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楊憲對馬克沁重機槍的介紹後,朱標震驚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臨別前,朱標最後問了楊憲一個問題。
「既然父皇已經知道胡惟庸要謀反,那為什麼不提前拿下他。」朱標站住了身子,抬頭看著楊憲,開口問道。
身為仁人君子的朱標眼中這樣做能夠將傷亡減到最低的程度,況且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防範於未然怎麼說都不會錯。雖然朱標不害怕打戰廝殺,可在他看來能夠不動刀兵,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正如前次的京營譁變。
於此同時,相國府。
塗傑問了胡惟庸一個差不多的問題。
「義父,你說這些日子我們做的這些動作陛下知不知道?」躬著身子的塗傑抬頭看了胡惟庸一眼,小心開口問道。
胡惟庸搖了搖頭。
看到這塗傑懸著的那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即便已經上了胡惟庸這艘無法回頭的賊船,可塗傑內心還是害怕朱元璋,這從他如今仍舊稱朱元璋為陛下就可以看出,不過話說回來,跟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那幫子弟兄誰又不是對他又敬又怕呢。
不過很顯然塗傑誤會胡惟庸的意思了。
胡惟庸看著塗傑,嘴角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開口道:「陛下或許知道.」
塗傑的心立馬格登了一下,就連呼吸也在這個瞬間變得急促。
好在胡惟庸的聲音繼續響起。
「或許不知道,不過無論怎麼樣都無所謂了。」
「結黨營私的事情,多半瞞不過他,可絕想不到我們膽敢造反。他即便聽到一些風聲,可只要沒有掌握實質的證據,他就不會對我動手。」
塗傑臉上滿是疑惑,卻不敢詢問。
還有做皇帝的不敢動自己的臣子?
在塗傑看來,這種事情要什麼證據,要是他做皇帝,只要有個風吹草動早就動手了。
胡惟庸看出了塗傑心中所想,斜眼看了自己這個義子一眼,身上的氣勢也隨之一變,開口道:「就憑我是大明的丞相!」
「而且朱重八是要我做大明,不對,是歷史上最後一個丞相!」
「他要的可不是僅僅是讓我下台,如果就這樣不明不白殺了我,史書上可不好寫!」
在塗傑眼中,這一刻胡惟庸的身形變得無比高大。
而另一邊,國公府。
楊憲看著朱標,開口道:「因為陛下的目標不僅僅只是胡惟庸。」
話到了這,楊憲便是停了下來。
朱標何等聰慧,聞弦歌而知雅意,很快就明白了楊憲話里的意思,臉色立馬大變。
朱標猛地抬起頭,看向楊憲,想要確定自己心中所想。
站在他面前的楊憲微微點頭。
由於事情實在太過重大,朱標不敢停留,和楊憲告別後,便是徑直往皇宮而去。
接下來一段時間,整個京城格外平靜。
但平波之下的暗流,卻讓一些人隱隱感到有些不安。
因為他們看到暗流最終的流向,是那位端坐於龍椅之上的男子。
針對調離京營大部分兵力支援八國戰場前線一事,這些日子不斷有人在朝堂上提出異議。
可好像龍椅太高了,以至於那位原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似乎沒有看清楚京城中的這股暗流。
不過這些日子,京城一直相安無事,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僅剩的那些人也在懷疑是否是他們自己想太多了。
而事實上,胡惟庸一直有在行動。
其中就包括,在京城不斷奔走啟動紅袖招計劃的東瀛公主。
至於楊憲。
則是呆在家中,靜靜擦拭著那幾台嶄新鋥亮的馬克沁重機槍。
機槍身旁則是躺著一箱又一箱剛出廠的彈藥。
一切準備就緒。
所有人都在等著那場好戲上場。
皇宮。
戒備森嚴的太和殿。
朱元璋看著眼前錦衣衛遞上來的密折,眉頭緊皺。
胡惟庸的心思,朱元璋又如何不知道。
錦衣衛的實力,遠超眾人的想像,這個大明,因為楊憲的緣故,錦衣衛並未像原時空那般大放異彩,以至於就連胡惟庸也低估忽略了他們的存在。
這些日子,朱元璋之所以做出一系列這些行為,其目的就是為了讓胡惟庸以為自己有機可乘。
滿朝文武,京營各級校官,要說絕大多數人都對自己忠心耿耿,朱元璋相信。
可如果說,這滿朝文武在胡惟庸這樣的人主政下,還能所有人都對他忠心耿耿,朱元璋是打死也不願意相信的。更何況,這其中還有那些他的老弟兄參與的聲影。
從軍中出來的他明白,一個將領對他自己手底下校官的影響力究竟會有多大。
這一點朱元璋可是有過親身體會,你就問當時在紅巾軍時,朱元璋手底下那幫子兄弟是忠心他,還是忠心那個名義上的元帥郭子興就知道了。
通過這些年,錦衣衛的暗中經營下,朱元璋手中有一本冊子,滿朝文武百官,京師營里營長以上的校官都在他手中的這本名冊上。
誰是絕對忠心他,誰的忠心又是打了折扣的,朱元璋是一清二楚。
這一次不僅僅是對胡惟庸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對於朱元璋來說更是如此。
為了確保讓胡惟庸動手,朱元璋趁著這次前線調兵增援的機會,將京師營里絕大多數支持自己的校官都給調走了。
當然了,為了不打草驚蛇,引起胡惟庸警覺,還是留下來了一小部分。
這部分刻意留下來忠於他朱元璋的校官,其下場如何,可想而知。
到時候,一旦胡惟庸發起兵變,這群人就站在鋒頭前,面臨著極大的風險,胡惟庸想要徹底掌控京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他們。到時候這些人如果真如錦衣衛調查報告上所寫的那般,是絕對忠心大明,那麼等待他們的只能是胡惟庸的屠刀。
可如果他們降了,保住一條命了。
到時候朱元璋又會如何想?如何看他們?
事實上,在朱元璋做出將他們留在京師營地的那一刻,這些人的命運便已經註定了。
對此做出這個決定的朱元璋臉上沒有絲毫波瀾。
這就是帝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