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二章 燒了

  【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楊振就著火光,展開了書信,一目十行看去,見黃台吉事無巨細地,一點不顯累贅地,將之前招降過自己的事情寫得清清楚楚。

  楊振雖然覺得有點怪異,覺得這封信好像是寫給別人看的一樣,但是看到了最後,還是被黃台吉的大手筆搞得屬實有些驚訝了。

  對於黃台吉所開列的招降條件,楊振當然知道意味著什麼。

  比如什麼封王爵了,嫁皇女了,這是奴兒哈赤活著的時候就開始採取的籠絡人心的老套路了。

  而且這個套路不光只對女真各部、蒙人諸部實施,也對被他招降的漢人將領實施過。

  最早的一位,可能就是李永芳這個所謂的撫順額附了吧,當然了,那一回嫁的孫女。

  再後來,為了籠絡降將劉興祚及其兄弟麾下的遼東漢人兵馬,老奴奴兒哈赤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劉興祚,讓劉興祚也做了什麼額附。

  到了黃台吉時期,野豬皮家族這個封虛爵、嫁皇女的做法,更是登峰造極,被黃台吉玩得是爐火純青,沒有底線。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個人在黃台吉稱帝那年受封的王爵,就是這麼來的。

  同樣是在黃台吉稱帝以後,內外蒙人部落被封親王、郡王的部落首領們,更是多達數十個。

  與此同時,黃台吉也將老奴奴兒哈赤對蒙人對漢奸對女真其他各部的和親策略,發揮到了極致。

  為了籠絡新附的東蒙敖漢部落,黃台吉的長女在年僅七歲的時候,就已經擔負起了和親聯姻通婚的重任,被許嫁給了年齡比她大得多的敖漢部首領賽臣卓禮克圖之子班第,而且十三歲就成婚了。

  而黃台吉次女馬喀塔,同樣承擔了籠絡嚓哈爾部落的重擔,十一歲的時候就被黃台吉許配給嚓哈爾部歸降的首領博爾濟吉特氏額爾孔果洛額哲,十二歲的時候,就跟這個額哲成婚了。

  到了黃台吉的三女兒這裡,更是在年僅十歲的時候,就被嫁給了科爾沁部的首領索諾木之子奇塔特。

  一個十歲的小女孩,什麼也不懂,就嫁給了自己血緣上的舅舅,淪為了其父黃台吉用來籠絡科爾沁部落的政治犧牲品。

  當然,除了自己的親生女兒之外,黃台吉為了更好地通過嫁女來拉攏外藩各部,他還收了好幾個養女,然後以公主之名將她們嫁給自己想要籠絡的人物。

  至於其他幾個宗室出身的親王貝勒的子女,其婚姻也向來不能自主,尤其是公主們,基本上承擔了聯姻外藩籠絡各部的任務。

  所以,楊振看了書信,倒是絲毫也不懷疑黃台吉能夠干出封王嫁女這樣的事情。

  只是他沒想到,這一招現在也用到自己身上來了。

  當然了,令楊振驚訝不已的,其實是後面的一條,即黃台吉許諾的開府建牙,自成一藩的招降條件。

  楊振了解後來的歷史走勢,知道清虜入關之後受限於人丁兵力之不足,更為倚重漢人諸王,為了進一步籠絡他們,然後快速平定天下,清虜的確是走到了允許孔、耿、尚、吳四個漢人王爺開府建牙,各為一藩的那一步,這就是後來「三藩」的由來。

  當然了,如果不是孔有德早死,而且沒有兒子,那麼就不是「三藩」,而是「四藩」了。

  由此可見,清虜的上層人物,不管是黃台吉也好,還是後來主政的多爾袞等人也好,在籠絡人心方面的確是有一手,非常「慷慨」,非常敢「出價」的。

  不過這種所謂的「慷慨」,楊振也看得很清楚,實際上就是慷他人之慨罷了。

  楊振匆匆看完了張臣帶來的書信,然後將其中一封遞給了李祿,另一封遞給了張臣,對二人說道:

  「你們也都看看吧。呵呵,從清虜偽帝黃台吉開出的條件來看,咱們這兩年的確幹得不錯,他黃台吉把咱們看得很重,果然是把咱們當成了心腹大患了。哈哈哈哈……」

  上次黃台吉試圖招降楊振的時候,開出的條件,是封給他一個王公世爵,至於是三順王那樣的王,還是續順公那樣的公,並沒有明確。

  其實那也就意味著,楊振當時在黃台吉的心目中沒那麼高,封王還是封公,要看楊振的表現而定,充其量也就是給他一個三順王那樣的郡王爵祿而已。

  但是現在,顯然不一樣了,給楊振開出的身價已經到了嫁給皇女開府建牙這一步了。

  卻說李祿接過書信,同樣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然後滿臉凝重,而且充滿疑惑地,看著楊振問道:

  「都督,這個,這個事情,怎麼辦?」

  也難怪李祿疑惑,他當然知道楊振不會投降,要投降的話早在松山的時候就投降了,何必等到現在。

  但是他看了清虜偽帝黃台吉在書信中許諾給楊振的條件,又覺得那些條件實在是匪夷所思,實在是太優厚了,所以他心裡又有點擔心楊振扛不住誘惑。

  「什麼怎麼辦,黃台吉敢信口開出這樣的條件,就說明他沒安什麼好心。我敢打賭,我們收到這封書信不久,遼西那邊,鴨江以東,義、定、安、平等各州府的朝人義軍,也會收到同樣的書信。」

  不管黃台吉開出的條件再優厚,對楊振這個來自後世的穿越客來說,想招降他,那都是痴心妄想自作多情。

  「都督說的沒錯,清虜偽帝致書都督,羅列以勸降之事勸降之語,必然沒安好心。想當年,同樣是他黃台吉用相同的手法,先是陷害了前東江毛帥,借袁崇煥之手害了毛帥。

  「事後,他黃台吉又屢次投書寧遠,無事獻殷勤,倡言議和,最終給袁崇煥埋下了後來被殺的禍根。對此,都督不可不慮,更不可不防啊!」

  黃台吉叫人投書入城的勸降書信,並沒有密封,不過張臣知道事關重大,沒敢提前抽出信紙觀看。

  也是到了楊振將看過的書信又遞還給他,叫他和李祿觀看的時候,他才匆匆看了一遍。

  張臣在遼東軍中九死一生,混跡已久,對天啟以來,特別是崇禎以來遼東大地上發生的許多事情,都十分熟悉。

  所以,黃台吉使出的這種將策反招降與借刀殺人結合在一起的一石二鳥之計,他一眼就能識破。

  因為類似的伎倆,黃台吉已經用過不止一次了,而且是屢試不爽。

  比如說這一次,如果楊振收到了黃台吉的書信,將這封書信如實上報給崇禎皇帝了,那麼崇禎皇帝心裡會怎麼想呢。

  你是在向崇禎皇帝表達你的忠心不二呢,還是在勒索朝廷,勒索崇禎皇帝給你同等的地位待遇呢?

  而如果你沒有將這封書信如實上報給崇禎皇帝,那麼問題就更大了。

  清虜偽帝黃台吉給你寫了書信,你隱瞞不報,事情一旦傳開,讓皇帝或者朝廷其他官員通過別的渠道得知,那麼就麻煩大了,因為這可是欺君罔上啊!

  到那時,你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自己了。

  因為如果你與清虜偽帝黃台吉之間有過一次接洽被爆出來,那麼皇帝和朝廷上的官員就會認為,必然還有很多次私下的接洽沒被爆出來。

  同理,如果你與清虜偽帝黃台吉之間有過一次書信往來被抓住把柄,那麼皇帝和朝廷上的官員就會認為,私底下必然還有許多其他的書信往來被掩蓋。

  總而言之,這件事一沾上,就會有麻煩。

  因為到那時,你自己是不是被招降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遠在京師的皇帝和朝廷官員們是不是認為你已經被招降了。

  只要上面的猜疑之心或者猜忌之心一起,往後就會麻煩不斷。

  「清虜有箭書入城的事情,就有何人知曉?」

  楊振知道自己眼下收了清虜偽帝黃台吉的勸降書信,就已經是中了計了。

  但是,他也沒有其他的法子可想,畢竟清虜信使已經將書信射入城中了,你就是想拒收你也拒收不了啊。

  所以,想來想去,到最後,他只能無奈問出了這麼一句話。

  「這個,這兩件書信一模一樣,一個是張國淦交予卑職,另一個是張天寶交予卑職。書信未曾封口,他們看沒看過,卑職無從得知。」

  張臣似乎明白楊振問題背後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當下一五一十把情況如實說了,同時又補充說道:

  「依卑職之見,眼下城中知道清虜有書信射入城中的弟兄,恐怕不止張國淦與張天寶二人。另外,西城城牆上下還有沒有遺漏的書信,為風雪所遮擋覆蓋,也不清楚。」

  張臣的話音一落,邊上的李祿也立刻對楊振說道:「都督,張國淦、張天寶,都不是外人,也知道事情輕重,必不會到處胡說八道。」

  張臣和李祿兩個人說的話,落到楊振耳中,讓他一愣,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而楊振自己原本也沒有要殺人滅口的打算,別說是張國淦,張天寶二人了,就是其他尋常士卒,他也不會輕易下殺手,於是呵呵一笑,對張臣、李祿搖了搖頭,說道:

  「你們啊,你們在想什麼呢?把信燒了就好,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過吧。」

  說完這話,楊振從張臣、李祿兩人手中取過書信,直接就著火把,就將它們點燃,燒了。

  直到看著那兩封厚厚的書信化為灰燼,落在風雪裡,隨風吹散無影蹤,楊振方才嘆了口氣,對張臣說道:

  「你回去安排張國淦、張天寶二人,外松內緊,繼續尋找,看看有沒有遺落在城內的其他書信,不管有無皆要報我知道。」

  「卑職遵命!」

  楊振說完了這話,轉身即走,徑直回到行營下榻處繼續睡覺了。

  而張臣自然回到了西門內西城防禦總指揮所在的小院內,叫人找來了張天寶和張國淦二人,將楊振的命令傳達給他們,讓他們立即執行。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