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江臨這句話,老朱一家四人頓時滿臉問號。
老朱一臉不解地問道:「江臨,你為什麼如此說?」
「只要我們大明趁著瓦剌部落尚未崛起,提前將其消滅了,不就可以了。」
一旁的朱棣來到老朱面前,此時的他已經摩拳擦掌,主動請纓道:
「父皇,這件事就交給孩兒吧,我必讓瓦剌連渣都不剩!」
朱有容為朱棣打氣道:「以四哥的實力,肯定可以輕鬆解決區區瓦剌的!」
「就算沒有土木堡之變,或許也會有其他變的,難道你們不覺得這件事很蹊蹺嗎?」
江臨搖了搖頭,隨後將他這些年對於這段歷史的不解說了出來。
「據史書記載,朱祁鎮當時帶了50萬大軍御駕親征,而瓦剌那邊只有2萬人馬。」
「如果記載屬實……即便50萬明軍站在原地讓2萬瓦剌軍殺,也不是短時間能殺完的吧!怎麼可能會幾乎全軍覆沒呢?」
「更何況,你們真覺得蒙古在經歷了洪武、永樂、洪熙、宣德這四位皇帝後,還有膽量敢主動侵犯大明邊境嗎?」
聽了江臨的一番話後,老朱一家也開始心生疑慮。
正如江臨所說……
50萬對2萬,確實不太符合……
在他們的認知中,就算牽條狗來當將軍指揮,也能輕鬆贏得戰役吧!
這個朱祁鎮再廢物,也不能連條狗都不如吧!
不對勁!
十分不對勁!
其次,土木堡就在京城往北不遠的地方,而瓦剌竟然以2萬人馬一路殺到土木堡。
大明的邊防守衛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脆弱了?
朱標眉頭緊縮,微微點頭:「經江兄一說,我也感覺這個土木堡之變有點蹊蹺。」
緊接著江臨又補充了一句:「還有,你們別忘了,這場戰役被稱為土木堡之變。」
「如果按照史書所述,士兵死亡情況很慘烈的話,難道不應該是土木堡之敗或者土木堡之難嗎?」
「這個變到底是什麼變呢?」
「對啊,只有政治因素,史官才會記載為變。」朱標頓時恍然大悟。
朱棣瞪大了雙眼:「大哥、江兄,你們倆的意思是……」
江臨點了點頭:「沒錯,朱祁鎮很大概率是被坑了!」
「朱祁鎮確實不見得是啥明君,他當時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在母后和三楊的幫助下,本事根本沒啥長進。」
「總而言之,用我們後世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個沒啥腦子,經常會上頭的中二少年,被人利用了。」
一時間!
老朱一家四人頓時眉頭緊鎖。
他們隱隱感覺這個事情,背後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朱棣瞬間握緊拳頭,厲聲道:「利用皇帝!是那個王振嗎?」
「區區閹人竟然有膽敢勾結蒙古,他認不清自己嗎?不知道自己的權力因何而來嗎?」
「在我看來,他也不過是被利用的罷了,而且這不是區區一兩個人能做到的,是一群人共同合作才實現的!」
江臨搖了搖頭,繼續將他的想法表達出來。
「後世對於土木堡之變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朱祁鎮當時御駕親征去迎戰瓦剌,結果回程時在土木堡遭遇了一場政變!」
「正好撞在一起了,造就了土木堡之變!」
「所謂土木堡之變,不過是大明內亂,自相殘殺罷了!」
「當然了,這也只是後世之人的一個猜測,不一定對!」
此話一出,朱棣頓時一怔,他此時已經差不多明白江臨的這番話是什麼意思了……
砰!
隨著一聲巨響,朱棣滿臉怒氣地說道:
「可惡,這群人的膽子實在是太大了!」
老朱兩眼一眯,令他沒想到後世的文官集團竟然會做出這種事情。
「這算什麼膽子大?就沒有他們不敢做的事情……」
江臨故意留了一個懸念,然後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明朝皇帝和文臣之間的矛盾,關鍵就出在了洪武大帝朱元璋與永樂大帝朱棣身上。」
「我和老四?」
老朱面露不解,沒想到這件事竟然還跟自己有關係。
江臨開口說道:「接下來,我就先說說陛下吧……」
「陛下一直對於文臣就有很深的偏見。」
「比如說你曾在宋濂的誥命中不留情面地說:你宋濂博古通今,但嚴重缺乏決斷力與執行力,難成什麼大氣候。」
「要知道,宋濂作為當代大儒、太子之師,乃是讀書人的領軍人物。」
「哼!咱說錯了嗎?這些文壇驕子們就愛打嘴仗,根本干不出什麼大事來!」老朱的態度依舊很是輕蔑。
朱標忍不住長嘆一聲,聲音中充滿了無奈。
「唉……父皇,你這件事做得確實過了,這些讀書人最看重的就是面子,你這樣讓天下的讀書人都對你產生了裂縫。」
「沒錯,為後來的文官集體一起抱團與皇帝唱對台戲埋下了一個重要的伏筆。」
江臨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朱標剛才的一番話。
隨後他又扭頭看向身旁的朱棣,緩緩開口道:
「文官在陛下那裡丟了面子後,接著又在你這裡丟了里子。」
「說白了,就是你動了文官們的利益蛋糕,讓他們賺不到錢了。」
在朱棣滿臉不解中,朱標笑著向他解答道:「老四,問題就在你遷都北平這件事上。」
「這群文臣私底下經營了大半輩子的產業都在南京,要是跟著你一起遷都的話,豈不是就要放棄這些家產了?」
「那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江臨頓時眼前一亮,朱標這個太子果然名不虛傳,一眼就能看穿事情的本質。
「沒錯,永樂皇帝當時下達政令後,這幫文臣瞬間就炸開了鍋,用各種理由拼命死諫,就是為了阻止你遷都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