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李昖決議播遷的消息傳出宮外,數批臣子多番求見,均是來勸阻播遷的。更壞的是,隨著風聲不知為何走漏,王京之內也立刻流言四起,百姓及守備士卒逐漸開始逃亡。
宮內,李昖悶悶不樂,金貴人陪侍在旁。李昖感嘆道:「群臣滿口忠義,個個沽名釣譽,結果卻除領相之外,無一人為寡人著想。」
金貴人為寬解李昖,特召金公諒覲見,向李昖匯報王京內的各類逃亡情況。李昖震驚之餘,更堅定播遷之意,誰知此時金貴人卻說道:「殿下此時應下令停止播遷。」
李昖一愣,皺眉反問道:「事已至此,再不播遷,王室便要陷在王京了。」
金貴人卻道:「不然,下令歸下令,行事歸行事。大王可以下令不行播遷,但實則卻仍做播遷準備。大王,如今百姓兵士已經逐漸逃亡,王京難保,各道崩潰,北方軍士也難以短期迅速南下勤王。
此時下令停止播遷,意在為維護殿下英明,但臣子們則必將面對不得不播遷之現實,最終為保殿下安全自會奏請播遷。如此一來,既可彰顯君臣同心,殿下名譽得以保全,另外還能最終播遷避難。」
李昖這才轉憂為喜,大讚金貴人聰慧。當夜,他便集會下令停止播遷,令各司籌備死守都城。群臣領命,有人鬆了口氣,有人眉頭緊鎖。
李山海則懷疑大王此舉恐怕是另有所圖,然而他作為臣子,畢竟不好當面質疑,只得暫且觀望。
差不多在同一時刻,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也於忠州會師。加藤清正意氣風發對小西行長說道:「喲,小西,為何停駐不前?莫非自知不敵朝鮮,是以在此等待向我求援?」
加藤清正身長六尺五寸,在日本人中堪稱偉岸無比。同時,他也的確威猛善戰,守信重義,但由於此人面相凶嚴,氣勢凌人,是以日軍之中人人畏懼。
不過小西行長面對加藤清正卻是泰然自若,他倆根本不是同一路人,甚至應該說是政敵,所以小西行長的語氣頗為自矜:「我軍大戰方畢,斬獲無算,如今稍作休整,只是因為我第一番隊戰力太強,若不等加藤前來,反而獨自攻下王京,你第二番隊豈不顏面無存?」
加藤反譏道:「算了吧小西,我已知曉你在忠州一戰傷亡八千,所部半數難以再戰。此等戰績,太閤殿下將兵多年以來,部將之中還從未有過。商人出身號稱精明能幹的小西行長殿下,你可真給太閤殿下長臉啊!我看,我應當親自修書太閤,請他好好獎賞與你才是。」
小西行長見加藤清正出言譏諷,不甘示弱,正巧小西行長也知加藤軍中有叛變投敵之事,轉而笑道:「若是獎賞,也應當與加藤共同受賞才是。我也知曉你麾下先鋒大將岡本越後守登陸朝鮮之後尚未與敵交戰便率眾投降,身為太閤麾下最具精銳忠誠的加藤軍中竟有此等人物,想必太閤殿下聞聽,也是要歡喜無比的。」
加藤大怒,下意識手按刀柄,周圍眾將大吃一驚,連忙上前勸解,好容易才摁住即將暴怒的加藤。
小西行長冷笑一聲,道:「我軍傷亡的確過大,雖然其中大多不過輕傷,但以穩妥起見,不宜獨攻王京。素問加藤軍悍勇無比,第一番隊及第二番隊應合力進兵,方能確保萬無一失,我等你來便是與你在此共商軍略。」
加藤見他轉談正事,未免事後被太閤認為自己因私廢公,也只得冷靜下來,寒著臉與小西行長商議對策。
另一邊,朝鮮大王李昖下達了死守王京的命令,但王京防禦現狀卻極為惡劣,各司對此一籌莫展。
眼見日軍日漸逼近,卻不見群臣奏請播遷,李昖焦急難耐,便於朝會之上再次提出播遷,不了群臣再次群起反對。
李昖大怒道:「諸位以為寡人是懼敵畏死之輩麼?寡人現在恨不得拿起刀槍與倭寇拼死一戰,但寡人之命非寡人一人之命,乃國家之命也!
自停止播遷之令下達至如今,寡人何曾見到眾志成城、同仇敵愾之狀?臣民深負寡人,但寡人卻不敢負於天下臣民,因此寡人只好暫行離京,重整軍備,重拾民心,再復山河!
寡人現在便立光海君為世子,並將臨海君派往咸鏡道,待寡人召集各地之兵,再昭告天下與倭寇決一死戰!立刻準備播遷,不得有誤!」
此言一出,群臣錯愕,但考慮到世子將立,臨海君也被安排了差遣,總算是有個盼頭,因此最終沒有強烈反彈,算是默認了下來。
次日,世子冊封儀式草草舉行,光海君正式得封,朝廷重臣請願世子帶領國家,輔佐君王共渡難關,再創太平盛世。光海君倒是慷慨激昂,誓與國民共存亡,朝臣頗感欣慰。
儀式過後,王室成員共聚,臨海君、信誠君、金貴人及王后紛紛向光海君恭賀,唯獨大王李昖鬱鬱寡歡。
李昖對光海君冷眼相向,試探問道:「國家危難,破敗至此,世子感覺如何?是否存有一絲欣喜?」
這雖然是一道送分題,但光海君還是認認真真回答了:「兒臣此時只感到千斤重擔在肩,倍感責任深重,甚至惶惶不可終日。」
李昖點點頭,擠出一抹慈父般的笑容,道:「然也,你應該如此感覺,也正是為了讓你如此感覺,寡人才冊封你為世子。此次冊封乃是為了收攏民心士氣,僅為臨時冊立,尚未向天朝報備,你切勿生出非分之想。待倭亂平息,寡人將與朝臣重新議定,並在問詢天朝之後再定國本,這些你需銘記在心。」
光海君眼眶濕潤:「兒臣明白,兒臣定將以克服國難為唯一己任,請父王放心。」
李昖點點頭,嘆道:「你很清楚自己的職責,寡人很是欣慰,好好做吧。」隨後李昖便離席準備播遷。
光海君自小習儒,也算是仁義為懷,本無心爭位,更難得父王歡心。此次冊封世子,光海君欲一心奔赴國難卻遭父王冷言譏告,心中更是失落悲傷不已。
王后勸道:「你已身為世子,莫管他人言語,堅強自奮方能為國之楷模。懦弱無力怎能帶領國家平復國難?怎能收穫民心保住世子之位?」
光海君拜謝:「多謝中宮娘娘教誨,兒臣定當振作。兒臣只盼國難早日結束,若天下太平,兒臣也不貪戀世子之位。」
接下來,李昖為播遷事宜重新啟用了西人黨伊斗壽與李恆福二人。很快任命伊斗壽為御營大將,負責王室安全;李恆福官復都承旨,負責王命傳達。
在日軍大營中,加藤清正則為早日攻克王京、抓獲朝鮮王而故意不等小西行長,自己率先領軍往王京進軍,卻不知小西行長早已於當日凌晨便秘密派遣宗義智領分隊向王京突進。由此來看,這兩人表面雖然維持住了和氣,私底下卻較勁得越厲害了。
景轍玄蘇向小西行長問道:「宗義智殿下僅領一支分隊是否有些兵力不足?王京宏大,守備眾多,如此安排恐怕風險極大。」
小西行長輕哼一聲,笑道:「這就是你有所不知了,正因是京城所在才更易攻破。自登陸釜山以來,我軍進兵迅速,朝鮮軍皆一觸即潰。唯一算得上朝鮮君臣希望的一戰也在忠州落幕,而勝利者仍然是我,想必如今朝鮮君臣正驚恐無措,惶惶不可終日。
朝鮮本就羸弱,這般恐懼則必將使王京之內一片散沙,我軍若能充分利用朝人心理,只需數百人便能占領偌大王京。因此,我才安撫加藤,令其對我密遣騎兵毫無察覺,即便退一萬步,王京抵抗強烈,那就讓加藤清正去屠宰他們好了,我軍只需先抓獲朝鮮王,便足可以可向太閤殿下報上頭功,羞殺加藤。」
景轍玄蘇點了點頭,又問道:「若果然抓獲朝鮮王,則該如何處置?」小西回答說以百姓心意為主。
景轍玄蘇再問:「殿下之意是,若百姓擁戴朝鮮王則勸降,若朝鮮王為百姓痛恨則殺之?」
小西行長眯著眼睛道:「正是如此,安定民心對我等占領朝鮮至關重要,為防明國增援,必須儘早結束戰爭,封閉朝鮮,休養生息,以圖後續,如此方為上策。」景轍玄蘇頷首不語。
另一邊,加藤清正意欲快馬加鞭於九月初二攻占王京,下屬諫道:「殿下,自登陸以來晝夜兼程,全軍幾乎沒有修整,如此人困馬乏,恐怕難以於九月初二攻占王京。」
加藤清正擺手道:「我軍已先於小西軍出發,到王京後先行包圍再作休整,待第一軍抵達後共攻王京。我軍首要目標乃是在小西之前抓獲朝鮮王,再向太閤殿下報功。到那時,再說我軍早已與九月二日攻占王京即可。」
他這話自有他的道理,按照他這一番安排和說辭,抓獲朝鮮王是他的獨功,攻克王京是他大公無私,主動分潤功勞與小西行長,左右都不虧。然而此時恰好有探馬來報,說小西軍宗義智部已於凌晨秘密開拔王京。加藤清正聞言大怒,連忙號令全軍急行王京。
萬曆二十年八月三十日凌晨,大雨綿綿。朝鮮王李昖帶領王宮成員及朝廷重臣家眷,在御營大將護衛之下由王京啟程向北播遷。數以千計百姓聞聽消息,紛紛攔阻王駕,跪地哭求,哀嚎不已,祈求大王勿拋棄百姓。
李昖動容,向百姓承諾定會聚兵抗敵再返王京,百姓再三哭求,長跪不起,封堵街道,李昖悲痛萬分,但畢竟播遷事大,遂令御營大將伊斗壽領兵驅逐百姓,強開道路護王駕出城。
王駕離京後,城中秩序徹底失控,除爭相收拾家當早已外逃之人外,憤恨大王離京而深感被拋棄的百姓紛紛闖入王宮搶劫。
由於王室播遷,王宮守備皆無,百姓闖入王宮之後,宮內剩餘金銀珠寶,綢緞衣物,器具食物洗劫一空,然後這些憤怒的百姓還縱火焚燒已泄心頭之恨。王駕行至不遠,遠望王宮火光沖天,李昖震恐,氣得差點想要回去派兵大殺一通。
王駕行至開城,李昖集會朝臣,問詢王京情況,領議政李山海言道:「自殿下離京後,宮內洗劫一空,城中百姓盡皆離散。留都大將傳信來說,因王京守備已布置妥當,其已先至臨津江,欲在臨津會合援軍夾擊敵寇扼敵北上。」
伊斗壽聞言大怒,喝道:「一派胡言!這貪生怕死的小人!殿下委其為留都大將,應當精忠報國,為王駕播遷及百姓避難爭取時間,他不僅畏縮於臨津,竟然還大言不慚,罪不容赦!」
李昖也聽得心頭火起,遂問伊斗壽該當如何,伊斗壽揚眉道:「離開王京已使百姓惶恐不安,民心難聚。如今開城糧食充沛,守備完善,臣以為在此重振旗鼓為上。請殿下下令,張貼文榜,告知百姓殿下決意堅守開城,則民心可定,倭寇可擋。待大勝之後,也能早日還都。」
左議政柳成龍對此表示贊成,道:「如此甚好,若堅守開城,臣將立即召集兵力勤王,收復王京。」領議政李山海亦表贊同。
李昖隨即下令張榜,開城百姓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各地逃難百姓紛紛向開城湧來。當日晌午,李昖無意進食,故作姿態,說自己深感昏庸愚昧,民心盡失,如今國難當頭,如何配享飲食。
伊斗壽苦苦勸道:「殿下,暫行播遷並非殿下之過,萬萬不可自責。百姓雖哀嚎攔駕,亦足見擁戴殿下之心,今日宣告堅守開城之後,百姓無不歡呼雀躍,然則眼下諸事繁雜,急切間需要處理之事堆積如山,殿下更需精神振奮才是。」
苦勸之下,李昖這才開始進食。都承旨李恆福此時前來面見李昖,帶來了朝臣奏章,乃是問罪領議政李山海之奏。
李昖一眼看穿朝臣所指,眯著眼睛道:「這些人問罪李山海奏請播遷,以致國毀家亡,要求罷免領議政。依寡人看,他們並非是問罪李山海,實際想問罪寡人;他們想罷免的也未必是李山海,而是向罷免寡人吧!」
不過話雖如此,眼下局勢已經糟糕透頂,實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不好強硬處置。李昖心情煩悶,令伊斗壽等人先行退下,自己一個人獨處靜思。
良久之後,李昖下旨,其中表示:領議政李山海及左議政柳成龍對倭亂情勢心存僥倖,視若無睹,以致兵備鬆弛,國威大挫,百姓罹難,賊逼王京。左議政柳成龍調度無方,領議政李山海播遷之議使民心動盪,故即刻罷免李山海及柳成龍議政之職,隨軍聽用,並升伊斗壽為左議政。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KeyNg」的月票支持,謝謝!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