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們有著藩王們的心思,不過遠在千里之外的朱允熥肯定不知道那些事情。
對於北邊的戰事,朱允熥自然也是關注著。戰事的推進算是勝利,因為不管怎麼看這也都是在勝利,雖然也就是一些小勝,好歹這也是在勝利著。
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明的軍隊也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和主動權,這一切也讓朱允熥更加的有信心了,可以多一些耐心。
現在戰爭沒有朝著長期化演變,不用擔心成為泥沼長期拖住大明的精力。
夏原吉來到了文華殿,說道,「殿下,往太倉的貨物備齊了。」
朱允熥微微點頭,又問道,「都是在太倉就地買的,還是其餘各處調來的?」
夏原吉實話實說,「回殿下,太倉本就是天下貨運集散之地,好些貨物能買到。除少數買不到的外,大多都是就地採購。」
對此朱允熥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在貨物的一些集散地去採購,也可以省事不少。因為是大批量的採購,這又不是送進皇宮的貢品,自然也就無需挑剔那麼多。
夏原吉繼續說道,「有些貨物在太倉找不到,臣等急命有司備齊,絕不會誤了大事。」
因為夏原吉等人也明白了,不出意外的話,船隊應該是在秋天的時候出海,這個時候是屬于洋流、季風都適合的,適合龐大的船隊順利出海。
朱允熥看向張福生,說道,「將開國公給叫過來。」
常升很快就屁顛屁顛的來了,雖然不知道有什麼事情,反正太孫有召就過來。
看著常升,朱允熥就笑著問道,「三舅這幾天可還好?」
「老三就那麼回事,在府里也呆不住。」常升就忍不住吐槽著說道,「他豬朋狗友也不少,整天在外頭邀朋喚友的,實在有些過了。」
這是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見自己黑了!
常森現在可能是天天忙著各種應酬,和以前的一些朋友胡鬧。但是常升實際上也好不到哪去,這也是大明紈絝當中比較拔尖的,狐朋狗友可不算少。
朱允熥也笑了笑,不是很在意,「三舅現在常年在外,回來一趟也不容易。這親朋好友許久沒見了,聚一聚也說的過去。」
常升也連連點頭,不只是朱允熥這麼認為,常升實際上也是這麼認為的。就算是常藍氏,也不會管著常森和朋友聚會。
「太倉那邊的貨是齊了,船和船工等也是齊了。」朱允熥開口,說道,「兵衛的事情,你給安排好。」
常升就立刻嚴肅說道,「殿下,臣早就按照殿下吩咐將事情安排好了,都是殿下點的將。」
這件事情朱允熥自然也是安排好了的,此前實際上也就此前安排了幾個有一定經驗的統兵大將,出海可不只是水師就足夠了。
朱允熥看著常升,繼續問道,「現在京里沒國公鎮守,好多事情你要幫著做好。」
常升一臉尷尬,有些底氣不足的說道,「殿下,這實在強人所難了。臣的本事殿下也知道,臣最多也只能辦好一些小事,不敢擅自定奪。」
常升這也算是有自知之明,他鎮守應天府,主要還是仗著父親是開平王常遇春、舅舅是涼國公藍玉,以及外甥是皇太孫朱允熥。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常升也知道自己還是不要瞎出什麼主意,還是量力而行。
朱允熥這個皇太孫安排好了事情,他就好好的執行,其他的也就別多想了。
「二舅!」朱允熥語重心長,說道,「二舅,我一不讓你帶兵打仗,二不讓你出謀畫策,三也不至於讓你鎮守要地。真要是事無巨細的都要說清楚,這也說不過去吧?」
常升更為尷尬,不過還是說道,「殿下,臣有自知之明。先不說父王天生將才,也有舅舅如今朝堂柱樑。殿下又是英明神武,滿朝文武裡頭英才輩出。臣這點本事真不夠看,臣生怕做錯了事情讓殿下蒙羞。」
朱允熥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或許這也是常升的一個苦衷了。
常升本就不算是特別有天分的人,最多也就是勤勉、本分,身居高位的話肯定就是平庸之輩。
可是身邊有著太多優秀的人了,可以說是這個天下最為精英的一群人。慢慢的,這自然也會讓常升有些自我懷疑,會讓他失去足夠的自信。
似乎在這群人旁邊,他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自己的出身了。
朱允熥又好氣又好笑,說道,「二舅,有些事情我自然是讓你來辦,有些事情也不會交給你去做。能不能做好,我心裡有數。」
「本來是想要讓你去趟太倉,我為何偏偏等到現在還不讓你出去?」朱允熥就直白說道,「你在京中,五軍都督府就無憂。用不著你多做什麼,你坐在衙門裡,我就能安心。」
常升就更加尷尬,不過試探著問道,「去太倉的事情,讓老三去辦能成嗎?」
「這事本來也就是讓三舅去做,其他人我不放心。」朱允熥就嚴肅起來,「事關出海,不是小事。讓三舅出去後就報倭寇擾邊,明白嗎?」
常升自然心裡清楚,船隊現在那麼大的規模,甚至據說開始在準備不少貨物了,要是『師出無名』的話也是稍微有些尷尬。
雖然朱允熥大權在握的也不至於特別擔心一些流言蜚語,不過好歹也是皇太孫啊,稍微注意一下影響。
找到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解釋和理由,龐大的船隊出海就行了,這樣也不至於和老朱此前制定的海禁政策相悖,政策要是進行調整,也需要一個過程。
所以倭寇,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藉口了,大明的船隊出去是做正事的,不是奔著去出海做貿易、賺大錢。
如果有人不信那也沒辦法了,五軍都督府是朱允熥的人,錦衣衛和北鎮撫司也是朱允熥的人,他製造的一些情報自然也就是真實的。
一些文官就算是心裡有些懷疑,明面上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點,只能老老實實的看著就行。
其他的也就別多想了,那些事情就算是想的多也沒用,只是自尋煩惱罷了。
朱允熥笑了笑,繼續鼓勵說道,「有些事情還是二舅繼續去辦,我不太好出面。勛貴那邊,你記得拉上幾家親近人家。」
常升欲言又止,朱允熥看不下去就問道,「說說吧,這到底是什麼說不出來,在我跟前還欲擒故縱了?」
「太孫妃那邊。」常升一咬牙一跺腳,說道,「魏國公現在不在京中,他家老二幾個也不在府里,現在一個管事的都沒。魏國公夫人那裡,臣也不好說話。」
朱允熥忍俊不禁,說道,「這事情我回去和妙錦說一聲就是,用不著你操心了。」
「曹國公那邊也是個麻煩,我和增枝熟悉點,他現在又不在京中。芳英太小,我和他玩不到一塊。」常升繼續說道,「那邊的事,還得是殿下說一聲。」
朱允熥仔細想了想,問道,「說了半天,這國公府這邊,你也就是能做的了咱開平王、涼國公這邊的主?」
常升趕緊解釋,「也不是做主,本就是有些個往來而已,哪能做的了他們的主。殿下,這事情得多家勛貴都做點,臣實在當不了家。」
朱允熥自然也明白常升的這些個苦惱,本來勛貴之間看似是同氣連枝,可是內部也是有著一些所謂的派系,不見得就是一個鼻孔出氣。
哪怕常升是朱允熥的舅舅,勛貴也都是給面子,但是真的不是常升振臂一呼就是能夠應者如雲。
「這些事情我最多交代一聲,出面還是得你來。」朱允熥強調說道,「這些倒是難不住你,是這個道理對吧?」
常升立刻點頭,如果是自己出面去做一些皇太孫不好做的事情,那就是責無旁貸了。出風頭的事情是太孫的,背黑鍋的話就是開國公了。
這些常升絲毫沒有牴觸和心理壓力,也沒有任何的不滿,他一直都覺得這樣的一些事情,就應該是他來做。
徐輝祖和李景隆是勛貴二代當中的翹楚,對於他們的一些定位和安排,明眼人實際上都能夠看的明白。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事情自然也就不好讓他們兩個人去辦了。
至於其他的一些勛貴子弟,要麼是能力不夠,要麼就是和皇太孫不夠親近、身份不夠,那自然也就只能在一邊乾瞪眼了。
在常升離開後,朱允熥才對張福生說道,「魏國公府和中山王府沒人當家,明天讓曹國公夫人和魏國公夫人去東宮一趟,陪太孫妃說說話。」
張福生自然記下,朱允熥繼續說道,「讓我兩個姐姐也回來一趟,還有兩個姑姑,這些事情少不了她們的好處。」
有好處肯定不能只是想著勛貴,自家人肯定也是要得到一定的好處。
有好處全都給外人,這顯然也不是朱允熥的風格了,照顧自家人當然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只是在道衍看來,皇太孫這麼做可能不只是想著有好處就是想著自家人,還是因為拉著幾個有足夠分量的宗室、外戚以及勛貴,事情才更加好辦。
如果有人當面提出這些,朱允熥自然也不會反對,實際情況也是如此,不將一些有分量的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有些事情就不好辦。
或者說不是不好辦,而是效果很有可能就稍微的差了點,那就不能讓他比較滿意了。
想要將一些事情辦的更好一些,這也是朱允熥所期待的事情,不希望看到有什麼波折存在。
忙好一天的事情,朱允熥回到東宮,「明天讓你嫂子,讓姐姐們和姑姑們回宮,你想法子讓她們掏些銀錢、置辦些貨物。」
徐妙錦是非常聰明的人,知道朱允熥的意思,「出海的事情定下來了,勛貴們要是多摻和其中怕是有些不太妥當吧?」
朱允熥則笑著說道,「還是拉著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如今還是讓他們一起的好。」
徐妙錦則有些擔憂的說道,「殿下,這些到底是有違朝廷律制,真要是如此的話必然是有言官彈劾,這怕是不太好。」
朱允熥自然也知道徐妙錦的擔憂,說道,「無礙,這些事情也不只是今時今日,還是要長久一些才好。現在勛貴也做這些事情,也算是上行下效。」
既然朱允熥都這麼說了,徐妙錦自然也是不會多反對了,有些朝堂大事她是不會輕易去摻和,只是做一些皇太孫交代好的事情就行。
「也就是現在好些當家的不在,這才只能讓你去說。」朱允熥也笑著解釋,「我那兩姐姐辦不好這些事情,大姑和小姑倒是能辦好,不如你說話管用。」
徐妙錦溫婉一笑,「殿下過譽了,姐姐們在勛貴命婦跟前向來華貴。」
「華貴是華貴,大場面鎮不住。」朱允熥也知道自家姐姐的能力,也不是一次兩次的黑她們了,「說來大姐和二姐也不像話,聽說這都忙著辦詩會了。」
徐妙錦忍俊不禁,寬慰說道,「大姐、二姐素來有文采,也是名滿天下的才女。」
朱允熥一臉嫌棄,他那兩個姐姐的『文采』,也全都是靠別人吹捧。不過朱允熥也不會多說什麼,誰讓她那兩個姐姐就是喜歡這些呢。
一不需要她們幫忙做好朝政的事情,二來不需要讓她們管好宗室,所以現在喜歡一些雅事也沒什麼,一群才女遊山玩水、撲蝶賦詩,這也不錯。
就算是他那便宜哥哥朱允炆,據說現在在西湖造了好幾條大船呢,一群落第秀才有事沒事跟著他一起泛舟湖上、吟詩作對。
一家子人,不能全都是拼命工作的,總有那麼幾個是可以稍微享享福、輕鬆點。
這也沒什麼好說的,他的兄弟姐妹不摻和朝政、不為非作歹,這就算是給他幫了大忙。
所以有些時候,自己的兄弟姐妹喜歡風雅,朱允熥還是支持的,會給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
大明,有些時候也需要一些文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