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二代們

  朱允熥從來都不會懷疑老朱的一些『基本能力』,實事求是的來說老朱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或許是因為成長環境,也可能是時代的局限性等等,他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

  但是不管是政治還是軍事,在朱允熥看來,老朱就是一個了不得的天才,是幾千年才有那麼一個的驚才絕艷的了不得人物。

  至於軍事方面,不管是出於戰略還是戰術方面,老朱的能力都是朱允熥望塵莫及的。

  李景隆到了文華殿也是有些納悶,太孫應該才回皇宮,怎麼就急著召見了?

  朱允熥開門見山,說道,「祖父對神機營的事情不太滿意,覺得我們實在是做事慢了點,有些看不下去了。你也知道他是個急性子,這不是說了我一頓麼!」

  李景隆立刻跪下,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臣等無能,還望殿下恕罪。」

  「好了,這又沒外人。」朱允熥笑著說道,「祖父親自動手了,這是準備好了編練新軍的法子。其他人他也不放心,就讓你來辦好這些事情。」

  李景隆瞬間就開心起來,別管開平王府是不是因為太孫的關係更上一層樓,也別在意中山王府很快就有太孫妃就要錦上添花了。

  在皇帝的眼裡,在太孫的眼裡,只有曹國公一脈才是能夠做到真正放心的。

  朱允熥看著李景隆,認真說道,「神機營你可得給我練好了,這是我京軍主要戰力之一。」

  聽到朱允熥的這些話,李景隆忍不住側目。

  雖然很多勛貴都知道皇太孫非常重視水師和火器,但是沒有想到居然是如此地位。

  按照大明的軍制,衛所制為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駐軍。而護衛在京城的,也可以統稱為京軍。只是就算都是京軍,也有不同的地位,能夠為稱為真正的禁衛軍的屈指可數。

  朱允熥無比嚴肅,對李景隆說道,「這神機營對我來說無比重要,內衛京師、外備征戰,這就是我的要求。」

  李景隆也嚴肅起來,「臣定當竭力,不負殿下。」

  朱允熥看著李景隆,笑著說道,「就該如此,都說打虎親兄弟。我們到底是打斷骨頭連著筋,有些事情只能你來辦。這神機營以後必然是我親掌,所以軍士、軍將,你得用心些。不管是五軍都督府還是兵部,行文到時候我來批覆。」

  既然是打算練出來一支強悍的軍隊,不只是要有先進的軍事裝備,使用這些軍械的軍人才是最根本的。

  李景隆絲毫不懷疑朱允熥的話,能夠被調入京軍,這也是無數駐守在外地衛所的軍士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至於有人想要阻攔,先別說曹國公李景隆了,他的份量在這裡,不要說一般的士卒了,就算是將軍也都能要來。更何況背靠朱允熥這座大山,這可是大明的皇太孫,兼丞相、兼大都督,不管是兵部還是五軍都督府都管著。

  所以這一次挑選的士卒,一是需要身世清白,二是需要能力出眾,這是集結一批精銳士卒了,由一票精兵強將組將起來一支新的部隊,這樣才能夠將戰鬥力發揮的更大。

  也別說這也就是一支部隊,人數也不會超過萬人。但是在如今這個年代,一支精銳部隊就能有機會主導一場戰爭,可以在戰事艱難的時候承擔起來啃硬骨頭的任務,精兵是任何將軍都不嫌多的,可是精兵也是最難練的。

  朱允熥繼續說道,「火器,我自然會下旨,給最好的火器。那些顆粒的火藥,你們也敞開了用。你一要練出精兵強將,二要仔細記好各種火器使用的優缺點,到時候才好讓人改進。」

  對於李景隆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壓力,但是更多的還是一個機會。

  承襲曹國公的爵位對於李景隆只是一個開始,出身讓他已經有了榮華富貴,可是他同樣明白這是遠遠不夠的。要是沒有足夠的能力,他也就只是一個富貴閒人而已,這顯然不會是他的追求。

  練好神機營,讓這支被皇太孫重視的火器部隊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這就是李景隆的機遇之一。

  朱允熥看著李景隆,問道,「火器營主將,你覺得何人比較合適?」

  李景隆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臣以為朱能倒是年少有為,其人智識高遠、雍容端重不說,又能勇力過人,實在難得。」

  朱允熥則嚴肅說道,「我要的是一軍主將,不是說要一個悍勇衝殺的先鋒。」

  李景隆趕緊解釋說道,「殿下明鑑,朱能雖年少,不過也久在軍伍。善馭將士、紀律明肅,臣以為可為良將。」

  聽到李景隆這麼說,朱允熥倒是笑了起來,「那好,我就要看看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本事。」

  朱能,歷史上朱棣的成國公,位列功臣第二,僅次於淇國公丘福。只可惜在征討安南的途中病死,當時只有三十七。

  不過現在的朱能才剛剛二十五,算得上是年少有為了,身份和官職現在也適合成為神機營主將。

  李景隆繼續說道,「殿下,臣以為定遠侯之子王德忠勇果敢,也該入神機營。」

  看了一眼李景隆,朱允熥說道,「王德不行,他還有其他用處。你先回去仔細琢磨琢磨練兵之事,主將定下來就行。」

  王德當然算得上是朱允熥的心腹,畢竟王弼、王德父子和常系的聯繫太深了。

  其實這麼幾年,朱允熥一直都算不上在重用王德,投入的資源非常有限。可是就算如此,不管是王弼還是王德都沒有怨言,常升和藍玉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不只是因為王弼現在還算是老當益壯,時常需要外出鎮守、節制,更是因為王德現在也算是有著一些特殊的任務,時常需要去代表常系年輕一輩四處露面。

  李景隆離開後,朱允熥對張福生說道,「明天下朝後讓魏國公來一趟。」

  說完這些,朱允熥就直奔武英殿,可沒忘記要吃飯的事情。

  一天過去,新的一天也開始,老朱大概是昨天多喝了兩杯又病了。他到底是真病還是假病,百官們已經不去計較那些事情了,太孫臉上看不出來任何焦急的神情就行了。

  主持完早朝之後,朱允熥回到文華殿,「讓徐膺緒收拾收拾去福建,一是督造築城防備倭寇,二是讓他仔細做好清查收集的事情,不少人喜歡出海。讓他給我查清楚水道、查清楚所用之船的事情。造船的工匠、出海的商賈,都查清楚了。如何造船、出海該準備那些事情,都讓他事無巨細的查清楚。」

  徐輝祖立刻領命,「臣謹遵令諭。」

  「我這幾年也沒少琢磨水師的事情,你也應該清楚。」朱允熥就直白說道,「水師將帥到底是少了點,我看他出身還行,就是本事還欠缺些。你是當大哥的,也該為弟弟們謀個出路。」

  徐輝祖就一板一眼的說道,「回殿下,臣弟出自中山王府,已得朝廷官職。臣若是公器私用,先父也絕不會饒了我!」

  朱允熥指了指徐輝祖,沒好氣說道,「你這個性子遲早要吃虧。」

  徐輝祖則繼續堅定自己的立場,「先父在時時常教導,徐家世受皇恩不敢辜負。」

  對於徐達的家風,朱允熥還是比較佩服的。所以養出來徐輝祖這麼一個一板一眼的性子,朱允熥也不覺得有什麼好奇怪的。恭謹、忠誠、本分,徐家這個二代家主或許不是最有才華和本事的,但是在不出大意外的情況下,看守家業是沒問題。

  對徐輝祖這樣的性格,朱允熥還是比較欣賞的,作為儲君來說,他當然喜歡這樣安分守己的臣子。尤其是徐輝祖位高權重,能夠在身居高位的時候不驕不躁,那更難得了。

  常家的幾個能力都不太行,頗有一些紈絝姿態。李景隆喜歡錦衣華服講究排場,對面子也看的特別重。

  哪怕朱允熥知道人無完人,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也不用去計較。可是如果臣子人人都是如同徐輝祖這樣,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看著徐輝祖,朱允熥說道,「過些天你開始齋戒,府上都齋戒吧。喪期之後就要定下來親事,也該納彩、問名。」

  徐輝祖立刻跪下,這一下就忍不住有些激動,「臣謹遵令諭。」

  朱允熥笑著說道,「這一趟也不好是開國公為使了,我家那個閒不住的二叔多半是要為使。他到底是諸王之長,讓徐增壽回趟鳳陽。一是祭告皇陵,二是宣旨召回秦王。」

  徐輝祖沒有任何意見,一般的太子、太孫大婚,當然是有著一個使臣,身份多半也是重臣。可是秦王現在就在鳳陽離的不遠,以皇帝的性格,真能做出來讓朱樉去當使臣的事情。

  沒辦法,朱樉不只是臣子,更是長輩,朱家和徐家的關係也親近。

  雖然都說皇家無私事,現在規矩也都是在不斷的完善,不過以親王為使不算壞了規矩。而那位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見到這一幕也只會更加開心,一家和睦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