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徐州布
真正不願意離開的是那些中上之家,他們不愁柴米,往往都是文士相關,對這徐州有情懷在,他們不願意離開, 可看著趙進設置出種種規費,又把城內人口不住的向外抽調,他們在城內也越來越難過,只能自己琢磨辦法。
至於知州衙門上下更是離不開,他們也是為難的很,南直隸每一處縣城在編不在編的官差白役起碼過千, 而徐州這樣的大城居然過百都難, 因為無人願意當差,只有拿著糧餉的才耐性子堅持,再這麼抽調下去,連耐性子的都忍不住了,官府還怎麼維持,可守土有責,離開這州城,官府也就不是官府了。
官吏和士紳們聯合活動,趙進的父親他們是勸不動的,趙振堂絕不會幹涉自己兒子的決定,陳昇的父親陳武則是早早的去濟寧那邊過年,根本不接茬,唯一能找,而且能說上幾句話的就是王兆靖的父親王友山, 在徐州城他是最頂級的名流名士了。
王友山和大家所想的差不多,他也有自己的判斷, 就接下這個委託,直接奔何家莊這邊來,知曉來意之後,王兆靖很是惱怒,先去趙進那邊請罪,然後準備將自己父親勸回去,不過趙進阻止了他,親自去見王友山。
「..小侄這邊始終需要人力,最信得過的就是徐州人..。外面遭災波動還可以從容救濟,如果徐州這邊真鬧了大災,那就動了根本,惹出多少是非,這次水災不過是一群人亂傳消息,這都已經掀起風波..」
「..徐州地勢西高東低,從前建城是為了運河過境,現在這已經沒有意義,今年僥倖,水勢不大,可如果真發了大水,那徐州城內外就是死地,偌大徐州,就是徐州蕭縣是窪地,水全要涌過去,與其那時候大痛,不如現在短痛速決」
「..今年小侄登高看水勢,徐州城進水,東邊被洪水蔓延,西邊則是無事,小侄這邊動的不僅是徐州,淮安北區這次洪水也有波及,也在轉移」
趙進有什麼說什麼,很是坦誠直接,王友山聽完之後沒有說太多話,只是贊了句深謀遠慮,然後又是回返徐州,這讓王兆靖很是內疚,跟趙進道歉之後,又要去城內相勸,這個被趙進阻止,說長輩還是要敬重的,大不了明年春天用強,那時候也就沒什麼是非了。
誰也沒想到,王友山回去三天後,居然將王家從城內搬出,直接來到何家莊王兆靖的住處這邊安置,趙進的父母早就已經來到這邊,王友山的這個舉動讓大家很奇怪,接下來州城內的富貴人等也開始向何家莊這邊遷居,倒是讓這邊有些手忙腳亂,只能向周圍村鎮安置。
按照城內傳過來的消息,王友山回去後和等待他消息的人講:州城這邊不吉,不然不會日漸凋敝,那趙進如此興旺,也是因為沒有留在州城內,而且眼下這風水招禍,不然不會有洪水進城,那趙進一步步可曾做錯,大家不如順應大勢。
一看城內最顯貴的人家都要搬家了,不管從官面上還是趙進這一邊,而且這話說得也是在理,大家情願不情願的都只能跟從,王友山回來這個表態也讓大家明白了趙進的意志不可逆轉,相比於老輩人的唉聲嘆氣,年輕人包括年輕士子們都興高采烈。
徐州和邳州以及周圍區域的年輕一代,誰沒去何家莊玩過,不少大富人家在那邊還有別業,何家莊的繁華熱鬧,規矩乾淨,都其他地方很少有的,更不要說那不次於清江浦的玩樂享用了,而且年輕人還在那邊感覺到一股朝氣,一種和其他地方都不同,卻又蓬勃向上的朝氣,這種氣質讓人惶恐,但又讓人覺得興奮。
倒是徐州衛在搬遷區域內的人毫不猶豫,徐州衛的富貴人等能搬去何家莊那邊的早就搬過去了,至於下面各個千戶所的軍戶們,年輕力壯的不是去做家丁就是去做工,家裡田地都是老弱婦孺再耕種,本就是個維持的意思,現在既然有人要搬遷,自然一鬨而散,都跟著過去了。
指揮那一級和千戶那一級,有的不會去管,有的心裡也不情願,可這個根本沒辦法攔阻,想必城內無可奈何的知州官府,他們更沒辦法違逆趙進的命令。
「這個事情要抓緊辦,我們的織場需要人,我們也需要地方種棉花,這個全要靠徐州和蕭縣那邊騰挪。」趙進對這件事強調了不止一次。
如果說只是為了避免洪水可能造成的災害,趙字營就從徐州州城和蕭縣縣城向外遷移百姓的話,一方面會激起反彈,另一方面則是會耗費巨大,除了那些富貴人家之外,尋常百姓離開遮風擋雨的地方,又哪有能力去置辦新的,如果不給於安置,那肯定會激起變亂。
但現在的徐州對人力有極大的需求,而且不能用那些絕望麻木的流民,也不能用那些剛剛安定下來,才覺得有了點歸屬感的前流民莊戶,這些人力只能讓徐州邳州對趙字營知根知底的本地百姓來做,因為徐州布的銷量太讓人驚喜,甚至可以說太讓人震動了。
去年的徐州布僅僅是收集各處賣不掉的庫存棉花開始紡線織布,然後還收購了存在各處莊園內的布匹,年中投放到清江浦那邊的時候數量根本不值一提,屬於丟在水裡沒有水花的範疇,可到了秋天,山東那邊的棉花開始南下,徐州布的產量開始爆發了。
原來山東和北直隸的棉花銷售大宗都是在松江府那邊,把持在布商和棉商的公會之中,而且每年松江豪商都有意限制採購,一方面是保證松江本地棉花的銷路,另一方面則是壓低山東棉花的價錢,每年山東棉農都有因為這個破產的,可今年不同,還沒等松江棉商們動手,趙字營的貿易廳買手們已經開始採購,逼得松江布商棉商比往年提早一個月北上,而且也是敞開購買。
余致遠為這件事特意懇求,趙字營也不想一開始傷了和氣,給松江棉商留足去年採買的數量,其餘的自己掃清,然後紡紗織布投入市場,趙字營這邊不想傷了和氣,可松江布今年一出來的價錢就比往年低了半成,據說如果願意大宗採買還能低下一成去。
按照滿心歉意的余致遠傳來的消息,松江棉商布商已經大會幾次,一方面派人去山東和北直隸的產棉地提價敲定明年包買,另一方面合議將棉布價錢壓低,就是準備讓趙字營的徐州布賣不出去,將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生意對手打垮。
若不是面積和人口不如蘇州,單論賦稅和財富,松江府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府,富甲天下這個名號也當得起,當地人傑地靈,從內閣首輔、內閣大學士到尚書、侍郎之類,從沒有斷過,松江豪商在京師和南京都有這樣那樣的關係和後台,在官面上也從來沒有吃過虧。
而且徐州趙字營的力量從未越過長江,江南士族富家僅僅聽過些傳聞,唯一有實證的就是松江余家的船隊,可可等海貿走私的勾當,無非是和江湖人以及海主們勾結而已,看不到大家眼中。
不放在眼裡,不像山東和南直江北區域那樣被趙字營的武力震懾,所以對付這徐州布也沒什麼猶豫的,直接就是用出了手段。
收購棉花,僱傭織工,建立織場,然後將布匹運送到地方銷售,幾尺布不值什麼錢,可變成大宗的數目後花費的銀錢同樣是巨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降低半成一成的價錢就會讓徐州沒什麼利潤,然後老主顧們會優先選擇松江布,讓徐州布或者壓貨或者壓價,壓貨的話等於先期投入的巨量資金停滯,壓價的話等於少賺或者賠本,第二年難以為繼。
就算這一年徐州布賣出去了,松江棉商布商甚至賠本,第二年徐州布也支撐不下去,到時還是松江布的天下。
松江豪商們的打算沒什麼錯,甚至也沒什麼玄妙,任誰都能猜到,不過這是商場上以本傷人的手段,有雄厚資本的人就可以這麼欺凌比自己弱的商戶,這等赤裸裸的競爭已經傳承了千百年。
和松江豪商們所想的一樣,他們降價半成,徐州布也跟著降價半成,再然後他們降價一成,徐州布也跟著降價一成,對於這樣的行市,收購棉布的各路商人自然樂見其成,棉布流水一般的向外銷。
過了半個月,松江布再降一成,但這次降價已經讓不少松江布商直接限賣,賣的越多,虧得越多,只有豪商們還在聯合起來對打,但這邊降價,徐州布毫不猶豫的跟著再降下去一成,而且沒有限賣。
天下間棉布集散的地方,一在松江,一在清江浦,到這個時候,已經沒什麼人在松江買布了,全都蜂擁到清江浦那邊去,往年此時熱鬧無比的松江布市變得冷冷清清。
*********
感謝「元亨利貞、戚三問、段逸塵、吳六狼、油濃縮」幾位新老朋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大家
感謝「元亨利貞、戚三問、段逸塵、吳六狼、油濃縮」幾位新老朋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大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