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父與子(4k)

  第198章 父與子(4k)

  日本畢竟不比漠北、雲南等地,它孤懸海外,並不與大明接壤。

  想要征討的話,不僅要搞大量的戰船,而且還要重新訓練水師。

  在登陸戰之前,主力部隊都需要水師。

  「父皇,不如先讓兵部和戶部,給一個方案和大概預算吧。經過稅制改革後,如今賦稅也上來了,如果不是很多的話,等今年夏稅收上來就有了。」朱標開口道。

  畢竟如今稅收比起以往翻了一番還要多,等到今年夏稅上來可是一筆超級可觀的巨款。

  朱元璋想了想,目前來說確實只能這麼做。

  當即一道旨意下來,分別送往兵部和戶部。

  兵部尚書單安仁接到朱元璋的旨意後,雖然對於皇上突然重視水師一事感到奇怪。

  可既然是皇上的旨意,單安仁當即吩咐手底下的官吏開始統計大明水師的如今所剩的家底。

  至於朱元璋旨意中提到的製造5000艘戰船一事,單安仁心中是真的沒譜。

  能夠坐到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單安仁當然不是那種什麼都不懂的草包。

  非但不是草包,如今六十七歲的單安仁履歷可以說是精彩豐富至極,歷經兩朝,各個職務都做過。

  可製造戰船這件事,是真的不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

  不僅他沒有,如今整個兵部都找不出幾個。

  大明整支水師部隊都是撿別人的,根本沒有太多的相關造船經驗。

  這多年,就連普通的戰船也幾乎沒有造過,更不用提這種跨海的寶船了。這種情況要一直等到永樂帝,才改變。

  當年群雄逐鹿,朱元璋決定渡江謀取南京,建立穩固的根據地,而攻取南京必經採石,欲渡長江,卻困於水師舟船不濟。

  這時候俞廷玉父子和廖永安弟兄帶著巢湖水師直接投靠朱元璋。

  老朱等於是直接撿了一個現成的巢湖水師,從此老朱便有了這個時代前三強大的水師艦隊。

  靠著巢湖水師,朱元璋很快拿下南京。

  之後分別在太湖和鄱陽湖,與這個時代另外兩支前三強的水師艦隊決戰。

  尤其是鄱陽湖一戰,巢湖水師以少勝多,全殲了號稱最強的陳友諒的鄱陽水師,之後揮師東進,滅了張士誠,最後徹底控制了整個長江流域,統一了南方,建立了明朝最初的根基。

  平定了張士誠和陳友諒之後,朱元璋的這支水師部隊,可以說已經是當今世上最強大的水師艦隊。

  只可惜,巢湖水師的領軍人物俞廷玉父子和廖永安弟兄都已戰死。

  如今的大明水師的船隻,基本上都是直接撿的現成的,是打贏鄱陽湖和太湖兩場水戰後繳獲的戰利品。

  戶部尚書呂昶在接到老朱的聖旨,以及兵部送來的寶船用工用料情況後,加班加點,連夜算出了製造一艘寶船所需要的成本。

  1500兩!

  這還是沒算上各式武器裝備。

  一艘寶船按2000兩白銀計算,5000艘戰船,就需要整整1千萬兩白銀。

  在稅制改革前,朝廷之前一整年的稅收滿打滿算,最多也就只有這個數,這還是要將那些絲絹、布匹、瓷器全都折合成白銀算上的結果。

  太和殿。

  呂昶跪在地上,身子有些顫抖道:「陛下,不是推諉,戶部是真的拿不出這麼多錢。除非陛下讓寶鈔提舉司繼續加印寶鈔。」

  別看如今大明雖然稅收高了,可開支比起之前同樣大大提高,一年下來根本存不下來什麼錢,反而還因為越來越大的攤子,甚至變得比以前還要拮据。

  「加印寶鈔一事,休要再提了。」朱元璋沉聲道。

  如今在知道寶鈔泛濫的後果,會動搖國本,朱元璋又怎麼可能繼續做這飲鴆止渴的事情。

  而且如果真要出征日本的話,所需的花費可遠遠不止這1000萬兩白銀。

  水師日常的訓練,多出這麼多戰船,水師必然要擴編,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之後戰船一旦開拔,各類給養,同樣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費用起碼得準備2500萬兩以上。

  朱標眼見著朱元璋整日皺著眉頭,知道是為錢的事情煩惱。

  提出停止發行大明寶鈔的人是他,那麼眼下的困難自然也只能是有他去解決。

  沒法子,只能再去一趟揚州,看看楊憲有沒有辦法了。

  朱標是真的把楊憲看成了無所不能的聖人了。

  在得知來意後,楊憲沉吟了片刻後,開口道:「想要在最短時間內籌到造船的錢,最好的辦法就是發行國債。」

  「國債?」朱標疑惑道。

  又是一個沒有聽過的新名詞。

  楊憲開口解釋道:「簡單的來講,就是以朝廷的名義跟人借錢。」

  朝廷,跟人借錢?!

  朱標懷疑自己的耳朵有沒有聽錯,又是問了一遍,在得到楊憲肯定的回覆後,臉上露出遲疑的神色,開口問道:「楊卿,這樣做會不會有些不好。」

  楊憲看著朱標,開口笑道:「殿下是擔心這樣一來朝廷會失了顏面?」

  朱標點了點頭。

  楊憲接著開口問道:「殿下,你覺得朝廷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百姓們日子過得更好嗎?」

  「那是自然。」朱標沒有絲毫遲疑,直接回答道。

  下一刻,朱標忽然想到了什麼,抬起頭看著楊憲,鄭重行了一個師生禮。

  他已經聽出了楊憲想要告訴他的道理。

  是啊,既然如此,別人怎麼看朝廷重要嗎,只要百姓們過得好不就可以了嗎。

  究竟是朝廷所謂的臉面重要,還是百姓們切切實實的生活更加重要。

  這個問題,對於朱標來說,很好選擇。

  對於這個能夠講出「讓百官哭,總好過讓百姓苦」的千古第一太子來說,百姓始終是在首位。

  既然是借錢,那麼自然是向有錢人借。

  在大明誰最有錢,自然是那些商人,那些朱元璋最看不起的商人。

  朱標開口問道:「楊卿,是打算讓朝廷憲那些商人借嗎?」

  然而這樣一來,在朱標看來,又衍生出了新的問題。

  「楊卿,萬一將來這些借錢給朝廷的商人們,借著這件事,有恃無恐,該怎麼辦?」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以如今的稅收情況,自然能夠還上,只是時間長短而已。可萬一,我說萬一,出了什麼變故,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都還不上怎麼辦。」

  聽了朱標的話,楊憲笑了。

  「殿下是擔心這些商人會以此要挾朝廷,甚至亂政?」

  「有人敢伸這個手,直接砍了就是了。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而且在他們借錢給朝廷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已經與朝廷綁在一起了,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他們巴不得朝廷越來越好,更加不會作妖。」

  「況且這世上哪有這麼不知死活的商人,買朝廷國債,而且是如今國力蒸蒸日上的大明國債,可以說是一件包賺不賠的買賣。這樣的好事,如果還有人不想體面的話,咱就只能幫他們體面了。」

  聽了楊憲的解釋,朱標終於放下了心。

  他開口笑道:「楊卿既然這麼說了,那麼一定是已經有合適的對象了。」

  楊憲開口道:「確實是有一個人,這個人想必殿下也聽過。」

  「誰?」

  「沈萬三!」

  沈萬三確實是最佳的選擇。

  第一,沈萬三有錢。如果說在大明洪武年間,有一戶人家比老朱家還有錢,那必然便是沈家。就拿最近琉璃生意來說,江南沈家就賺得盆滿缽滿。當然以後,還要多出一個楊家。

  第二,沈萬三懂事。楊憲與沈萬三打過交道,知道他是一個極其懂分寸的老人。大家都體面,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明記商行,如果砸鍋賣鐵的話,也能湊出個五六百萬兩白銀。

  要是再加上揚州銀庫的錢,倒是也能補上造船這個窟窿。

  只是這些錢,楊憲都還有用。

  而這筆錢借給朝廷,短期之內,朝廷方面顯然是不會還的。

  因此還是苦一苦狗大戶沈萬三吧。

  事實上,這對於沈萬三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借了這筆錢給朝廷後,他反而會更加安心一些。

  朱標回京後,勸說朱元璋成功。

  然後直接讓人給身處蘇州的沈萬三下了旨意,要其上京進宮面聖。

  像借錢這種事,自然不會在旨意里寫明白。

  因此在接到這份聖旨後,整個沈家都被恐慌所籠罩。

  要知道在元末群雄割鹿時,他們沈家是曾經資助過朱元璋的死對頭,當時沈萬三也沒有辦法。

  軍閥混戰時期,像他這樣的大商人,就是一塊大肥肉。

  他為了保全沈家,只能選擇花錢。

  可無論如何,資助了張士誠是事實。因此在朱元璋取得天下,大民建國後,他們沈家就變得格外低調。

  沒曾想到還是被盯上了。

  沈家大堂上。

  沈茂開口問道:「父親,現在該怎麼辦?」

  不僅是沈茂,大堂上所有人都轉頭看向坐在主座上,那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老人正是沈萬三。

  沈萬三看著自己的三個兒子,以及那些侄子、外甥們,看著他們臉上那連藏都藏不住的驚恐神情。

  心裡有些失望。

  這麼多年還是如此。

  沈萬三早早放權,就是為了培養這些沈家的後輩子侄。

  可如今看來,終究還是沒能成材。

  沈萬三心中輕嘆了一口氣。

  一個人行不行,只有在遇到事了才能看出來。

  每逢大事要有靜氣,如今事情都還沒確定,這些人就已經慌成這樣,能有什麼出息。

  平日裡對那些下人、長工,頤指氣使。

  等事情真正落到自己頭上了,卻是畏畏縮縮,六神無主。

  大堂下。

  一些沈家人甚至已經開始低聲商量,如何變賣資產,隱姓埋名,逃亡了。

  「都給我靜一靜!」沈萬三用手中的拐杖用力杵了杵地面,開口道。

  聲音不大。

  可當沈萬三開口後,整個沈家大堂立馬安靜了下來。

  沈萬三畢竟是如今這個龐大的沈家商業帝國的開創者,手中握著族中大權數十年,積威甚重,雖然現在已經白髮蒼蒼,半截入土,可在族裡仍舊是說一不二。

  「我知道你們心裡在想什麼,也知道你們在害怕什麼。」沈萬三的視線從堂下所有沈家子弟身上一一掃過,接著開口道。「這次赴京面聖,我會親自前往。」

  「沈家一切事物照常,如果有人選擇在這個節骨眼,做什么小動作的話,就不要怪我不念親情了。」

  「是,父親!」

  「是,東家!」

  大會過後。

  其餘沈家骨幹,都一一退去,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沈萬三隻留下了三個兒子。

  大兒子沈茂心裡像是下了什麼決心,開口道:「父親,我是大房,如今名義上也是我在管理沈家。這次進京面聖,理應由我去。」

  沈茂在說完這番話後,小心看了看沈萬三,見其面沉如水,不顯喜怒,不由心中一緊,不知道自己的父親究竟在想什麼。

  身旁沈茂的另外兩個弟弟,也想說著同樣的話,可他們比之沈茂都還要不如。

  話到嘴邊,卻是說不出口。

  只能死死盯著自己的兄長。

  二兒子沈旺開口道:「父親,這個京城咱不能去,去了就等於是羊入虎口了,到時候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沈家就完了。」

  一旁的小兒子沈榮也跟著開腔道:「父親,要不先讓人進京打聽清楚究竟是什麼事情。這些年,我們也沒少給京城裡的那些侯爺送錢,這個時候正是用他們的時候。」

  沈萬三將自己三個兒子的表情一一看在眼裡,沈茂心裡想什麼,他是一清二楚。

  就這點小心思,也配在他面前耍。

  沈茂比他兩個弟弟強的地方,就強在比起沈旺他們,沈茂更加了解他的這個父親。

  沈茂知道,沈萬三是絕對不會答應由他自己替代他上京的。

  從最初開始就是這樣,沈萬三一直是將整個沈家,整個沈記商行扛在肩上走。有任何風險,他幾乎都是走在最前面。

  因此在沈旺他們看來,需要付出生命危險的事情,在沈茂看來卻沒有任何風險可言。

  只要口頭說說就能博取父親的好感,完全屬於惠而不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