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匹快馬奔馳,捲起黃沙。【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千戶陳茂帶人抵達敦煌,將哈密國內的事一一匯報給宋晟。
宋晟看著楊榮的文書,見哈密王祖母竟想要驅逐忠順王脫脫,不由大吃一驚。
眼下大明軍隊之所以能進駐瓜州、敦煌,並不是軍事意義上的占領,而是大明從哈密租借來的地盤。宋晟也清楚,這種租借是沒期限的,大明也不會再還給哈密,但畢竟有個名義問題,輿論問題。
現在脫脫在,他哪怕是傀儡,只要他支持大明租借瓜州、敦煌,那大明就能安穩地駐軍,將軍事前線從嘉峪關前移。可如果脫脫被驅逐了,哈密王祖母掌權,她這個女人未必會同意大明繼續留在瓜州、敦煌,到時候免不了爭論、扯皮,甚至可能會導致大明與哈密從友好直接轉入敵對。
宋晟不希望在與帖木兒交鋒之前,先在哈密耗一些力氣,維持哈密的臣服與穩定,對於大明即將進行的軍事行動是有利的。
陳茂見宋晟面露擔憂,連忙說:「哈密並無大礙,楊榮當機立斷,果決動手,由鄭大成擊殺哈密頭目陸十,宣稱燕王帶三十萬大軍前來西域,穩住了局勢。另外,沙米查幹得知物資受阻,果然快馬送信,警告了哈密王祖母,讓其放開通道,准許大明運輸軍用物資。」
宋晟仔細看過文書,徹底放鬆下來,哈哈大笑起來:「一個書生也見了血,這楊榮果是不一般。」
陳茂笑道:「何止,楊榮如今與哈密各頭目關係密切,哈密王祖母權力也被架空,哈密的實際掌控權已落到楊榮手中,哈密大局已定。」
宋晟連連點頭,讓宋瑄拿出輿圖,仔細看了看,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就將前線轉移到哈密去。」
陳茂驚訝地看著宋晟,連忙問:「當真要將決戰之地設在哈密?」
宋晟一臉凝重:「燕王,魏國公來信,贊同楊榮的建議,認為在哈密至吐魯番一線的平原地帶決戰,更能吸引帖木兒主動前來會戰,對火器的發揮也有好處。火藥匠人也在擔憂,沙漠決戰存在巨大危險,一旦天氣過熱,可能引發火藥爆燃,沒有了火藥,我們的軍事部署都將被打亂。」
「此外,在哈密決戰,能夠給沙米查干更好的支持,讓他對抗帖木兒到底,更多損耗帖木兒的力量。若我們距離過遠,沙米查干受挫之後很可能絕望,最後選擇逃遁,反而不利於我們日後控制西域。既然他們都支持哈密決戰,那我們就提早做準備吧。」
宋瑄凝重地點了點頭,將手指向了輿圖中的伊吾位置:「若選擇在哈密決戰,這裡必須安置一支大軍,避免帖木兒大軍出現在哈密背後。」
宋晟看著伊吾,這確實是個關鍵的位置。
哈密與伊吾都在天山東段,哈密在天山以南,伊吾在天山以北,兩座城隔山相望。
哈密所在之地是哈密盆地,向西是吐魯番盆地。伊吾所在之地也是盆地,向西連接的是準噶爾盆地。就行軍路線上來說,帖木兒想要滅亡亦力把里圖謀東進,最好的選擇只有這兩條路,要麼天山以南的吐魯番、哈密一線,要麼是天山以北的巴兒思渴至伊吾一線。
除了這兩條路是立於騎兵的,其它路線並不適合騎兵。
哪怕帖木兒真的分兵從于闐直逼敦煌,宋晟也不擔憂,大不了明軍從敦煌撤回嘉峪關以內,幾萬人想要短時間內打開擁有神機炮的嘉峪關,那是不太可能的事。別看嘉峪關不大,但卡在這裡,不啃下來,就是無法進入河西走廊。
當明軍進駐到哈密之後,帖木兒是不太可能再向北翻越阿爾泰山的,那樣的話,大明完全可以直接破壞帖木兒的後勤,甚至將其困死在山中。
大家都是男人,大明主力都主動尋求決戰了,打了一輩子打仗,贏得無數榮譽,所向披靡的帖木兒,無論是從自身個性,還是軍事戰略上,他都必須出動主力,與大明軍隊對決。
宋晟看向陳茂:「告訴楊榮,讓他通過脫脫,准許大明軍隊進駐伊吾,拱衛哈密北部。若哈密王祖母不准,那就動雷霆手段,戰爭將起,容不得我們心軟。」
陳茂瞭然,等宋晟擬好文書,也不休整,接過備好的馬便帶人朝著哈密方向奔去。
宋晟抬頭看著碧藍的天空,嗅到了戰爭的味道,用不了多久,戰爭將會徹底打響。
三日後,一批批軍隊自嘉峪關內,肅州等地開出,駱駝連綿數十里,踏著戈壁沙漠的黃沙與古道,朝著哈密的方向前進,無數的軍用物資,神機炮,火藥彈,火藥材料、帳篷、糧草,開始輸送哈密。
楊榮在得到宋晟軍令之後,也不再懷柔,操控脫脫,乾淨利索地清理了不臣服大明的頭目,扶持、安插親明的哈密人,徹底切斷了哈密王祖母的手,為徹底控制哈密,楊榮讓脫脫下命,調駐紮於哈拉木提的明軍入哈密城,充當王城護衛。
脫脫很是不耐煩,直接將印信都給了楊榮,讓他自己寫命令自己上印,沒事別總來打擾自己和阿依姑娘卿卿我我。
有這麼一個不願管事,沉迷酒色的哈密王,楊榮操控哈密大局更是得心應手,大明軍隊控制王城,隔絕了哈密王祖母、其他王室與哈密頭目之間的聯繫,杜絕了王祖母等人的其他心思。
為了穩住哈密頭目,楊榮拿著朱允炆便宜行事的旨意、宋晟「隨機應變」的囑託,將哈密主力軍隊六千人整合在一起,名義上組建了哈密衛,擬寫文書,向朝廷請求正式設置哈密衛,加封馬哈麻火者為指揮史,辜思誠為千戶等。
朝廷的文書處理很慢,畢竟路途遙遠,但賞賜來得很快,楊榮通過賞下物資、錢財拉攏哈密頭目,讓其死心塌地為大明辦事。
哈密城容納不了宋晟的大軍,也裝不下如此龐大的後勤物資,楊榮選擇哈密以西二十里作為大軍駐紮之地,命軍士砍伐樹木,搭建營寨,以迎接宋晟大軍。
宋瑄作為先鋒,先一步帶三千騎兵進入哈密,並配合楊榮張貼告示,安撫哈密百姓,嚴格約束軍紀,不准軍士欺民霸市,搶掠百姓,將哈密人當做大明百姓一樣看待,並宣稱大明軍隊前來,是為了迎戰帖木兒,保護哈密百姓,贏得了哈密當地人的支持。
風塵僕僕的宋瑄沒有客套,安置好軍隊後,便與楊榮、蔡熊英、陳茂、鄭大成等人商議軍務,主張在伊吾哈密各打造一座混凝土城關,為物資儲備,後續部署做準備。
楊榮盤算再三,認為可行,但考慮到人員與物資供應,提議道:「伊吾城本就破舊,又是東西要衝之地,應先一步設置城關。至於哈密西面一線,可以先砍伐樹木,以柵欄城為主。」
宋瑄也知物資不足,很難兩頭兼顧,只好點頭答應。
四月中旬,哈密以西出現了三座大型柵欄城,柵欄城以倒置的「品」字形設置,兩座柵欄城向外凸,占據東西兩翼,中間一座柵欄城居後,是為中軍大本營。
宋晟調回宋瑄,將防守嘉峪關的重任託付給他,並命其在嘉峪關等候朱棣的大軍,做好大軍接待事宜,之後下令袁岳調動騎兵隨軍前往哈密。
袁岳在山丹衛已經待了兩年多了,自建文四年征安南凱旋,袁岳就請旨到西北歷練,被朱允炆任命為山丹衛指揮史。
當時,五軍都督府與兵部頗為袁岳鳴不平,認為朱允炆有些苛責功臣了。畢竟袁岳在征安南之戰中立有大功,完全有資格留在京軍,委以重任,直接將人丟大西北,實在是寒人心,埋沒人才。
朱允炆沒有收回命令,袁岳到了山丹,然後如許多人預料中一樣,被「埋沒」了。
宋晟似乎並沒有預想中的重視與重用袁岳,而只是讓其管理山丹衛及山丹軍馬場,按照一些御史與官員的看法,袁岳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還沒閃爍幾次光芒,就被打成了一個養馬官,這輩子算是沒機會出頭了。
可事實和表面上看上去的並不一樣,袁岳在山丹衛得到了宋晟的全力支持,在養馬中熟悉了戰馬的習性,掌握了御馭馬之術,從一個步戰將軍逐漸蛻變為馬上將軍,跟著騎兵將士學習騎兵作戰之術,掌握騎兵要義,多次跟隨宋晟出關,在沙漠與草原中屢次接觸韃靼小股軍隊,全勝而歸。
袁岳端坐在馬背上,原本光滑的臉龐變得粗糙起來,風沙里的磨礪在臉上留下了點點凹痕,卻也鍛鍊了一身精湛的本領。
劉啟夏看著騎術精良的袁岳,不由感嘆:「京軍中多少人想要成為騎兵指揮,可最後都被淘汰,只能作個百戶,像你這種人才,倒是少見。」
袁岳側頭看了看劉啟夏,目光中也帶著敬佩:「劉同知說的哪裡話,論騎兵指揮,騎兵作戰,你才是真正的行家。京軍正三千營的蒙古騎兵精銳,都被你組建的重騎兵碾壓,威名赫赫。」
劉啟夏哈哈大笑,擺了擺手:「重騎兵不過是皮厚抗揍罷了,可你對付重騎兵也有一套啊,幾次演練,我可都沒討到好處。」
袁岳笑道:「唯手長、力大而已。」
劉啟夏重重點頭,確實,袁岳克制重騎兵的方法很單純,就是手長、力大,這兩者結合在一起,那就占了先手,別管重騎兵穿多厚,往腦袋上丟一大鐵球,誰也扛不住啊。
何況袁岳這個人有點心裡陰暗,鐵球可以丟,大錘可以砸,斧頭可以劈,專門對付重騎兵時,馬上的裝備好幾樣,六七十斤重,非悍馬不可用……
劉啟夏認為袁岳是個人才,此人即追求騎兵個體能力的提升,也追求騎兵的高度配合與服從,有著極強的練兵能力,他將《孫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作為騎兵訓練的綱領,如今他的身後,已經匯聚了一萬騎兵!
/65/65076/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