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市長 局長

  第68章 市長 局長

  朱允熥還算聰明,知道雖然現在將蔣瓛送到了他的跟前,但是不代表錦衣衛現在就歸他調配指揮了,現在也只是在熟悉、了解這些機構,只是在嘗試著慢慢的去接手而已。

  好在他也不需要太著急,說到底就是朱允熥還年輕,老朱的身體還算硬朗。

  老朱將朱允熥叫到了武英殿,乖巧站立在一邊的朱允熥在安靜聽著老朱和文武大臣商討國政。

  在早朝的時候會有很多的奏報、商討,可是更多的時候,是老朱召見大臣,在武英殿做出一些決斷,有些政策在早朝上更多的是通氣、宣布。

  這一次老朱就是在和大臣們商討遷三十萬百姓去雲南,大臣們也沒什麼意見。

  這些移民的政策從大明開國後就在持續不斷,當年戰事不斷導致有些地方人煙稀少,肯定就要遷徙一些百姓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元末戰亂之後,歷經二十餘年,老朱統一了天下。

  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

  明洪武年間,老朱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遷移。

  除了這些之外,也會向一些邊疆地區遷移百姓,漠南這樣的塞外之地不用說了,肯定要增加一些漢人比例。

  現在在雲南那邊也應該這樣,漢人的人口比例小了,就容易造成一些土司坐大,就容易出現一些叛亂。漢人的比例多一些,也更加容易宣揚教化、實質性的控制疆域。

  朱允熥一直都沉默寡言,只聽不說,表情也看不出來任何的端倪。

  以至於一些小心觀察的臣子都猜不出來這位皇孫到底想些什麼,不知道他是不是支持遷民。

  「於心不忍?」在文武離開後,老朱問道,「好多人都是遷民,讓好多人背井離鄉。這一路也有一些百姓生病、挨餓,以至於沒了。」

  朱允熥笑著說道,「沒什麼於心不忍,有些地方人太少了也不行,他們不願意主動遷移,只能朝廷來做。再者說了,朝廷給他們免稅,也不全是將一家人拆散,能有什麼不好的?」

  聽到朱允熥這麼說,老朱也只能說道,「是這個理,咱也不想百姓背井離鄉。只是不做不行啊,要不然好些地方都荒蕪著,那也可惜。」

  隨即老朱看著朱允熥,嚴肅說道,「你以後要記得休養生息,咱施政嚴苛,你到時候要寬仁一點,給百姓緩口氣。」

  「知道,肯定不會連年征戰、刮地三尺。」朱允熥就說道,「就是我也想過一些事,以後我可能是要比祖父寬仁一點,可是就怕寬仁的也有限。」

  老朱打量著朱允熥,沉默片刻才說道,「估計也是,你性子就沒那麼寬仁。」

  想著這些,老朱搖了搖頭,「咱過兩年再嚴苛一點,到時候才能顯得伱寬仁。」

  真要是這麼一對比,好像是能體現出來一些差距。不見的就是朱允熥多麼寬仁,主要是老朱在前面留下來了無比嚴苛的基礎,朱允熥稍微做點事情就顯得寬仁了。

  朱允熥也不著急,說道,「我覺得不急,五年、十年都行。再說了,總不能所有事情都讓祖父做了,要不然也顯得我沒能耐。」

  老朱笑了笑沒有接話,隨即問道,「你二叔他們幾個急了?」

  「真的急了,都跑我那去探口風了。」朱允熥就笑著打趣說道,「要我說就讓他們回去,用不著他們觀禮,祖父冊立的就是名正言順。」

  老朱搖了搖頭,說道,「得看著他們給你磕個頭,咱才能安心。你和你爹一樣,對自家人太好了。咱是放心你,咱不放心他們。」

  朱允熥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可能這就是『雙標』。

  在老朱面前,朱允熥確實表現出來了對自家人的關愛,可是好像也沒毫無底線的偏袒。

  但是在老朱的眼裡,現在他的孫子和他的好大兒一樣,都是可以委曲求全的,都是可以為了照顧自家人委屈自己的性子。

  這樣老朱自然開心,可是也心疼啊,明明是『大宗』、是『家主』,可是偏偏為了照顧自家人要委屈自己,這實在是懂事的讓人心疼。

  老朱隨即提醒,說道,「勛貴那邊你看著點,身上有爵位的就算了。沒爵位的、沒承襲的,你先看看有沒有可用之才。找幾個,先把五城兵馬司安插好你的人。」

  朱允熥表情古怪的問道,「祖父,五城兵馬司要安排我的人手?」

  老朱瞪眼,說道,「就按咱說的辦!咱是皇帝,不怕你手裡的人掌控著應天府。但是你要防著其他人,應天府的大小事你都要知道。」

  五城兵馬司,也就是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負責京師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門。

  雖然指揮使只是正六品,但是位卑權重。

  老朱繼續提醒,說道,「在文官那頭再仔細的看看,你要是能找出來一個應天府府尹,那也是好事情。」

  府尹,主要職責是掌管京畿地區的行政事務,這也就是京城才有的,這是正三品的官職,和其他地方的正四品的知府有巨大區別。

  朱允熥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京城的日常治安等交給他了。京城的一些行政管理,也在朝他放權。

  老朱一旦選定了接班人,肯定會毫無保留的培養,也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猜忌、壓制。他最怕的從來都不是儲君手裡的權柄太重,他擔心的是自己選的儲君掌控不了大權。

  朱允熥就有些擔心的說道,「我這些年一直在宮裡,也不認識多少人,手裡沒人可用。」

  「沒人可用?」老朱語重心長的說道,「沒人可用,那就去找一些良才。咱當年打天下的時候,好多也都是布衣、土匪,活下來了就是良將。微末之時沒幾個讀書人看得上咱,等到咱有了聲勢,讀書人就來投奔了。」

  老朱繼續說道,「現在能有直接用的,那就用,咱想法子給你安插好人手。沒人可用也不要緊,找一些可造之材,你給他出政績、給他上位的機會。這人吶,也不是一下就會當皇帝、當儲君,當官也是一樣,不是一來就能當尚書、侍郎。」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朱允熥也不矯情,「那我仔細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幾個可造之材。」

  老朱點頭,忽然說道,「用人之道該抓大放小、不拘小節,更要德才兼備、唯才是舉。用人不疑這些也是老生常談咱就不說了,你也要論功行賞、要知人善任。再一個記好了,這天底下不缺想要當官的。用著不趁手、不如意,殺了也好、罷官也罷,別覺得離了那人朝堂就亂了。」

  朱允熥微微點頭表示理解,他從來都不否認有些人似乎就是帶著使命一般的出生,那些能夠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沒有一個不是驚才絕艷之輩。

  可是他也知道天下英才何其多,有些人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少機會。

  「先把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的事情做好,京中都有你的耳目,做事也方便。」老朱嘆了口氣,說道,「你自小長在宮裡,一直都是錦衣玉食不知民間疾苦。等到冊立之後,時常出宮去看看,知道民生不易才能知道愛惜百姓。」

  摸了摸朱允熥的腦袋,老朱疼惜的說道,「咱身子好,你還能玩鬧兩年。咱身子要是不好了,你一輩子就在宮裡了。」

  朱允熥笑的非常燦爛,說道,「我也玩了這麼些年,不苦。」

  老朱更加心疼自家這個懂事的孫兒,沒娘的孩子就是再錦衣玉食,那又能好到哪去?要不是吃了苦,能有這麼心思深沉?

  趁著自己現在身子還算紮實,多護著點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