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借題發揮

  湯和的離世對老朱來說確實是一個打擊,只是老朱這輩子經歷了太多。所以就算是傷心、難過,也不至於悲痛欲絕。

  朱允熥也是要做些正經事情,朝政的事情還有不少。

  藍玉和常升歡歡喜喜的來到了文華殿,「殿下,龍州土官趙宗壽奉表請降。」

  朱允熥瞬間樂了起來,「他這才剛剛造反,朝廷大軍還未到,他這就開始請降了,這叫個什麼事情?」

  藍玉則理所當然的說道,「王師強悍,那些土司自然心生畏懼。不要說他只是個龍州知州了,就是蒙元梁王、蟠踞雲貴的段家,那又如何?王師所向披靡,這些人還不夠瞧!」

  這麼說自然也是沒問題,聽聞朝廷大軍來平叛,趙宗壽這樣的土司自然肝膽俱裂。

  元朝的梁王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面對大明王師的所向披靡逃離昆明後自殺,世代鎮守大理的大理總管一系末代總管段世在沐英和王弼夾擊後被生俘。明夏皇帝明升反綁雙手、車載棺材,與母親彭氏及官屬前往軍門投降。

  麓川的司倫法在趙宗壽等人看來是多麼不可一世的龐然大物,可是被大明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將一些心腹連同貢物一起進獻大明皇帝。

  朱允熥也不置可否,只是問道,「你們覺得該如何?」

  藍玉則立刻回答,「殿下,臣以為那些蠻人反覆無常,還不如這一次一舉蕩平,免得這些人又是降而復叛,實在是鬧心。」

  常升在這個時候也附和說道,「殿下,臣以為涼國公言之有理。先不說那些蠻人降而復叛本就是天理不容,這趙宗壽本又是陰險狡詐之輩,更不可饒恕!」

  朱允熥看著常升,說道,「你怕不是想要給大舅報仇吧?」

  常茂死的時候就是在龍州地界,雖然和趙宗壽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常升可是遷怒於趙宗壽等人。

  常升立刻有些尷尬,連忙說道,「殿下,臣並非是因公廢私之人。只是這趙宗壽本就是前任知州趙貼堅侄子,豈能承襲官職?」

  「趙貼堅無子,只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女還成了大舅侍妾。」朱允熥沒好氣的說道,「總不能是讓那女子知州龍州吧?」

  趙貼堅和他的妻子黃氏也算得上是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榮華富貴毫不猶豫的將女兒送給常茂暖床。

  常升就連忙說道,「趙貼堅還有一個弟弟,當年遣使奉表、貢方物便是其弟。再者說了,趙宗壽不是還有一個女婿麼,叫什麼李圓泰,也是土官。」

  朱允熥忍不住上下打量著常升,問道,「二舅,家裡頭可是有了榮華富貴,你可別給我收受不該收的東西,別叫我為難。」

  常升立刻急忙辯解,「殿下放心就是,現在京中上下誰還敢去府中送禮?不要說進門了,就算是進了門也要給我打出來!」

  這話朱允熥倒是不懷疑,現在的常家有著足夠的榮華富貴,普通的金銀珠寶還真的看不上。

  現在常家最在乎的,一個就是朱允熥的地位,另一個就是常升妻子肚子裡的孩子,這兩個才是常家的無價之寶。

  朱允熥有些頭疼,說道,「我知道按說是和趙家更為親近一些,只是這事情有些複雜。算了,你們兩個也都是武人心思,立場也有偏私。這事情報到朝堂之上,你們不用管了。」

  既然朱允熥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哪怕覺得有那麼一些失望,藍玉和常升也沒有過多的勸諫,這些事情也確實不是他們所擅長的。

  等到這兩位國公離開,道衍就笑著說道,「殿下,趙宗壽上表請降,朝廷該是要允准了吧?」

  朱允熥就問道,「大和尚,這人都叛了,現在只是上表請降朝廷就允准了,這是不是有些兒戲了?真要是如此,以後那些土司可就肆無忌憚了。」

  前兩年年建昌衛降而復叛的時候,藍玉可是直接帶人平叛,建昌衛土司月魯帖木兒並其子胖伯被俘後可是押解應天府正法的。

  道衍就笑著說道,「殿下,龍州雖說也是捲入叛亂,只是這趙家並未捲入其中。要說這些土司之中,趙家算是最為恭順了。」

  真要是這麼說也有道理,道衍這倒是沒有誇大其詞。

  常茂被貶到龍州安置,趙家上下都恭恭敬敬百般討好。對朝廷也是按時上貢,從不敢有什麼耽擱。

  至於說這一次龍州也算是叛亂了,但是趙家沒有捲入其中,而是一些小土司或者是周邊的一些部族開始叛亂。

  道衍繼續說道,「朝廷若是停兵也不妥,該剿的還是要剿。只是這趙家倒是可以留下來,朝廷若是一舉剿滅龍州諸土司,怕是會再有禍亂。」

  這也就是朱允熥有些為難的地方了,因為他知道道衍說的這些是非常有道理的。

  雲貴以及廣西等地方有太多的小部族,他們當中大多數是不太認可大明,只是認可土司等等,也非常容易被裹挾等等。

  現在朝廷要是一口氣將所有的土司剿滅,先不說軍事方面可能付出不小的代價。後續的開發等等,那也是非常大的一個問題,絕對不是輕鬆的事情。

  朱允熥就看著道衍,說道,「大和尚的意思是以趙家作為一個榜樣,讓其他土司看到歸順朝廷的好處?」

  道衍就說道,「回殿下,臣正有此意。臣聽聞那些蠻夷不識王化,乃至不通教化,想要讓這些人歸心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朱允熥也不反駁,因為實際情況和道衍說的也是差不多,那邊的一些偏遠地區漢化程度確實比較低,所以對朝廷來說開發、管理也是非常有難度。

  漢化程度太低、不識教化,想要管理這些地方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同樣的情況在雲南也是如此,所以現在沐家不只是要鎮守、平叛,同樣需要屯田、宣揚教化等等,這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不是打下來了疆域就行,不是打下來了就是百姓歸心了,很多的時候後續的治理反而是一個更加耗時費力的事情。

  道衍繼續說道,「臣以為這一次平叛,大軍當招降其脅從者,拒不投降者自然該剿滅。」

  至於主犯就根本不用刻意提起了,對於這樣發起叛亂的首惡等等,那肯定是要毫不留情的,這一點大家也都是心裡有數。

  朱允熥沉默片刻後說道,「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只是這一次的叛亂若是不下狠手,實在是難以服眾。」

  道衍就說道,「這倒不難,趙宗壽本就是親自來朝謝罪、貢方物,可見其誠意。再者朝廷數萬大軍出征,若是沒有些許軍功倒也說不過去。」

  打肯定是要打,這一件事情根本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是必然。

  只是到底怎麼樣去打,要打哪些人,或者是打出來什麼樣的一些成果,這就是需要好好的去思考了。

  畢竟朱允熥不是大將軍,不是只管打仗不管建設的類型。他要考慮的事情,實際上還是廣西一些偏遠地區的治理等等,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道衍就繼續說道,「殿下,臣以為可趁此次改土歸流。朝廷當設置衛所、添置官員,對當地實行管理,這些土司若是不從,自然就要平叛。」

  朱允熥看向道衍,由衷說道,「你這個大和尚不還俗倒是有些可惜了,我也有這個意思,只是做起來不容易啊。」

  道衍就含笑說道,「殿下也明白,打江山不易、治理江山社稷更難。廣西說來還不是大事,殿下只需多花些心思就好。」

  這話聽起來是有些不客氣,似乎就是在教育朱允熥這個皇太孫一般,實在是有著一些僭越的嫌疑。

  只不過道衍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慌亂,也是因為相處一段時間之後,他知道這位皇太孫及時有些時候是小心眼,可是一般不會在意這些話語。

  最主要的是這位皇太孫非常務實,認準了是人才就會多了寬容。要是一個庸才,這位皇太孫自然也就是要雞蛋裡挑骨頭了。

  朱允熥笑了起來,說道,「是這個道理,怕事情麻煩就不去做,這自然不妥。行了,這事我心裡有數了。」

  道衍提出來的一些想法和朱允熥也算得上是不謀而合,這也是一次恩威並施的好機會,可以讓大明進一步加強對廣西一些地區的掌控。

  現在十萬大軍作為依仗,這個時候自然也就是要強力的去推進一些改土歸流、添置官員的事情了。

  若是那些土司不從,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客氣了,十萬大軍在那裡呢。不聽從朝廷的意思,自然也就是叛黨了,肯定不需要有任何的客氣。

  要是識時務一些的話,朝廷還是會給個體面。配合朝廷辦事的話,不說世世代代的榮華富貴,短期來看還是不需要擔心跌落凡塵。

  至於以後想要反叛,那肯定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了,朝廷添置的流官就是去治理這些地方的。

  而且肯定是要在平叛的一些地方設置衛所,加強一系列的軍事存在作為保障,也可以讓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家們夾著尾巴做人。

  有些事情必須要做,這一點朱允熥是毫不懷疑的,他不可能只是盯著還沒有開發的海外等等,將大明境內給治理好,這更是首當其衝的要緊事。

  至於說調整戰略之類的事情顯然也談不上,因為再最初讓徐輝祖出兵的時候,朱允熥也就是考慮過恩威並施,軍事和政治手段是需要齊頭並進的。

  現在這個趙宗壽這麼識時務,自然也就意味著一些政治手段需要使出來了。

  軍事方面的手段,只需要稍微的做一些調整,現在只是多了一個不會攻打趙宗壽而已。

  朱允熥將傅友德叫來,問道,「我若是現在下令不攻龍州知州趙宗壽,會不會對魏國公用兵造成困擾?」

  不怪朱允熥這麼謹慎,實在是前車之鑑實在是太多了。雖說有一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可是徐輝祖顯然是不具備著違抗君令的勇氣。

  要是自己現在臨時改變一些戰略導致徐輝祖等人束手束腳以至於兵敗,那朱允熥肯定是沒辦法原諒自己,這樣的事情絕對要避免。

  傅友德非常謹慎的問道,「殿下,是龍州知州趙宗壽,還是所有部眾?」

  朱允熥仔細的向傅友德解釋了一下趙宗壽投降的事情,也明確了只是趙宗壽一部。

  傅友德明白後直接說道,「殿下,臣以為若是此時下令,對魏國公並無困擾。朝廷不攻龍州,只需改道奉議等處。魏國公平定奉議後,可一路推進至都康、向武、南丹等地。」

  朱允熥一聽就心裡有數了,「然後可在南丹、奉議、慶遠,再置龍州指揮使司。」

  傅友德覺得他從一個大將軍的角度出發,可以很好的去完善朝廷的用兵,可以對接下來的一系列軍事布置和安排埋下伏筆。

  但是他到底是大將軍,而不是統治者。這位皇太孫可不只是想著軍事手段而已,而是藉由軍事手段將一些政治手段發揮到了極致。

  大軍改道之後可以平定其他地方的叛亂,可以在要地設置衛所。更重要的是算是捲入其中的龍州一下子就尷尬起來了,到時候知州趙宗壽想要當個土皇帝都難,會有一個龍州指揮使司對他形成一系列的威懾。

  朱允熥心情非常好,對傅友德說道,「回去起草一份奏章,明天上朝時報上來。」

  傅友德自然不會有任何的意見,這件事情也屬於他的分內職責之一。哪怕看似是退居二線不再領兵了,可是這個潁國公在軍方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至於朱允熥就開開心心的朝著武英殿走去,這件事情他現在心裡基本上是有了主意。不過還是讓老朱再稍微的把把關,看看有沒有一些不合適的地方,或者是需要完善的地方。

  不是朱允熥沒有主見,而是他希望在有些事情上做的盡善盡美。多費點事,對於他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壞事情。

  只要多花點心思能將事情辦好,那就是值得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