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朱橚、朱允炆削減供用,以及徹底拿走他們手裡的兵權,讓他們成為富貴閒人,
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因為很多人也都心裡清楚,接下來的一些藩王很有可能也是難逃這樣的一個結果,勢必是需要讓更多的藩王也是如此。
朱橚和朱允炆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看似也都是心裡有數的。
朱允炆是本來就沒有兵權,所以這時候也就沒什麼好失望的,藩王三衛一向和他無關。
甚至現在心裡還在竊喜呢,其他的藩王們和他一樣的待遇了。這麼一想的話心裡就平衡了,那些藩王是真正的被削權了,從有到無肯定是更加失落了。
而什麼都沒有的朱允炆不覺得他有損失,對於已經習慣了手裡有著若有若無兵權的朱橚來說,心裡頭自然是有著一些小小的失落了。
重頭戲要來了,很多人也是在等著接下來的一系列進展,因為周王和武林郡王雖然看似是犯事了,但是用御下不嚴也可以作為解釋。
但是那位齊王殿下,這顯然也就是沒辦法用這個理由來推脫了。尤其是現在公開的一些卷宗等等,看似也沒有人打算為那位齊王殿下做一些掩飾。
朱允熥再次開口,對老朱說道,「皇祖父,齊王府管事得齊王授命,與齊王中衛指揮柴直勾連,齊王府勾結商賈,奪往遼東運糧、運鹽之權。」
老朱板著臉問道,「怎麼,這是要讓朕廢黜齊王?」
朱允熥也不退讓,看著老朱說道,「回皇祖父,遼東實在要緊,戍邊將士本就困苦。齊王陽奉陰違、運送糧草、食鹽不值一提,大肆斂財。孫臣以為若是不罰,天下臣民多有不服,將士必然寒心。」
老朱繼續陰沉著臉,而朱允熥則繼續說道,「孫臣以為當責令齊王返京,或居於京城、或返帝鄉。可令齊王力田,冀其知稼穡艱難而思所以保富貴也。」
朱橚瞬間看向朱允熥,而朱允炆也開始瑟瑟發抖了。
至於其他的一些文武官員也低著頭不敢動作,因為這位皇太孫看似是真的要對齊王下狠手了。
讓齊王回京責罰,如果只是削減供用等等也就罷了。
可是現在皇太孫提出的是不准齊王回封地,是讓齊王回老家種田。
這樣的待遇朱樉、朱橚等人熟悉,以前都是在老家種過田的。可是同樣還有一個宗室,那就是靖江王朱守謙,他也是因為犯事太多在鳳陽種田,屢教不改後被禁錮在應天府,然後死了。
現在的靖江王王爵還空著,有可能是留給朱贊儀。但是朱贊儀都已經十五了,可是此前也就是令朱贊儀拜訪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谷、秦十三藩王,一直沒說讓他承襲王爵。
朱允熥的話,很容易讓人懷疑朱允熥打算廢了齊王了。
老朱眯著眼睛,看著朱允熥,「皇太孫,你的意思是朕只有廢了齊王,才能令宗室心存敬畏?」
朱允熥則回答說道,「回皇祖父,孫臣以為齊王之罪實在太大。宗室屢屢犯法,實在是不知敬畏。此番責罰齊王,也是盼其改過自新,這才是齊王祀以存親的道理。」
文武百官更加膽寒了,這位皇太孫現在就差直白的說想要廢掉齊王了。
老朱臉色更加陰沉,「齊王不改,就廢了他,是這個道理嗎?齊王王爵,朝廷收回?」
朱允熥恭恭敬敬說道,「回皇祖父,孫臣不敢。齊王若是改過,可令謫遷雲南。若是執迷不悟,可效前大都督,只罰其人,留以王爵。」
前大都督是誰,那自然是老朱的親侄兒朱文正了,也就是朱守謙的父親。
可是現在這位老朱的侄兒,在朝堂上都沒辦法稱呼。王爵不合適,皇侄也不合適。尤其是朱允熥,可不能稱呼朱文正的名字。
老朱怒極反笑,「好啊!讓朕廢了自己的親兒,你倒是好心思!」
看著拂袖而去的皇帝,文武官員大氣都不敢喘。
朱橚和朱允炆也是在瑟瑟發抖,他們現在反倒是覺得對於自己的一些處置真的是太輕了。
想想齊王,現在皇帝和太孫兩個是意見不一致,一個是要保,一個是要重罰。
責令回鄉種地、謫遷雲南,這都是模糊的說法,但是可以肯定就算是齊王幡然醒悟也不能再回青州,要改藩了。
最重要的是皇太孫對齊王觀感如此之差,真要是等到太孫繼位了,齊王說不定就是一輩子在鳳陽老家了。齊王王爵,誰知道還會不會再傳承下去呢!
這都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位齊王殿下也確實有可能成為大明第一個被廢黜的親王了。
老朱的身影消失不見了,朱允熥這才不慌不忙的起身,「散朝!」
本來一些人覺得皇太孫可能要去找皇帝解釋,但是這位太孫直接走出奉天殿,看樣子是要去文華殿了。
這就不對了,這個時候太孫應該是和皇帝去解釋一些事情。觸怒皇帝、責罰宗室,哪一樁都是大事,可是這位太孫怎麼就不在意呢?
皇帝和太孫的關係,難道是真的出現了什麼變故了?
這些事情在一些官員們腦海里只是瞬間浮現,然後讓不好的想法趕緊消散,實在是不敢多想了。
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什麼都不做,只是靜觀其變。得罪不起皇太孫,但是大家更加得罪不起皇帝啊,還是少說話、多做事,低調點才好。
急著出頭、急著表現,很有可能也就是取禍之道了。得罪了皇帝或者太孫,都很難會有一個好下場。
該低調的時候還是需要低調,現在這麼一個神仙打架的時候,還是不要湊上去了,要不然真的就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其他人在想些什麼和朱允熥沒太大的關係,他還是不慌不忙的回到文華殿,和以往沒什麼區別,只是在繼續批閱著一些奏章、處理一些政事。
不是朱允熥心大,而是很多的事情他心裡有數,一些官員緊張、摸不著頭腦,那是因為他們知道的信息比較有限,只能胡亂猜測了。
一天的政事處理結束,朱允熥才不慌不忙的起身朝著武英殿走去。
看到朱允熥,老朱就嫌棄說道,「咱還以為你急著回去,好歹還是沒忘了你祖父。」
老朱這麼吐槽也是真心話,雖然他也知道朱允熥去陪徐妙錦是應該的。可是有些時候難免有些失落,跟前就這麼個寶貝孫子了,當然重視。
以前都是爺孫兩個一起吃飯、聊天,就算是再忙,一天在一起吃一頓飯還是沒問題的。可是現在呢,好幾天也未必能看到朱允熥來吃個飯。
「哪能呢!」朱允熥就笑著說道,「祖父現在覺得我在跟前好,過些天給你抱來個娃娃,有你好受的!」
老朱神采飛揚,滿心期待,「有什麼好受的?文垚在咱跟前,咱只會樂意!」
帶孩子,老朱可不會覺得苦,尤其是他的嫡重孫,那就是真正的寶貝疙瘩了,一直都是在盼著這個事情呢。
「想想看也快了,也就是這半個月的事情。」朱允熥就笑著說道,「現在我東宮上下都緊張,昨夜妙錦翻了個身,東宮忙活了半天。」
老朱則認真說道,「你可別給我睡太塌實了,多留意些動靜。真要是妙錦要生了,立刻讓人來和咱說,聽見沒?」
朱允熥自然連忙答應,深更半夜的叫醒老朱,這看似是不太好。
可是考慮到徐妙錦肚子裡的孩子,考慮到那是『宗室首嗣』,這個時候叫醒老朱就不是不孝,那反而是極大的孝順了。
當然老朱要是不過去也沒什麼關係,不要說重孫了,就算是孫子不過去都不要緊。但是考慮到老朱的性格,還是將老朱叫過去才好。
「七叔回來了肯定要鬧。」朱允熥吃著菜,說道,「到時候宗室就不是罵允炆了,是要說我了。」
老朱則冷哼一聲,「你是心狠,也是在保全你七叔。他不知進退,遲早是要惹禍!現在收拾了,起碼給他子孫留個富貴。」
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樣,老朱心裡頭也非常清楚。他確實不喜歡朱允熥的一些做法,可是也明白不可避免。
以齊王朱榑的做法,繼續鬧下去肯定免不了被廢黜的下場。真到了那時候,齊王一脈都難有一個好的結局了。
所以參照對朱文正的做法就是最好不過了,只責罰本人,而不牽連到他的一些子孫後代。
「七叔的性子是要磨一磨,他比二叔、三叔還要過分。」朱允熥則嘆了口氣,有些無奈,「這也是無奈之舉,總要給其他宗室一個交代。」
看著朱允熥一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樣子,老朱是真的有些又好氣又好笑。可是他同樣也明白,朱允熥這樣的選擇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說到底就是要殺雞儆猴,宗室這麼些年的不法之事,老朱實際上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他狠不下心來對兒子們狠一點。
既然他捨不得狠,有些事情自然也就是需要讓朱允熥去狠心一些了。
殺雞儆猴,宗室也該心存畏懼,前些年的好日子過的太舒服了,一個個的也都是有恃無恐,反正都知道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但是現在的情況就改變了,從齊王開始開刀。不會真的廢了他的爵位,也不會說給他真正的囚禁。
只是藩王三衛等不存在了,就算是重新回封地,到時候也是找一個不如青州的地方去遷藩了。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件事情是老朱開的頭,哪怕是朱允熥主張的,也是需要得到老朱的首肯,這可就不是朱允熥對叔叔們下手了。
這些也算是老朱在為朱允熥鋪平道路,他給兒子們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現在都在擔心孫子登基後兒子們依然胡鬧的事情了。
對於朱榑的處置也根本不需要多聊,老朱和朱允熥在這件事情上早就達成了共識,有些事情就必須要這麼做。
至於朱榑現在還沒有回京,那其實也沒有特別重要,人證物罪俱在,他也沒什麼可辯駁的,乖乖的接受這樣的處罰才是最聰明的選擇。
要是心有不服,那反而只會是在加大他的一些罪名,會被罰的更重一些。
宗室,確實需要開始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約束了,免得他們以後越來越肆意妄為。
所以不管是將朱榑暫時的軟禁,或者是削掉朱橚的兵權,這都只是一個開始。
這也算是精挑細選的,齊王朱榑不是最顯赫的宗室,但是好歹也是重藩,足以讓其他的藩王們引以為戒了。
而朱橚就更加不用說了,他的地位非常特殊。現在對他進行了一些處罰,就算是朱樉等人也都會投鼠忌器,會心中有些顧忌和敬畏。
這麼做是心安理得的事情,朱允熥也確實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借題發揮的好機會。吏治要整頓,宗室也不能沒有約束。
吃飽喝足的朱允熥回到東宮,看著東宮裡看似越發熱鬧,心裡也更加的踏實了,這個時候就算是再小心都不為過,興師動眾什麼的都是應該的。
到了寢宮,朱允熥關心問道,「今天感覺如何?」
徐妙錦就笑著說道,「殿下不用多想,臣妾現在好著呢。仔細算算日子,也就是這些天了。」
「就是因為知道是這些天了,我這才不免有些擔心。」朱允熥摸著徐妙錦的肚子,說道,「這孩子真要是出生了,大家都開心。」
徐妙錦聞言點頭,自從她懷有身孕以來,就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很多人對她的態度和期盼。
不只是皇帝需要重孫,太孫也需要嫡長子,包括徐家也需要有一個大明朝的未來皇儲。
這些自然也是一些壓力,不過徐妙錦也不會覺得是太大的負擔。對於肚子裡的孩子,她也是滿心期待的。
宗室首嗣顯然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她肚子裡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大明朝的未來皇帝。
大家現在都很緊張、都很重視,這也是應有之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