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
楊憲的精力如今更多放在了設計新的戰船上,日本那個銀礦不可能一直放在那裡不管的,而且徐達的病如今也差不多全好了。♢🐚 ➅❾ร𝒽U𝓍.Ć𝕠๓ 😳♖
朝廷方面隨時都可能會再次派兵討伐日本。
而在這個時候,楊憲向朱標提出了新戰船計劃。
理由有二,第一是揚州研究院這邊這些日子對於蒸汽機的研究終於有了一些進展,在楊憲看來已經完全達到了應用在船隻上的地步。
第二點更為重要,經過前次一戰之後,如今日本對於大明就更加有防備了,這次恐怕不能像前次那樣如此輕易登陸,在楊憲看來極有可能會發生海戰。
中日第一次大規模海戰,在楊憲心中有著特別的意義。
這一戰,在楊憲看來,不僅要贏,而且要贏得漂亮!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楊憲選擇了建造新式戰船。
朝廷方面,朱標和朱元璋在得知楊憲的建議後,也是在第一時間表示支持。
畢竟如今大明銀行生意紅火,短時間內朝廷方面不會在銀錢方面捉襟見肘,不會像前次一樣,得靠連哄帶嚇從沈家撈錢。
對於新式戰船的要求,首先就是比如今現有的船隻更加利於航行,而且能夠應對海上各種突發的災難。
楊憲可不想,前元發生過的事情,在大明再發生一邊。
設計圖紙什麼的,雖然從系統兌換然後直接交給兵工廠生產最為省事。
可為了能夠提高自己軍工廠那些設計師的能力,楊憲把手底下那些設計師一起叫過來,準備讓他們也參與其中。
一起過來參加新戰船設計討論的,還有如今在楊憲底下研究院工作的沈成和從京城和朱標一起過來的十二皇子朱柏。
研究院會議室。
楊憲當著眾人的面,開始畫設計圖。
在那塊巨大的黑板上,楊憲先是大致畫出新式戰船的輪廓,然後在基於船隻草圖的情況下,開始一點點細細劃分。
在船隻上一點點增添其他的功能,以及需要此功能所配備的原件和另外的其他零件。
講台上,楊憲一邊畫,一邊向在場的眾人講解為什麼要增添這些功能,以及每一個零部件具體有什麼用。
為了讓大家更好得理解,楊憲分別在戰船草圖旁邊畫出了每一個分支的拼裝圖。
每一處功能性用品都具有非常明確細緻的拼裝設計圖。
整個研究室內。
只要楊憲用粉筆畫畫所發出的「沙沙」聲,以及他一個人的講解聲。
朱標發現除了他之外,其餘所有人都在認真做著筆記。
只是揚州研究院的這些研究人員手裡所用的筆,並非是毛筆。
這一點同樣在做筆記的十二皇子朱柏也發現了,因為他發現自己做筆記的速度根本就根本上楊憲的講解,他放下手中的毛筆,看向了一旁寫字如飛的沈成,以及他手中那根黑黑的長條。
楊憲注意到了朱標和朱柏的目光,只能是停下繼續講解,開口笑道:「小成,拿兩支鉛筆給太子殿下和十二皇子。」
「是,老師。」沈成從懷中拿出兩支用硬紙包裹的石墨條,分別給朱標和朱柏遞了過去。
楊憲開口道:「這是我最近發明的一種書寫工具,我將其命名為鉛筆,只是如今剛發明沒多久,還不是完成品,所以目前只是揚州研究院內部的這些研究人員在使用,方便他們日常記錄研究數據。」
→
單從實用性角度來說的,鉛筆是要完勝毛筆的。
無論是日常書寫的速度,還是攜帶的便利性。
尤其是對於這些研究人員來說。
當有一次,楊憲來研究院看到低下研究人員身上滿是黑漆漆的墨水時,這才想到這一茬。
怪就怪,他繼承了這具身子後,連他原本的能力也一起繼承了,因此日常用毛筆書寫起來也異常順手,不然的話,這項發明怕是還要早上幾年。
在明朝生產製作鉛筆,幾乎沒有任何難處與門檻,石墨並非什麼稀有材料,要知道我國在宋代的時候制墨技術就已經相當成熟了。
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只需要用石墨粉,加上香料,少許的松香製作成備用的墨料。
然後將這些墨料放進提前製作好的圓形凹槽模具里,最後再放進熱砂裡面散發水分,鉛筆就製作完成了。
由於時間倉促,所以沈成他們只是在石墨條外頭包了一張硬紙便開始使用。
後期,只需要讓工坊根據鉛筆大小,製作出與之相應的木條,然後將木條切開,最後將石墨條包住,再粘合起來,就是後世咱們使用的鉛筆了。
鉛筆這玩意兒,自從誕生之日起,便幾乎再沒有什麼變化。
朱標試著用手中紙捲起來的鉛筆寫了幾個字,發現雖然用其寫出來的字,沒有用毛筆寫字那般有風骨,可卻格外的簡單好用。
確實如楊憲所說,適合用作研究人員日常記錄用。
而一旁的十二皇子朱柏如今本就算是半個研究人員,每一會兒,便是愛不釋手。
對於像他們這樣的研究人員來說,最能明白鉛筆的重要性了。
當然了鉛筆的作用還遠不止於此,只是楊憲想等到把它完整製作出來後,再進行推廣。
這一天不會太遠,應該就是在近期了。
眼下還是先專注戰船上面。
楊憲先前畫在黑板上的各個功能區設計圖,如果將其拼湊在一起的話,便是一艘巨大船隻的總括。
如果只是一般的民用或者商業用船的話,到了這一步,便已經算是完成了。
可楊憲設計的是戰船,既然是戰船,那麼就要有武器!
接下來,要設計的便是火炮。
在楊憲看來,現有的大明各式戰船,炮口還是太少,這樣完全無法打出他想像中的海戰畫面。
楊憲不僅要增加炮口,而且還要增加大炮的口徑。
楊憲手中的粉筆指著黑板上畫著的那艘戰船,看著眾人開口道:「現在咱們大明炮口最多的戰船三桅炮船,左右兩邊也都不到十排炮口,作為主戰力戰船來說,這樣的火力完全不足。」
如果有日本幕府的人在這聽到楊憲這一番話,怕是已經開始流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