有些自私自利的行為,陛下應該想方設法的怎樣敬重整合權力為自己所用!」
「而不是去一味的打壓,最後將皇權與門閥、權貴矛盾轉移到,他們與老百姓之間的矛盾,讓無權無勢的老百姓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這樣一來,陛下你是輕鬆了,到頭來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其結果是老百姓無法生存,被迫走上蒙元後期的老路,中原大地,起義不斷,國家支離破碎,國家危在旦夕。」
此話一出,朱元璋頓時冷汗都冒了出來,嘴張的大大的,呼呼喘氣。
林澈看了一眼,沒有停下來,繼續道:
「管子曰:明一皇者,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謀得兵勝者霸也!」
「能領悟萬物本質的人可以成就皇業;能明察治世之道的人可以成就帝業;懂得施行德政的人可以成就王業;懂得謀慮之道的以取得戰爭勝利的人可以成就霸業」
「陛下心繫天下蒼生,這點我不否認,但陛下的眼光還是片面了,並沒有領悟萬物的本質!」
「駕馭永遠比毀滅更有奇效!」
「你別總是想著怎麼去駕馭老百姓,老百姓是最無權無勢,最可憐的一群人,他們的要求不高,但求能吃飽穿暖,衣食無憂,一家人能平平安安,誰還會去求死造反啊!」
「你翻開歷史,華夏大地幾千年,那些皇帝最大的敵人,從來就是不老百姓。」
「只要是皇帝能夠駕馭了權貴、門閥,老百姓的日子稍微好過點,這些人都不會造反,畢竟只要但凡有一點能過下去的希望,誰會起來造反,皇帝也能從根源上解決江山社稷問題。」
「我勸陛下,對權貴、門閥、文官集團,施行駕馭,而不是去殺戮!」
「天下人是殺不完的!」
「殺了這股勢力,又會冒出新的勢力,可能更加危險,更具破壞力。」
「殺來殺去,何時是個頭啊!」
話落。
鴉雀無聲。
不光是朱元璋震撼到無以復加,連旁邊的朱家兄弟也是瞪大了眼睛。
被林澈這麼一說,朱元璋原本一團亂麻般的思路,猶如抽絲剝繭,被捋順了。
既然那些權貴、門閥、文官集團,殺不盡,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出一茬,為何不去馴服他們,為自己所用。
馴化的過程,必會產生矛盾!
由此一來,可以把雙方的矛盾停留在皇帝和權貴、門閥階層,去不會將矛盾轉移到,權貴與老百姓之間的矛盾!
自己在整合了權力,還愁大業不成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