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會試結束
翌日。
第一縷陽光照進考試院李進的號舍里。
感受到陽光的溫度,李進眨了眨眼睛,伸了個懶腰,終於醒了過來。
這個時間點,整個考試院還很安靜。
只有零星響起的落筆沙沙聲。
也不知道這些正在奮筆疾書的考生是與李進一樣剛醒,還是昨夜壓根就沒睡。
李進從食盒裡拿出一塊雪花酥放進嘴裡,連吃了兩塊,抖擻了一下精神,開始準備新一天的答題。
相比於策論卷,第二份綜合知識類的考卷,很多問題他也沒有很大的信心,只能說盡力去答而已。
經過楊憲新學薰陶的李進都是這個情況,更不用說其他考生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
這一場科考,對於在場所有考生而言,都是此生難忘的場景。
明明每一分一秒對他們來說都是煎熬,可他們還得堅持下去。
「本次恩科,就此結束!」
「眾考生停筆!」
隨著一聲鑼響,考官大聲喊道。
接下來自有巡考考官負責收走每個考生的考卷。
考官蔣勇去收卷時,當他收起考卷,看到眼前考生的臉色時差點嚇了一跳。
面容枯敗,毫無血色。
不過一場考試,好像就讓這個考生直接老了幾十歲一樣。
而且不僅僅是這個考生一人,收考卷的過程中,他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是如此。
不過就是一場考試,竟然就將所有人折磨得沒有人樣。
整個考試院充斥著一股超低氣壓。
這簡直太恐怖了。
像蔣勇他們這些考官收好考卷後,之後便會有專門人員對所有考卷進行糊名,之後再派另一波書吏將試卷抄成副本,送往內院,供閱卷人評閱。
這些都是考官和閱卷官們的事情了。
對於李進他們這些考生來說,科舉終於結束了。
天知道這三天時間,他們這些考生是如何熬過來的。
原本科舉就有夠熬人的了,號舍那種抬不開頭,伸不開腿的惡劣環境,三天的乾糧、白水,再加上睡眠嚴重不足,對考生身體本就是嚴重打擊。
再加上這次考題與科考壓力的精神摧殘。
肉體精神雙重打擊下,這些考生們能熬過來,走出考院,已經算他們成功了。
所有考生收拾好隨身攜帶的物品,排隊走到考試院大門前等候,一個個兩眼空洞無神,好似看不到未來。
「奉聖旨,開門!」
隨著看門士兵一聲大喝,考試院的大門緩緩打開。
直到聽到開門聲,看到外面世界的這一刻,考生們這才有了些生氣,仿佛重新活了過來。
會試結束。
考生們一出來。
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口呼吸,然後便是開始抱怨起今年的考題,互相交流起被虐的經驗來。
「今年的考題真是太難了,我有大半考題根本答不上來,完全都是瞎寫的。陳兄,你怎麼樣?」
「王兄,你能答上來一大半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基本等於交白卷。」
「今年考題究竟是哪個考官出的題目啊,怎麼與之前歷朝歷代科考截然不同啊,這也太難了吧。」
「還能是誰啊,當然是主考官李相國啊,聽說他在前元的時候科考名落孫山,這是在報復咱們這些讀書人呢。」
「趙兄,你慎言!李相國豈是伱我能夠非議的。」
身處考試院內院的李善長,莫名其妙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也有一出考場就崩潰,嚎啕大哭的。
「爹!娘!孩兒對不起你們,孩兒辜負你們的期望了!」
這些考生一想到,落榜後回家鄉,看見親人們那一張張關切的臉,就哭的更凶了。
好在這是明朝科舉。
要是換了宋朝,那些榜下捉婿無望,特意前來提前捉婿的富商們見到這一幕非得懵逼不可。
眼前這些傢伙,沒一個人像是能考上的。
只有一個人是例外。
李進抬頭看了一眼蔚藍的萬里晴空,默默從人群中走出,準備回客棧等待科舉結果公布。
之前馬三刀的府邸,因為馬三刀出事,已經被朝廷沒收充公了,因此他和絕大多數赴京趕考的舉子一樣,都是住在客棧里。
即便這次會試中,他同樣有一些題目沒能答上來,並不認為自己就能考上,可他是發自內心贊同這次科舉的改革。
成為楊憲新學徹底擁護者的他,心中知道,只有這樣的科舉,才能為國家選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事實上遠沒有這些考生們想得這麼悲觀。
對於考生們來說,真正的難點在於第二份考卷,那個幾乎無所不包的綜合素質測驗。
這一點在楊憲與朱標討論科舉改革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
改革後的科舉,為的是選拔專業的有用人才。
因此第一份考卷才是關鍵,而第一次恩科主要選的是綜合性行政人才,因此考的是策論。
評判標準也在這,至於第二份綜合知識考卷,只要考到合格分就行。
朱標雖然料到了考生們面對新式科舉肯定會有反應,可沒有想到反應會這麼大。
為了穩定住考生們的情緒,在會試結束當天,便是讓人在禮部衙門大堂前,粘貼了榜文告知了此事。
這才總算平息了輿論。
由此便可以看出,這次科舉準備的還是有些匆忙了,這些事情本該是在考前就公布的。
不過有了這次經驗,下一次科舉就會順利很多。
按照楊憲給朱標的提議,到時候朝廷會通過各地考試院,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時間,就宣布今年科舉考題的考綱範圍。從各級科考,統一落實。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考生們有備考的方向,同時也能吸引專業人才參與到科舉考試中。
不提京城這邊科舉閱卷。
揚州。
楊憲這邊第一輛軌道列車終於給他造出來了。
列車車身製造起來並不困難,整輛列車最為關鍵的點,便是車輪。
為了保證列車行進的速度,車輪一定要拋光打磨得絕對光滑才行。
楊憲單單就列車車輪,就專門成立了一個專業工廠。
其餘零部件同樣如此。
好在因為去年三晉之地災情的緣故,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工匠來到了南方,最後在揚州落腳生根。
人才方面還是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