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
足利尊義給朱樉極樂島進獻的櫻花妹,除了大量的普通良民外,他還偷偷安插了手下的女忍者。♛🍮 ➅9ѕ𝕙𝓤Ж.Ć𝔬𝐌 ☟🐯
正是靠著其中女忍者,從一個前來極樂島縱慾的千戶手中成功偷換走了新式的洪武步槍。
這名千戶是押送銀子護衛隊中的一員,趁著押銀船停靠的時候來極樂島享受,丟了槍之後根本就不敢聲張,只能是用那名女忍者留下的老式火銃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回船。
可即便足利尊義拿到了新式洪武步槍,以東瀛如今的工匠技藝,想要複製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談東瀛這邊,幕府將軍足利尊義野心勃勃。
大明另一處藩地,剛打下來沒多久的高麗,這些日子也沒少出問題。
雖然成功成了大明第三個有了自己封地的親王,可朱棡深深知曉高麗國剛打下來,接下來還有太多事情需要他處理,因此在心中絲毫不敢懈怠。
將原來的高麗王王宮,改建成現在的麗親王府後。
他召集了所有的官員,來親王府內議事。
「這些日子高麗各州府人口,以及往年賦稅收入的情況是否已經統計清楚?」朱棡坐在王座上,開口問道。
人口與賦稅,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基本情況。
高麗如今的五道兩界,被朱棡重新劃分為七府三十二州縣。
「王爺,高麗七府三十二州縣人口已經統計清楚,這是下官做的報表,還有之前歷年的賦稅情況,同樣做了統計,請王爺過目。」一個年輕的官員走了出來,開口道。
接過手下官員呈上來的報表,朱棡仔細閱讀了一下上面的基本內容以及其他數據,他大概了解了自己封地的大致情況。
報表統計的很詳細,而且讓人一目了然。
朱棡表示非常滿意,開口問詢了一下官員,得知對方出身揚州大學後,微微點了點頭。
可當朱棡看到賦稅收入之後,眼裡露出震驚的神情,忍不住開口道。
「高麗歷年的賦稅怎會如此之少?」
這些年朱元璋為了培養自己的這些兒子成為一個合格的藩王,不僅讓他們跟著叔伯上戰場歷練,在朝政上同樣如此。
因此對於大明各省份的賦稅情況朱棡是清楚的。
高麗之前好歹也是一個國家,而且單算面積也有一個省這麼大,人口也不算太少有200多萬,可一年賦稅全部加起來,竟然還不如大明中等省份的十分之一。
「回王爺,這是下官用楊國公在揚州大學傳授的方法,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才統計做出來的報表,報表上的數據絕無半點差錯虛假。」那名年輕的官員開口回道。
聽了這名年輕官員的話後,朱棡兩眼一黑。
以前他還在暗中嘲笑朱樉,說他的封地不過是一處國中國而已,可再是國中國,面積再小。
可出雲那裡畢竟有一座挖不完的銀礦山。
而自己呢?
這個時間點本就是高麗王朝的末期,按原時空的走向也該改朝換代了。
因為高麗國早已經積弊已久,整個國家更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百姓們連生活都快要過不下去了,民不聊生,又哪裡來的那麼多稅收。
高麗王好大喜功,為了之前這次反攻大明,更是早已將稅收加徵到了三年之後,導致大部分的百姓餓死的餓死,逃荒的逃荒。
人口大面積流失,才會導致出現今天的情況。
以上便是如今高麗的人口經濟情況。
接著朱棡又讓手底下其他官員分別匯報了其他方面的事情。
發現全都不樂觀。
軍事上,兵極弱、兵器甚簡而疏。第一點從朱棡能夠做到三月滅其國這一點便能知曉,拿下高麗後,這些日子清點高麗上下軍械庫,發現兵器裝備也是垃圾的離譜,不僅儲備少而且裝備質量差。朱棡是真的不知道,當時是誰給的高麗王勇氣。大明即便是沒有新式火器,回到以前刀馬弓箭為主的時候,朱棡有自信打他們同樣像打崽一樣。
農業上,高麗經濟構造主要是依託土地財政,但境內多山而貧瘠,按照大臣們匯報所講「三韓之地,非四方舟車之會,無物產之饒、貨殖之利,民生所仰,只在地力。而鴨綠以南,大抵皆山,肥膏不易之田,絕無而僅有也。」
商業上,雖然高麗自建國以來就有商業活動,高麗太祖定都開京時便設立市廛,但其商品經濟落後,長期以物物交換為主。高麗成宗一度下令行鐵錢,到高麗穆宗時廢除。高麗肅宗時開始使用金屬貨幣,以銀瓶為主幣,海東通寶、海東重寶、三韓重寶等銅錢為輔幣,但流通範圍非常有限,一塌糊塗。
在商業上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高麗一直有開展海外貿易,開京禮成江口的碧瀾渡港口十分繁華。
聽完所有報告後。
坐在王座上的朱棡沉默了片刻,開口道:「高麗現在的情況大家如今也都了解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定然會十分艱難,要想快速擺脫如今這種情況,以下幾點最為重要,必須馬上實施。」
「其一,便是在高麗境內迅速推行大明各式新政,稅收制度首當其衝。」
之前對於民田,高麗每年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稅。除此之外,高麗朝廷還要求各地繳納貢物(土特產),分為常貢和別貢兩種。16歲到60歲的男丁負擔徭役。貢物和徭役都是按照戶分九等來進行徵收和徵發的。兩班官員士大夫階層,不納稅不服役。稅制改革的作用性不用多說,大明已經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其二就是興建學校,推行漢語,整個高麗七府三十二州縣,所有官員必須會講漢語,我給他們三月時間如果有誰在公開場合沒說漢語官話,那就自己把烏紗帽給摘了。」
這點很重要,好在此時的高麗並沒有自己的語言,他們日常使用的本就是漢字。但由於封建社會等級制度,能學習的只能是貴族,平民間無法傳播。
不僅僅是文字,政治、軍事、文化等等方面,漢化程度都很高。這點倒是便於融合。
按照原時空,真正誕生朝鮮文字還得等到100多年後,在當時的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的積極倡導下,派遣朝鮮學者幾十次來大明朝學習關於音律方面的研究,創造出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這就是「訓民正音」,其目的是為了讓百姓識字。
因為在他們眼中漢字是屬於貴族的文字。
再後來,到了現代,為了「自尊」,泡菜國完全拋棄漢字,直接提升了「訓音」地位,使其成為全國通用文字。
泡菜國文字就相當於漢字漢語拼音,還不帶音調,這樣你就可以想像出有多少同音字,近音字。
也正是因為這個造成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情形,那就是泡菜國的國民身份證上名字一欄都特別標註了漢字。
因為一般日常交流可以用表音,但是名字的話比如:
wang da chui可譯為王大錘汪達錘王噠吹……因為沒有音標,具體什麼寓意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同音字太多了,卻無法區別,如果只寫韓文,除了自己和家人懂以外的其他人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到底是哪幾個字。所以只能回歸本質——「漢字」來進行加以修飾說明。(姓甚名誰)
泡菜國就是這麼可笑。
「其三就是徐蘇開展政務員考試,一旦新政推行人員擴增,現如今的高麗官員人數絕對不夠用。對於現有的官吏同樣要進行重新培訓。」
短時間內想要治理好高麗,勢必是要用高麗本地人的,因為只有這樣在過渡期,引起的反彈才會最小,這一點朱棡心裡很清楚。
可他想要用的並不是原來高麗朝堂上那一批傢伙,而是想要直接從平民當中去選德才兼備者。
這同樣是讓高麗人快速融入大明的一個重要手段。
讓這些本地的年輕人加入到政務員體系當中,通過他們來推行新政,事半功倍。
三道政令發出,王府內所有官員都繃緊了自己的那根弦。
高麗剛剛納入大明版圖。
他朱棡的親王府也才設立,尚未在這片土地上扎穩根基,尤其是在最開始的這段時間內,很有可能會發生變故。
可即便朱棡已經十分小心謹慎,可在他親王府成立的第三天,還是出現了動亂。
而且這場動亂還發生在王都,開京。
「王爺,不好了!城裡出現了大批百姓鬧事!」
親王府內。
朱棡正在處理政務,高麗新定,各地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等著他處理。
現如今七府三十二州縣,朱棡都派出了自己的人。
每天都有大量的奏摺從各地送回開京,等著他處理。
朱棡是一個頭兩個大。
每天批閱奏摺都要到深夜,這時他才真正了解他父親的偉大與不容易。
由於昨晚工作太晚,早晨王府朝議結束後,朱棡實在是太過疲憊,就打算閉著眼睛休息了一會兒。
可朱棡剛閉上眼睛,就聽到手底下人開口道。
朱棡突然睜開眼睛,可怕的眼神,嚇了那名王府參事一跳。
這名王府參事連忙躬身行禮,然後將此刻外頭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之前不亂。
偏偏現在要推行新政的時候亂。
朱棡眼神越發冰冷。
心底里那股子暴虐的情緒又給挑起來了。
「走,我倒要看看那些傢伙有什麼手段。」朱棡站起身,直接往王府外走去。
王府內親兵內侍急忙跟上。
朱棡走到城中的大街上,果然看到大批遊行抗議的高麗百姓,而大明這邊,幾名官員正帶著兵士在維持秩序。
官員們看到朱棡後,紛紛上前行禮。
朱棡抬了抬手,示意他們在這個時候無需多禮,他正打算開口詢問現場具體情況。
就只聽得幾百名高麗百姓,一邊高高舉著拳頭,一邊大聲呼喊著。
由於他們嘴裡喊的話,朱棡聽不大懂。
一名高麗出身的官員就要上前解釋,卻是被朱棡眼神直接嚇退了。
朱棡轉頭看向了身旁有過在會同館工作經驗的官員。
那名官員立馬就是翻譯了那些百姓的話,開口道:「王爺,這些百姓聽說我們要推行新政,聽到稅收改革,還以為我們又要用新的法子來剝削他們。我們方才已經不斷向他們做出解釋,新的稅制改革是為了他們百姓好,可效果甚微。」
末了,這名官員不忘補充一句。
「之前高麗朝廷,為了籌措軍費,已經將稅收收到了三年之後了,或許是因為這個,讓這些百姓早已成為了驚弓之鳥。」
朱棡輕輕搖了搖頭,不全是因為這個。
他目光掃過那些高麗本土官員,眼神冰冷。
於此同時。
開京城內。
一處私人的府邸內。
幾個身穿新的大明官服的高麗人正聚在這兒,竊竊私語。
「怎麼樣,煽動百姓的這個做法是不是非常有效?」
「嘿嘿,你春山君,還是你厲害。這下子我看他這個親王怎麼做下去,說是親王,可根本就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連鬍子都沒長齊,不就是命好有一個好父親嗎。如今高麗國已經沒了,但這塊土地始終屬於我們高麗人的。」
「說得對,這小子剛來就搞什麼新政改革。不僅回收了所有官田,而且連我們也要跟著一起納稅。這也就罷了,他竟然還要搞什麼政務員考試,這不是明擺著要把我們這些人給踢了嗎?既然他要搞過河拆橋這一套,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少本事。」
很顯然朱棡上來之後的一系列操作,已經動了高麗本土這些士紳豪族的蛋糕。
這才引起了今天這種反彈。
就連身為王都的開京城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其他的七府三十二州縣了。
對於這些高麗餘孽來說,他們心中也清楚,面對如今的大明,想要靠武力重新奪回來是不可能做到了。
可他們想要最起碼保住自己的地位與利益。
如果連這點都不能做到的話,那就不要怪他們在暗中使絆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