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我不是要削藩
朱允熥這個皇太孫正式開始觀政,不想此前只是辦事、學習,而現在直接走上台前。
新的一天開始,朱允熥早早的就起床,然後趕往奉天殿。
看了一眼亂糟糟的百官,朱允熥咳嗽一聲,身後的隊列開始有序起來。
在上朝後,百官開始爭先恐後的匯報一些情況,這也使得朱允熥有些不太滿意。
忽然間他上前,開口,「啟奏皇祖父陛下,孫臣有本奏。」
老朱笑著開口,「准。」
「自皇祖父陛下即位以來,屢命儒臣歷考舊章,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冠婚喪祭之儀、服舍器用之制,各有等差,著為條格,使知上下之分。」朱允熥一邊歌功頌德,一邊說道,「然奸臣胡惟庸等,擅作威福,謀為不軌,僭用黃羅帳幔,飾以金龍鳳文。再有勛貴不法,家奴至於數百,馬房廊房悉用九五間數。」
聽著朱允熥的話,老朱眯著眼非常受用,百官心裡就不是滋味。
朱允熥開口,繼續說道,「孫臣請旨,官民服舍、器用等第,編類成書,申明禁制、不得僭越!」
老朱頓時高興了,對朱允熥說道,「太孫所言甚是,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尊禮法難有教化。禮部尚書,汝等協助皇太孫理好規矩。」
任亨泰等人立刻領命,至於朱允熥說的這些事情,他們也都覺得有些必要。
說到底就是大明的規矩在不斷的完善,可是開國初期就是這樣,很多的禮制還有空缺。
朱允熥又說道,「孫臣上朝以來,屢屢發現百官奏事毫無規矩。百官奏事,也都爭先恐後或者察言觀色,孫臣以為這樣只是浪費工夫。」
老朱就問道,「太孫,你是什麼意思?」
朱允熥回答說道,「回陛下,孫臣以為當規範諸司奏事次第。不能剛在商議邊塞軍事,下一個就是刑部奏案,然後通政司又來摻和。」
聽著朱允熥的話,老朱愣了一下,百官也愣了一下。
因為此前大明的朝堂就是如此,基本上是一樁事情商討完畢立刻就是下一樁。誰能先奏報,或者是誰一直拖著等等,完全就是看臣子們了。
老朱仔細想了想,開心說道,「還是太孫思慮周全,朕上朝二十餘年還未想到這些。這事還是太孫來辦,只是奏事首為都督府,軍國大事不得馬虎。」
雖然這都不是什麼大事情,可是看到朱允熥的如此表現,老朱自然非常的開心。
儲君就應該有儲君的樣子,雖然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來這是老朱對朱允熥的偏愛。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是這位皇太孫沒能發現一些不足,沒有提出一些比較有見地的建議,皇帝就算是硬扶,那也難以讓人心服口服。
老朱開心,站在勛貴班列當中的常升、藍玉等人也都是眉開眼笑。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太孫黨,去年朱允熥韜光養晦的時候常升等人心裡也憋屈。
而現在看到太孫在朝堂上持續高光,常升這些太孫黨哪能不開心啊。
下朝後老朱將朱允熥叫到武英殿,「今天早朝的時候做的好,威信就該如此。不能只是靠殺人來立威,你得做了事情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也是祖父偏愛,這些事情都讓我來做,這才能立威。」
「能看出來問題,這也是個本事。」老朱笑盈盈的開口說道,「這兩樁事情不要只是想著勛貴,還是要召文官多商討。你不喜歡文官,只是也不能就是靠武夫治國。」
朱允熥連連點頭,對於這個道理他自然也清楚,根本不需要老朱多提醒。
對勛貴自然需要重視,可是不代表認為這些人就是可以做好所有的事情。
老朱笑盈盈的看著朱允熥,問道,「聽人說你打算修書?」
「是打算修書,弄個武苑教兵法之類的就算了,那是該做的事情。」朱允熥也說道,「怎麼說也是要想著民生,以農為本的道理我還是明白。」
老朱就更加欣慰了,「是這個理,只要田多了、糧食多了,百姓的日子才好過。都吃飽喝足了,那江山才算穩了。都能踏踏實實的過下去,誰還去造反?」
朱允熥也是連連點頭,「我想著一個是吃飽喝足,還有就是生老病死。五叔這一點好,他喜歡修書,這都一年多了。我們朱家說不定要出一個杏林聖手,和扁鵲、華佗齊名。」
「他沒那個本事!」老朱更加開心,說道,「他要是能修個醫書,讓百姓認識些草藥、能找准草藥、對症下藥,那也是他的功德。」
其實朱允熥也不是很看好他的五叔成為杏林聖手,可是如果能夠主編修出來一部好的醫書,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功德了,這就值得肯定。
老朱就說道,「這些事情要抓緊,現在算是看到了些天下大治的樣子了,以後人肯定越來越多,糧食也要越來越多。天下太平了,百姓就想著多吃些、吃好一些。」
這一點朱允熥也非常的認可,人的追求總是在不斷提升的。
以前是亂世、朝不保夕,那自然期待著不用打仗。現在安居樂業了,就想著要更進一步國泰民安、吃飽喝足。再然後呢,開始有更高的追求才行。
「我明白,這不是在想法子麼。」朱允熥就說道,「我也不是整天就盯著五軍都督府,還是想著民生。」
老朱擺擺手,說道,「好了,你心裡有數就行。咱這幾天再幫你觀視朝政,事情要做好了,咱也能歇歇。」
朱允熥覺得有些不對勁,怎麼好像就是要我來主持早朝一樣了?
不過看看老朱的樣子,朱允熥也於心不忍,都快七十的人了,每天起早貪黑的不說,大事小事也有一大堆,年輕人都吃不消。
回到文華殿,就接到奏報說是許觀求見。
許觀現在也是升官了,已經是正四品的府丞了,僅次於正三品的府尹。
見到朱允熥後,許觀說道,「殿下,增建酒樓選址已經完成了。」
朱允熥微微點頭,此前就建了十座酒樓,但是這還不夠。只能說天子腳下比較富庶,還要繼續建。
朱允熥看了看選址,說道,「將應天府圖志編堪好,京城山川、地里、封域之沿革,宮闕門觀之制度,以及壇廟、寺宇、街市、橋樑之建置更易,一一都記好。」
來一個首都的地圖,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也不需要擔心泄露軍機等等問題,因為有些東西沒有那麼機密。
朱允熥繼續說道,「你回去後找人商議一下,前些年用重刑是應該。意在使人知所警懼;不敢輕易犯法。以後那些黥剌腓劓閹割之刑,不許再用!」
許觀立刻跪下,激動喊道,「殿下英明!」
在大明這樣的封建王朝,要說嚴刑峻法也是應該,有些刑罰也不可能廢黜。可是有些刑罰,該禁還是要禁。
黥剌腓劓閹割之刑等,基本上是屬於奴隸制五刑。
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掉手腳、閹割等等,這也就是朱允熥準備給廢黜掉的。
這些基本上也是針對於普通的百姓、罪犯,真要是有些大罪就斬首、凌遲等等。
朱允熥笑著擺了擺手,說道,「這件事情辦妥之後,令你去西安主政一方,伱覺得如何?」
許觀愣了一下,本來他覺得以自己的仕途,應該是接手應天府之後再入朝為朝官。怎麼現在好像殿下的意思,是先要外放?
不過許觀還是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臣謹遵令諭。」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知府就算了,你也是正四品了。去了西安,就是從三品的左參政吧,京官下去到底是要升遷一點的好。」
許觀不說話,也不懷疑,自從吏部尚書詹徽被處死之後,現在朝堂上沒人敢提吏部尚書空缺。現在有兩個左右侍郎在維持著吏部的正常運轉,實際上吏部的大權在皇太孫手裡。
文官是被拿捏的死死的,升遷考評等等,現在基本上都是這位太孫殿下在決定。
「去了西安之後,盯著點秦王府。」朱允熥直接說道,「我那二叔這兩年還算好,不禍害百姓,就是關起王府大門就在府里暴虐無道。你們呢,到時候該奏報奏報、該彈劾彈劾。」
許觀立刻心驚肉跳,不過也覺得這件事情他責無旁貸。
在外界看來,許觀就是皇太孫朱允熥手底下的第一個文臣,雖然官階不算高,但是被重用了。
明擺著讓他歷練、接管都城,這樣要是不被視作心腹,那就談不上什麼真正的心腹了。
而那些藩王們做了些什麼,很多人也都是心裡有數的。
看著許觀,朱允熥認真說道,「秦王只要不擾民,你不用去管。我是讓你去看看他王府的事情,不是要削藩、不是要你去逼迫、羞辱,可明白?」
許觀雖然心頭一跳,不過還是趕緊表態,「臣明白。」
「明白就好。」朱允熥笑了笑,對許觀說道,「就這樣吧,先在應天府這邊好好的把差事辦好,然後再去西安。」
許觀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手頭上的事情必須要做好。太孫殿下有雄圖壯志,這些臣子們可不能拖後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