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

  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

  「哼,我也知道楊憲那小子沒有別的意思,不然你以為換了其他人我還會是這個反應嗎。」朱元璋冷哼道。

  他看著朱標,原本以為自己的這個好大兒,已經磨鍊夠了。

  如今看來,還遠遠不夠。

  起碼在帝王心術這一點上,還需修煉。

  對於朱元璋這些帝王來說,朝廷能人志士不能少,可也不能多。

  比如像楊憲這樣的人才。

  朝廷上有這麼一個楊憲,那是大明幸事。

  有十個楊憲,大明疆域夠大,也是好事。

  可要是大明王朝有一百個楊憲這樣的人,朱元璋認為自己就該頭疼了。

  在朱元璋看來,這樣的聰明人一多,朝廷必亂。

  首先內鬥就無可避免,如果是庸才造成的破壞力還不明顯,可這些聰明人就難說了,指不定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到時候朝堂動盪,甚至整個天下都會發生動盪。

  對於朱元璋來說,科舉取士,他寧願要一群忠心的庸才,也不能要一群思想活躍的聰明人。

  因為越有思想,越有本事的臣子,也就代表著越難控制。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劉基,劉伯溫。

  在朱元璋看來,劉伯溫這個人,表面上看上去平靜、心細。

  其實裡頭啊,心高氣傲著呢。

  他是敬畏咱,但卻不親近咱。

  這也是為什麼劉伯溫開國後,只被授封一個三等爵位的原因。

  當然這對劉伯溫來說,也是好事,他正樂於如此。

  可這樣的臣子,他朱元璋都只能做到這個地步,更何況是之後的皇帝呢?

  像劉伯溫這種只是骨子裡看不起上位的人還好說,朱元璋最怕的還是那種有野心的聰明人。

  他能夠降服得了這些豺狼虎豹,朱標能夠降服得了,可再往後,比如到了雄英這一代,還能對付的了嗎?

  如果一群既聰明又有野心的官員,結黨營私,到時候文官們直接做大。

  相權與皇權本就是一堆相生相剋的冤家。

  既然不能廢除,那就削弱相權。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出台一些限制相權的制度,相權與皇權漫長的拉鋸戰,延續了上千年之久。

  朱元璋最怕的就是,自己後人權力被架空。

  如果滿朝都是平庸之輩,那麼這個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畢竟,從只知道忠心的庸碌之輩手裡奪權,可比從那些滿是野心的聰明人手中奪權要容易得多。

  太和殿內。° 🎀 𝟨𝟫𝓈𝒽𝓊𝓍.𝒸☯𝓂 🎀 °

  朱元璋繼續向朱標傳授著他的帝王心術。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都是喜歡忠臣多過能臣的。

  這個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中庸思想也有關係。

  不過分優秀,也不至於太差,能夠在自己掌握之中,忠心於自己的大臣,對於這些帝王來說才是完美的臣子。

  可事實上,從四書五經內選拔出來的人才,真就能做到永遠忠心大明嗎。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大明朝後期能選出「水太涼」的這種官員,非得氣死不可。

  這個沒有骨頭的傢伙,正是明萬曆三十八年進士第三。

  所謂人心善變。

  八股取士雖然將考試內容規定在四書五經,將文人的思想禁錮。可這些讀書人,哪怕是讀再多的四書五經,難道他們就真的能如儒家推崇的聖人一樣了嗎?

  在他們入朝為官後,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權力後,由於之前壓抑的太過,有時候,反而會變得更加扭曲。

  後世,在一些人看來,大明就是亡於那群讀書人手中的。

  八股取士,選取的官員,按楊憲的話,說一句難聽的,除了會四書五經外,根本就是廢物。

  不過朱標心中清楚的知道,自己此時是無法從這個方面說服他的父親的,想起離開前楊憲和他說的一番話。

  朱標在腦海里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口說道:「父皇,你講的這一切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沒有外敵。」

  「你試想一下,如果面對外敵入侵,滿朝文武皆是庸碌之輩,到時候這一行為就不是什麼江山永固了,而是滅種亡國!」

  朱標的話,對於朱元璋來說如同一道晴天霹靂。

  外敵入侵?

  不過他又想了想,大明如今最大的外敵,不就是草原上的韃子嗎。

  先前他們制定的購買羊毛,讓對方產生經濟依賴,從而削弱對方軍事實力的政策,已經消除了這個最大隱患了。

  還有什麼外敵?

  朱元璋開口問道。

  「父皇,莫不要忘記楊卿的仙稻稻種,以及土豆這些都來自哪裡?」

  「海外!」

  朱標點了點頭,接著開口道:「按楊卿的講法,這世界很大,無論是海外,還有草原以北,西域以西,都是大大小小國家林立。因此如果我們固步自封的話,其他國家都在進步,便等於我們在退步。」

  「落後,就會挨打!」

  「父皇!」

  落後就會挨打!!!

  這一次朱元璋神色,終於徹底動容了。

  誠如朱標所講,他所設想的一個大前提便是沒有外敵侵擾。

  在朱元璋看來,既然海外有國家能夠擁有仙稻與土豆此等神物,那麼其國力自然不會弱。

  如今是有大海相隔。

  可萬一以後,別人徹底解決了這個阻礙呢。

  想到這,朱元璋便是暫時打消了用四書五經作為科舉選題的心思了。

  科舉沒有錯,錯的是僵化的以四書五經為主的八股取士。

  事實上,楊憲認為科舉制度的創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後世有些什麼都不懂的人,單純的將八股取士等同於科舉,還認為科舉制度是最惡毒的發明,在他看來這些人不是蠢就是壞。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階層上升,打破門閥。

  這些都是科舉制度帶來的。

  科舉是一種選拔方法,本質上是通過考試的方法促進階級流動。

  現代社會不講階級,換一個現代些的詞,那就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實現階層躍升。

  在他穿越前,有一個話題引起了網絡上的廣大網民的討論。

  那就是「小鎮做題家」。

  這些古代這些學子們何嘗不也是「小鎮做題家」,一個時代只有給這些「小鎮做題家」留在一個空間,留下一個上升的渠道。

  說實話,這個社會才有希望,才能穩定,才有活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