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請柳成龍入座,柳成龍起身之後卻並未馬上入座,而是朗聲吟道:「提兵星夜到江干,為說三韓國未安。明主日懸旌節報,微臣夜釋酒杯歡。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談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征鞍。」
李如松微微凝眸,望著柳成龍卻並不答話,其實柳成龍所念的正是李如松贈送給他的題扇之詩。
雖然李如松不開口,但柳成龍卻不以為意,自顧自道:「提督詩中所言,在夢中也時刻做好出征準備,可以在下觀之,卻是提督連日來似乎依舊忘了初心而只顧宴飲。」
原來仍是催促明軍繼續進軍,這一點李如松倒是問心無愧,解釋道:「本帥並未忘記,只是被軍糧所擾。如今大明數萬將士南下援助朝鮮,所需軍糧甚多,而近來海上仍有浮冰,最近一次的糧船尚未抵達。雖然算上新得平壤軍糧,目前倒還尚可應對,只是出征漢陽卻未必足支。
對了,不知漢陽倭寇軍力如何?若不能一舉拿下則必成相持,屆時軍糧問題將更加迫在眉睫。本帥聽聞朝鮮已無糧可征,不知都體察使你可有甚妙策解困?」
這一問算是反客為主,因為朝鮮的經濟實力問題,高務實早就通過京華商社和海貿同盟雙管齊下摸了個底掉,對於朝鮮現階段能徵收多少糧食、提供多少糧食給明軍,高務實比李昖還清楚得多。而這些數據,高務實也省去計算過程給過李如松答案。
換句話說,李如松非常清楚朝鮮正常而言根本沒有能力足額供應明軍軍糧,也知道自己這樣一問,柳成龍只能顧左右而言他。
不過意外的是,作為朝鮮堅定的主戰派,柳成龍雖然稍稍遲疑,但偏偏堅定承諾說自己必將堵上性命完成糧食籌備。李如松信不信不重要,反正他只是點了點頭,很快中止了酒宴。
其實,朝鮮當地已難再徵收足夠明朝大軍所用的糧食,因此時候柳成龍立刻趕往分朝,與光海君及鄭琢商議,考慮向各地書院及王親國戚徵收儲備糧供應。
光海君也認為書院、宗親正是最受朝廷恩惠者,故此次國難之際也正是宗親報恩之時。另外柳成龍還建議給全國願意貢獻糧食之人給予空名帖,換句話說便是給立功之人,或貢獻財物之人賦予官職的任命狀。
不過光海君認為此為賣官鬻爵,不能同意。柳成龍無奈苦勸道:「所得官職不過是最低階且毫無實權之職,對於為國作出貢獻之人,必須給於相應的補償,此乃以名換實,危難之時不得已而為之也。」
光海君思考再三,覺得柳成龍此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這事或有後患,他也不想背上罵名,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先行上奏,把這麻煩事丟給大王。
朝鮮王李昖得到奏報後,金貴人覺得宗親已為王室用度盡心竭力,再徵收糧食恐怕會失去宗親擁戴,因而詢問李昖如何答覆,後見李昖準備准許分朝所請,便問大王是何原因。
李昖道:「就讓世子去向宗親徵收糧食好了,反正宗親必然反對。他們反對成功,則說明世子思慮不周,威望必然下降;他們反對無果,則必然對世子離心,寡人料想他們或將上奏改由大朝供奉靈位。
另外,三都即將收復,寡人也可以作還都準備,再借著還都籌備及宗親上訴為由廢止分朝,兩朝統一。再由寡人統領國事。」金貴人原本是反對此事的,但聽到這裡便不再多言。
果然,征糧一事引起宗親強烈反對,光海君強壓宗親交糧之後,宗親紛紛上疏,李昖趁機向分朝發布王令,決定於定州合併兩朝。
光海君對此極為不滿:「我到現在為止都是代替王上統領義軍、官軍與倭寇戰鬥,並收攏民心。王上無法做到的事情,是由我這個世子所領導的分朝完成的,民心在分朝而不在大朝,又怎會去追隨王上呢。」
鄭琢勸道:「邸下請冷靜,邸下與分朝只是做了該做之事而已。邸下是為了克服國難而統領分朝,並非是為了與王上爭奪民心,莫非您害怕了麼?害怕王上廢止分朝後再廢掉您世子之位?」
光海君陡然一驚,連忙稱方才言辭激動,是胡言亂語。鄭琢眼觀鼻鼻觀心,宛如未曾看見光海君的緊張,但口中卻說道:「民心已心向邸下,邸下就莫再貪心了,還請服從王命……假以時日,機會自來。」
光海君此時已恢復鎮定,淡然笑道:「我既非嫡子也非長子,更從未得到過王上喜愛,因此更難受到大明誥命冊封,機會怎會到我手中?不提也罷。」光海君面上帶著笑容,但這番話語氣中沮喪之情已不必明言。
之後,朝鮮王李昖率大朝一行至定州與分朝合併,同時升柳成龍為三道都體察使。
與此同時,明軍則正在積極籌備收復漢陽。元月二十六那天,李如松令查大受、祖承訓二人領兵三千,以朝鮮防禦使高彥伯為嚮導,向漢陽方向開始火力偵查。
巧合的是日軍方面也正好做出了相似舉動,派出由加藤光泰、前野長康所率領的一百五十餘人的物見番向北偵查,兩軍遭遇立刻投入戰鬥。
二十倍的兵力優勢之下還有什麼可以多想?明軍騎兵當機立斷向日軍發起衝鋒,這些遼東騎兵於馬上手持萬曆二式騎槍與日軍鐵炮對射,雙方互有死傷但明軍明顯占優,而且這次遭遇戰遇到得很巧,兩軍間隔過近,明軍鐵騎輕而易舉便能沖入日軍陣中。
加藤光泰趕緊重整陣勢,甚至還發起反擊,明軍另一路的祖承訓冷笑一聲,也率部一馬當先殺入,一通混戰之下日軍很快死傷過百,加藤光泰忙不迭逃回漢陽。
明軍也沒料到加藤光泰身份其實並不低,只從他僅僅帶兵一百餘人來判斷,以為不過小頭目罷了,因此並未追擊。
查大受命部隊稍事休整,與祖承訓商議道:「既然能偶遇倭寇探馬,可見倭寇也在部署防禦,他們已經在開始準備,想來駐紮在漢陽的倭寇應當為數不少。」
祖承訓則道:「依我之見還是應繼續向漢陽偵查,查明倭寇在漢陽究竟駐有多少兵力,這才好回去向大帥稟報。即便遇敵大隊來襲,以我軍騎兵之精銳,立刻撤回便是,倭寇萬不能追及。」查大受表示同意,於是明軍繼續向漢陽方向前進。
漢陽日軍得到加藤光泰回報,小早川隆景立刻獻策道:「明軍物見番(探馬)已至漢陽附近,我軍應當抓住戰機,快速集中兵力、迅速殲滅這股明軍,而後於要道設伏,必能大勝。
這股先遣明軍不過三千,由我出陣,集中兩萬兵力,不僅定能立刻將其殲滅。也可隨後設伏,重創明軍主力!」
黑田官兵衛對此表示贊同:「明將李如松見其物見番遲遲不歸,定會再遣部隊探查,若見兩次未歸,則定然心生焦慮,利於我軍用計。」
對此小早川隆景又補充道:「黑田殿下所言極是,若明軍心生顧及不敢貿進,則必堅守不出,我軍便可以避實就虛,擾亂其部署,如此主導權盡操我手;若明軍盛怒,則必大出精銳,中我埋伏,主力大損,我軍此後便能盡占優勢。
明軍自大勝我第一番隊之後,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正是驕狂之時,對我軍想必不屑一顧,若見幾路物見番遲遲未歸,料必立刻領精銳攻來,倘若果真如此,則正合我意!」
宇喜多秀家聞言大喜,立刻照他二人所言安排布置。於是日軍兩萬湧出漢陽,並在弘濟院設立前哨基地。明將查大受探到日軍大批部隊出城,雖然驚訝於日軍動靜之大,但也的確認為日軍戰力不過爾爾,不肯痛痛快快撤走,於是便先退至漢陽以北礪石峴至碧蹄館之間,以火炮、戰車環築防禦工事,全力備戰,盡顯遼東鐵軍氣概。
這次日軍小早川隆景部編有四陣,先陣由立花宗茂、高橋統增統率三千人,二陣為小早川隆景親領八千人,三陣為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筑紫廣門領五千人,四陣為吉川廣家四千人。
元月二十七,丑時,立花家家老率物見番在王京以北的礪石峴發現有明軍大隊人馬蹤跡,立馬火速回報本隊。於是立花部先行,其餘各部相繼向礪石峴進發。
立花宗茂率軍趕至後,由於大霧瀰漫,立花軍便開始就食早飯並排兵布陣,於辰時向明軍發起進攻。查大受令炮火齊發,以攜帶的各種老式火器發火箭散彈封鎖前線,新式火炮則遠程轟擊。
由於新式火炮射程遠在日軍火繩槍之上,日軍陣腳未立便遭火炮射擊,隊形散亂,祖承訓趁機引騎兵從兩翼殺出,擊潰日軍前部。查大受下令停止追擊,繼續加固防守,並派人向李如松飛馬報信。
李如松見查大受、祖承訓遲遲未歸,果然心中生疑。雖然他並不認為這兩員老將率領三千精騎會直接被人殲滅,但這三千精騎可是李家軍的嫡系精銳,可輕忽不得。
因此,李如松立刻與五弟李如梅領一眾家將率一千精騎出發接應,又令部將楊元領一千精騎隨後跟進,再令二弟李如柏率遼東主力居後跟進。
此時查大受、祖承訓正在碧蹄館全力防禦,由於大部化騎為步,陣地數次險被突破。眼見彈藥將空,士卒陣亡三四百餘,傷者亦多。
正當兩人商議是否放棄固守,恢復騎兵狀態突圍回撤之時,李如松於巳時親率一千精騎趕至。他依然是典型的李如松式戰法,直接衝擊敵陣中心所在,當場殺得日軍陣線動搖。
但其實這時的日軍中心並非小早川隆景的中軍,小早川親領的第二陣主力尚未趕到,只有小早川隆景及其旗本率先趕至。
立花宗茂急忙相迎,小早川隆景聽聞李如松僅率一千餘人趕至,根本不顧此時局面日軍劣勢,反而大喜過望:「援軍只有一千且是李如松親臨?哈哈哈哈!明軍主將李如松竟然如此輕率,真是天助我也。斬殺李如松一人遠勝過斬殺十幾名明軍將領,更勝過斬殺過萬士兵。明軍失去主將必將迅速崩潰,到時便是反擊之時。
立花家三千兵足以匹敵別家一萬,立花宗茂,你有西國無雙之名,對面也是大明的無雙名將,你可有勇氣拿下李如松首級!」
立花宗茂欣然願往,小早川隆景立刻親自督戰,嚴令全軍合圍。立花宗茂精神抖擻,全軍出陣,所有人都得到了命令,務必斬殺明軍主帥李如松。立花家上下轟然領命。
日軍遂開始對明軍展開合圍,立花宗茂令十時連久率五百兵力正面楔入敵軍再行撤退,引誘李如松入圍。立花宗茂本人親率主力繞至明軍右翼襲擊,但十時連久準備撤出之時,負責接應的小野成幸隊卻被明軍火炮所阻擋,歷經苦戰才突入會合,與立花宗茂交替打擊李如松部。
小野成幸是小早川部下中有名的金盔勇將,縱馬呼嘯而出,直奔李如松而去。李如松正在殺敵,未曾注意到此人殺來,好在親隨李有升急忙護衛掩護李如松。李有升引馬反衝,與小野成幸大戰,卻不料未及數合,便被旁邊的日軍用撓鉤拉墜下馬,隨即被一擁而上的日軍砍為數段。
李如松五弟李如梅見李有升如此戰死,大怒之下於遠處張弓搭箭,一箭便射殺了小野成幸。日將安東常久見小野成幸被殺,怒氣衝天,催動戰馬橫衝直撞,砍殺明軍多人。李如梅冷哼一聲,再次百步穿楊,一箭準確射中其咽喉,安東常久墜馬斃命。
日軍另一猛將小川成重殺到,與游擊將軍李有異廝殺,連戰七八回合之後被李有異斬殺,但李有異也不慎被撓鉤拉墜下馬來,遭十數支長槍刺穿。
李如松見連損親信,也是雙目血紅大怒不已,拍馬引軍再沖敵陣,日將小野一郎前來阻攔,被李如松一擊連刀帶人砍成兩截。
日將十時連久趁李如松舊力方使、新力未接之際趕上與李如松激戰。李如松接戰便落下風,大吼一聲強行發力,這才逼退對手,但一時還難分勝負。又是藝高人膽大的李如梅出手,在兩人酣戰之際,竟然一箭射中十時連久左胸,十時連久撲通一聲墜落馬下。
血戰之後,李如松與查大受、祖承訓會合準備突圍,小早川隆景見狀不妙,再次下令前軍死戰到底,連續催促後續部隊加速前進。
此時祖承訓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先後於亂軍之中力戰數場,斬殺日將久野重勝、池邊永晟;而查大受也不遑多讓,亂軍中殺了個三進三出,槍挑日將安東幸貞。
此時日軍鎧甲多為竹製,相比明軍精鐵甲而言防護程度較低,而混戰之中的日軍鐵炮也不好發揮,原本就為數不多,現在還難以集中火力,加之戰場地域偏狹,日軍大部難以立刻鋪開,只成批次進軍。
反觀明軍人高馬大,衝擊力十足,兼持萬曆二式騎槍和精鋼馬刀,中、近戰戰力均可謂極強,因此明軍將士得以寡敵眾,浴血奮戰之下竟然不落下風。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edwardliujun」、「阿勒泰的老西」、「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謝謝!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