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說完便拔出腰中的繡春刀舉天大呼道:
「大明威武!」
軍士們也齊舉手中武器高呼道:
「大明威武!」
「陛下威武!」
「大明萬勝!」
隨後便開始殺豬宰羊,以此來祭代表著大明的日月旗幟。
朱由校又親自叩敬了皇天后土、歷代先祖,待誓師儀式畢後,朱由校大呼下令道:
「出征!」
幾萬兵馬按照原定的行軍計劃井然有序的開始出營,朝著北方而去!
大軍要到達的第一個地點就是密雲,密雲是此次北征的一個關鍵點,那裡剛好處於喜峰口、古北口、宣府鎮、京師四方的一個中心。
以朱由校的想法是,從宣府和古北口大張旗鼓的出關,以宣大兩鎮的兵馬和部分羽林軍的為主力,吸引林丹汗的主力。
然後親自統領精銳騎兵和神機營、泰山營之精銳從喜峰口出關,一路北上,他目前的戰略目標是先掃蕩承德以南的部落。
當然另外兩路兵馬不會真的深入草原打擊,這只是兩路佯兵而已,就在關外三五百里之內搞點事就行,不過聲勢是越大越好。
只要能短暫的吸引林丹汗或者是牽制他幾天,這兩路兵馬就算是完成了既定任務了。
只要不貿然前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就算是林丹汗的主力全力進攻,短時間內也很難打敗明軍。
況且明軍距離邊鎮也就那麼遠,實在是不行可以慢慢退回來,林丹汗也無可奈何。
倘若自己真的能擊敗林丹汗的主力,這兩路兵馬就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了,完全可以痛打落水狗,將戰果擴大。
這就是為什麼他帶王在晉隨駕的原因,滿朝文武,最有資格和能力的人也就是他了,他可是僅次於熊廷弼的。
而且也只有他才有可能壓制住宣大兩鎮的那些將官,畢竟還是天啟年,武將骨子裡就是認為自己不如文臣的,面對文臣時,他們自己心裡就把自己貶的一文不值了。
更何況王在晉可是內閣輔臣和兵部尚書,對於那些武將更是有一種天然的壓制力,那些同流合污的文官也沒哪個頭鐵敢在這種身份的人面前造次。
大家普遍認為的武將專橫跋扈,不聽朝廷號令的那種軍閥時代已經是崇禎末年了,那個時候大明朝廷已經名存實亡,根本原因就是朝廷無將無兵,壓不住他們了。
以他來節制宣大的兵馬,最為合適,他本身也是深知兵事,又是自己信任的人,一舉多得。
待周興武率領的前軍至十五里後,朱由校也帶領中軍正式開拔了。
軍營三里之外,有一條岔路口,其中一條就是去京城之路,文武百官已經在此等候了近一個時辰了。
按照禮制,皇帝御駕親征,文武百官本應該由九門恭送皇帝,可惜咱們的朱皇帝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他提前一天來到了軍營,根本不從城裡出發。
百官無奈,只得到軍營來相送了,其實他們當中還是有不少人不支持親征的,只是都不敢說而已,畢竟誰也不想被皇帝祭旗。
待得朱由校領軍抵達以後,文武百官見到一身甲冑的皇帝,在道路兩旁齊跪呼道:
「恭送皇帝陛下御駕親征!」
「望陛下早日破敵、凱旋班師!」
朱由校伸手一揮,軍隊立刻於原地等待,只見他策馬而過,說道:
「諸位平身吧!」
「朕離京以後,爾等不可懈怠政務,務必小心謹慎!」
「臣等遵旨!」
官員們看著一身豪華裝備的羽林軍,都是暗道可惜,這得需要多少靡費啊,真是浪費!
朱由校下馬走到四位總理大臣面前說道:
「朕此次北征,短則月余可回,這段時間就全靠你們四位了,給朕把家看好了!」
四位總理大臣躬身回道:
「必不負聖恩!」
徐光啟老淚縱橫的道:
「戰場兇險,陛下切記不可以身犯險啊,如戰機已失,無勝敵之把握,陛下可避其鋒芒,不可與敵拼死啊。」
「陛下身負中興之重任,大明不能沒有陛下啊,還望陛下深記臣之忠言啊!」
徐光啟的意思朱由校當然知道,如果沒有必勝之把握,就最好不要與敵交戰,保存實力最為重要,當然了,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朱由校輕鬆的回道:
「先生放心吧,朕必會大勝班師而回,先生就不必如此牽掛了。」
「新式火槍的研發,一定要全力支持畢懋康,如研發遇到瓶頸,先生可請教於工部尚書宋應星,宋先生身懷大才,與先生是同道中人!」
「臣定然牢記!」
「京師,朕就交給四位了!」
說完此話,朱由校翻身上馬,大喝一聲駕,便策馬揚長而去。
軍隊緊跟著皇帝的步伐,直接從道路中間穿了過去,絲毫沒有禮讓這些文官的樣子,可把這些人氣的咬牙切齒。
這要是在以往,這些軍頭將官哪個不得跑過來恭恭敬敬的給自己行禮?
真是世風日下、鹹魚翻身啊,不過他們也只敢在心裡罵給自己聽了。
皇帝尚武,如此重視這支軍隊,你去找茬不就等於找死?他們還是分的清的,面子可以不要,命沒了就是什麼都沒了。
百官一直於原地遠遠的眺望著皇帝的背影,等實在看不清了,王象乾便通知眾人回京了。
朱由校行軍至數里之外,打馬上了一座小山頭,看著升起的太陽喃喃自語道:
「這片土地、多麼美好啊,血流成河的事,我一定不能讓他發生了。」
一旁的孫雲鶴聽的雲裡霧裡的,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
而朱由校則是想起了歷史上皇太極的五次入關搶掠,別看只是來打劫的,他們五次入關可不止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更是給這裡的百姓帶來了無盡的黑暗和災禍,他們每過一地,必不留活物、寸草不生!
赤地千里,這在書上只是小小的四個字,可在大明的末年,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無數白骨荒屍在這片土地。
雖然沒有靖康之變恥辱,但是造成的傷害,卻比靖康恥大了幾十倍!
「走吧!」
不在多想,朱由校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一定要改變漢人悲苦的命運。
因為他、也是漢人!
大明天啟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大明的第十五位皇帝,自他的皇祖永樂和正德以後,時隔百餘年,再次由京師御駕親征蒙古。
天啟皇帝朱由校,踏上了他的第一次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