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木匠兒子?

  京師,小教場。【,無錯章節閱讀】

  天不亮,就已經有百姓穿過東西影壁大道進入教場外圍,等待著今日的舞刀測試,時不時衝著雙手哈一口熱氣,跺跺腳。

  天有些寒,更麻煩的是,在辰時開始飄起了小雨。

  百姓沒有準備,但又不想放棄搶好的位置,只能在雨中等待。可眼下不是夏天,不是秋天,而是冬天,雨雖不大,但總這樣飄,衣服也會濕透。

  舉人入場,官員入場,藩王入場。

  就在眾人以為這樣的天氣,朱允炆不會再來的時候,朱允炆再一次親至教場,不僅如此,朱允炆還站在教場之上,看著無數在細雨中等待的百姓,下令軍士拿出遮雨的氈衣,氈冒,發放給百姓。

  為了與民同樂,與民同受,朱允炆沒有待在搭建好的帳篷里,而是執意站在外面。

  面對內閣與藩王的勸說,朱允炆大聲喊道:「百姓站立雨中,我為皇上,怎能獨坐帳中?若不能庇護所有百姓,那就讓朕與百姓一起淋雨吧!」

  一時之間,朱允炆仁愛之名大盛,百姓感激涕零,痛哭震天。

  朱棣與朱權等藩王不由暗暗敬佩,朱允炆現在是一個極為稱職的帝王,他善於藉助一切的機會去作秀,只不過是淋一場雨,就收攏了無數民心,這種操作,實在是太值了。

  在後世,朱允炆翻看歷史書時,每每看到大臣或百姓嚎啕大哭的場景,總覺得有些虛假,堂堂男子漢,怎麼可能說哭就哭,還有百姓,怎麼可能如此輕易流淚?

  可現實是,大明的百姓與官員,都很感性,很容易感動,眼淚和唾液系統,都很發達。

  內侍送來傘,被朱允炆推掉了,希望把這把傘送給還在雨中觀看武會試的百姓與孩子們。在百姓感動之中,第二日的舞刀測試拉來了帷幕。

  舞刀,一樣是三個規格,分別是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刀雖然不是純正的青龍偃月刀,但形制卻沒多少區別。

  這一項測試,顯然不同於舉石與拉硬弓,不僅要拿得起刀,還要舞得動刀,是舞,不是抬,不是拉,有一套規定的技術要點,像是提刀在手,自左揮舞一圈,繞過頭頂,自右揮舞一圈,繞過頭頂,從前胸舞過長刀,還得將長刀自後背轉過……

  當然,所有動作要求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中途停頓。

  舉石與拉硬弓,在某程度上,多少重視爆發力,但舞刀,顯然更重持久,更側重單兵戰力。後世人很難想像,八十斤只是武舉考試舞刀的最低水平。但這就是冷兵器時代、以力主乾坤的現實。

  朱允炆看了看自己的雙手,雖然平日裡也沒少鍛鍊,還學會了騎馬,但讓自己舞大刀,估計得安排匠人特質一把,低於十斤的大刀才行……

  考慮到天氣的緣故,兵部臨時改變計劃,以四人一組的方式安排舞刀,以加快測試速度。原本在舉石、拉硬弓中表現還可以的武舉人,在這一刻拿出了自己真正的本事。

  絕大多數武舉都是挑選的八十斤大刀,即便如此,還有幾個武舉人沒有完成動作,被迫退下,最不堪的甚至舞著舞著,人還在原地,刀不見了,說他沒力氣吧,刀還飛出去五六步,說他有力氣吧,刀都抓不住。

  薛祿保持著自己的勇猛,成為了第一個挑戰,也是唯一一個挑戰一百二十斤舞刀的舉人,刀風斬開薄雨,游轉如蛟龍,一套刀法行雲流水,最終以一招刀劈華山收尾,一副戰神之姿令人震驚。

  袁岳和大多數人一樣,選擇的是八十斤大刀,舞動如風,倒也是不錯。倒是那紀綱,雖是狂傲,但也沒敢拿一百二十斤大刀,只選擇了一百斤。

  直至中午,舞刀告以結束。

  朱允炆慰勉了武舉人,在百姓的目光中返回皇宮。

  馬恩慧見朱允炆渾身幾乎濕透,問明原因之後,才心疼得一邊命人準備熱水、羹湯、衣物,一邊埋怨:「這是冬日,天本就寒,怎能淋雨。若皇上身體有恙,臣妾如何見太后?」

  「相對民心,這點風雨算不得什麼。」朱允炆脫下外衣,看了一圈,沒見到朱文奎,不由問道:「這幾日文奎沒課業,怎也不在這裡?」

  馬恩慧聽後,更有些埋怨:「去了永和宮,這兩日都在那裡玩瘋了。」

  「永和宮?」

  朱允炆有些驚訝。

  永和宮是伊真兒的居所,朱文奎去那裡有什麼好玩的。

  馬恩慧拉著朱允炆到了桌案旁,指了指桌上的物件,然後躬身吹了一口氣,叮鈴鈴地聲響便傳了出來。

  朱允炆看著桌上的物件,一根木桿,上頭有四個不同方向的木棍,用裁剪的紅黃綠彩紙糊好,掛上小小銅鈴,風來時,彩帶轉動。

  「風車?」

  朱允炆笑了,在這皇宮裡,可很少遇到這玩意。

  馬恩慧白了一眼朱允炆,道:「什麼風車,這是吉祥輪。」

  「呃……」

  朱允炆看著風車,這一次聽說它還有這個別名。

  馬恩慧感嘆道:「這吉祥輪還有另一個名字,即八卦風輪,據說是姜子牙用來鎮妖伏魔的,這四條彩帶,就是四季平安符……」

  朱允炆聽著馬恩慧的話,問道:「這東西莫不是那伊真兒制出來的?」

  馬恩慧連連點頭,何止是這吉祥輪,還有一堆小玩意呢,朱文奎和韓夏雨現在都已經熱衷上做手工玩了,天一亮就跑到永和宮,找伊真兒擺弄各種新奇的小物件。

  「皇上還笑,長此以往,皇子若學不成才,反成了木匠,臣妾如何對得起皇家宗室?」

  馬恩慧是真的擔憂了。

  朱允炆聽到「木匠」兩個字,頓時坐不住了。

  馬恩慧不知道大明歷史中出了個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可朱允炆很清楚啊,那個時期,還有個九千九百九十歲的閹人,這不行,兒子的興趣不能是當木匠……

  可一旦有了興趣點,生硬打斷是不合適的,只能引導。

  朱允炆思索片刻,便吩咐內侍,準備一些物件送到永和宮,然後沐浴之後,與馬恩慧前往永和宮。

  伊真兒自來到皇宮之後,除了很少見到朱允炆之外,倒也過得很是快樂,她不是那一種自怨自艾的女子,既然朱允炆不找自己玩,她就自娛自樂,反正皇宮中沒有她不能去的地方,只要她想要的東西,侍女與宦官都會去辦,馬恩慧也不會為難她。

  這才一段時間,原本還算雍容華貴的永和宮,現在已經被改造得一塌糊塗。西面是兩個鞦韆架,旁邊還有木馬,一旁原本應該是磚石地的,現在都被刨成泥地了,一打聽,好嘛,裡面還撒上了蘿蔔種子……

  「這伊真兒到底是公主,還是地主……」

  馬恩慧很是鬱悶,在自己的地盤,破話皇宮的風水,這若是一般人,早就打出去了,可這個女人還偏偏是朝-鮮送給朱允炆的女人。

  朱允炆嘴角也有些苦澀,公主什麼的都是虛的,漢代和親的時候不都興隨便找個宮女封個公主頭銜,不能當真,不過看樣子,這伊真兒還真有可能出身農家。

  宮殿裡傳出了歡笑的聲音,可以聽得出來,人不少。

  沒有人迎接,朱允炆只好推開厚重的帘子走了進去,伊真兒、韓夏雨與朱文奎這才看到朱允炆,不成想寧妃、淑妃、賢妃也都在這裡。

  眾人行禮,朱允炆上前攙起寧妃,道:「你有身孕,這些禮就不必了,你們也都起來吧。」

  「謝皇上。」

  伊真兒等人起身。

  朱允炆打量著永和宮,有些陌生……

  原本放在東面的屏風不見了,擺在中堂的桌案也不見了,珍貴的珊瑚、壽松沒了影子,整個大殿裡面,最主要的就是這一圈桌子,桌子上的東西很雜,即有剪刀、針線,也有破布殘紙,即有吃的點心瓜果,也有瓦片磚頭,哦,這是什麼,泥巴……

  朱允炆臉色有些黑,這是永和宮,皇宮重地,不要面子的嗎?

  駱顏兒看出了朱允炆的心思,出言維護:「皇上,這冬日事少,總有些空閒不知如何好過,這伊才人懂得不少民間才藝,手工制物也極是精巧,倒平添了許多樂趣。」

  「父皇,你看,這是我捏的泥人。」

  朱文奎拉著朱允炆,然後踩著低矮的小凳子,指著桌上的幾個泥人,道:「這個是父皇,這個是母后,這個是我,這個是弟弟……」

  「弟弟,哪裡來的弟弟?」

  馬恩慧疑惑起來。

  朱文奎看了一眼寧妃,道:「夏雨說了,寧妃娘娘會有個小弟弟,會陪我一起讀書,一起玩。」

  朱允炆頓時笑了起來。

  韓夏雨吐了吐舌頭,低著頭等著挨訓。畢竟這是撒謊,自己可不是什麼神醫。

  朱允炆撫摸了下韓夏雨的頭,輕聲道:「若是弟弟,朕准你一年出宮十二次。」

  「真的嗎?嗚嗚,太好了。」

  韓夏雨很是開心,自從上次逃出宮,已經有段時間被提回來了,本想去看看武會試,誰知道宮門都出不去。

  「若是妹妹呢?」

  韓夏雨突然想到,自己還不是神醫,也不是神算。

  朱允炆低頭,看著韓夏雨,威脅道:「若是妹妹,你就給朕背過去《大學》,背不過去,別想出宮。」

  「啊?」

  韓夏雨有些頭疼,背書是一件很難的事,現在話已說了出去,只能祈禱姐姐千萬千萬要是個男孩。

  不過當韓夏雨看向寧妃的肚子時,一陣鬱悶,不是說懷孕的都是大肚子嗎?怎麼姐姐的肚子還不大起來,聽村裡的婆婆講故事,懷孕的要在肚子上墊個枕頭,這樣才顯得有地位,而且容易是個男孩,看來自己得和問問伊娘娘,怎麼繡個大枕頭……

  朱允炆若是知道韓夏雨的心思,估計能笑翻過去。

  雖然伊真兒有些胡來,不把永和宮當宮殿,硬生生改成了手工藝作坊,不過看孩子與寧妃等人的笑容,就感覺值得了。

  這令人羨慕的皇宮,對她們而言,又何曾不是一座輝煌的囚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容顏暗改,歲月枯寂……

  「泥人捏得不錯,但肯定沒父皇捏的好……」

  朱允炆開口,驚訝了馬恩慧與眾人。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