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時間,京城這場痘症風波終於落下了帷幕。
可也正是因為這場天花,讓楊憲意識到,有必要推動大明進行衛生改革了。
不然,這一次是天花,下一次還不知道會是什麼。
在楊憲看來,並非傳統中醫不行,而是傳統的中醫有很強的局限性。
在中醫這個領域,非得有紮實的醫學積累,在名師指點下行醫多年,積攢下豐富的臨床經驗,才能通過對患者望聞問切,給出比較準確的診斷。
但這樣主觀性實在太大,要靠大量的經驗和直覺來提高診斷的準確率,這就造成醫者出師很困難。
甚至成名已久的兩個大夫,對同一個病人都可能給出不同的診斷。
而大部分大夫學藝不精,看病基本靠蒙,於是便出現了大量的誤診。
至於此時的西方醫學就更不用說了,完全是信馬由韁、草菅人命的代名詞,看看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的診治過程就知道,簡直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楊憲推崇一直以來就是現代醫學,西醫代表不了現代醫學,從來就沒有中西醫之分,而只有傳統的舊醫學與現代新醫學之分。
楊憲將自己的想法和朱標講了,立馬得到了朱標的大力支持。
其他不說,眼下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在全國各州府設立牛痘接種站,對所有大明百姓進行牛痘的接種。
楊憲開口道:「可以將各州府惠民藥局進行改制,成立醫院,專門負責該地區百姓看病問診之事。」
「楊卿的提議自然是好的。」朱標皺了皺眉,接著開口道。「可朝廷怕是一時間找不到如此多的大夫。」
惠民藥局只是放藥的。
可真要按照楊憲的說法,改成醫院的話,大夫從哪裡找。
專業醫學人材,無論哪個時代都是稀缺的。
即便是到了後世,醫療仍舊是緊缺資源,醫院365天,每一天人數都是爆滿的。在我國醫療是最無法讓百姓感到滿意的。
楊憲點了點頭,開口道:「如果是按照如今大明的情況,醫生人數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要趁早培養醫學專業人才。」
朱標眼睛一亮,忽然想到了什麼,開口道:「楊卿你是要和之前建立師範學院、軍事學院一樣,建立一個專門培養醫生的學校?」
楊憲笑道:「沒錯,成立專門的醫學院迫在眉睫。醫學院和醫院既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又有明確的功能區別。前者是研究如何治病,培養醫護人員的地方,而後者是前者的用武之地,也是前者理論聯繫實際的場所。」
朱標聽後十分興奮,不過很快又是冷靜了下來,有些擔心道:「但凡是有名的神醫,都會敝帚自珍,挑選弟子的眼光也格外高,他們真的願意將自己一輩子的醫術無條件傳出去嗎?」
楊憲輕輕搖了搖頭,開口道:「和如今這些學校一樣,新成立的醫學院所傳授的醫學知識也將會是全新的,我會親自授課,力求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批可以在學校任職授課的講師。」
聽楊憲願意親自傳授醫術,朱標自然再高興不過了。
要知道楊憲可是連天花都能治癒,說他的醫術是古今第一人都不為過了。
他肯開班授課,恐怕過來聽課的大夫會把醫學院的教室給擠爆了不可。
「有楊卿這話,我就放心了。」朱標開口笑道。
楊憲接著開口說道:「醫學院和醫院都需要時間,可牛痘接種工作,臣認為拖不得,因此各地牛痘接種站可以先成立起來。」
「至於牛痘接種人員,我認為可以啟用那些年齡到了,將要出宮的宮女。這一次全京城百姓,牛痘接種工作開展如此順利,也正是因為有她們的幫助。之後等到各州府醫院成立之後,這批人可以進入醫院成為女護士,專門用以照顧病人。」
宮女與外頭人接觸,是大忌。
如果不是這一次天花之事,事情實在是太大了,想要在最短時間內消弭動亂,朱元璋當時也未必會接受楊憲的建議。
可這些宮女們在此次天花疫病中發揮的作用,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因為照顧病人這事,女人要比男人們更細心,也更有耐心。
朱標沉吟了一會兒,開口道:「這事我會向父皇稟報的。」
在朱標看來,楊憲的這個建議對於這些適齡出宮的這些宮女來說,有可能是一個好的歸宿。
宮中不少宮女無家可歸,她們在宮中服侍一二十年,總不能臨老落個無依無靠的地步。
如今皇宮內不僅太監多,宮女也多,經歷過明末,許多宮女本身就是無父無母,孤苦無依的孤兒。
太監有時候是越老越好用,可宮女們不是。
因此年紀大的這些宮女真是不好安排。
雖說現在才是洪武十二年,可有很多是在龍鳳年就已經在吳王府邸當差了的。
而且就算是洪武元年進宮的那一批,如今也已經二十五六了,差不多也是時候放出宮了。
也就是說,楊憲的提議甚至還幫皇宮解決了這一難題。
數日後。
朝廷通過報紙先是向全天下傳達了天花終於被攻克的大好消息,然後接著便是另一重磅消息,大明即將成立大明醫學院的事情,而負責開講的正是攻克了天花疫病的楊憲。
一時間全國轟動。
無數醫士動身前往京城,只會赴這一場醫學盛事。
會昌縣,益生堂藥鋪前。
一個少年背著竹簍,一副將要出遠門的打扮。
「慕白,你真的要去京城?」一婦人抓著少年的手,臉上露出不舍的神情。
「孩子在追尋自己的理想,你一個婦人哭哭啼啼什麼。」這時一個中年人從藥鋪里走了出來,看了一眼婦人,皺眉道。
婦人埋怨道:「慕白又不是從你身上掉下來的,你當然不知道心疼,他從小到大從未出過遠門,現在又是要去京城這麼遠的地方。萬一在路上出了什麼事情,怎麼辦?」
「婦人之見,你以為還是前元嗎,在路上會碰到山賊,如今火車是能夠直達京城的。」
中年男人轉身看著自己的兒子,臉上露出自豪的神情,開口道:「兒子,儘管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如果不是因為會昌縣的百姓還需要我照顧,我也一定會和你一起去的。」
這少年郎名叫蕭九賢,字慕白,出生在一個醫藥世家,其父親也就是眼前這個中年男人名叫蕭禮,是會昌縣當地有名的郎中。
其所開設的益生堂藥鋪遠近聞名,每天求醫者可以說是絡繹不絕,這也是為什麼蕭禮說他離不開的原因。
而在如此在濃厚的醫學氛圍薰陶下,蕭九賢盡得父親真傳,9歲便會望聞問切,14歲已經博覽天下醫書,並幫助父親為病人瞧病,其醫術之高明,就連其父親都驚嘆不已。
蕭禮知道如今自己兒子的醫術已經遠遠超過他,他再沒有什麼可以教他的。
蕭禮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在醫術之道上走得更遠,而不是像自己這樣終身困在這麼一個小地方,雖然在他看來也沒什麼不好就是了。
因此在看到大明日報上刊登的消息後,對於蕭九賢的決定,身為父親的蕭禮是第一個支持的。
能夠治好天花,其醫術可以說已經是古今第一人。
能夠在醫術第一人手底下學習的機會,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有的。
像蕭九賢這樣的情況,同一時間在大明各地上演。
「終於到京城了。」
「好大,好繁華啊。」
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哥,下了火車後,隨著一輛拉貨的馬車終於是到了京城。
小哥叫譚允賢,同樣是來京準備去醫學院求學的。
在遞交查驗了過所,進城後的他發出了先前的感慨。
就在這時,譚允賢忽然聽到了一聲叫喊從前頭傳來。
「娘,娘你怎麼了!」
「娘,你別嚇我啊?!」
譚允賢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個老婦人忽然跌倒在地,一個年輕人將她抱在懷裡,大聲呼喊著。
「小伙子,你快帶你娘去看大夫啊。」
「對對對,找大夫,找大夫」
聽到周邊人喊道,年輕小伙子終於回過神來,抱著老婦人就要往附近的醫館而去。
一聲大喝制止了他。
「不能動!」
只見循聲趕來的譚允賢擋在了小伙子面前,開口道:「你母親看樣子是中風了。」
「中風者大多是血脈不暢,淤血暴出所致,要是移動的話,很有可能會出事!」
「真的嗎?」
「那怎麼辦啊。」
年輕小伙子拉著譚允賢的手,大聲開口問道。
「你既然能夠看出我母親是中風,那麼一定能治這個病吧,我求你救救我母親,我求求你了」
譚允賢抽回自己的手,開口道:「我試一試。」
「來來來,你快給我母親看一看。」
譚允賢走到老婦人身前,仔細探查了一番,確定是中風後,開口道:「誰身上有縫衣服的針嗎?」
道路兩旁的一個路人聞言後,立馬跑到街邊的一家裁縫鋪子,借出一枚針,同時大聲喊道:「針來了!」
「娘,你堅持住啊!」年輕小伙子開口道。
譚允賢伸手接過針,十分果斷迅速在老婦人耳垂扎了一下,然後用雙手開始擠壓,瞬間就有暗紅色的血被擠出。
「這樣真的能行嗎?」年輕小伙子開口問道。
「應該可以的。」譚允賢一邊不斷擠壓,一邊開口回道。「等惡血擠出來之後,老夫人應該就沒事了。」
不僅僅是耳垂,譚允賢接著又在老婦人十根手指上也分別扎了一下,同時開口道:「你快來幫我一起擠,把烏血全部擠出來才行。」
「好好好!」
年輕小伙子連忙學著譚允賢擠壓的動作,開始做了起來。
沒過多久,老婦人果然有了反應,再度醒了過來。
「娘,你沒事吧。」年輕小伙子看著醒過來的母親,喜極而泣。
「你現在可以帶你母親去醫館了,接下來還是要好好調理休息。」譚允賢看著轉醒過來的老婦人,臉上露出了笑容,開口道。
「謝謝恩公,謝謝恩公!」年輕小伙子當即跪下來,朝著譚允賢磕了幾個響頭,之後便是攙扶自己母親往醫館方向走去。
一旁圍觀的路人,見到這一幕,也是紛紛讚嘆道:「這位公子,你真是妙手回春啊。」
「十宣放血,確實可以治中風,兄台這一手扎針手法老練,不知師從何人,我著實佩服。」就在這時,一個少年郎從人群中走了出來,看著譚允賢開口道。
這少年郎正是一路從會昌縣趕到京城的蕭九賢,方才在人群中見到老婦人暈倒,他原本也想幫忙,可是在見到譚允賢出手後,這才收回了腳步。
見譚允賢轉頭看向自己,蕭九賢拱了拱手道:「在下蕭九賢,來自會昌縣,是一名醫者。」
「譚允賢。」譚允賢回禮道。
「蕭兄過獎了,我也只是略懂醫術。」
「譚兄過謙了,如此年紀,就能有這樣的醫術,如果都只是略懂的話,那麼這世上其他醫者怕是會汗顏。」蕭九賢開口道。
譚允賢輕輕搖了搖頭,開口道:「在楊國公面前,我這點微末醫術,怕是連略懂都稱不上,我說略懂其實已經是自誇了。」
提到楊憲,蕭九賢神情也是為之一肅,開口道:「楊國公的醫術自然是舉世無雙,不,應該說是古往今來第一人。」
「是啊,楊國公是我這一輩子最佩服的人。」在說這句話時,譚允賢兩眼放著光。因為楊憲在她心目中遠遠不知是醫術高超這一點而已。
「譚兄弟果然也是來京城醫學院求學來的。」蕭九賢開口道,這並不難猜,這個時間點醫術如此高超的年輕人出現在京城,那麼目的只有一個。
「蕭兄也是?」譚允賢開口問道。
蕭九賢點了點頭,開口道:「既然如此,那麼咱們就結伴而行吧。」
這是兩個未來大明醫學領軍人物的第一次相遇。
於此同時,皇宮這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