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共議國政

  呂太子妃心情有些激動,雖然此前就知道朱允炆有了兒子,可是她只能過問一下,只能等著有人給她送回來一些消息。

  朱允炆這個時候更加心情複雜,他現在一兩年只能見到母妃一次,每一次見到母妃的時候都能感覺到她的衰老,心情自然更加的難受。

  可是這一切也都沒辦法,誰讓他當初敗了呢,所以他的母妃在宮裡處境尷尬,也需要十分小心。而他本人,也更是遠離中樞,時刻被人監視著。

  包括他的兩個胞弟,更是需要謹小慎微、不敢有半點跋扈、紈絝。

  這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甚至想一想當初自己敗了,能夠留住性命、母妃和弟弟們雖然處境不好但是不缺少榮華富貴,這就是最理想不過的事情了。

  甚至要說這是皇太孫的仁善,沒有趕盡殺絕。要不然的話,朱允炆可能哭都沒辦法哭了,在皇位爭奪的時候好像就沒有任何心慈手軟的地方。

  就在這裡一片溫馨的時候,忽然有一個板著臉的侍女奏報,「太子妃殿下,太孫妃殿下求見。」

  呂氏連忙起身,「快傳!」

  朱允炆也沒什麼好說的,想當年他的母妃在東宮就是地位特殊。

  在父王面前還是溫婉賢淑的樣子,可是東宮上下的事情都是她做主,在一種皇孫皇孫女面前更是說一不二。

  那時候的東宮,侍女、太監、侍衛,哪一個不是被他的母妃給收拾的服服帖帖呢。

  可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誰都知道宮裡的這些人是太孫和太孫妃的人,這些侍女自然不敢冒犯呂氏。可是呢,有些命令這些人也根本不會特別在意。

  這只是一些表面的尊重,大家都心裡清楚。而呂氏對朱允熥、徐妙錦非常的討好,那也是不讓人意外的,想要擺出來長輩的架子只是自取其辱。

  徐妙錦笑著入宮,「臣妾拜見太子妃殿下。」

  呂氏態度更是和善,「兒媳免禮。」

  這麼說肯定沒問題,好歹也是太子妃呢,而且外頭都知道朱允熥是呂氏養大的。真要是連表面的面子工程都不在乎,傳出去也難聽。

  徐妙錦看向朱文圭,笑著說道,「侄兒快些過來讓嬸娘看看。」

  馬氏立刻牽著朱文垚上前,徐妙錦立刻從侍女帶來的托盤上取下長命鎖、手鐲、玉佩等等,這些都是給朱文圭的禮物。

  「殿下先前準備了不少東西給侄兒,皇兄喜歡讀書,嫂子也是書香門第。」徐妙錦笑著開口,「給皇侄準備了好些開蒙的讀物,等侄兒長大點再讀書。」

  馬氏立刻謝恩說道,「多些皇太孫殿下、太子妃殿下掛念,臣妾定當教好文圭。」

  徐妙錦就笑著說道,「倒也不至於此,文圭到底是世子,以後過的舒心就好。」

  馬氏也不好多說什麼,其實道理大家也都非常的清楚,說到底就是作為朱允炆的兒子,朱文垚實際上最好是不要太賢明,不要有著太好的名聲。

  以及對於他們來說,肯定不要有任何的抱怨,要不然的話就是取禍之道。

  朱允炆敗了,不只是影響著他的母親、胞弟們,他的子女等等也都是深受影響。

  徐妙錦看著朱文圭,誇獎說道,「文圭看著就溫潤如玉,比我家那個強一些,我家那個太淘了。」

  呂太子妃和馬氏都不好多說什麼,她們其實都沒有見過朱文垚。就算是呂太子妃住在皇宮,可是不要說抱一抱、看一看了,遠遠的都沒見過一面。

  哪怕她偶爾會在比較重要的場合露面一次,但是說什麼話、見什麼人,那些也都是由不得她自己做主。

  朱文垚在那些場合基本上不會出面,畢竟孩子現在還歲數太小。再加上本身就是老朱帶著,更不會允許呂太子妃接觸。

  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老朱非常有自信,可是絕對不會讓朱允熥、朱文垚犯險,哪怕只是一些風險也不會承擔。

  女眷們這邊看起來也是聊的比較開心,哪怕多半都是徐妙錦在誇獎朱文圭,而呂太子妃和馬氏都是在逢迎、討好,不過表面的和諧還是有的。

  而在另一邊,朱允熥和朱允炆這弟兄兩個實際上也是差不多。不會有什麼爭吵等等,倒不見得就是兄友弟恭,而是拳頭大的有硬道理。

  朱允熥看向朱允炆,笑著開口問道,「大運河的事情你可知道?」

  朱允炆有些意外,也有些不太明白,「殿下,大運河怎麼了?」

  朱允熥都無語了,他不覺得朱允炆是在裝傻充愣,而是真的有可能對於一些事情根本就是不知情。

  大運河的起點是在餘杭不假,就在朱允炆的跟前,這也算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個地方。但是朱允炆,還真不願意多去大運河。

  有著西子湖、有著靈隱寺,有著六和塔,光是西子湖的景色都足以讓朱允炆流連忘返了。

  季節合適的時候去看看錢塘潮,大江大湖都在跟前,大運河這些自然也就是有些讓人不太在意了,這就是武林王現在的一些生活。

  朱允熥不隱瞞,說道,「朝廷準備在明年疏浚大運河,北段的北平到天津,南段的杭州等地,這都是要同時開始疏浚。」

  這一下朱允炆明白了,理解了,「這是仁政,大運河沿途必然是南北勾聯要道,如果疏浚了必然能夠給朝廷治理北地有幫助。」

  這個道理其實大家也都是心裡清楚,大運河的意義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以前未必有人捨得在這件事情上花費太多的精力罷了。

  畢竟疏浚大運河等等有好處,只是有些皇帝未必會覺得有什麼好著急的。

  眼前沒有特別嚴峻的問題,那就不用多關心。真的要是有了麻煩,後世子孫去解決等等,這也都是沒問題的事情。

  畢竟不是每個統治者都是深謀遠慮,只是在意著眼前的富貴繁華,或者是提前透支等等,這一切也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朱允熥笑著點頭認可說道,「就是這麼個道理,疏浚大運河不只是功在千秋,於眼下來說也是有好處。」

  朱允炆對此也是沒有太多的意見,雖然現在的他沒有什麼權力了,但是不管怎麼說,他也是飽讀詩書,自幼也是學習,曾經一度也是滿腔抱負。

  哪怕沒有任何施展的餘地,可是他也明白疏浚大運河必然是有著一些好處,真要是付出一些代價的話也值得的。

  朱允炆想了想之後說道,「殿下,可是要臣做些什麼?」

  朱允熥笑著開口,「那倒也不至於,你手裡也沒多少銀錢,也沒什麼人,就是想要在這些事情上幫忙也幫不上。」

  實話就是如此,現在的朱允炆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他就算是想要幫忙做事的話肯定也就是有心無力。

  這些也就是事實了,雖然扎心歸扎心,朱允炆也是可以認清楚這些現實,能夠明白自己在這些事情上確實沒辦法幫助什麼。

  更何況真的要是給他安排事情,那也需要警惕著,原因自然就是作為被猜忌的武林王,他最好不要對政事有任何的關心,更何況還是一些大事呢。

  朱允熥繼續說道,「明年疏浚大運河是大事,估計肯定是要有不少民夫過去,你記得留意一下,不要有惡吏暴官,民夫也不易。」

  朱允炆斟酌著說道,「殿下,這些事情臣來做怕是有些不太妥當吧?」

  真要是這麼說也可以理解,這幾乎可以理解成監督一些官員了,這簡直就是巨大的權力了,要是有心做點小動作,還可以排除異己等等。

  朱允熥不給朱允炆發揮聯想,「我手裡頭還有錦衣衛,都察院、大理寺,自然有人盯著。讓你看著點,無非就是怕一些官員上下串聯。」

  這一下朱允炆也無話可說了,實話還是一如既往的扎心。讓他去監視等等,不是因為他手裡有權力,而是因為身份的特殊。

  作為宗室,這本身就是地位比較超然的,哪怕是被猜忌、沒有實權,可是一般人也沒辦法招惹。

  就算是一些官員想要討好朱允熥,可能因此構陷。但是先掂量掂量,真要是彈劾了朱允炆,是不是就真的得到了皇太孫的賞識。

  朱允熥繼續說道,「其他地方用不著你關心,在杭州那邊,你多少還是能去看看。這般仁政,宗室也該去露個臉。」

  朱允炆也心裡明白了,他還真的就是個吉祥物,在必要的時候讓民夫或者百姓看看,為大明收服民心做個表率。

  朱允熥繼續開口吩咐說道,「這些事情你記得常去看看,這些個大事萬萬都要小心,朝堂上下都該在這個時候齊心協力。」

  既然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了,朱允炆想要在這個時候拒絕都是沒有任何的餘地

  皇帝有皇帝的責任,皇儲有皇儲的義務,但是這些個宗室也不全都是擺設,關鍵的時刻還是要發揮出來自己的一定作用。

  朱允熥繼續吩咐說道,「明年朝廷不只是要疏浚運河,明年朝廷也是要派出船隊出海。」

  朱允炆對此也有耳聞,他小心的問道,「殿下,這和臣有何干係?臣聽聞船隊多是在太倉,一應貨物也是在太倉集結。」

  這麼說也是沒什麼問題,因為實際情況也就是如此,船隊在太倉集結。然後在劉家港匯合各部水師的船隻,然後一起揚帆起航。

  這樣看一看的話,這自然也就是和朱允炆沒有什麼關係了,他所在的杭州不是出航地點、集結地點。

  就算是有水師隨行等等,那也是從寧波等地出發,和杭州實際上是沒有任何的關係,這就是現實。

  朱允熥笑著開口,「話是這麼說,只是杭州到底是商貿發達,也是富庶之地。茶葉、絲綢乃至瓷器等,也有不少是從杭州供貨。」

  這一下朱允炆也沒什麼好說的了,這麼說自然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說到底就是杭州看似是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也不能完全的不在乎。

  朱允熥繼續吩咐說道,「你肯定也有所聽聞,一些商賈、豪強等等,對於這些事情不是很滿意。」

  朱允炆沉默不語,雖然他確實不會結交一些官員,也不會和一些地方豪強過多的接觸,但是這絕對不代表他是什麼事情都聽不到。

  到底是武林王啊,哪怕是被猜忌的,對於很多的百姓來說那也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想要巴結的自然也不算少。

  而能夠在朱允炆麵前露臉,要麼是出身還算不錯,要麼就是稍微的有著那麼一些能力,這些人也不見得全都是庸才。

  所以現在的朱允炆知道一些事情,自然也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完全不用大驚小怪的。

  另一方面朝廷現在重開市舶司,看起來依然是和杭州沒有什麼實際的關係,不過這些距離也非常近,這也會讓朱允炆有所耳聞。

  朱允熥笑著開口,意有所指的說道,「這些事情你也要留意一下,外頭有人說我皇家與民爭利,我都聽著。民,那些人說的民可不是天下黎民。」

  朱允炆實際上是非常想要反駁的,其實他也是比較認可外界的一些聲音,這是一個標準的、傳統的儒家子弟。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有些時候也不會將所有人都考慮到,他們眼裡的『民』,還真的不是全天下的黎民百姓,而是他們這些士子、豪族。

  其他人的話,還真的不足以讓他們過多的關注。皇帝想要治理天下,也應該多和他們合作,多考慮這個士大夫群體的利益。

  好在雖然想要反駁,但是現在的朱允炆也是心裡有數,有些時候他還就是聽一聽也就罷了。

  配合著執行朝廷制定好的政策就足夠了,其他的要是多說、多做,反而不是什麼好事,畢竟證明自己的能力對他來說沒有什麼好處。

  看到朱允炆不再多說什麼,朱允熥也就是笑了笑,自家這個二哥這些年還是有些長進的,知道怎麼樣明哲保身。

  所以給他稍微的安排一些事情也沒什麼問題,一些簡單的事情、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可以多安排一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