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高務實對於羅遠這個異想天開的方案第一感想是什麼,那大概就是無語。閱讀STO55.COM不知道羅遠是不是因為玉繩城的歷史地位而產生了某些聯想,因此才下意識里很想將其直接納入京華的治下,為此甚至不惜讓自家老爺未出生的庶子玩一出日本式的改姓繼承。
為什麼玉繩城會讓人有「某些聯想」?答案很簡單,此時的玉繩城其實原本有一個響亮百倍的名字:鎌倉。
鎌倉這個地名一般和什麼詞連在一起?大概有兩個:鎌倉幕府、鎌倉公方。
幕府大家都懂,指的是統治日本的一個機關,這個機關架空了天皇的朝廷,並且全部都是由武士掌握,是類似於軍政府一樣的存在。日本第二個幕府室町幕府,就是鎌倉幕府倒台之後的第二個幕府。
在鎌倉幕府末期,幕府將軍的家臣「御家人」勢力衰弱,後醍醐天皇掀起倒幕運動,許多武士都加入了進來,推翻了鎌倉幕府。
然而,後醍醐天皇在奪回大權以後施行的「建武新政」偏偏是倒行逆施,使得許多對朝廷不滿的武士又聚集在了當初的倒幕功臣足利尊氏身邊,最終擁戴另一系皇族為天皇,建立起了室町幕府。
被趕下天皇皇位的後醍醐天皇不得不逃到了大和國的吉野,建立起一個據點,宣稱足利尊氏等人此舉是謀反,武士們擁戴的天皇是「偽朝」。待發展到了後來,這個偽朝就變成了北朝,而後醍醐天皇所在的自然就是南朝了,此時便進入了日本的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代一直持續了數十年,直到後醍醐天皇、足利尊氏等人都過世以後,才在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手上統一。
不過,室町幕府雖然統一了日本,但是幕府本質上是一個以幕府將軍為首,由足利氏一門以及各地有力守護組成的一個聯合政權。因為《建武式目》等幕府法的發布以及施行,後人並不能否認室町幕府是一個統一政權,雖然大部分中國人都比較難理解日本以及西歐的那種真正「封建」的制度為什麼會長期存在——中國的「封建」其實和「封建」這個詞的原意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它的中央集權非常強大。
在第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以及之後的三任將軍手上,幕府將軍專制的體製得到了發展。然而,第六代將軍足利義教統治之時,室町幕府盛極而衰,各地守護之間分成了許多派系,爭鬥不休,最終因為將軍的處置不當,引發了「嘉吉之亂」,幕府將軍足利義教被有力守護赤松滿祐暗殺。
在這之後,年幼的將軍繼位,使得室町幕府日薄西山,進入戰國時代,最終苟延殘喘了將近一百年左右滅亡。
不過這裡沒必要從頭細說日本戰國,這裡要說的話題是圍繞「鎌倉」而來。
鎌倉幕府的建立者是大名鼎鼎的源賴朝,後來日本武士家族論起家格,很多著名人物的頭銜里都有一個「源朝臣某某」,這個「源朝臣」的「源」字大多都和這位源賴朝大將軍有關。
源賴朝消滅平氏後成為左右日本政局的頭號人物,但是他並沒有接管京都朝廷,而是致力於在關東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政權。在內戰中他就確定形勢險要的鎌倉(後世神奈川縣東南部)為根據地。
約一百四十年後,鎌倉幕府被室町幕府替代。在室町幕府建立之初,因為室町幕府設立在了京都,考慮到關東的重要性,因此在關東的鎌倉設立了一個負責管理關東十國的「關東管領」職役。
第一任關東管領由室町幕府初代將軍之子、後來成為室町幕府第二代將軍的足利義詮出任,在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於幕府失勢以後,足利義詮上洛頂替了足利直義在幕府的位置,而足利義詮的弟弟足利基氏則作為新任關東管領前往關東。這位足利基氏便是後來關東足利家的家祖。
在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期,權勢熏天的足利義滿開始自稱起「公方」來,而關東足利家便也有樣學樣,自稱公方,從此「關東公方」便誕生了。當然,其在室町幕府的正式職役仍然是「關東管領」。
「公方」這個詞的含義,後世眾說紛紜,如果站在日本所受中國文化傳承的角度而言,那麼「公方」的意義可能與趙宋時的「官家」有些類似。足利家的領袖自稱「公方」,好比在中國有人自稱「官家」,基本上算是徹底沒把朝廷放在眼裡了。
足利尊氏設立關東管領早期,也曾設立一個關東執事,類似幕府的執事(即管領)一樣,作為關東管領的副官,由上杉氏的嫡流、山內上杉家與庶流犬懸上杉家輪流出任。
自從關東管領僭越升級成為關東公方以後,這位關東執事便也自然而然地升級為「關東管領」了。關東管領統轄關東的根據地正是鎌倉,而在這裡同樣也像京都的幕府一樣設有政所、侍所、問注所等機構。
這其中,侍所所司由關東名門千葉氏世襲,並且鎌倉府還模仿幕府的「三管四職」,將千葉氏與小山氏、長沼氏、結城氏、佐竹氏、小田氏、宇都宮氏、那須氏八家名門並稱為「坂東八屋形」——大概意思就是關東八將。
不過,真正意義上的關東管領實際上只傳了四代,在第四代足利持氏時期關東管領遭到了室町幕府的討伐,兵敗身亡。
在戰國時代前夕,足利持氏之子足利成氏復歸鎌倉就任關東管領,但是卻因為殺父之仇與執事上杉氏矛盾重重,最終釀成了享德大亂,足利成氏不得不逃到支持者更多的古河抵抗上杉氏。
在戰國時代,關東足利家的據點從鎌倉變為了古河,因此他們也被稱為「古河公方」。自此,鎌倉的地位才逐漸下降,人們開始以此地新建的玉繩城來稱呼這個原本極為重要的原政治中心。
正是因為鎌倉歷史輝煌,而且其中飽含政治意味,羅遠根據高務實此前交待的一些任務來推測,認為自家老爺對日本是「大有所圖」的,於是對玉繩城產生了強烈的覬覦之心。
原本因為成田甲斐成了老爺的側室,羅遠對玉繩城倒還沒有什麼想法。然而情況一旦生變,成田家的未來走向似乎變得不那麼確定,他對玉繩城便生出了別樣心思:既然你們成田家的人靠不住,那不如還是讓京華自己拿著。
鎌倉府玉繩城,這地方雖然已經不如多年前那樣敏感,但畢竟仍然是天下武士之鄉。京華或許可以租借三崎城,但顯然不可能把鎌倉舊地玉繩城也「租借」了,否則天下武家何以自處?因此他便想到了這麼一出偷梁換柱的把戲。
羅遠的報告送來京師時,雖然高務實第一反應是覺得很無語,但作為秘書長的劉馨卻認為這主意很不錯,至少是一個可以作為預案的存在。
她甚至毫不客氣地表示,高務實的無語本質上是對「冠姓權」的過激反應,換句話說就是認為自己那個還不存在的庶子不應該為了玉繩城改換姓氏——哪怕只是過渡一下也不行。劉馨認為這「很不務實」,為此她提出了三點理由以期說服高務實。
第一條理由是,成田甲斐將來就算生下兒子,那也只是庶子,而庶子在大明是沒什麼地位的。別說最重出身的大明了,中國曆朝歷代對嫡庶之別都很看重,比如唐高祖李淵其實有22個兒子,但只有四個嫡子有繼承皇位的機會。由於玄霸夭折,因此便只有建成、世民、元吉有資格爭嫡,其餘兒子們在史書中連撈個露面的機會都很難。
那麼按照大明的傳統,高務實將來的家業就算再大,歸根結底都是嫡長子一個人的,就算高淵有親弟弟,都很難分到一杯羹,何況庶弟?
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庶弟去稍微犧牲一下,為高家換來一個政治意義非常重要的鎌倉玉繩城,反過來對他將來在家中的地位也是有好處的,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條理由是,日本的風俗習慣對這樣的操作完全認可,這可以讓成田家的家臣甚至領民們對此不會產生抗拒心態,讓京華能夠輕易的用如此簡單的政治手段把一個敏感而重要的地區收入囊中,這難道不是你高司徒平時最喜歡玩的政治征服嗎?
不僅成田家這邊沒話說,甚至日本朝廷、豐臣公儀對此也找不出理由來反對。畢竟成田甲斐血統明確,她的兒子要改苗字繼承成田家的家名家業屬於成田家內部的事,在日本這個「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國度,外人對此沒有置喙之權。
至於第三條理由,那就是對於「姓氏」和「苗字」關係的認定。後世日本人是把苗字當做姓的,其依據是明治天皇的《苗字必稱令》。然而,在此刻的日本,苗字到底算不算姓氏那可不一定。
打個比方,原歷史上萬曆二十七年閏四月丙戌發布的《平倭詔》中是如何稱呼豐臣秀吉的?「屬者東夷小丑平秀吉」——看清楚,是平秀吉而不是豐臣秀吉!
之後還有提到日本被俘將領的地方是如何表述的呢?「……仍檻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棄屍稿街,傳首天下」——依然是以「平」為姓。「平」就是「源平大戰」中那個與源賴朝的源氏其名的「平氏」。由此可見,在大明這邊獲得認可的「姓氏」根本不是苗字。
當然,此時日本人對于姓氏的區分本來也沒有獲得大明的認可。以「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為例,德川是苗字,而且是家康自己改的,他家原本的苗字是松平;次郎三郎是他們家族嫡子的專稱,跟老二老三無關,家康他爹也是「次郎三郎」,但本質上「次郎三郎」也可以算作苗字;「家康」就不必說了,就是名。
而關鍵在於「源朝臣」,這三個字其實分作兩個詞:「源」在日本是氏名,「朝臣」反倒是姓。
中國此時早就不興「氏」這個概念了,所以日本這習慣要「換算」來大明就會很麻煩,而且你「朝臣」是姓的話,大明這邊一看沒準要懵:怎麼抓到的所有日本將領全姓「朝臣」?我這是捅到朝臣窩了嗎?
因此大明便把日本的「氏名」當做他們的姓,豐臣秀吉於是就成了「平秀吉」,其餘人等以此類推,反正能混到值得一提的肯定都是源、平、橘、藤原四氏貴族之一。至於豐臣,本來日本天皇是將其作為氏名賜予秀吉的,但……可能大明不承認,上溯了一下歷史就仍然讓秀吉姓平了吧。
總而言之,劉馨的意思很簡單:反正大明根本不認可苗字這玩意,你將來那位庶子就算去搞了個成田苗字,那也只在日本有用,所以他連高姓都不必改,你高司徒就不要那麼糾結冠姓權這種事了,只當兒子自己取了個號便是。
要說這道理倒也能說得過去,但高務實也有他的無奈之處,苦笑道:「你們怎麼就好像能確定甲斐姬一懷就懷個兒子?這事能說得准嗎,如果生個女兒呢?就算是日本人,女兒要繼承家業,那也得是他們成田家死到沒有其他男丁了才行的,而他們家光從同輩來說就有好幾個男丁。」
誰知劉馨根本不在乎,搖頭道:「甲斐姬有親兒子固然是最好的,但日本人同樣也不拒絕養子,養子同樣享有繼承權,所以實在不行你也可以另外塞個兒子作為甲斐姬的養子去繼承鎌倉。」
頓了一頓,劉秘書長忽然忍不住噗嗤一笑,半是調侃地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東家你這個生兒子的任務現在完成度實在有點低。作為京華的秘書長,我有責任認真進諫……」
「光進諫管什麼用啊?」高務實白眼一翻:「要不秘書長犧牲一下小我?」
劉馨玉面飛霞,偏過頭去,飛快起身道:「東家既然對此事沒有其他反對意見,那我先去回復羅遠,讓他儘早安排甲斐姬來京。」說罷不等高務實多說,飛也似地逃走了。
----------
感謝書友「雲覆月雨」、「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