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劉良臣是劉良佐弟弟,黃得功、曾英等人都是一驚。【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因為劉良臣降清是崇禎四年的事,且當時只是祖大壽軍中一位游擊,並不起眼,所以此事大明並沒有人知曉。
畢竟原來的大明連內部情報工作都做不好,更別說獲知外部情報了。
很快,黃得功便道:「劉良佐若真降了清,臣願領兵討伐他!」
朱媺娖點頭,「那靖南伯認為,若劉良佐降清,後續將有何動作?」
「他肯定會南下攻打廬州府。」黃得功自信地道,「攻下廬州往南,便可從無為州沿長江東下,配合多鐸這支清軍主力攻打南京。」
「那靖南伯準備如何應對?」朱媺娖問。
黃得功道:「此前監國派馬得功、丘鉞守合肥,而合肥又是劉良佐南下取廬州府的必攻之地。
以劉良佐之能,即便有五千漢旗軍相助,也未必能那麼快攻下合肥。
因此,臣請監國派駐守六安的田雄領軍逆長江而上,由水路從南支援合肥。
臣則領兵坐水師舟船沿運河北上,先收復淮安府治山陽,以及清河,再由洪澤湖入淮河。
之後沿淮河而上收復泗州、盱眙、臨淮、鳳陽、壽州,由此包抄劉良佐後路,必能將其全殲!」
黃得功作為江北四鎮中最能打的,又是明末名將之一,自然不是只有勇力,軍略方面也是可以的。
歷史上,他先是和黃斐在荻港一帶破左良玉部幾十萬大軍。
後來劉良佐領清軍南下,黃得功又直接滅了其前鋒一兩萬人,因大意才中箭身死,否則弘光帝真沒那麼容易完蛋。
同時,黃得功麾下田雄、馬得功等人也並非不能打——這幾人不論是在黃得功麾下,還是歷史上降清後,都是頗為能打的。
另一邊,劉良佐即便降清,跟南明打仗也是屢屢失敗,麾下更未曾出過類似馬得功這種「清初名將」。
由此足見劉良佐部戰鬥力之低下。
所以,黃得功才說出了這般出兵策略。
朱媺娖聽了點頭,道:「靖南伯的軍略確實不錯,不過穩妥起見,本宮可發電報給湖廣巡撫堵胤錫,讓他派一兩鎮兵馬由黃州府進入廬州府。
一則可作為支援,二則也能堵住劉良佐西邊的退路。靖南伯以為如何?」
黃得功聽了一愣。
他是知道電台存在的,只是思維慣性下,才忘記了利用電台傳訊的便利。
否則的話,他自然不會留下西邊這個大漏洞。
回過神來,他便由衷贊道:「監國英明,若湖廣那邊能出一支偏師,正好可補全臣軍略中的缺漏。」
「那針對劉良佐部的布置就這麼辦吧。」拍板下了決定,朱媺娖又問:「准塔誰願意去對付?」
「臣願往!」
曾英、楊展、艾能奇三人同時出列道。
劉文秀明顯對這件事不感興趣,但見此也跟著站了出來,請戰。
朱媺娖微笑,道:「那便由楊展領邊防軍第二鎮前去吧。」
「臣領命!」楊展喜滋滋地應了。
在場這些將軍中,就他年齡最大,可官職卻一般,立功執行可是熱切得很。
曾英又出聲道:「監國,臣願領兵北上克復徐州!」
「可以。」朱媺娖先點頭,「但也不必太過著急——可讓艾能奇率領禁衛軍第五鎮先隨靖南伯北上克復淮安。
而後分兵,由艾能奇沿黃河向東,收服黃河最下游的安東等地。
曾英則暫時留在揚州,整編揚州守軍、民勇及綠營軍俘虜,編出兩鎮兵馬。
一鎮可以劉肇基為總兵官,另一鎮以馬應魁為副將,暫代總兵之職。
整編完成後,你再攜帶這兩鎮兵馬北上。
嗯,本宮便任你為提督徐淮軍務,統領包括禁衛軍第五鎮在內的四鎮兵馬。
暫且以收復淮安、徐州兩府,以及防備清軍為任務。曾卿可能做好?」
這又是領到大活兒了啊。
剛才還因為沒撈著去打准塔任務的曾英大為興奮,當即抱拳道:「臣必不負監國所託!」
朱媺娖又對黃得功道:「靖南伯這邊解決劉良佐後,當以收服鳳陽府失地,清繳地方潰兵、匪寇為任務。
另外還需防備河南清軍。當然,若機會合適,本宮便會命你出兵收復河南。
此番你出軍,本宮還會派出一電台小組隨行,以方便你與本宮聯絡。
嗯,如此靖南伯便領提督河南、鳳陽軍務之職吧。」
黃得功見朱媺娖此番布置既穩中又不忘圖謀盡取,也是心中振奮,當即抱拳道:「臣領命!」
···
這次軍事會議後,黃得功當天便從揚州守軍、民勇及綠營兵俘虜中選拔兵員,補充之前兩場大戰所損失的兵力。
綠營兵俘虜只能聽朱媺娖這邊的安排。
揚州守軍按理說,原屬於劉肇基、史德威、馬應魁等將領,依照之前明軍的習慣,基本都兵歸將有了,朝廷是難以重新劃分各部兵馬的。
不過,劉、史、馬之流一則對大明比較中心;二則如今朱媺娖威望卓著,但有所令文武官員莫不敢從。
如此,揚州守軍自然也是任由朱媺娖這邊的將領汰選、整編。
同時,朱媺娖也便宜行事,就在揚州針對之前兩場戰役先對黃得功所部將領進行加官晉級。
其麾下主要將領中的總兵黃名加右都督銜,徐沖由副將升任總兵,陳獻策升任副將,張杰升任參將。
並以黃得功所領的原親兵營為基礎,組建邊防軍第十三鎮。
以原黃名、陳獻策所領兵馬為基礎,組建兩鎮鳳陽衛戍軍。
至於張杰部,則暫時以獨立營存在,等黃得功克服了鳳陽,再看情況組建鳳陽衛戍軍第三鎮。
如此一來,等黃得功麾下三鎮一營補充完兵力,便有近四萬人。
因此事耽擱,直到朱媺娖進入揚州的第四日,黃得功和艾能奇才領著各自麾下兵馬,搭乘長江水師舟船沿運河北上。
至於楊展,早在軍事會議召開的當天,便率領邊防軍第三鎮出揚州往東,尋找准塔去了。
送黃得功、艾能奇領軍北上後,朱媺娖順帶到城外巡視各個俘虜營。
曾英、劉文秀、劉肇基、馬應魁四位將領陪同,另外揚州知府任育民也被叫著隨行。
「之前我們在揚子津俘虜李成棟部綠營兵一萬三千多,又在揚州城南之戰俘虜綠營兵近四千。
再加上艾總兵追敵所俘虜的五千多人,原綠營兵俘虜人數一度高達兩萬三。
不過,此前靖南伯從綠營兵俘虜中選走了一萬五千多人,如今便只剩下八千餘人了。」
來到看管綠營兵俘虜的營地前,曾英向朱媺娖介紹了目前綠營兵俘虜的情況。
聽完,朱媺娖柳眉微蹙,道:「揚州守軍及民勇目前有多少?」
劉肇基立即回答,「啟稟監國,在揚州解圍後,守軍約有八千人,以忠貫營為主的民勇則有一萬餘人。
但前兩日被靖南伯抽走了兩千守軍、三千多民勇,如今便只剩下六千守軍、七千民勇。」
「看來要再組建兩鎮兵馬,還有三千人左右的缺口啊。」朱媺娖嘆道。
曾英道:「臣以為解決之法有二:其一是從揚州招募新兵,其二則是從漢旗軍俘虜中選拔三千人。」
將要組建的兩鎮衛戍軍,戰力本就較弱,如果再摻入三千新兵,戰鬥力就更弱了。
至於說直接從漢旗軍中選人,朱媺娖疑慮更大。
須知,很多漢旗軍加入清國多年,在清國是有家業、家室的,不經過改造,其忠誠度很難保證。
念及此處,朱媺娖便道:「先去八旗軍俘虜營看看再說吧。」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