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忙且累

  皇太孫準備納妃嬪,這對於不少人來說肯定是大事。

  而且就目前的消息來看,皇太孫很有可能是在中低級文官的家中選出來妃嬪,這對一些人來說就是極大的鼓舞了。

  很多的事情大家都已經看的非常清楚了,皇室對文官就是充滿不信任的。

  皇子、皇孫裡頭,也就是朱允炆這個武林郡王特殊一點,他的正妃是文官家庭出身。但是那位郡王到底是什麼情況,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其餘的皇子皇孫,清一色的都是在勛貴或者武將人家選正妃。就算是皇女、皇孫女,基本上都是許給勛貴、武將人家。

  以前還可以自欺欺人有一個安慶公主下嫁給文官家庭、普通人家的歐陽倫。結果就是大家都清楚,歐陽倫的墳頭草都好幾米高了,改嫁也是勛貴人家的。

  現在總算是有些長進了,雖然只是一些妃嬪,好歹也是沒忘記文官集團啊。

  雖說這也不算是什麼了不起的重要突破和改變,但是一些情況沒有惡化,就算是讓人覺得比較欣慰了。

  畢竟這位皇太孫親近勛貴、外戚也不是秘密,從還沒被冊立的時候,就對一些文官沒有太多的好感,大家也都心裡有數。

  所以對詹徽、張信、歐陽倫支流,文官集團的算是恨透了,那些人造的孽讓現在的這些人在承擔。

  朱允熥可不管這些人在想些什麼,他現在的興致不錯,這還真不是說要『三妻四妾』就感覺到有所期待和興奮。

  他現在可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女色什麼的當然可以有,不過更讓他著迷的還是權力,更讓他感覺到期待的自然就是能夠做一些了不起的大事。

  踏青並沒有讓朱允熥挖掘出來驚才絕艷的能臣,最多就是稍微的籠絡一下人心罷了,回到了皇宮自然需要繼續忙著正事。

  道衍恨謹慎,開口問道,「殿下,若是市舶司重開,想來會有不少阻力。」

  大明沿襲著前朝的一些慣例,市舶司主要是負責海外的貿易和朝貢等事務,甚至是在老朱自稱吳王的時候就在廣東廣州、福建泉州、浙江寧波各一司。

  只是在洪武七年的時候,市舶司被廢止,現在是禮部、鴻臚寺等等負責諸國貢使,市舶司早就是昨日黃花了。

  朱允熥點頭,說道,「重開市舶司,這也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無非就是關於海禁之事,需要皇祖父親自下旨。」

  道衍等人更加明白這個道理,雖然朱允熥以後也可以下旨重開市舶司,這也不算是多大的事情。

  不過如果是老朱親自下旨解除一些海禁,那阻力自然更小了,以後朱允熥真的是要做什麼事情的話,當然就會更加的輕鬆,這就是實際情況。

  而道衍繼續說道,「若是重開市舶司,臣以為必然會和文官們起衝突,說不定他們會說殿下與民爭利。」

  朱允熥忍不住笑了起來,「與民爭利?這些人倒也是敢開口,他們說的那些民,只怕是地主豪紳吧,只是那些讀書人算得上民,黔首算不上!」

  道衍對此也不會反駁,實際上歷朝歷代都會有著一些『清流』,只不過歷史上的明朝中後期的清流看似格外『清高』。

  滿口仁義道德的不說,可是私下裡做的事情不堪入目,這些人習慣了說一套做一套。滿口道義,心裡全都是生意。

  道衍也不去想太遠,實話實說,「若是市舶司重開,屬地布政使必然想要奪權。」

  這也是實話,以前的市舶司就是歸布政使管轄,稅收大權基本上也就是被布政使這樣的地方官給控制在手裡了。

  這些文官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覺得這一切也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市舶司在屬地不說,稅收等等也本來就是戶部、地方布政使司負責。

  夏原吉則說道,「殿下,臣以為若是布政使負責收稅,這倒也沒有太大幹系。只是海貿收穫頗豐,朝廷該嚴加看管才行。」

  朱允熥看向夏原吉,意有所指的說道,「到底是未來的戶部尚書啊,還是想著好處都歸戶部。」

  夏原吉立刻跪下,他聽的出來太孫的不滿。可是該說的話還是要說,因為夏原吉也確實希望海貿的稅收之權等等被文官、被戶部控制住。

  他是皇太孫的心腹不假,可是很多的時候也會有著自己的一些立場,會有自己的一些小心思,最多就是這次讓太孫有些不滿意而已。

  對於夏原吉這樣的一些態度,朱允熥倒也不至於真的生氣。

  太孫有太孫的立場,官員則是有著官員的立場,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他還不至於因為一些政見不合就暴跳如雷。

  看向夏原吉,朱允熥就直接問道,「若是布政使司、戶部管著市舶司,你覺得朝廷能制住多久?這裡頭有多少利益,你心裡可明白?」

  夏原吉就連忙回答,「回殿下,臣明白。正是因為如此,臣才請議市舶司歸戶部、布政使司轄制。」

  太孫不信任一些官員,會覺得有些人可能會貪污受賄。

  這些擔憂夏原吉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哪怕現在大明對於貪官污吏幾乎就是零容忍,對於那些貪官污吏的懲處極重。可是就算如此,也無法完全禁絕。

  這自然也就意味著一旦市舶司的巨大利益被一些人看到,挺而走險的事情或許就不可避免了。有些人想要掏空、控制市舶司,那也不足為奇。

  可是文官可能會這麼做,那些權貴、皇室,也完全有可能這麼做。

  在他看來設立嚴格的監管體系、儘可能的避免這類事情發生就好,而不是說因為擔心文官貪腐,就讓這個巨大的好處、巨大的財源完全被皇室和勛貴給控制住。

  真的要是如此,那麼對百官、對天底下的百姓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只會是讓那些權貴們更加的富貴奢靡而已。

  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看似是沒有最為圓滿的辦法、制度,那就只能是想著一些法子去進行預防,這看似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朱允熥看向夏原吉,說道,「你記好了,這開海貿之事、市舶司之事,絕不是文官的好處,也不該是皇室、權貴之事。你該想的事情,是如何將好處讓百姓都得到。」

  夏原吉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朝廷的賦稅要是多了,不該只是朝廷、宗室得到好處。

  道衍連忙拍馬屁說道,「殿下深謀遠慮,臣等遠不及。」

  夏原吉也會意,連忙說道,「是臣短見了,望殿下寬恕。」

  朱允熥則直接說道,「行了,還是想著給事情辦好。眼看著船隊就該回來了,宗室勛貴、文武百官,也都該知道這些事了。想好法子應對,這更要緊。」

  事情也就是這麼回事,這對於朱允熥來說才是最要緊的。其他的奉承或者說好話,這些顯然沒有那麼重要,他需要的是能夠踏踏實實辦事的人。

  道衍和夏原吉,這就算是朱允熥手裡頭最親近的能臣。這兩位殿閣大學士,也在某些個領域也確確實實就是有著非常出色的能力。

  船隊實際上已經回來了,只是現在還沒有靠在太倉港,很多的消息也就是朱允熥這個皇太孫等人知道,暫時自然也就掀不起太多的波瀾。

  只是接下來就難說了,說不定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會讓無數人趨之若鶩。

  說到底就是接下來會有很多的大事,好處實在是太大了,利益就會動人心。

  船隊即將回到大明,這一次的收穫等等大家也都會知道。朱允熥非常清楚,到時候就會有非常多的人會因為這些利益躁動起來了。

  真到了那時候,自然也就意味著就算是有著一些皇權的壓力,很多人也都會努力的去嘗試一番。

  畢竟風險雖然比較大,可是如果能夠得到足夠多的回報,那就足夠了。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朱允熥非常清楚這些,接下來也會有很多的考驗。

  說不定還會有著一些鬥爭、一些妥協,甚至會掀起一些大案。

  這也沒什麼好懷疑的,只要看到了那些回報,洪武皇帝帶來的壓迫感,或者是法度上的一些約束,對於一些人來說也根本就不算什麼了。

  抱著僥倖心理的人可不會少,鋌而走險的人更多,這一點朱允熥自然也非常清楚。

  市舶司、海貿的事情還需要繼續安排才行,還有很多的事情要繼續做好才行。

  這樁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好的,朱允熥接下來還要持續的努力,這樣才能夠將一些事情給做好。

  他接下來還有其他的事情要處理,說到底就是政事實在是太多了。比如說吏部的一些事情,朱允熥現在也是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考評進行一些審批。

  按照大明的一些要求,考察制度分為外察與京察。

  外察是對地方官的考察,又分為朝覲考察和巡察兩種形式。朝覲考察是在地方官進京朝覲的同時進行考察,一般是三年一次。

  在考察制度之外還有考滿制度,這就是對官吏任期屆滿進行的考核,在官吏九年任期中,分別在滿三年、滿六年和滿九年進行一次考核。

  四品及以上官吏由皇帝親自對官員的述職報告進行裁定;五品及以下官吏由吏部會同督察院及各部門共同進行,先由各部門長官對屬吏進行考核並將考核評語及相關材料報送吏部和督察院,吏部和督察院確定考察結果上報皇帝批准。

  現在的朱允熥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就是對四品官及以上的官員們進行考評。當然這是針對文官,武將那邊還是由五軍都督府來處理,暫時還是不用特別擔心。

  朱允熥現在是真的非常忙,尤其是老朱現在只是專心帶孩子,政事現在基本上都是壓在朱允熥的身上了,那自然也就需要踏踏實實的將這些事情處理好。

  勤政,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也是一個皇儲必須要做的事情。作為未來的大明皇帝,尤其是一個有抱負的皇儲,勤政自然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了。

  朱允熥自然是喜歡安逸舒適的生活,可是這時候也是根本就閒不住。

  「刑部尚書的事情也是該早點定下來了,拖下去沒有什麼好處。」朱允熥看向張福生,說道,「讓人準備一下,先將刑部這些天的卷宗送來。」

  張福生這時候也只能是踏踏實實的去做好傳旨的任務,他當然也知道刑部的事情就是這些天太孫殿下時刻記掛在心裡的大事。

  六部尚書不能有空缺,這一切自然也就是為年底的大事做些提前的準備。

  這些可都是一些無比正經的大事,張福生這樣的心腹更是清楚這時候該做些什麼,他肯定不希望別人給太孫添亂。

  仔細的看著一些卷宗,認真的思索著,時不時的將一些官員叫過來問話,朱允熥現在是真的非常忙碌,他也確實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心力交瘁啊,這些事情以後也折磨人。」朱允熥揉著眉心,還是藏不住的疲憊,「以後該分權的時候要分權,要不然得累死。」

  這絕對不是在誇張,而是朱允熥的真實想法,他非常清楚每天都在忙著政事多麼勞神費神。

  他也確實不希望勛貴或者是文官集團一家獨大,可是成為一個所謂的『獨夫』,這也不是朱允熥的追求。

  說到底就是朱允熥努力的想要成為一個有作為的明君,也希望能夠做出一些好事。可是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全憑皇帝的旨意,以後說不定會有一些動亂。

  畢竟歷史上大明的一些皇帝當中,也有不少的看似比較荒唐的。

  天都已經黑了,可是放在案頭的奏章還有不少,有些還是要抓緊處理。

  事情確實比較多,慢慢的處置好就行,該抓緊的肯定是要抓緊。

  回到東宮的朱允熥直接選擇休息,早睡早起是非常重要的。抓緊時間休息,明天還有早朝呢。

  這就永遠都閒不下來,在明朝當官會非常累。可是作為勤政的皇帝、理政的皇儲,實際上也是更累。

  沒有一個好身板,那真的扛不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