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武人集團

  第26章 武人集團

  鐘山,也就是紫金山。

  老朱在定都應天府的時候就在為他的陵寢選址,始建於洪武十四年。按照古代帝陵的規矩,帝陵的修建是要持續,直到皇帝駕崩、安葬才會停下來。

  但是現在的孝陵安葬了孝慈高皇后,就在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

  孝陵依山為陵,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唐宋及之前的帝陵制度,不過也將方墳改為圜丘,這也是明清兩朝五百多年帝陵的格局。

  老朱定下的規矩、制度很多,北平的紫禁城也是以應天府皇城為模板。後世的很多建築風格、規矩,就是在老朱時期定下的。

  吳大帝孫權也在山南獨龍阜玩珠峰前,也被稱作蔣陵、吳王墳。孫權的墓就在孝陵正南不到一里地的地方,當年老朱建造孝陵時,保留了孫陵崗,僅將蔣陵前的一對石麒麟遷移。

  以至於現在有人在說老朱認為孫權還算一條好漢,就讓他來守門的說法。

  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因為老朱也只是將孫權陵前的石麒麟遷往別處,孫權墓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在建明孝陵時沒有被破壞孫權墓,甚至是孝陵的神道繞開了孫權墓。

  可是沒辦法,很多人就喜歡這樣的一些故事。

  朱雄英作為老朱的皇嫡長孫,哪怕是早夭,可是也有著其他皇孫不同的地方。

  當年朱雄英是以親王之禮被下葬,陵墓也是在鐘山。

  而在孝陵陵宮東垣以東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則是在抓緊修建的太子陵墓,這也就是東陵。東陵和孝陵共用一條主神道,總體布局和孝陵一樣,只是規模要小很多。

  在鐘山,老朱最愛的妻子已經在這裡安息。

  再過一個月,他最愛的大兒子也會在這裡安葬。

  而他的嫡長孫在這裡安息了八年。

  帝陵,自然也就有著陪葬墓。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墓坐北朝南,面對鐘山。相距不遠的是歧陽王李文忠墓。

  而常遇春的陵墓在鐘山北麓,原址為六朝古剎草堂寺。和徐達墓、李文忠墓相隔不遠。

  老朱既以功臣配享太廟,又命別立廟於雞籠山,死者塑像,生者虛其位。

  正殿當中是中山武寧王徐達、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寧河武順王鄧愈。可能會加上湯和、沐英,因為他們現在還在世。

  至於李善長等人未能善終,自然會被排除在功臣廟之外。

  如果朱允熥奪嫡成功,或許潁國公傅友德、涼國公藍玉,也可以有機會進入功臣廟。就算是不能在正殿,也可以在東西兩序。

  賜葬鐘山,配享太廟,肖像入功臣廟。

  這是大明王朝開國功臣的夢想,而常遇春一直以來都是被認為排名僅次於徐達。

  中山王徐達是老朱的『萬里長城』,他這一生身經百戰、戎馬一生,唯一一次敗仗是在洪武五年北征擴廓帖木兒,當時死了萬餘人。

  常遇春則是大明開國功臣當中公認的天下第一猛將,號稱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

  當年鄱陽湖大勝陳友諒,常遇春是首功。作為副將軍,他與徐達攻滅張士誠。平定山東、占領河南,攻取山西,北伐成功一舉攻破元大都,將蒙古人趕回草原。

  老朱大封功臣,除了追封的外外,一開始只是封了公爵六位、侯爵二十八位、伯爵二位,合稱開國六公二十八侯二伯。

  傅友德這個潁國公、湯和這個信國公等,都是後期有了軍功從侯爵升為國公。

  藍玉則是在征討西蕃時大勝被封為永昌侯,又在捕魚兒海大捷晉升為涼國公,他一開始都不在侯爵、伯爵之列。

  可是當年的開國六國公,活著的只有被猜忌、閒置的宋國公馮勝。

  李善長捲入胡惟庸案被誅殺,爵位自然被收回。鄭國公常茂犯下大錯客死他鄉,好在爵位讓常升繼承。

  徐達、李文忠、鄧愈,他們的離世和老朱可沒有什麼關係。

  歷史上的老朱留下了殺功臣的惡名。

  胡惟庸案還在繼續,一公二十一侯捲入其中。

  甚至當初誅殺胡惟庸的時候,更多的是廢黜丞相制、加強皇權。

  不過在捕魚兒海大捷後,胡惟庸謀反、通倭、通虜的證據確鑿。

  韓國公李善長、延安侯唐勝宗、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以及南雄侯趙庸等人被誅殺,這也是兩年前的事情。

  至於收受他人賄賂、勾結當地豪強、誣告陷害同僚的永嘉侯朱亮祖父子被老朱活活打死,那是咎由自取。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的德慶侯廖永忠,也是不知進退。

  殺功臣,老朱確實殺了一些功臣,可是很多功臣居功自傲、囂張跋扈,那也怪不得其他人。

  而現在太子死、皇孫幼,到時候老朱說不定就要發動將有一公、十三侯、二伯捲入其中的藍玉案。這還不算被賜死的傅友德,要不然就是二公、十三侯。

  「我要是不能奪嫡成功,這麼一個超一流的武將班底就要被削弱了。」朱允熥喃喃自語,「藍玉居功自傲、囂張跋扈,允炆根本鎮不住。還是不要浪費人才了,我來當皇儲,藍玉案就不用發生了。」

  朱允熥忽然有些出神,有些浮想聯翩,「要是藍玉為大將軍,傅友德為副將,再加上定遠侯王弼、會寧侯張溫這些人,不知道四叔怎麼應對?」

  反正肯定輪不到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更輪不到曹國公李景隆。

  承襲了襲爵魏國公爵位的徐允恭應該值得期待一下,能夠在李景隆大敗的情況下殿後掩撤回、全師而還。更能在南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抵擋住燕軍,要不是朱允炆那個蠢貨猜忌臨陣換將,說不定徐允恭能讓燕軍陷入窘境。

  「我要是當了皇太孫,應該不會朝中無大將,我到時候要擔心大將軍的人選太多,猛將如雲。」朱允熥想想都不可思議,「燕王八百人起兵,不斷有武將、武勛歸附。幾十萬大軍說沒了就沒了,允炆真的是人才!」

  「我要是當了太孫,這些勛貴屬於我的基本盤。」朱允熥繼續分析著,「不過我到底只有十三,還是年少了。要是不立威,單純靠出身也鎮不住這些驕兵悍將。」

  屍山血海里殺出來的,豈能是輕易被收服的。沒有點強硬的手腕、沒有恩威並施,豈能讓那些人服服帖帖。

  一些勛貴連老朱的三令五申都敢枉顧,更何況朱允熥這個皇孫呢。

  這些勛貴對老朱服服帖帖,對太子也忠心,可是對於朱允熥這個皇孫還比較陌生。

  得和這些人更多的接觸才行,讓他們知道我不是一個單純的紈絝、庸才!

  這不只是要得到勛貴的支持,更是向老朱證明自己有能力震懾住勛貴,有能力守好江山社稷!

  在朱允熥想著這些事情的時候,忽然車架外傳來聲音,「殿下,到了陵前。」

  朱允熥掀開車簾,說道,「知道了,我下來吧。」

  已經到了神道,朱允熥自然會對常遇春表示尊重,不可能乘坐車架直接到墓冢前。

  常遇春的墓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為神道,有石刻碑一、望柱二、石馬一,及石羊、石虎、武將、文臣各二。中為享殿;後為墓冢。神道石刻雕鑿精美、線條流暢、神態逼真。

  常藍氏早就在神道碑前等著了,看到朱允熥走下車架,神情難掩激動。

  朱允熥也快步向前,露出笑容,「王妃,可還康健?」

  常藍氏想要行禮,朱允熥直接伸手扶住,「王妃,這就折煞我了。我到底是孫輩,朝廷禮制我不敢違背。只是我娘的生養之恩,時刻不敢忘。」

  常藍氏要抹淚了,她的女兒太苦了,還沒有享福就走了。好在現在留下的這個子嗣,有出息!

  扶著常藍氏的胳膊,朱允熥轉身朝著一眾站好的勛貴或者他們的子弟說道,「汝等還不拜見王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