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何為實力(下)

  在高務實看來,實力是分很多種的。

  如嚴嵩一般,靠著隨時揣度皇帝的心思,凡事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事事妥帖,不懼人言,這是實力。

  如徐階一般,靠著隱忍多年,籠絡黨羽,廣結言路,明明也曾同流合污,最終卻能摘盡洗白,反而一時威望無兩,海內稱善,這是實力。

  如高拱一般,靠著皇帝學生對他的無雙聖眷,即便不做首輔,也是實際上的首輔,門生弟子寧死不叛,這是實力。

  如張居正一般,靠著內外勾結、太后依賴,讓皇帝都深懼於一句「使張先生聞,奈何?」,這是實力。

  如葉向高一般,靠著……好吧,靠著甭管什麼烏七八糟的理由,反正人家能獨相七年,那就也能算是實力。

  可是這些實力,真的算是實力麼?或者說,這些實力,算是硬實力麼?

  不是,這些都不算。

  什麼叫硬實力?除了你,這個首輔誰上都是白搭,那才叫硬實力!

  按理說這個情況在大明來說,根本就是天荒夜談——沒有你張屠夫,皇帝老子就非得吃帶毛豬了?換一個首輔,這天下就不能正常運轉,日升月落就要中止了?

  這種情況在某些時候其實有過,譬如當年周公旦,那是眾望所歸,天下歸心,無可替代;又譬如當年曹操,那是兵雄天下,勢壓群雄,也無可替代。

  可是,那都是特殊時代的特殊情況下才出現的異常現象,看起來都不是大明眼下可能發生的事。畢竟當年朱元璋設計的這個體制,朝廷內部有人想要威脅皇權,看起來並無可能。

  除非天下大亂,到了崇禎拿左良玉沒轍的那種地步——可左良玉畢竟也只是明為明臣、實為割據,並沒有順勢混個首輔,書批四海、乾坤我斷呀!

  所以高務實想擁有這種實力,實在是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但他卻是真真正正朝著這個目標在奮鬥。

  因為他知道,不如此,就沒法改變大明根深蒂固的權力結構,達到他理想中帝國體制下的最佳制度。

  當初高務實看明史,看到有人說明朝的內閣制度已經是皿煮政治的前身。

  前身不前身高務實不在乎,也不想去深究,因為他是個極其務實的人,反正在他看來,最終也沒有看到大明出現過什麼皿煮——哪怕滅亡之時。

  內閣制度就表示皿煮了?

  只要代表皇權的司禮監沒有批紅,你內閣的票擬就不過是草紙一張,能當做行政法令實施半個字麼?

  歷史上萬曆皇帝因為國本之爭跟文官集團玩起了僵持戰,眾多官職缺員之後,內閣和吏部等部門推薦繼任者,票擬什麼的到了皇帝那裡,萬曆就挑幾個缺了人確實會出大事的批准一下,大多數空了的官職繼任不做批准,結果如何?結果就是這些職務一空多年。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從制度上來說,這些官員的任免,最終且唯一的決定權在皇帝手裡。吏部也好、兵部也罷,乃至內閣,都只有推薦權,沒有任免權。這個職務的前任官員如果病死了,而皇帝沒有批覆同意內閣或者吏部、兵部的推薦,那就只能空著,空到他有心情批覆同意為止。

  朝臣入閣需要廷推就是皿煮了?

  天真!皇帝若不同意,你廷推他一百次,他也入不了閣。更何況,還有一種叫做「奉特旨」入閣的途徑。這就仿佛後世寫代碼,人家朱元璋早就留下了這樣的「底層漏洞」。

  廷推出來的閣相,可以被皇帝否決;皇帝特旨任命的閣相,大臣卻不能用廷推否決。

  《明史·徐有貞》記載「俄諸門畢啟,有貞出號於眾曰『太上皇復位矣!』趣入賀。即日命有貞兼學士,入內閣,參與機務」。明英宗復位的當天,就命徐有貞入閣,這來得及廷推嗎?明顯不可能,只能是特旨入閣。

  《明史·張鏓》傳記載「鏓積怒廷臣,日謀報復」。張璁這樣一個在大議禮風潮當中和滿朝大臣對著頂牛的人,官場士林聲望早已掉入十八層地獄的人,如果指望廷推入閣,那很明顯就是在做夢。可是他在嘉靖六年還真的就入閣了,怎麼入閣的?嘉靖特旨任命。

  再退一步說,就算入閣了又怎樣?你就是內閣首輔,如果某件事皇帝不同意,你還能逼著皇帝同意?內閣閣臣,哪怕是首輔,「逼迫」皇帝的手段說到最極致,也不過就是以辭職相威脅,有半點主動權嗎?沒有。遠的不說,徐階不就是試探著上了一封請辭奏章,結果被已經看他不順眼了的隆慶皇帝直接批准,結果就只能目瞪口呆的打起包袱回松江老家了?

  這還算輕的,重的就更不要說了。人家皇帝要是真看你不順眼到了極點,哪怕你是內閣首輔,皇帝也能直接一道旨意罷了你的官,讓你滾蛋走人。更有甚者,抄家殺頭也不在話下——你說你是重臣廷推入閣的?那有什麼用,我皇帝天下至尊,還殺不得你了?

  說到底,文官能制約皇帝的,無非那虛無縹緲的身後名,根本沒有半點強制性的約束力。如果這位皇帝一狠心,老子不要這個狗屁名聲了,你文官集團拿他半點辦法都沒有。這就好比隆慶想回裕邸懷下舊都能被頂回去,而正德偏偏就能下江南遊龍戲鳳,上邊關領兵殺虜。

  差別在哪?不過是隆慶受過高拱的聖學教育,多少還是要點面子的;而正德少年登基,率性而為,面子這種東西在他眼裡完全沒有「好玩」重要罷了。

  因此可以這麼說,大明的皇帝,他的確可以不管太多事,因為內閣確實能夠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皇帝只需要交待司禮監一句「凡內閣票擬,照例批紅」,就基本可以萬事大吉的去當個自由自在的甩手掌柜。

  可問題在於,如果皇帝要管事,沒人任何人能阻止他去管,而且他的確什麼都能管——只要他豁得出去臉面就行。就好比崇禎朝,十七年換了五十多個首輔,誰能限制他了?

  然而狠就狠在,這位爺雖然的確是個有心要勵精圖治的皇帝,也非常難得的能夠做到克己奉公、兢兢業業,可當政的能力實在一塌糊塗。明明天啟朝已經有了慢慢扳回局面的趨勢,野豬皮在封鎖之下自己快把自己作死了,國內流寇也日漸勢蹙,可惜崇禎上台了,在他的帶領下,野豬皮和流寇不僅都緩過了氣,還齊心協力把大明摁死了。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想要治好大明從娘胎裡帶來的痼疾,高務實必須掌握操、莽一樣的大權才行。沒有這樣的大權,就算能「治標」一時,也不過做個加強版的張居正,給大明多續幾年命罷了,有什麼用?但凡再出一個崇禎那樣的聖君,甚至比崇禎這種好心辦壞事的聖君更糟糕的皇帝,大明還是要嗝屁。

  因此高務實心目中的實力,說到底就是:連皇帝都無法反對我的意志!

  至於掌握了這樣強大的實力,卻最終並不想謀朝篡位,這會不會最後害死自己乃至自己將來的子孫後代、門生黨羽,他當然也是有計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