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門火災,大白天裡,沖天的火光,幾里外的人都能夠聞到濃煙,城裡城外,朝野上下,人人都在瘋傳,說是報應來了!
太祖高皇帝在天上看不下去了,降下了天罰!
大朝會上,朝臣們鬧哄哄,反對削藩者眾多,御史康郁出列道,「皇上,今百萬大軍,毀於一旦,至親骨肉,刀劍相向,均是因殘酷豎儒,持一己之偏見,廢天下之大公。【Google搜索】夫唇亡齒寒,人人自危,理之常也,周王既竄,湘王自焚,代王被廢,而齊臣又告王反,為計者必然會說,『兵不舉則禍必加』,是朝廷激變。」
康郁附身下地,磕頭道,「臣懇請依燕王之意,逮不法之臣,平息今日朝廷之禍事。」
這明擺著是要讓朱允炆用黃子澄和齊泰的項上人頭來平息燕王之怒。
戶部侍郎郭任上前深深地看了康郁一眼,「皇上,臣以為康郁有通燕逆之嫌疑。周王室分封諸王,致春秋分離,戰國禍亂,百姓流離失所數百年。漢初高祖劉邦,分封諸子,以至於七國之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況且今日,儲財粟,備軍實,所為何事?臣以為將一鼓作氣,兵貴神速,速派兵征燕逆,而非遇阻姑息,以怠後患。」
工部侍郎卓敬,洪武十八年進士,此時站出來道,「皇上,燕王朱棣乃雄才大略之人,臣以為,若不殺朱棣,也宜徙封南昌,以利控制。萬不可姑息,「
吏部左侍郎練子寧義憤填膺,「皇上,臣以為壞陛下事者乃李景隆,李景隆有通敵之嫌,臣作為執法官員,若是不能為朝廷除掉賣國奸賊,臣死有餘辜。居然陛下不能懲治李景隆,必不能赦免臣之罪,請先將臣殺死,以謝天下!」
說完,練子寧哭拜下去。
朱允炆坐在高高的龍椅上,左右為難,他若是只懲治李景隆一人,舉薦李景隆的黃子澄難道無罪嗎?黃子澄對他忠心耿耿,相伴多年,他又如何忍心?
而李景隆是斷然不會有二心的,他既然能夠把周王給抓進京來,他只有站在自己這邊,而沒有退路了。
練子寧還是太心急了一些,朱允炆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誰忠誰奸他還是分得清楚。而練子寧對他也沒有二心,只是這般逼迫,他有點為難。
方孝孺長嘆一口氣,站出來,也沒有對著皇帝,而是轉向眾臣,「諸位,吾等既然同朝為官,便當一心一意為皇上排憂解難。承天門失火,皇上須檢舉得失,而諸侯當滅,此乃國策,不容置疑。」
皇帝鬆了一口氣,身子前傾,問道,「方愛卿,你可有好主意?」
「皇上,臣以為,為了向上天表達皇上的誠意,不如改謹身殿為正心殿,改午門為端門,端門為應門,承天門為皋門,前門為輅門。」
「不知此為何意?」朱允炆也是滿頭霧水,承天門失火,改城門和宮殿的名字,有什麼用?
「皇上,此為符合《周禮》。」方孝孺一本正經地道。
既然是符合周禮,皇帝自然沒有任何異議,便准了此事。
彼時,朱棣大軍正在朝北移動,得到消息,平安領兵二十萬,在滄州單家橋駐紮,想在這裡截斷燕軍的糧舟,並選了五千善水的士兵渡滹沱河,準備攻打德州。
朱棣安排了朱高煦和朱能在山東一代招募軍士,大軍行軍很慢,常在路上做停頓。
聽到這消息的時候,朱棣正陪著小兒子讀書,愣了好一會兒,「改午門為端門?改端門為應門?既然還是有個門叫端門,為何還要改呢?」
報信的斥候,惴惴不安,他也是聽潛伏在應天府的線人所說,哪裡懂這些文人們的想法,結結巴巴道,「小的,小的也不知!」
朱高燨揮揮手,讓他離開,對他爹道,「爹,管他呢,也幸好有方孝孺這種窮酸書生在朱允炆身邊,要不然,咱們哪裡有機會?這當皇帝坐天下,首要任務就是讓老百姓吃好飯,穿暖和,您看看朱允炆,自從坐上了這龍椅,每天就是聽這幫窮酸文人的話,把祖宗家法改來改去,一天到晚遵從《周禮》,這周禮都過去多少年了,要是有用,周家會失了江山,讓秦國統一天下?」
朱棣覺得兒子說得非常有道理,自從兒子將鐵鉉說得羞憤欲死之後,朱棣就覺得,兒子比道衍差不了多少。
他也很願意聽兒子的。
而朱高燨想到歷史上,他爹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結果方孝孺嚎啕大哭,悲聲動天地,聞者落淚。
朱棣安慰他說,「先生不要這麼難過,我只不過是效彷周公輔左成王。」
這只是一個讓彼此都下得了台的說辭而已,誰知,方孝孺這酸儒非常固執,問「成王在哪裡?」朱棣說,成王自焚而死。方孝孺又說應當立成王的兒子。
有句話叫做「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窮酸儒生,真是書讀傻了,連人情練達都不知道了。
你來我往,說來說去,自然是說不到一塊兒去,朱棣火了,方孝孺撒潑,將筆扔到地上,悍不畏死,最後被車裂。
方孝孺是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了,可憐他爹,明明沒有誅殺方孝孺的九族,結果,背了千古罵名。
朱高燨在濟陽縣與王省對峙,在濟南城下口誅鐵鉉,都是想要事先給他爹打個預防針,一介酸儒,沒必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那你的意思呢?」朱棣問兒子,並不覺得現在,父子二人討論一下國策,有什麼不對。
「兒子的意思自然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朱高燨靠在他爹的身上,手裡握著一本書,手指頭輕輕地敲著身下的榻,「至於那些讀書人,哼,能用的用,很多人沽名釣譽,真要重用,搞不好就跟朱允炆一樣了。」
他坐起身來,「爹,天下學問,不僅僅只遵儒家之說,而是應當如春秋戰國時百花齊放,法家、墨家、兵家……哪怕陰陽,都可以發揚光大,這些都是帝王用來造福於百姓的工具,不應當被罷黜。」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