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科舉改革
「只留六藝。」
「其餘的,酌情取捨?」
朱元璋沉吟了一會,覺得乖孫把一個難搞的決定,交給了自己。
他看得出來,朱炫其實只想留六藝,但擔心會有麻煩,就把其他酌情取捨,但是應該留下哪些,留下什麼方面會對大明有用?這個暫時無法確定。
很難取捨。
如果只留六藝,那些讀書人還不炸鍋了。
甚至有可能挑起叛亂,後果很嚴重。
「乖孫這是給咱挖了一個坑啊!」朱元璋嘆息道。
朱炫把八股取士的弊端,全部說了出來,使得他心思動搖,覺得那些弊端,會導致大明陷入危機,那麼必須改掉。
需要怎麼改,朱炫也給出答案。
但是這個答案並不完全可以用,哪怕朱元璋的鐵手腕,也不敢直接對天下讀書人揮動屠刀,關於取捨方面,又確實難以確定。
如果什麼都不做,按照舊制。
明知道八股取士不行,又不打算去改,這是看著大明消沉下去。
朱元璋不想看到大明消沉,但怎麼改又成了問題關鍵。
「孫兒的能力有限,幫不了皇爺爺太多。」
朱炫故作思索道:「能想到這些,已經是孫兒的極限了。」
畢竟他還是個孩子,沒有誰會要求一個孩子,做到十全十美,什麼都會,也什麼都懂。
朱元璋笑道:「乖孫能想到那麼多,已經很好了,至少你皇爺爺,根本沒考慮過如此,這是咱的問題,咱這個皇帝,當得還不夠好。」
朱炫搖頭道:「皇爺爺已經很好了,作為皇帝,要兼顧的東西很多,很難面面俱到,肯定有疏忽的地方。」
這個說法,朱元璋是認同的。
皇帝不是神仙,哪能什麼都做得到,唯有儘可能地把所有做到最好。
「還有科舉,乖孫認為怎麼改?」
朱元璋的心思,又回到八股取士上面。
儒學被朱炫反對了一遍。
八股取士,也是儒學的一部分,更是被朱炫批判得一無是處。
「孫兒認為,要放棄八股取士。」
「其實可以把六藝,和科舉一起考,不要求全部精通,但對於射御,必須會其一,禮樂書數,也要學會其一,朝中官員,要求儘量做到文武雙全。」
「當然了,一些年紀大的考生,在射御方面,要求可以適當降低一些。」
「另外新增一科時政,考的是考生對於某些時政問題,或者朝政舉措的見解,還有寫出如何做,不能用八股文的方式作答,這樣可以判斷考生是否有治國理政的能力。」
「孫兒還有一個想法,再增設一種雜科。」
朱炫其實還猶豫,這個想法該不該提出。
因為雜科的想法,會和朱元璋制定的戶籍制度衝突。
「什麼雜科?」
朱元璋問。
朱炫答道:「雜科,就是醫術、匠術、農業等,一些民間的奇技淫巧,皇爺爺設立了嚴格的戶籍制度,能約束天下百姓,把他們固定在一個地方,讓他們不能亂跑,而孫兒提出的這個,就是和皇爺爺相反。」
朱元璋沒有生氣。
朱炫的想法有時候是比較叛逆,但認真下去,還是有大道理,他問道:「乖孫為什麼會這麼想?」
朱炫解釋道:「孫兒覺得,雜科也是格物致知的一部分,就拿匠術來說,工廠里的工匠通過格物,造出了槍炮。」
「奇技淫巧,其實也是大明發展的一部分,我們大明和前朝相比,甚至和唐宋等對比,很多方面的技術,進步都很大,唐宋時期連火銃都沒有,更別說槍了。」
「很多技術,還包括農業,都會隨著時間的進步而進步。」
「但是,單純地依靠時間推移的進步,其實很慢的,不如主動推動進步。」
「鼓勵這些技術的發展,就是主動進步,能把我們大明,變得更好,更繁榮,也可以更強大。」
說到了這裡,朱炫把這個想法,正式說出來,道:「把這個雜科,列入為科舉的一部分,考核過後,如果成績優異,可以根據他們的技術類型,分派去六部,主動地推動進步。」
這些已經超出了,明朝的人,能理解的範圍。
朱炫說完後,直接保持安靜。
等皇爺爺的意見。
如果沒有朱炫的工廠,沒看過那些格物致知的文章等,朱元璋確實很難接受。
但是有了工廠的成績打底,朱元璋接受這些言論,相對容易很多,尋思許久,覺得朱炫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乖孫做了那麼多,又和咱說那麼多,只是想變法吧?」
朱元璋低下頭,往朱炫看去。
總算明白了,這孩子的用心。
朱炫點頭承認道:「孫兒很想我們的大明,可以一直好下去,所以孫兒只要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只是孫兒經常想做出來了,再和皇爺爺解釋,就是先斬後奏,皇爺爺不會因為這樣,打孫兒的屁股吧?」
「這個不會!」
朱元璋搖頭笑道:「如果乖孫先和咱說了,咱還不一定同意乖孫去做,就看不到效果。」
朱炫開心道:「皇爺爺不會生氣就好。」
朱元璋又道:「咱並非不會生氣,剛開始看到那篇文章,還是很氣的,直到方孝孺都行了拜師禮,咱的氣才消了。」
停頓了一下,他補充說道:「今天我們所談的內容,一定不能對外說起。」
「孫兒懂的!」
朱炫點頭道。
如果說出去了,朱炫肯定會再挨一次批判。
朱元璋聽了那麼多,肯定想再改革和變法。
接下來怎麼變,朱炫不會過問太多,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朱元璋不敢變,那麼後來的皇帝,更不敢了。
後來的大明皇帝,都沒有朱元璋那麼強硬的手腕和震懾力。
朱炫可以判斷,皇爺爺會在傳位之前,把這些全部改好,留給下一個皇帝的,是平穩發展的大明,這是他從一開始就有的決心。
朱元璋擔心後來的子孫會受苦,或者守不住江山,會把一切都做好。
以後的皇帝,按照他的方法治理江山即可。
這是一個很理想的做法,認為大明江山,可以通過這種理想,一直牢固,流傳萬世,不過現實很殘酷。
後來的大明皇帝,基本不按照他那一套去做。
朱元璋的辛苦,到了最後,淪為白白付出。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