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悲壯的軍屯,無奈的朱允炆

  新軍之策落北平,是在冬季,冬季本就沒什麼農活,大家每天早起跑跑步,鍛鍊鍛鍊身體,沒什麼問題。閱讀

  可眼下已是開春,大家還惦記著自己手裡的那幾十畝地,總不能每天繼續訓練吧?

  朝廷有規定,每個衛所的軍戶要耕種一分地。

  那位說了,一分地而已,隨便刨兩下就拾掇好了,至於花多長時間,耽誤訓練?

  不好意思,明代軍屯裡的一分,一般是五十畝。

  每一位軍士的一分地,按照規定,要收取十八石糧食,上交六石,剩餘十二石自己吃。如果年景不好,欠收乃至絕收,那你也得賠納足額,俗稱倒貼。

  衛所制與軍屯制,在明代初期,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到建文元年,有超過一百二十萬的軍隊參與屯墾,增加了近九千萬畝,每年屯糧達兩千三百多萬石,這也是明初農稅過低,依舊能養活二三百萬大軍的關鍵。

  可衛所制與軍屯制施行了二三十年,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

  對於衛所制,徐輝祖指出四個問題:

  其一,軍戶逃跑的問題。

  這其實是有情可諒的,誰能保證年年豐收安泰?

  今年老天爺不下雨,都絕收了,你還讓我們交糧食,怎麼交?

  活不下去了,還不能逃走嗎?

  其二,軍官侵占問題。

  士紳都知道占農民的地能撈取好處,軍官雖然是粗人,可也不傻,知道地多錢多的道理。

  士兵五十畝,好,你去八十里外戈壁灘上開五十畝去,這五十畝良田,是我的了。

  對了,收拾完戈壁灘的地之後,記得回來給我的莊稼澆水。

  軍官發話,你總要服從吧。

  其三,藩王兼併。

  看一眼大明北部邊疆,再看看分封的藩王,你會發現,凡是有藩王的地方,便少不了屯田。

  尤其是甘州、固原、寧夏、延綏、大同、宣府、薊州、遼東等九邊之地,即有屯田,又有大軍,還受制於藩王。

  藩王的封地與屯田挨著,一不小心,多占了幾百萬畝,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

  誰讓地都挨著的,你們當兵的也是,為啥就不打好田壟呢。

  本王沒看到,抱歉,實在是抱歉啊。

  其四,屯田土地差,收成無保障,極度影響訓練。

  明代軍屯並不搶奪民田,很多軍屯的土地,要麼是元朝被殺掉的地主、農民剩下的無主之地,要麼就是自己開荒弄來的。

  肥沃的田畝自然是輪不到當兵的,對於絕對部分軍士而言,其土地往往是沙鹼瘩薄,不堪耕種,而且還分散,上午在西面除個草,下午還得去東面挖個溝,很難完成定額。

  加上朝廷答應的耕作工具,一開始還行,後面根本就沒有。

  沒錯,朝廷是說了,要給軍士配耕牛,可關鍵是,大明朝的耕牛本來就很少,哪裡有大量的耕牛劃撥給軍屯。

  你運氣好,十年前分了一頭牛給你。現在你說牛老死了,還想要牛。

  沒門,自己當牛用吧。

  這就是朱元璋引以為豪的衛所制與軍屯制,曾經的「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豪言壯語,到了朱允炆手裡,只剩下了一腔壓抑的悲壯。

  朱允炆很想整頓衛所制,可也清楚,衛所制是一個雷區,一個不小心,便會引起兵變。

  朱厚照當皇上的時候,太監劉瑾便想整頓軍屯,結果引起安化王朱寘鐇叛亂,雖然沒掀起什麼大的浪花,但也足以告訴朱允炆,想要改變衛所制,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可若是不解決衛所制,新軍之策只能流於表面,無法實現強軍的目標,日後的大明,只能採取防禦戰略。

  只防禦,不進攻,不是朱允炆想要的結果。

  既然蒙古早晚要打過來,那自己就不能讓他們輕易回家放牧去。

  他們敢進犯大明一小步,大明就應該有勇氣進入蒙古萬萬步,直至徹底拿下那片草原,讓其成為大明最富饒的牧場!

  朱允炆嘆息一聲,結束了沉思,將徐輝祖的奏報放在了桌案上,嚴肅地說道:「當下正是一條鞭法、遏兼併國策施行的關鍵期,當下的朝廷,恐怕無法支撐衛所廢弛的支出。」

  徐輝祖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也理解朱允炆的難處。

  一條鞭法、遏兼併國策,得罪了大明無數士紳,雖然這些人沒有實力反抗朝廷,但畢竟是掉了肉,免不了疼,總是要叫喊幾聲。

  底下非議一條鞭法、遏兼併國策的聲音有很多,當然,是以士紳為主體。

  朱允炆收攏了民心,卻得罪了士紳,這沒什麼。但如果再動衛所制,就不是傷害士紳利益的事了,傷害的將是各地衛所將領軍官的利益。

  將領軍官,對於士兵有著很強的控制力,而且家裡不止有菜刀,還有十八般武器,一旦被逼急了,那是要抄傢伙打架的。

  若是再有士紳暗中支持,某個藩王也野心,站起來喊一嗓子「恢復祖制,捍我田產」的口號,那可就麻煩了。

  雖然徐輝祖也知道,這些衛所干不過京軍,但亂起來,總歸是個大問題。

  這件事,也只能慢慢來。

  朱允炆皺了皺眉,說道:「北平新軍之策不能停,至於衛所田產耕作問題,讓北平布政使張昺、都司平安想想辦法,找出一條路來。」

  徐輝祖點頭答應。

  朱允炆看向朱棣,說道:「燕王叔,對於兵法戰陣,朕遠不如你,魏國公與茹尚書,也不如你。朕想要將京營改制之事託付給你,你意下如何?」

  「皇上……」

  朱棣難以相信。

  自己作為一個有過之人,此來京師請罪,原以為最好的結果便是保住燕王封號,成為一個閒散王爺。

  在那場醉酒之後的坦誠相對之後,朱允炆並沒有追究自己的過去,而是讓自己研究新軍之策,後來又安排自己至五軍都督府,與徐輝祖共同商議新軍之策與大明邊防。

  原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幕僚,出出主意而已。

  不成想,朱允炆竟然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

  京營改制啊!

  這可是事關國本的大事件!

  朱允炆深深看著朱棣,目光中充滿期待。

  新軍之策在京營施行半年多,成效斐然,就連朱棣也不禁誇讚,京營乃是天下雄師!

  可隨著新軍之策的不斷深入,士兵個體戰鬥力得到提升,幾千人,上萬人的戰陣研究也基本取得成效。但京軍大規模的軍團戰,一直都存在配合問題。

  十萬人,二十萬人,三十萬人的大軍團戰法,完全不同於幾千人、幾萬人的戰法。

  徐輝祖沒有指揮大軍團作戰的經驗,茹瑺也沒有,只靠著紙上談兵,靠著祖輩的經驗,遠遠不夠。

  所以,朱允炆需要朱棣,需要久經戰場,又擅長指揮大軍團作戰的朱棣作為京營改制的主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