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土司亂?捷報至(二更)

  日月旗迎風飄展,西風烈,旗也獵獵。【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文武百官立於旗杆兩側,等待著奉天殿的開啟。

  解縉、郁新站在文官之首,而在兩人之後,則是楊士奇。

  不到七年的時間,楊士奇從一個寂寂無名的編修,歷任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禮部尚書,終進入內閣,成為了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一些官員對於楊士奇升遷內閣頗是不滿,認為此人未有顯功,不足以入內閣。還不等朱允炆發話,郁新就直接發了話:「你有什麼功勞,站出來說說,若能比得過楊士奇,抬你入內閣如何?」

  楊士奇沒有功勞嗎?

  不,他有!

  楊士奇參與編纂了《太祖實錄》,推動了國子監革制,將數學、醫學、兵學、匠學、商學……引入國子監,大推新式教育,主導了社學、縣學、府學、國子監四級制教育模式。

  社學教材、縣學教材、府學教材,國子監各學院教材,都是楊士奇一手牽頭,組織安排的,這些影響深遠、波及廣泛的教育舉措,不是功勞是什麼?

  在擔任禮部侍郎與尚書時,楊士奇更是屢屢獻策,力主大教育戰略,大明這幾年的文教興盛,楊士奇居功至偉。

  南征、西征、遷都、招撫與安置外國使臣,冊立太子等等,哪個大事件背後沒有楊士奇的智慧與心血付出?

  他入內閣,當之無愧。

  奉天殿的大門緩緩打開,百官入殿。

  朱允炆從禮樂聲走來,落座於龍椅之上,威嚴地掃視過眾人,沉聲:「平身奏事吧。」

  百官謝恩。

  郁新出班,陳言:「皇上,接四川布政使奏報,嘉定州(樂山)犍為縣有鹽井,可開採煎鹽,當地百姓私自開採,年入鹽十萬斤,販賣牟利。因參與百姓超千戶,牽連數千人,布政使司不敢定奪,特請奏朝廷。」

  鹽執行的是專賣制度,百姓有權吃鹽,沒權自己私自煎鹽,更不能拿出去販賣。

  自洪武以來,大明最主要的就是兩淮鹽場與兩浙鹽場,四川鹽雖然也有,但數量並不多,有時候還需要從外地輸鹽。

  但這兩年,大明不斷開礦,煤礦要開,鐵礦要開,銅礦也要開,開著開著,鑽井、深挖技術就提上來了,這些技術在匠人的帶動下進入四川,鹽井技術突飛猛進,這才有了犍為縣之事。

  雖說洪武時期成都、簡州一帶也出現了鹽井,但受制於固井技術、深挖技術,始終沒有實現規模量產。而犍為縣鹽井的出現,則解決了這些問題。

  當然,這也與煤炭的廣泛應用有關,四川煎鹽用的就是煤炭。

  對於此事,朱允炆並沒有追究,反而是樂見其成:「鹽井煎鹽,產出量高,可謂是大喜之事,即可解西南鹽困,又可解運輸之難,兩便之事,何必再去懲罰百姓?依朕看,四川、雲南布政使司,可以鼓勵民間開鑿鹽井,不設灶戶,但所產鹽當折為鹽引販給官府、錢莊、商人,不可私自發賣。」

  郁新欣然笑道:「如此以來,當地百姓也多了一條營生,皇上聖明。」

  朱允炆頷首:「繼續奏事。」

  郁新剛退至是班序之中,戶部尚書夏元吉便走了出來:「皇上,按照朝廷規制,廣西、雲南、湖廣、貴州等地土司應足額繳納夏稅。然戶部自七月遞發文書催問各地,至今已有三月。廣西、雲南、湖廣土司是聞命,已補交夏稅。然是貴州,當地土司抗命不從,不給錢糧,臣請給予重視。」

  朱允炆皺眉,不給錢糧,不聽調遣,這是想要鬧事的前兆。

  梅殷走了出來,冷著臉:「皇上,貴州雖沒有改土歸流,但依舊是我大明管轄之地,當地土司臣服朝廷,理應給足相應錢糧,若放任不管,廣西、雲南、湖廣等地土司必會紛紛效仿。臣請旨,命貴州都指揮史顧成帶兵彈壓!」

  不等夏元吉反對,吏部尚書蹇義便站了出來:「皇上,不可動用大軍。」

  朱允炆看著蹇義。

  蹇義肅然道:「眼下朝廷正在西域用兵,又在修築混凝土道路,營造新都,民力已是疲憊,此時又正值冬日,百姓正需休養,若冒然徵調民力,再起戰事,豈不是更讓百姓承壓。到時土司事尚未平定,將再起風波,臣請皇上三思。」

  梅殷反問:「莫不成朝廷要對貴州土司之事視而不見,任由其胡來不成?」

  蹇義搖頭:「貴州土司之事,自不能坐視不管。只不過貴州土司向來聽命,突然發難,必有隱情。皇上,臣請派官員深入土司,調查清楚,若確係土司想要造反,當動大軍則動,若另有緣由,則應給土司一個公道,而不應冒然興兵。」

  解縉出班:「臣附議。」

  郁新、楊士奇等人也站出來支持蹇義。

  朱允炆沒有辦法,因為西域戰事、營造新都,在徵調民力已不下八十萬。若在貴州再動兵,勢必會引起當地土司抱團,戰爭到底會打多大很難說。若大打,就需要諸多民力作為後盾,可朝廷很難支撐起一次大的戰事。

  只能按下此事,等待西域戰事塵埃落定。

  「就依蹇尚書之言,先行調查,再作定奪。」朱允炆吩咐之後,又感覺缺了點什麼,補充了句:「命令張輔於慶遠府練兵。」

  郁新、楊士奇等人暗暗吃驚,朱允炆這是在做兩手準備啊。

  慶遠府在廣西北部,距離貴州的貴陽不過五百里,急行軍五日內可以抵達,而以張輔的名聲,這仗要麼打不起來,要麼就打不長久……

  就在朝臣議事時,大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安全局指揮史劉長閣帶領十八名紅翎信使站於殿外,劉長閣求見。

  朱允炆聽聞之後,心頭有些緊張,劉長閣是知道輕重緩急的,若沒有十萬火急的事,他不會在上朝的時候來奏事,剛想讓劉長閣入殿,就聽到皇宮外鑼鼓喧天,一陣陣歡愉聲傳出。

  劉長閣也等不及允許,站在大殿之外,氣沉丹田:「皇上,西北大捷,大軍於昌都剌陣斬帖木兒先鋒軍四萬精騎!」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炆聽到了這洪亮的聲音,文武大臣也聽到了這豪情的壯語!

  「讓他進來說!」

  朱允炆連忙喊道。

  劉長閣入殿,匆匆行禮,再次喊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初戰大捷,陣斬四萬!」

  「信使何在?」

  「就在殿外。」

  「速速入殿!」

  朱允炆激動不已,臉有些紅潤。

  解縉、郁新、楊士奇、鐵鉉、梅殷等一干文臣武將聽聞後,更是喜形於色!

  十八名征西軍士入殿行禮。

  朱允炆看著風塵僕僕,一臉倦容的軍士,問道:「前方戰事如何?文書何在?」

  為首的總旗孫豐從懷中拿出朱棣的文書,恭恭敬敬舉過頭頂:「皇上,昌都剌大捷,陣斬四萬精騎,俘虜帖木兒之孫哈里!征西大軍完勝!」

  「大捷!」

  「大捷啊!」

  解縉激動,有了這一仗的勝利,朝廷的壓力驟然減輕了許多,這對於多事之秋的朝廷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夏元吉深深鬆了一口氣,朱棣打贏了,征西大軍打贏了,戶部就能支撐到底了,怕最怕戰爭陷入僵局,大明奈何不了帖木兒,帖木兒也奈何不了大明。

  畢竟帖木兒雖然後勤也不短,但他們趕著馬牛羊過去,總比大明推著小推車過去要方便快捷的多。一旦陷入僵持作戰,大明很難承受。

  好在朱棣打出了漂亮一仗,不僅打敗了帖木兒的先鋒軍四萬精銳,還活捉了哈里!好啊,這說明帖木兒軍隊也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決戰也不會持續太久,大明有希望在春徹底控制西域。

  一旦掌控了西域,就可以設置衛所,屯田開荒,後勤壓力自然而然便會下降。聽朱允炆說,西域那一片地盛產石油,還可以大面積種植棉花,若那裡真能產出大量的棉花,那邊軍的冬日棉衣、棉被便無需再由內地遞運,還可以反哺河西走廊諸地。

  鐵鉉也止不住地拍掌,紅光滿面,連說三個「好」。朱棣打了勝仗,兵部臉上也有光,畢竟劉儁、楊榮等可都是兵部的代表,這都是有軍功在手的,自己作為兵部尚書,他日論功行賞,咱也是有籌劃之功的。

  梅殷連連點頭,朱棣不愧是太祖的兒子,繼承了太祖的英勇與天才的軍事才能,他帶兵出征,確實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只不過……

  梅殷看向朱允炆,心中暗想:建文皇帝啊,朱棣回來你該如何封賞,他可是燕王,藩王之首,你的四叔。功高震主,你就不擔心他?

  朱允炆仔細看過朱棣的文書,詳細記錄了昌都剌作戰的整個過程,看到徐輝祖受傷,不由地心頭一緊,看到楊榮都衝鋒了,也不禁熱血沸騰,看到哈里逃走時近衛的死戰,也不禁感嘆這些人的強大。

  但,哈里輸了,大明贏了。

  這是結果,無可爭議的結果!

  朱允炆需要這一場勝利,需要這一針強心劑!

  半年以來,各種問題撲面而來,如山壓抑著自己,以致於開始懷疑圖謀西域的戰略,開始思考這戰略到底能不能實現。

  現在,自己確信了,西域戰略一定會實現!

  哈里被打敗了,大明卻沒有動用最強大的底牌。

  帖木兒來了,最終的對決將要上演!不,或許這場決戰已經拉開了序幕,帖木兒一定不會坐視自己的失敗,他將會更有進攻欲望,他將會用戰爭的勝利來證明他的偉大。

  可他終將不再偉大,因為他遇到的是大明偉大的征西軍!

  朱允炆大喜,下旨:「命光祿寺準備酒宴,朕要與百官同慶!另外,將這個消息傳出去,傳到大明的每一個角落!讓所有軍士與百姓都知道大明軍士的強大。傳到南洋、朝-鮮,西洋,讓所有人清楚,大明軍威赫赫,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張揚!

  霸氣側漏!

  朱允炆打算用這一戰的勝利告訴所有人,這個時代只有一個主角,那就是大明。

  /65/65076/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