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這回,怕是路走到頭了
朱元璋一腳將那名太醫踢翻在地,然後轉頭看著躺在病榻上的徐達,一時間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ღ(¯`◕‿◕´¯) ♫ ♪ ♫ ❻❾𝓈𝒽𝐔Ж.ςσ𝔪 ♫ ♪ ♫ (¯`◕‿◕´¯)ღ
回想起小時候。
小朱元璋和小徐達、湯何這些小夥伴一起玩耍時。
朱元璋用自己編織的草環當成是皇冠,戴在頭上,用手中的放牛鞭當成是象徵權力的權杖,給他的那些小夥伴承諾封官加爵。
更是承諾。
咱要是當上了皇帝,保管你們頓頓吃上白面大餅。
當時對於那些孩子來說,封官進爵毫無誘惑,真要是能吃上一口大餅,讓他們幹啥都願意。
這群小夥伴是越想越餓,小徐達更是直接餓迷糊了過去。
八歲的朱重八,正是因為這個宰殺了劉財主家的牛。
從此之後,徐達便是認下了朱元璋這個大哥,對他忠心不二。
長大後,二人再次相逢時,徐達已經是紅巾軍的百戶,而朱元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馬夫。
徐達直接給朱元璋牽馬墜蹬,毫無怨言。
之後,兄弟幾人更是驅逐元虜,擊敗各路諸侯,一步步建立起了如今的大明王朝。░▒▓█►─═ ═─◄█▓▒░
大明這大半的天下,可以說都是徐達替朱元璋打下的。
而朱元璋也沒有忘記兒時的諾言,對徐達加官進爵,封將拜相。
原時空終明一朝,四個半宰相,唯一得了善終的就只有徐達一人!
可以說,徐達就是朱元璋的半個家人。
這麼多年的老兄弟,難道真就緣分盡了不成嗎?!
朱元璋雙手抓著徐達的手,臉上不由露出一絲悲戚之色。
躺在病榻上的徐達,這時候似乎是產生了心靈感應,竟然轉醒了過來。
朱元璋第一時間察覺到了,大聲喊道:「太醫,天德醒了,快來看看!」
跪在地上的太醫聽到朱元璋的呼喊,連忙爬了起來,幾個加起來足有幾百歲的老頭子,開始給徐達又是診脈,又是看相。
「天德,你躺好別動,咱一定讓他們救你!」
徐達輕輕搖了搖頭。
他自己的身體,他最為清楚。
看著眼前朱元璋為自己著急的樣子,那毫無血色的臉上不由的浮現出一抹笑意。
「老哥哥,兄弟這回,怕是路走到頭了.」
「徐天德,伱胡說八道些什麼呢你?日本都還沒打下來,你不能就這麼扔下咱就這麼走了,我皇宮裡有一幅楊憲進獻的世界地圖,還有這大好的天下等著咱們去打呢。🍭♟ ➅9ˢ𝐇ยЖ.𝓬𝐎ⓜ 💙ൠ」
徐達眼裡流露出一絲惋惜,想起當時出航前,朱元璋和他講的那一番雄心壯志的話,開口道:「只是有些可惜,老弟我怕是無法親眼去看到老哥哥所講的那個真正的大明盛世了。」
不過比起他的老戰友常遇春,徐達已經幸運很多了。
常遇春甚至都沒能回一趟金陵,還沒能來得及看一眼大明的天下就死去。
徐達起碼見證了大明建國,更是見證大明掃清漠北,平定遼東、雲南,統一中原全境。
一想到這。
徐達心裡也就沒有遺憾了。
另一邊守在一旁的徐妙雲,方才在聽到朱元璋口中講到「楊憲」二字時,整個身子好似觸電了一般,忽然轉身往屋外跑去。
「大姐!」徐妙錦發現情況不對,大聲喊道。
而徐妙雲好似完全聽不見一般,奪過停在國公府前的御馬,就直接往城外列車站狂奔而去。
此刻徐妙雲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如果是那個男人的話,一定會有辦法!
揚州。
今天恰好是楊憲在揚州大學講公開課的日子。
他講到一半,教室大門忽然被人從外面推開。
一個少女氣喘吁吁從外頭跑了進來,正是徐妙雲。
在看到徐妙雲的那一刻,楊憲愣了一下。
下一秒,徐妙雲二話不說,直接拉著楊憲就往外走。
下面聽課的學生們看到這一幕,直接石化在了原地,誰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過了片刻後,則是徹底沸騰開來。
每個人的八卦之魂都是燃燒了起來。
就在這些傢伙在討論,徐妙雲與楊憲之間有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時。
徐妙雲拉著楊憲,一路小跑,同時開口道:「楊大人,這次你一定要救救我爹爹。」
徐達?
徐達這個時候不應該還在日本開掘銀礦嗎?
楊憲伸手輕輕抓住徐妙雲的手,停了腳步,開口道:「徐姑娘,不要急,你先和我講清楚魏國公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徐妙雲紅著眼睛,將事情來龍去脈講了一遍。
楊憲這才知道,徐達不僅人已經回來了,而且還因為舊傷復發,如今危在旦夕。
太醫已經發了病危通知單了。
徐妙雲走投無路,病急亂投醫,這才找到了他。
楊憲微微點頭。
在這個時代背疽確實是一種極其難以治癒的病。
古代很多上層階級的名人都死於這類疾病,如東漢冀州刺史朱穆、唐代著名山水詩人孟浩然,還有盛唐時期,安祿山曾經的上級范陽節度使張守璉,北宋神宗宰相唐介,以及北宋天文學家劉羲叟、周克明,這些上層階級享受著相對好的醫療資源和生活環境,都無法扛過背疽之疾,更別提民間了。
如果你說這些文人名士是因為自身體弱,才沒能熬過去。
那麼就再舉一些武將的例子。
古代很多行軍打仗的名將,身強體健,常年行軍,在行務間鍛鍊出非凡的體質,但是同樣也很多被背疽之疾折磨致死。
比如楚漢的范增、三國的劉表,以及在臨死之前仍舊高喊著「過河!過河!過河!」的大宋名將宗澤,都是死於背疽的折磨。
醫書《靈樞》中曾言:「膿已成,十死一生」,可見背疽在古代的可怕。
自古以來歷代名醫都對背疽有過很深的研究,宋代醫學家李迅以為背疽是由天氣,體質,情緒,飲食等多種原因,而《黃帝內經》中也曾寫明「疽傷五藏筋髓」,需要儘早醫治,否則將無藥可救。
當然也有治好的,這裡就有明末秦淮八艷中董小宛的故事,董小宛嫁給冒家之後,趕上了戰亂流離,冒辟疆家道中落,多次患病,最嚴重的一場病就是背上生疽,近百日都只能坐著睡覺,在董小宛的貼心照料下最終痊癒。主要可能還是因為冒辟疆當時年輕,抵抗力強,一些老年人可能根本無法扛過這場大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