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天山英烈碑

  戰功的統計太難,但總還有解決的辦法。

  軍中延續了征安南時的做法,軍士上報、軍營上報,兵部、五軍都督府與安全局審查,突出個體,嘉獎全體的做法。

  比如虎蹲炮軍士,其殺敵數量無法統計,兵部直接劃給了他們一萬人頭軍功,均攤下去,大家都有功勞可拿,誰都沒意見。

  戰功尚未統計出來,戰損結果先擺在了朱棣的桌案上:

  大明陣亡軍士六千七百二十三人,重傷三千八百一十六人。

  看著這個數字,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徐輝祖、宋晟也不由悲傷,楊榮、霍鄰等人也悲痛不已。

  六千七百多將士,換了帖木兒十幾萬大軍,可謂是絕大勝利,空前的偉大。可朱棣高興不起來,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饒是朱棣鐵石心腸,久經戰場,見多了生死,依舊對這個結果難以接受。

  抬起頭,朱棣看向眾將,感慨道:對戰哈里,我們失去了兩千三百八十二名軍士,重傷四千餘,對戰帖木兒,我們又失去了六千七百二十三人軍士,重傷三千餘!一萬多名軍士,折損在昌都剌的戰場之上,這還是我們擁有火銃、弩箭、虎蹲炮、手榴彈、地雷、駝城、神機炮、陌刀手、大車陣、重騎兵,擁有十幾萬齊心協力的將士,若沒有這些,我們將會失去多少軍士?

  徐輝祖、宋晟等人面色凝重。

  若沒有火器,面對帖木兒十幾萬大軍傾力作戰,很難說大明軍士能不能抗得住!要知道帖木兒的重甲騎兵實在是太厲害,沒有火器,大明根本就沒有任河北手段可以對付他們,只能依靠軍士的人命去拼,去耗,去換!

  若沒有駝城,在這毫無遮攔與阻擋的大草原上,如何給帖木兒的騎兵以重大殺傷?只依靠著尋常的營寨、人牆與軍陣,怕是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潰。

  若沒有陌刀手,鐵鷹騎、大車陣……

  大明能在草原上贏下帖木兒並徹底消滅帖木兒的主力,最大的功臣是火器,是駝城,是特種兵,是每一個拼死作戰、衝鋒的軍士!

  而這些,都是朱允炆軍製革新的結果。

  二炮局是朱允炆一手設置的,火器是朱允炆主導改進的。駝城是朱允炆給出的圖紙,特種兵是朱允炆爭取的財政,新軍之策更是朱允炆一手操持的變革!

  徐輝祖不由地想,若時間倒回九年,帖木兒在洪武后期東征,太祖朱元璋會安排誰領兵迎戰帖木兒?戰損又會是多少?大明能贏得勝利嗎?

  沒有答案。

  但徐輝祖相信,朱允炆的軍事革制,新軍之策的推行,火器的深度應用,是大明軍隊戰勝帖木兒的關鍵,也是低戰損的根本原因。

  朱棣哀嘆一聲,繼續說:皇上選擇的路是對的,火器是未來。若我們能再多帶一些虎蹲炮,再多一些神機炮,或許許多軍士就不用犧牲了。

  宋晟不由暢想,若大明軍隊真能實現大規模火器配置,上萬虎蹲炮齊發,數千神機炮雷動,那天底下誰還是大明軍隊的對手?

  火器,一定要擴大火器在軍隊中的占比,日後無論敵人是誰,先別忙著抄傢伙,遠程給他們一輪火器覆蓋,然後看看誰還能站著,再來一輪,等沒人能站起來的時候,再抄傢伙上,這不挺好……

  在一番悲痛之後,楊榮走出來問道:眼下冬日,陣亡軍士的屍體尚可保存一二,可總停放著也不是辦法,是不是需要商議下怎麼處置。

  朱棣清楚,將陣亡軍士的屍體帶回京師是不太現實的事,眼下雖然消滅了帖木兒的主力,但並沒有將帖木兒的力量完全趕出去。

  另外,亦力把里國雖然沒了,但還有許多地方不知

  道這麼一回事,他們依舊效忠亦力把里。比如天山以南的塔里木河流域、哈實哈兒(喀什)、于闐(和田)等,實際控制權還在地方首領手中,大明既然要占領亦力把里全境,這些地方自然而然要收回來。

  戰爭還沒有結束,短時間內班師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班師,也不可能帶著如此多將士的屍骸走過六七千里路,送歸京師,氣候與時間都不允許,唯一的辦法,就是就地掩埋,安葬天山。

  朱棣看向徐輝祖、宋晟、劉儁等人:你們認為該怎麼處理合適?

  徐輝祖很想將屍體都帶回去,可也知道這不可能。

  宋晟悲愁一聲:這些戰死的軍士,都是為了收回西域而戰,將他們安置在西域,天山之北吧。

  朱棣凝重地點了點頭。

  楊榮詢問道:大將軍,諸位,若朝廷設置西域都司,當選哪裡為都司所在地?既然朝廷要收回西域,想必也會將西域設布政使司吧,布政使司的衙署,又應該設置在哪裡?

  劉儁疑惑地看向楊榮,現在討論的是軍士屍骨安置問題,為何說起這些?

  朱棣指了指腳下,認真地說:都司也好,布政使司也好,最為合適的地方只有一個,那就是委魯母。

  楊榮深以為然。

  委魯母(烏魯-木齊)卡在天山東西兩斷的中間,地勢較高,易於防守,即可以扼守東西通道,又背靠吐魯番、哈密、伊吾等地,後勤壓力較輕,水草豐茂,且處在亦力把里的近中心位置,向西千里是阿拉山口,向東千二百餘里是嘉峪關,向北千里是阿爾泰山脈,向南千里是若羌,于闐。

  亦力把里城雖然地段十分好,處在伊犁河谷,兩側有高山作為屏障,可那裡實在是太偏了,不適合作為大明統治西域的中心。

  楊榮看著眾人,嚴肅地說:既然未來大明治理西域的中心很可能是委魯母,我們不妨將軍士們安葬在那裡,效仿京師的英烈碑,於委魯母建造一個大型的英烈廣場、英烈碑,讓後世所有來到這裡的人,瞻仰與緬懷陣亡軍士。

  朱棣拍案:好,就如此辦!

  劉儁、徐輝祖深深看向楊榮,朱允炆如此器重這個年輕人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心思縝密,謀略過人,更兼有軍事素養,還敢於衝鋒陷陣。

  建造英烈廣場、英烈碑,是一個極好的想法,即可以安撫軍士,也可以彰顯大明對陣亡軍士的敬重,何況委魯母以後必然會成為西域第一大城,匯聚大量人口,瞻仰、緬懷、憑弔的人不會少。

  調一批匠人,去辦這件事吧,務必辦好。

  朱棣叮囑。

  眾人領命而去。

  翌日,戰果統計出來,與帖木兒一戰,殺敵六萬九千餘首,俘虜七萬五千餘人,還有一堆實在是湊不出人形的,拿著耳朵將官也不認帳,無法統計,加上一些人逃到了天山裡面,太過分散,也懶得去追。

  如此大兵團、十萬級戰場的大勝,在大明也只有洪武朝的徐達、藍玉做到過!現在則需要加一個名字:

  朱棣!

  無論取勝的原因是什麼,朱棣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秀統帥,正是他在日夜謀略布局,先吃哈里,再投入戰力,吸引帖木兒上當,投入主力作戰,最後憑藉駝城絕地反擊,一舉擊潰帖木兒大軍!

  整個戰場,朱棣的指揮、安排、部署,都是可圈可點,他用將用兵極是精準,知道危險時候該什麼兵力投入戰鬥,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進攻,什麼時候應該防守,知道最佳的進攻時機,他擁有常人沒有的戰略耐心,在即將衝殺帖木兒,取得輝煌的時刻,依舊止住了大軍,而後調動神機炮,徹底摧毀了帖木兒最後的力量!

  朱棣,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最

  優秀的戰場指揮官!

  因為這是一場空前的大勝利,徹底決定了西域的戰局,已再無力量左右大明收回西域,朱棣決定派神機營的王忠良、趙宇、李成才,五軍營的齊川、趙鐵、梁傑,三千營的鄭軍、周潛,督官楊烽火,書吏霍鄰、宣青書,隨安全局薛夏等人一起,組成規模為三百人的報捷隊伍,拿著朱棣、徐輝祖、宋晟、楊榮等人的文書,晝夜兼程返回京師。

  隨著薛夏、霍鄰、王忠良等人冒著寒風離開昌都剌,朱棣也開始安排兵力,去收回天山以北的所有城鎮,方式簡單粗暴,先派遣勸降,不投降就攻城。

  孛羅城外。

  袁岳勒住戰馬,拿起望遠鏡看了看孛羅城的城頭,只見日月旗正在飄蕩,不由愣住了。

  劉啟夏大笑道:看來有人搶了我們的功勞啊。

  孛羅城中奔出一支軍隊,揮舞的是日月旗,為首之人正是駐守阿拉山口的參將毛整。

  毛整老遠止住戰馬,安排軍士原地等待,只帶了蔡熊英上前,衝著端起手-弩的袁岳喊道:好小子,才多久時間竟不認識我們了?

  袁岳示意軍士放下手-弩,笑道:誰知你們是不是被人抓了,淪為馬前卒,小心駛得萬年船。

  毛整白了一眼袁岳:誰能抓我們兄弟?你們來的正是時候,抓緊時間去亦力把里城吧,再晚下去,哈里與***就要跑了。

  袁岳指了指孛羅城。

  毛整呵呵搓了搓手:昨日時分,有逃兵想要走阿拉山口,被我們給抓了,這才聽說帖木兒被打得大敗,只帶了幾百人跑了,怎麼樣,抓到沒有?

  帖木兒已經被薛夏斬殺了。

  劉啟夏肅然道。

  毛整呸了一口唾沫:便宜了這群安全局的人啊!

  說孛羅城!

  袁岳對毛整很是鬱悶。

  毛整解釋一番,事情很簡單,收到帖木兒打敗的消息之後,毛整覺得孛羅城必然人心惶惶,加上阿拉山口實在是太冷了,便決定帶兩千人換個住宿地,都沒怎麼衝鋒,孛羅城的守軍見到大明的旗幟頓時就逃散一空,連抵抗都沒抵抗……

  輕而易舉奪下孛羅城,這還沒清點好物資收穫,袁岳就帶大軍到了。

  整頓軍隊,進軍亦力把里城!

  袁岳不在於哈里、***會不會跑掉,很在意亦力把里城裡的輜重,如果哈里放一把火,那駐守這裡的大軍就必須依靠關內的後勤,近四千里路,後勤不起啊……

  PS:

  特別感謝下莫兔子精的蘿蔔,天山外建紀念碑的點子是他貢獻的,謝過。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