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優勝劣汰

  而且火槍騎兵,也不在穿戴那種沉重的鐵甲了,和神機營一樣,以胸甲護身。閱讀

  但他們增加了和邊軍一樣的護臂甲,避免被敵人衝到近前時,沒有可靠的防禦裝備進行抵擋。

  護臂甲這玩意可不能小看,在交戰之中,是有很大的可能避免敵人的致命一擊的。

  火槍騎兵的作用,就相當於當年蒙古騎兵當中的弓弩輕騎兵一樣,是不會和敵軍近身廝殺的,更加不會像傳統騎兵那樣,對敵軍發起沖陣。

  當年的蒙古騎兵,能夠憑藉自身熟練無比的騎射,以及更加強勁的弓弩,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敗敵軍,他的火槍騎兵,同樣能夠做到。

  一百二十米的有效射程,八十米的破甲射程,比起騎射的距離和威力,簡直要強上一個檔次。

  只要訓練達標,然後再進行幾場戰鬥,積累一些實戰經驗,將各方面的素質和應變能力提升上去後,必然是敵軍的夢魘。

  火器兵和火槍騎兵,是大明朝軍隊未來軍種的主力,朱由校還是極為重視的。

  相比之下,虎賁營和泰山營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又是換新甲又是裝備新武器的。

  這兩個兵種,已經沒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必要趨勢了。

  重甲兵不久之後必然是要被淘汰的,冷兵器時代的巔峰步兵,在熱武器的時代,只能是炮灰的角色。

  按照朱由校的設想,以後的作戰,都是以火力遠程覆蓋打擊,等將敵軍擊潰以後,只需派遣騎兵收割戰場,掃尾就行了。

  重甲兵的沖陣,將會變得非常雞肋,所以此次羽林軍進行大規模的擴軍,泰山營也未補充一兵一卒,還是五千人的編制。

  而步軍呢,本就是最弱勢的兵種,不管是對陣騎兵還是持有火器的軍隊,沒有一個極為優秀的將領來指揮,是絕對沒有任何勝算的。

  尤其是面對騎兵,除非你擁有著對方沒有的強勁武器,能夠實施降維打擊,那或許會有勝算。

  當年李陵為何能夠以五千步軍,就抵擋住數萬匈奴主力騎兵的猛烈攻勢,而且還可以殺傷敵軍數萬人。

  就是因為當時的漢軍,他們的武器和戰術方面都是碾壓匈奴的。

  漢軍那射程遠超匈奴的強勁弓弩,以及盾陣和車陣,使得匈奴騎兵根本近不了身。

  當然他自身軍事才能也是極為優秀的,換作是一般的將領,以五千步軍面對數萬騎兵,恐怕早就逃之夭夭了。

  如果沒有這些因素條件的加持,步軍想要贏騎兵,簡直是天方夜譚,除非對方將領真的是一頭蠢豬。

  兩人一路深談,不知不覺當中,就已經到皇城的外圍,朱由校看著自己熟悉的家,也露出了一絲笑容。

  「老臣所知道的,已經全部呈報完畢,陛下一路舟車勞頓,老臣就不過多叨擾了,老臣告退!」

  張維賢的眼力見一般人還真的比不了,朱由校最欣賞佩服的,也是他這一點。

  等到張維賢走了以後,朱由校才收起笑容,騎乘著戰馬朝皇城而去。

  根據張維賢一路的口頭呈報,朱由校總算是稍稍的放了下心來。

  局勢比自己預期的要好不少,今年戶部的稅收問題,不過是小事一樁。

  最困難的,就是要如何去解決掉山東的孔家和白蓮教。

  要想動孔家可不容易,孔家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

  要想動孔家,比起對付江南的官僚集團和士族來說,困難了不止幾個檔次。

  這事太過重要關鍵了,就連朱由校,都一時迷茫了起來,不知所措。

  或許只有等他見到了魏忠賢和楊寰,才能找到答案,做出正確的決定。

  因為想要儘快的了解具體情況,在剛入宮門時,朱由校就讓守門的錦衣衛前去詔二人入宮。

  而後便打馬而去,徑直入了皇宮,一路快速的通過前宮後,朱由校在乾清宮的大殿廣場外,終於是下了馬。

  詢問了一個宮女後,知道皇后此時正在坤寧宮當中,他迫不及待的就帶著自己的一干侍衛徑直朝後宮而去。

  坤寧宮中,剛剛從純妃寢宮回來的皇后張嫣,此時正在看著皇帝的常服靜靜的發呆。

  正所謂新婚燕爾,剛剛才大婚成為皇后的她,就和自己的丈夫分別了數月之久,心中不想是不可能的。

  她和朱由校在一起相處的時間,還不如此次他們分開都是時間。

  而最讓她煩心的,還是自己的家事,他的父親一點也不安分,真是一刻也不讓她安寧。

  當她的父母從河南老家搬遷過來時,聽到剛剛才貴為皇后的女兒,居然被皇帝給遺忘在了深宮之中,可是急的不行。

  女兒才剛剛成為一國之母的皇后,地位尚且還不牢固,居然就被皇帝給晾在了一邊,這讓他們怎麼能不慌。

  他們仔細想了想也覺得不對勁,自己女兒的姿色如何,他們不是不知道。

  不要說老家方圓多少里了,就是在整個大明朝,那姿色都是數一數二的,否則他們也不會這麼自信的送自己女兒去參加后妃大選。

  難道是皇帝不喜歡自己的女兒不成?

  可要是不喜歡,又怎麼會選定自己女兒為皇后呢?

  這讓他們非常疑惑,實在是想不通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

  到了京師後,憑藉著國丈的身份,再用金銀開路。

  經過多方的打聽,他們才終於得知,皇帝有一名妃子已經懷胎好幾月了,這讓他們危機感倍增。

  這母憑子貴的事情,在大明朝可是不少啊。

  遠的不說,就說去年才殯天的那位老皇帝,陛下的爺爺,就因為喜愛小兒子,而不顧長幼和文官對著幹了一輩子,非要立小兒子為太子不可。

  他張家雖然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士紳大家,但好歹也是個地主級別的中層階級。

  家中也都是有文化的人,他本人還與東林書院的人是朋友,對於當年轟轟烈烈的國本之爭,自是知曉的。

  他們真怕這位皇帝也是這樣的,因此整日的思前想後,為女兒和自家的前程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