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人老成精(4k)

  第307章 人老成精(4k)

  此次胥吏改革事件,李善長確實站在他朱元璋的對面。💥😺 ❻❾ร𝔥Ⓤχ.𝓬𝐨𝕄 ♧☮

  可朱元璋心中清楚,李善長坐在中書省左丞相那個位置,有時候不得不這麼做。

  當日在太和殿上,李善長也的確言語無狀,當面得罪他了。

  可這些小事,與他對大明的貢獻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以朱元璋與李善長的情誼,又怎麼可能因為李善長當面頂撞他就要處理他。

  朱元璋想要收回士大夫的權利,甚至是為進一步收回相權做準備不得不這麼做。

  今兒,李善長主動退了。

  朱元璋也卸下了以往對他的防備,換上了曾經打天下時,君臣二人初相遇時的真誠。

  「善長啊,過去柱國大臣要請辭歸養,皇上定要再三挽留,你說咱倆有這個必要嗎?」朱元璋將李善長拉到自己身旁坐下,開口笑道。

  李善長此時的神情狀態也是異常輕鬆。

  他笑著連連擺手,說道:「沒有,沒有。」

  「好,那麼咱就準備卸職歸養。這張士誠啊,當年在杭州有一座吳王府,不次於乾清宮,咱那,現在就賞給你了。」朱元璋開口道。

  雖然沒能給李善長封王,可也給了他一座王府,算是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補償。

  「臣叩謝天恩!」李善長起身,跪地大聲道。

  「起來,起來。」朱元璋親自上前將李善長扶了起來,開口道。「還有啊,你不用多想,咱給你這座吳王府,不是想要把你拘在杭州。啥時候想咱了,想京城了。你就回來,咱陪你喝茶聊天。」

  朱元璋這句話發自肺腑,並沒有用任何帝王心術。

  此時此刻。

  他們一個是真心賜,一個是真心謝。

  倆人此時的關係,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

  當時朱元璋聘請李善長為自己的老師,為他惡補知識。

  畢竟放牛娃出身的他,之後又是當和尚,又是當乞丐。

  加入義軍之後,又是刀光血影,根本就沒有時間學習。

  朱元璋如今這一手好字,李善長是有大功勞在的。

  當時在定遠。

  一個是學生真心求教,一個是先生真心賜教。

  學生與老師,軍與臣。

  但二人的這份真,僅限此時此刻。

  朱元璋很快便又是恢復成他洪武大帝的姿態,因為接下來他要辦的事情,事關大明江山社稷。

  「善長啊,你走了之後,誰可以接任伱的位置?」朱元璋忽然開口問道。

  「咱有幾個人選,你幫忙掂量掂量。」

  「是,陛下。」李善長開口回道。

  「吏部尚書,汪廣洋怎麼樣。」朱元璋想了想,開口問道。

  李善長搖了搖頭,幾乎沒有思索,便開口回道:「汪廣洋偏狹淺薄,六部堂官已經是他的極限,能力是有一些,可放在中書省左丞相這個位置是大大不合適。」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對於汪廣洋的看法,他和李善長一致。

  「那中書省參知政事胡惟庸,他怎麼樣,他還是你的學生?」朱元璋開口問道。

  「陛下,胡惟庸更加不行。」李善長擺了擺手,堅定道。「正因為他是我的門生,我才更加了解他,這小子雖說才華氣量都夠,但此人心性暴躁,辦事不計後果,功利性太強,剛愎自用,恩怨必報。他做個輔助大臣蠻好,要是把他放在相國大位上,早晚會翻車。」

  「陛下可千萬不要用他啊。」

  「臣心裡有一人選,足以擔當相國大位。」李善長開口道。

  「誰?」

  「楊憲!」

  李善長開口道:「楊憲帶兵打仗能力不輸徐達,治理國家能力勝過微臣,心計謀略則是青出於藍,比當年的伯溫兄還要強。各種奇思妙想,新奇發明更是前所未有。這樣一個文可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國士,微臣實在想不出,相國之位除了他還能有誰能夠勝任。」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沒有回話。

  聽完李善長這一番話後,朱元璋心裡直接定了胡惟庸。

  李善長口中胡惟庸的種種缺點,在朱元璋看來都不算什麼。

  這不正是他想要的嗎。

  如果是像楊憲那般完美的傢伙上台,這個相權,他日後還怎麼收回?!

  因為胥吏改革一事,李善長與胡惟庸交惡一事,滿朝文武都知道,朱元璋自然也知道。

  而且因為錦衣衛的原因,他對此更加深信不疑。

  李善長這一番操作可以說是天秀。

  首先是利用反話成功讓胡惟庸上位,胡惟庸不得記得他一輩子好啊。

  自己歸養了,中書省的大拿是自己的門生,以後自己萬事方便。

  退一萬步說,倘若胡惟庸日後真的出事了,我李善長當初可是反對他接任的。而且我們師徒之間也是早就已經劃清了界線,滿朝文武都能作證。

  自然也就沒了所謂的推舉之罪,胡惟庸真出事,也牽連不到他。

  而且到了最後,李善長也不忘噁心一下楊憲。

  雖然他嘴上說的都是對楊憲的讚揚,這些也確實都是事實。他就是要把這件事拿到朱元璋面前,他了解朱元璋。等於是在朱元璋心中埋下了一顆刺。

  他口中的楊憲越完美,朱元璋心中的這枚刺就埋得越深。

  朱元璋在的時候,或許不會如何。

  因為朱元璋自認為能夠鎮得住楊憲,這是洪武大帝對於自己的自信。

  可要是哪一天朱元璋要走了呢?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話難說的很,朱元璋今年畢竟已經五十歲了。

  李善長這一番話,真可謂是一箭三雕啊!

  人老成精,說的就是這種人。

  中書省。

  李善長擦著書案,眼裡儘是不舍。

  他最後看了一眼自己的工位,最後什麼都沒有帶走。

  只在自己的桌上,留下了一張紙,上面寫著他留給胡惟庸的話。

  走出屋子時,外頭中書省的官員們已經站滿了院子,獨獨少了胡惟庸。

  「屬下拜送相國!」

  看著中書省全體同僚自發地為自己送別,李善長眼裡不由得含著熱淚。

  李善長在位的這十年時間,小受小賄肯定有,但是憑藉他的小心謹慎,大的政治錯誤沒有犯過,所以在眾臣心裡的威望極高。

  他站在原地,抖了抖身上的衣服,朝著眾大臣,回禮,一揖及地。

  →

  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此時此刻,胡惟庸只能是在屋子裡,默默為自己的恩師送行。

  即便冷酷如他,此刻同樣是紅了眼圈。

  胡惟庸手中拿著的是李善長留給他的告誡。

  「中書省統御六部,節制各省州府,中書省丞相,無語自威,一言而天下重。以後你接任了中書省,更應該事事多向皇上請旨,寧肯讓他覺得煩了,也不可隨意自專。頭上的一片天,只能是陛下。」

  「切記,切記,切記!」

  三聲切記,聲猶在耳。

  胡惟庸將手中紙張放在身前燈火上點燃,手中的紙張很快便是燃成了灰燼,火苗燒到他的手了,都未曾察覺。

  「恩相提攜之恩,惟庸沒齒難忘!」

  數日後。

  皇宮,奉天殿。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聞致君惟善,輔德在和,必佚三台之明,用增九鼎之重。乃眷公才,作予良弼,中書參知政事胡惟庸」

  大殿上,內侍官念到這一句話時,太子朱標忽然變了臉色,轉頭看向正在宣讀聖旨的內侍官。

  李善長辭官歸隱,這麼大的事情,朱標自然是知道的。

  在得知李善長要辭官歸隱的第一時間,朱標便是去找了朱元璋,表達了他對於下一任中書省丞相人選的看法。

  在朱標的心中,這個人只能是楊憲。

  楊憲之才可為大明國師!

  一個中書省丞相在朱標看來,甚至都有些屈才了。

  朱標當時跑去和朱元璋說這事的時候,朱元璋明明沒有否定他。

  他原本以為,朱元璋也是認同此事的。

  因此此時此刻,在奉天大殿上,聽到內侍官念出「胡惟庸」三個字時,他才會如此震驚。

  另一邊,宣讀還在繼續。

  「中書參知政事胡惟庸清識雅量,工文茂學,秉忠義之規,靡憚艱險,挺松筠之操,寧移歲寒,宜承賜劍之榮,式允濟川之望,可中書左丞,散官如前,欽哉。」

  胡惟庸從眾大臣中走了出來,在大殿正中央跪了下去,朗聲道。

  「臣領旨,謝恩!」

  散朝後。

  朱標沉默不語,直接出宮,登上了前往揚州的軌道列車。

  揚州這邊。

  楊憲今天很是高興,因為手底下研究團隊終於是完成焦炭爐的改造、攻克轉爐煉鋼技術!

  雖然這其中離不開他提供的各種設計圖輔助,可能夠成功落地,還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轉爐煉鋼的原理雖然很簡單,並沒有太大的技術門檻。

  簡單與沒有技術門檻都是相對,革新冶煉技術再怎麼說,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想要投入正常應用,仍然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試驗與改進。

  如今煉鋼產業總算是步入了正軌。

  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便是,全國各地加緊時間開採鐵礦。

  要是楊憲沒有記錯的話,後世蒙古國有大量鐵礦。

  看來什麼時候,得讓朱標去聯繫一下朱棣,把蒙古封地上的礦產資源也得儘早利用起來。

  要知道接下來,想要讓大明發展提速的話,那麼鋼鐵所需的量是一個天文數字。

  所幸以如今大明的條件,礦石不夠直接去搶就行了,人不夠也同理。

  就在這個時候,楊憲突然得到手下來報,說是太子殿下來了。

  這個時間點來。

  應該是朝廷那邊對於新任中書省丞相有了結果。

  前些日子,朱標就曾經修書給楊憲,說是一定會舉薦楊憲成為中書省丞相。

  當然楊憲心中清楚,這個位置八成是不會落到他頭上了。

  果然朱標一走進來,從他臉色就可以看出,是在強打著精神。

  朱標有些歉意地開口說道:「楊卿莫要掛懷,父皇選胡惟庸,一定是有他的考量。楊卿在我心中,可堪大明國師,拜相是遲早的事。」

  「多謝太子,我對於中書省丞相這個位置並沒有任何期望,胡惟庸確實比我合適。」楊憲笑了笑,開口道。

  楊憲心中無比清楚,朱元璋是想要藉助胡惟庸之手徹底解決掉相權!

  因此中書省丞相這個位置,在楊憲看來就是一口大棺材。

  一口華美富貴的大棺材!

  胡惟庸玩完,那是遲早的事情。

  朱標認真看著楊憲,見楊憲神情不似作偽後,暗自鬆了一口氣,同時心中對楊憲是越發佩服。

  正好趁著朱標在。

  楊憲拉著朱標,直接開始和他分享起了煉鋼的成果,當然沒忘記和他提讓朱老四派人去封地勘探鐵礦的事情。

  朱標原本想著是過來安慰楊憲的,沒想到竟然有了意外的收穫。

  對於楊憲交託的事情,朱標一一記在心上。

  回京時,已經是夜晚。

  朱標剛一回宮,便有內侍官前來稟報導:「奴婢參見太子殿下。」

  「什麼事啊?」坐在鑾駕上的朱標,看著身前的內侍官,開口問道。

  「殿下,陛下有旨,請殿下御書房見駕。」內侍官恭聲道。

  朱標一揮手。

  跟在鑾駕旁的內侍官大聲道:「行!」

  御書房。

  已經是夜裡了,依舊是燈火通明。

  「陛下,太子到了。」內侍官開口稟報導。

  朱元璋並未抬頭,而是繼續他自己的批覆奏章的工作。

  「散了朝了,也不打聲招呼,就直接離京去揚州,跑到神侯府去了。咋的,是怪朕事先沒跟你商量啊。」

  「兒臣不敢!」朱標行禮道。

  「哼!不敢才怪!」

  「兒臣只是不明白,父皇要用胡惟庸是因為他資歷尚淺,還是因為他是淮西人。」朱標抬起頭,看著朱元璋。

  朱元璋開口回道:「既是因為他是淮西人,也是因為他的資歷很淺。老大,你是龍鳳元年生的吧。」

  「回父皇,是。」

  「龍鳳元年,胡惟庸啊,是那些人里資歷最淺的,都是年跟了朕。」

  「你說的沒錯,論功、論德、論能,楊憲都當得起這個左丞相,不是因為他不好,正是因為他太好了,所以這個位置不適合他。日後你就會明白我這番話了。」朱元璋開口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