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處是大明中樞要地,當時設立之初是用來推行軍隊改革的,但其本質就是朱元璋用來分走中書省權力的。
可以往的地位還並不如今日這般重要,因為彼時還有胡惟庸這位宰相在總領六部,一應奏摺總是要先由相爺提筆過目了,才會入宮請旨意。
而這一點正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
宰相既參與中樞決策,又是行政首腦,監督各部門的執行,這種地位和作用使得宰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甚至挑戰皇權。
朱元璋認為,宰相的存在威脅到了自己的權力發揮,尤其是當他發現宰相們甚至開始在沒有經過自己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做主,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朱元璋對政治體制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丞相制度是一種過時的制度,是一種束縛皇帝的制度,是一種增加政治成本的制度。
那些奏摺為什麼非要先讓宰相過一手,讓六部官員直接和他對接不是更加效率嗎,為什麼非得要宰相不可?
如果非要有一個宰相的話,那麼這個宰相只能是他自己。
所以打從一開始朱元璋就已經打算廢除已經運行千年的宰相制度,只是一直在等一個時機。
他想要建立一個簡潔高效的政治體制,讓皇帝直接管理六部,讓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讓皇帝直接掌握朝政的大權,讓皇帝直接與百姓溝通,讓皇帝直接了解民情,讓皇帝直接解決問題。
朱元璋認為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行政效率,也可以增加皇帝的威信,提高百姓的信任。
這也是為什麼當時他會選擇讓胡惟庸接替相位的原因。
因為他一眼就看出了胡惟庸心中的野心與對權力的渴望。
這個男人是絕對做不到像他老師李善長一樣,做到急流勇退的。
欲令其亡,先令其狂。
在朱元璋的刻意安排之下,就這樣一步一步將胡惟庸逼上絕路。
不然就算借10個膽子給胡惟庸,他也不敢在老朱眼皮子底下造反。
胡惟庸雖然是這場變革下的犧牲品,可他本人一點都不冤枉。
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勾結倭寇、起兵造反,樁樁件件都是事實。
朱元璋既然無法容忍宰相制度,那又為什麼能容忍軍機處呢。
那是因為如今的軍機處與宰相有著本質的不同。
朱元璋甚至還提升了軍機處的地位,擴充了它的權柄,將原本只是用來處理軍務改為整個大明政務,並且將原本的議事地點直接遷到了皇宮的角門之外,方便聯絡。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胡惟庸被捕入獄後,朱元璋將所有權柄抓到自己手中後,他發現即便是自己那麼旺盛的精力在繁雜眾多的事務中都逐漸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
六部的事務諸多,幾乎每天送到他手上的奏摺有一百多份,這就非常考驗皇帝處理政事的能力。
雖然朱元璋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問題,可他不得不為大明那些後任繼承者考慮,於是為了減輕處理政務的壓力,老朱開始決定設立其他可以代替宰相職能的機構或者能夠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
最後老朱將目光落在了軍機處頭上,與其再設立一個機構,不如直接用現成的。
原時空,老朱在廢除宰相制度後,同樣創立了內閣制度。
與宰相不同,無論是原時空的內閣,還是現在的軍機處,其職能都是輔佐皇帝處理大量的政務,相當於秘書的職責。
可以理解為幫助皇帝將每份奏摺的重點列出來,只有提出建議的權力,可以說完完全全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工具人而已,不會像宰相那樣權力大到隨時可能超出掌控。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朱老四對老朱設立的內閣制度有所繼承與發展。內閣大臣的品級與從前一樣不高,但是相較於老朱在位時期的內閣,朱老四對內閣的權柄有所提升。
這個時期的內閣最鮮明的特徵便是職高銜低。朱老四並未讓內閣無限制地得到發展,他制定了一系列能夠約束內閣大臣的制度,避免內閣大臣像宰相一般集權亂法。
只可惜永樂之後。
明朝皇帝要不身子骨弱,要不本身能力就不足,處理政務的能力大降,於是內閣的地位權力慢慢得到上升。
在宣德年間,內閣的大臣多由六部尚書兼任,這個時候內閣的官職甚至能達到三品,而且所獲權力已經遠遠高於六部。
這個時候內閣也還不並不是由像宰相這般的存在說了算,而且由於宣宗和英宗設立的「三楊內閣」政策,內閣並沒有機會會出現獨攬大權的局面,可以說,「三楊內閣」為明朝政治局勢的短暫穩定抹上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一直到了嘉靖時期,也就是整日唱著「雲在青天,水在瓶」,那個自封「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三元證應王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的嘉靖帝開始,徹底摧毀了老朱辛苦創立的內閣制。
在嘉靖帝手中,原本的內閣制度演變成為了所謂的首輔內閣。
內閣首輔雖不是宰相之名,但是行使的依舊是宰相的職責。
如果老朱知道自己費盡心機廢掉的宰相制,會給自己的不肖子孫給復辟的話,非得氣得從棺材裡跳出來不可。
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嘉靖帝時期的內閣首輔閻嵩。
萬曆的首輔張居正手中的權力還要來得誇張,甚至已經超出了宰相的職權,小皇帝都得喊他一聲亞父。
好在他是張居正,如果換了一個人坐在這個位置,後果不堪設想。
眼下這個世界,軍機處取代了原時空的內閣,可作用還是一樣的。
先前那個小太監送到內閣的是前線的軍情,這些日子已經好幾處戰場告捷,那些戰敗的小國無不是舉旗投降、俯首稱臣。
楊憲看了一眼,今日送過來的這幾份軍報。
看來前線戰爭終於是要結束了。
可大明內部的戰爭,卻才剛剛開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