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科舉第一刀,夔州府軍閥

  大明是一個制度頗為完善的封建王朝,很多事都有循例可依。Google搜索

  就比如科考這件事,在劉之渤看來沒什麼好多想的,既然監國府如今只控有川蜀,即便再過兩月,也只是多個貴州,且朱媺娖也沒正式稱帝, 那麼按鄉試規格選拔一批舉人就是最合適的。

  至於更高級的、選拔進士的會試,可以等將來朱媺娖正式稱帝後再進行。

  並不耽誤事兒。

  他以為自己說完,這事也就過了,誰知朱媺娖卻道:「將科考規模控制在鄉試層次沒問題,但科考規則與內容,本宮卻準備參照後世的先進經驗改一改。」

  聽見這話,下方諸人都是一愣。

  科舉可是天大的事,他們怎麼都沒想到朱媺娖會提出更改科舉規則和內容。

  回過神來,劉之渤當即道:「科舉干係重大,萬不可輕易改動,監國三思啊!」

  隨即,龍文光、張繼孟、劉鱗長也都一起出列拱手躬身,道:「請監國三思!」

  見李岩、劉孝廉也有所意動的樣子,朱媺娖不禁柳眉微蹙。

  她提聲道:「科舉制度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大計,是不可輕改,但也不能因循守舊,一成不變。

  本宮早就說過,如今世界正處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必須求變,方可抓住機會發展強大,否則便會落後,會挨打。

  況且,此番本宮只準備在川貴兩省試驗, 對科舉做少許改動, 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有何不可?」

  聽見這話, 龍文光等人緊皺眉頭,一時無言。

  作為科舉出身的他們, 本能地不想科舉規則有任何變化。

  但因為朱媺娖拿「大變革」說事,又是「得天所衷」的真命之主,他們便也一時想不到反駁的話。

  李岩作為文臣中對後世之事了解最多的,聽了朱媺娖這番話,卻是沒了猶疑,當即出列道:「本朝科舉制度雖承自宋元,卻又大有不同。

  因此,科舉制度本就是可以改動的,況且監國以後世經驗為參照,逐步改動科舉規則和內容,正是順天應人之舉。」

  李岩說完,黎玉田、劉孝廉也當即出列表示贊同。

  龍文光這幾位年紀較大的官員,皺著眉頭想了又想,最終還是同意了。

  見此,朱媺娖才露出笑容,道:「此事本宮已與駙馬商量過,此番科考依舊會以策論為主, 然後再添一些附加題。

  另外, 策論文章將不再限制為八股形式, 但考生則限定為有童生、秀才功名者。

  等過些天,本宮還會拿出附加題的學習資料,傳播出去,給諸考生學習。」

  聽了朱媺娖這番話,龍文光等人雖然仍皺著眉頭,卻也鬆了口氣。

  其實八股文的作文形式,在明晚期已有所鬆動。

  這個時期,明朝外有韃虜、內有流賊,南方又受到外洋的一些文化、物質刺激,因此思想變化是相當活躍的,甚至隱有百花齊放的趨勢。

  可惜在歷史上,這一重大思想轉變被清朝的建立給打斷了。

  在這個時空,在明晚期的文化思想背景下,朱媺娖對科舉的這第一刀其實是很輕的。

  不再限制八股作文形式,等於是讓現有研究八股文的眾考生多了些競爭者。

  但朱媺娖卻言明,這次科考人員限定為以前的童生、秀才,便等於在此次科考避免了新競爭者的出現。

  如此,也就不會遭到太多反對了。

  至於說這一刀為以後科考制度的改革埋下了伏筆,或者說下一次科考時,競爭會變得遠比這次激烈許多,就不是龍文光等人要考慮的了。

  他們先前反對更改科舉制度,除了本能的不喜,主要還是要為後輩、門人爭取利益。

  而按照朱媺娖的科考改革步驟,以後的考生們至少也有幾年的適應時間。

  如果幾年都無法適應新的科考規則、內容,那便活該被淘汰。

  ···

  在朱媺娖等人於「朝堂」中議論著國家大事,以及將要進行的某些改革時,小的變化其實已經出現在監國府治下的方方面面。

  這其中,又以軍事方面的改變最為明顯和劇烈。

  因為軍事容不得妥協。

  夔州府。

  達州。

  城外大營,李定國的大帳中。

  馬乾皺眉道:「李總兵,這樣做會不會不太好?這些人都是桀驁不馴之輩,逼迫太過,恐怕會直接跳反。」

  李定國神色淡然,道:「沒什麼不好的,他們若敢跳反,直接鎮壓就是了。

  況且這是監國府軍務處的命令,成都各部也都是這麼整訓過的,夔州這些人若想繼續當官軍,就沒理由例外。」

  馬乾不說話了。

  成都進行的軍隊大整編他確實有所了解,監國府軍務處的命令文書他也看過了,另外還從按察使張繼孟的書信中側面了解這事。

  所以,這確實不是李定國肆意妄為。

  儘管他心裡還對李定國這個張獻忠養子有所提防,但此時也不好再多說什麼,點頭道:「也罷,那本官就配合李總兵盡力辦好此事。」

  李定國聞言露出笑容,抱拳道:「多謝。」

  馬乾擺手,「你我同為監國效力,何必言謝。」

  次日,馬乾便以按察使司僉事、代理川東鎮守參政的名義,向夔州各地官軍發文,讓這些官軍來達州會師。

  早前張獻忠勢大時,曾逼得搖晃十三家名義上歸降,那時官軍幾乎沒有容身之處。

  整個夔州府明面上只剩達州一座孤城。

  但並非說大明官軍都被消滅了。

  事實上,張獻忠大軍攻入夔州時,絕大多數官軍都是望風而降,而後躲進了崇山峻岭之中。

  這些官軍都是出身本地,又在夔州、保寧府東部與搖黃十三家的匪寇「糜戰」數年,早已對各處地理熟悉無比,往山裡面一藏,張獻忠的人一時根本找不到。

  何況,張獻忠當時就是奔著重慶、成都去的,也就沒管這些望風逃了的官軍。

  等到張獻忠於成都城外大敗,孫可望回到重慶收縮兵力,這些官軍便又都冒了出來,收復多座空了的城池,以為戰功。

  所以,等李定國來到時,夔州府甚至明面上已經重新歸屬大明。

  因為各州縣城池都是被官軍收復並駐守著的。

  但搖黃十三家依舊活動頻繁,與這些地方官軍們像以前那樣斗得有來有回。

  李定國看得清楚,這種情況下,他想要剿滅搖黃十三家,只能依賴本地官軍。

  否則,全靠他所帶的兵馬,單是摸清楚搖黃十三家的情況,就需要很長時間。

  但本地官軍大多軍紀敗壞,與匪寇無異,更與搖黃十三家多有勾結,已經不堪用。

  所以他要用這些人,就必須狠狠整頓一番。

  甚至藉機除掉那些早已成為軍閥的官軍將領。

  不過,他作為以前的大西軍將領,又是從成都領兵而來的大將,很難取得這些本地官軍的信任,才讓馬乾發問召集這些地方官軍。

  馬乾在夔州、順慶為官多年,本身又有著相當的能力,更是在張獻忠的大軍圍攻下守住達州不失,因此在這些地方官軍中還是頗有威信的。

  當然,這些地方官軍聽馬乾話的主要原因,還是想通過馬乾向上面要軍餉。

  這不,馬乾文書發出不過幾日,一支支官軍就來到了達州城外。

  瞧見城外李定國所率領的邊防軍、衛戍軍的連綿軍營,這些夔州地方官軍下意識就將營地安置在較遠的地方,並都在營中做好了防禦準備。

  然而,這些人在紮營時並沒有注意到,五百多米的高空中有一隻「怪鳥」盤旋飛過···

  李定國大帳中。

  馬乾、楊展、張化龍、王復臣都在圍著飛鷹隊一小組看稀奇。

  但除了馬乾、楊展,張化龍、王復臣都沒敢靠得太近,而是站在四五步外。

  這裡面,張化龍是夔州衛戍軍鎮副總兵,王復臣則是保寧衛戍軍鎮一營參將。

  因副總兵李仁駐守保寧防備順軍脫不開身,王復臣便以參將之職帶領該軍鎮,聽李定國調遣,剿滅搖黃十三家後再去向李仁報到。

  得知今日夔州負責剿賊的幾支營兵及地方巡檢司官軍都來了,李定國便讓隨行的飛鷹隊小組用微型無人機去探查他們的營地布置,並記錄下來。

  這些人中,只有馬乾是第一次見識無人機。

  此時瞧見觀察兵手中平板電腦上那些地方官軍營地的畫面,不禁驚嘆連連。

  「寶物,此真乃仙家寶物啊!監國果然是上天所衷、真命天子!」

  李定國雖然是第一次在軍事行動中用到飛鷹隊的無人機,但之前其實已見識過多次,因此表現倒還淡定得很。

  等飛鷹隊小組將那一整片營地都探查過,並錄下了視頻,他便拿過來細看。

  瞧見視頻里最大的一片營盤中,豎著「譚」字大旗,李定國道:「看來馬僉事所言非虛,這些人中果然以譚家兵馬最多、實力最強。」

  馬乾這時也不在乎文武身份了,就貼到李定國旁邊,繼續看平板上的視頻。

  他聞言道:「譚家三兄弟,譚文如今為參將,譚弘、譚詣為游擊,一門三將,家裡原又是萬縣土豪大族,其部自然實力最強。

  其後便是副將王學詩、參將胡云鳳,營盤最小的那個則是游擊姚玉麟。」

  李定國聽了忍不住搖頭,「夔州府不過一州十三縣之地,竟然養了這麼多營兵。」

  馬乾道:「這還不是因為搖黃匪寇以及以前的張賊···」

  說著馬乾住口了。

  因為他這才想起,李定國就出身「張賊」。

  李定國倒沒生氣,馬乾卻覺得尷尬,於是道:「其實除了這四股負責剿賊的營兵,各地典史、巡檢也都有些兵馬。

  這些典史、巡檢多是由當地大族子弟擔任,近些年朝廷式微,他們便對上方命令陽奉陰違。

  平時與搖黃匪寇勾結、暗中通風報信不說,偶爾還會扮做賊匪,到別處擄掠百姓財富。」

  馬乾沒注意到的是,他這番話說完,李定國沒覺得有什麼,楊展卻臉色微變了變。

  因為他之前在嘉定就是走的這個路數,一舉把控了整個犍為縣的軍事權。

  那時他是看到亂世已至,朝廷不能為,所以就產生了些許野心。

  可如今他既然做了朱媺娖麾下的邊防軍總兵官,心思自然就變了。

  『看來有空得寫一封書信回去,讓那臭小子棄了巡檢司的官職,到邊防軍來任職。

  否則那臭小子在犍為搞出什麼枉法之事,說不定就把老子給坑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