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時間 改變
出風頭的事情不一定都要做,朱允熥過去這幾個月出風頭的事情也做了不少。
所以就算是他想要開堂去主審歐陽倫,但是老朱也不會願意。這件事情還是直接按照朝廷的法度去做,自然是有司衙門可以處理好這些事情了。
還是繼續去關注其他的事情就好,只需要稍微留意這一樁鐵案的結果就行。
給宋濂的壙志算是寫好了,雖然這是許觀等人花費了不少的心思,不過朱允熥心安理得的拿過來用了,其他人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老朱對於這件事情也默認了,實際上不管是對宋濂還是對李善長,他都是有些不鼓勵、不承認、不否認的意思。
就像是此前有官員為李善長鳴冤,老朱就當做沒聽到,沒有因此責罰。
宋濂也是這樣,誰讓他本來在文壇就有名望,再加上還有太子朱標老師的名聲加持呢。
只要朱允熥不去想著翻案,只要不是大肆鼓吹,有些事情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蔣瓛往文華殿跑的勤快,奏報說道,「殿下,臣探得吏部尚書近些時日多為苦悶。他常在府中飲酒,還曾令人探聽殿下喜好。」
朱允熥微微點頭說道,「不要驚擾了他,到底是吏部天官,手底下的人不得冒犯。」
蔣瓛自然不敢反駁,他自然敢監視詹徽,只是正二品而已。以前一些公侯都監視了,那些人更有權勢。
錦衣衛只需要得到陛下的信任就行,蔣瓛也知道自己的定位就是孤臣,只能對陛下效忠。
陛下想要放權給太孫殿下,那他蔣瓛就是太孫手裡的刀。
蔣瓛離開後,朱允熥笑了笑,「詹徽,今年肯定是不能動。南北榜吧,早一科發動。得給他們打打氣才行,要不然這些人太收斂也不行。」
吏部天官的腦袋,應該是可以平息一些人的憤怒,也可以震懾一些蠢蠢欲動的人。
希望詹徽能夠頂住壓力,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一定要堅持住才好。
看了一天的奏章,朱允熥緩緩起身活動一下身體。
「我那些兄弟呢?」朱允熥開口,說道,「今天看著景色還行,叫過來吃飯。」
張福生連忙回答說道,「殿下,燕王世子殿下今日被責罰了。」
朱允熥非常納悶的問道,「怎麼回事?高熾一向最是守禮、懂規矩,怎麼他被罰了?」
雖然朱高熾的比朱允熥月份大點,可是朱允熥一直都是直接叫名字。
張福生回答說道,「今日世子和寧王殿下爭論,世子說是招撫漠南漠北韃子部族。寧王說是胡人多奸,該出塞鎮壓。」
寧王朱權,也是和朱允熥、朱高熾同年。
雖然去年受封了,但是朱權明年才能就藩。
寧王啊,這也是一起長大的。自幼聰明好學不說,在一眾差不多大的皇子皇孫當中,他的軍事造詣也最高,熟讀兵書戰策的同時,偏偏文學修養也高,還非常擅長彈古琴,醫卜、黃老、戲曲,也都有研究。
有著這麼一個一起長大的同伴,朱允熥等人的壓力也不小,實在是這位十七叔太耀眼了。
朱允熥立刻笑了起來,說道,「那我就不過去了,索性讓他們再吵幾次。」
此前一直想著二叔、三叔、四叔不是省油的燈,自家這個十七叔也是厲害。
別的藩王基本上都是以三護衛為主,結果寧王慢慢的發展出來了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
他也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以至於朱棣靖難起兵之時兵力不夠,還要跑去朱權那裡借兵。被朱棣裹挾著起兵之後,他也是時常為朱棣草擬檄文。
先讓十七叔去大寧發展吧,那裡的位置太特殊了,還是需要有個有勇有謀的藩王坐鎮才好。
朱允熥心情愉快的回到東宮,就看到自家小姑在忙著。
安慶公主確實忙碌,雖然東宮的太監、侍女都是精心調教過的,可是朱允熥甩手掌柜不管事,朱有容和朱有齡管事經驗不多,所以底下的人往往也會手忙腳亂,或者偷奸耍滑。
「你們倆個記好了,允熥每天所吃、所用,該是尚膳監進獻,有掌印及提督太監用印,方才能送來。東宮的人也要看清楚了,食盒一刻不得離開視線不說。每道菜的廚子、採辦,都要清楚。」
朱有容連連點頭,說道,「先前寧妃娘娘也說過,允熥吃用和皇祖父一樣。」
「就是如此我才要說你們!」安慶公主立刻說道,「允熥喜歡吃什麼,你們就讓他吃什麼。皇太孫喜好都傳出去了,那像話嗎?喜歡吃,小灶自己燒。東宮的人都是家世清白,只是採買用料不得經手,再讓人盯著就是。」
朱有容和朱有齡連連點頭,她們以前都是『吃大鍋飯』,都是有人送到東宮,沒有什么小灶。
朱有容忽然說道,「小姑,宮中不許輕易起火。」
「不要緊。」安慶公主信心十足的說道,「伱皇祖母在的時候,坤寧宮也沒少開伙。我自小就是吃著小灶,尚膳監送來的看著精緻,也不好吃。」
朱允熥咳嗽一聲,說道,「小姑,還是得你幫忙管家才好。」
安慶公主扭頭看到朱允熥,笑著打趣,「你要是多用點心思,這點小事做不好?」
「我是做大事的人,不管小事。」朱允熥臉皮厚的說道,「每天都忙著天下大事,哪裡顧得上這些?」
安慶公主就說道,「你喜歡看《後漢書》,豈能不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得道理?」
朱允熥瞬間啞口無言,自家小姑經不起開玩笑。
以前佛系很多的事情都懶得管,多半也是婚姻不順心灰意冷的。
可是現在不一樣,整天在東宮忙忙碌碌的,最喜歡的就是教兩個侄女做事、管家,時不時的還要『指點』朱允熥。
都說老朱的兒子們成材率高,其實他的女兒們也都不算差。
雖然開國時間尚短,可是外頭還真的沒有公主胡作非為的名聲。
館陶公主、高陽公主那些事情,在大明可沒有生存的土壤。
秉性貞淑、知書達理,這是老朱家公主的標配。
安慶公主忽然問道,「他那邊是怎麼樣了?」
朱允熥也沒必要隱瞞,說道,「他和首惡自然是誅殺,倫理綱常就剩下一個理了。其父母、歐陽理流放雲南,正好那邊要遷民,還有其堂兄幾個。奪來的田畝,能發回的發回。有兩家沒了人的,收歸公田。」
安慶公主手微微一抖,說道,「自作孽不可活。」
「他膽子太大了,鹽鐵茶都敢運去漠北。」朱允熥只能說道,「勛貴人家的就是再膽大也不敢如此,替他們做事的里長、知縣,也都發落了。應天府府尹貶官,三年考功最末不得升遷。」
安慶公主也只是點了點頭,這件事情她心裡有數,這樣的結局也不算出乎意料。
雖然有些人覺得這樣的結果不會讓人意外,但是不少人也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氛圍。
洪武皇帝對於官員貪污極其厭惡,懲罰也十分重。六十兩銀子就可以讓貪官腦袋落地了,也根本不用考慮殺貪官太多就引起眾怒。
幾十、幾百根本就不叫事,成千上萬的貪官殺起來也毫不手軟。
只是在皇太孫剛剛被冊立,皇帝就直接將一名駙馬給正法了,哪怕歐陽倫也是咎由自取,他的那些罪名讓不少文武百官心驚肉跳。
可是想想以前洪武皇帝的做法,對待宗室親族,再大的罪過都可以寬恕,都是小懲大誡。
而這一次就不同了,直接殺了歐陽倫,沒有半點打算留情的意思。
或許皇帝真的老了,開始要為皇太孫鋪路了。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是洪武皇帝沒有了以前的魄力,也有人覺得他一如既往的對待貪官污吏嚴苛。自然也會有人覺得這是一出殺雞儆猴,是對如今越來越猖獗的宗室勛貴枉法的震懾。
不管如何解讀,在這件事情上,朱允熥這個皇太孫似乎只是出面負責緝拿歐陽倫而已。
朱允熥不去管那麼多的事情,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歐陽倫被處死的餘波對於他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甚至在這件事情當中他的存在感都嚴重不足。最多就是他查出來了這件事情,明面上還是老朱處理的事情。
沐英的靈柩送回來了,老朱派遣中使致祭,隨即又下詔破格追封沐英為黔寧王。
而在沐英出殯之日,朱允熥親率文武百官送柩至京師郊外,而其他的宗室則是派人往祭。
作為沐英的長子,沐春自少隨父征討,文才武勇有其父之風。他承襲爵位順理成章,也要接替沐英鎮守雲南了。
得和沐春好好的聊一聊這件事情,西南邊陲的事情可不是小事情。
「傅友德對於那裡也算了解,可以叫過來。」
「藍玉得讓人催一催了,那也是一個在雲貴打過仗的。」
朱允熥自言自語,「改土歸流,這個政策可以考慮。要不然土司制度太麻煩了,唐宋都是以土官治土民。要是等到以後弄出來一個播州楊應龍就不好了。萬曆三大征,打了個延續了七百多年的土司!」
西南治理起來不容易,開發難度更大,單單就是那些土司都夠讓人頭疼。
可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哪怕一時看不到成效,可是也應該提前打下基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