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歸流的政策一出,就在兩省引起軒然大波,不論是土司還百姓,包括當地的官員,無不驚訝。
他們原以為,皇帝殺了這麼多人,抄了這麼多家已經足夠了,可沒想到皇帝的野心和想法居然這麼驚人,想要一舉廢除已經存在了千年的土司制度。
不管是唐朝還是蒙元,亦或本朝的太祖皇帝,都嘗試過要廢除土司的,可惜最後均以失敗而告終。
而且朝廷和土司們的每一次爭奪,朝廷都從來沒有占到過明顯的好處,反而因此失利不少。
蒙元的馬夠不夠快,他們的彎刀夠不夠鋒利,打下這麼大一片疆土,卻也只能壓制,而不能根治。
陛下這一次是太過急功近利了,以為打了兩場勝仗,剿滅了幾個勢力大的土司就萬事太平了?
他們在本地為官這麼多年,雖然是剝削壓迫他們,但那也是針對那些無權無勢平民百姓,手上有兵有權的土司,他們可是能避開就避開的。
官員的反應都這麼大,真正的「受害者」,各族的土司自然是不必多說。
他們得知是皇帝在西南,立刻聯名上奏了一份奏本,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忠心。
其中也有幾分威脅的意思在裡面,我們集體反對,就看你敢不敢真的下死手。
並且他們還用錢財買通了許多的地方官員,請他們也寫一份奏本,向皇帝講清其中的利害關係。
並且直言說道,要是沒有他們這些土司存在,幫助朝廷管轄治理地方,各族之間必然是矛盾不斷,等激發到一個點後,肯定是一發不可收拾。
到時朝廷又要派軍隊來平叛,又要撥給錢糧安撫百姓,進行戰後重建恢復工作,所需糜費不知幾何。
朱由校看了他們各自的奏本以後,直接當著將領和那些親皇土司首領的面給扔到了火爐當中付之一炬。
火光照亮在這位年輕俊朗的皇帝臉上,加上此時的氣氛,此時的朱由校顯得頗為威武霸氣。
「朕領軍打仗,四處平叛的時候,這些人連個屁都放不出來,現在朕要改革,勸諫的奏疏倒是在朕的面前堆積如山。」
「朕有時在想,他們是朝廷的官員還是土司們的官員?」
「他們究竟是朕的臣子,還是這些首領的臣子?」
「他們以前犯的那些貪贓枉法的事,以為朕什麼都不知道嘛?」
「朕給了他們一次機會,沒去找他們麻煩,現在倒好,找朕的麻煩來了。」
說完便從自己的腰間解下了玉佩,隨手扔給了站在旁邊的馬祥麟,威嚴的說道:
「瑞徵,持朕的玉佩和聖旨,去營外調集五百御林軍,一千虎賁衛士,拿人去吧!」
「臣去了!」
當地的這些官員,朱由校已經忍他們很久了,之前是因為前線打仗,而沒有大動干戈,現在到了該清洗的時候了。
世人都說,京師朝堂上的官員喝人血吃人肉,可他們哪裡知道,在禍害百姓這一點上,地方官員可比他們狠多了。
朱由校一路走來所看到的,四川和貴州的百姓,沒有一個臉上是有笑容的。
當他走進他們居住的房屋,他們耕種的田地,看到的也只是四面土牆和野草橫生,畝產糧食嚴重不足的旱地荒地。
這裡遠離京師,實際上朝廷根本管不了,這裡有官府又有官紳,還有土司和盜匪,各方利益集團報團在一起,上瞞朝廷下欺百姓,無惡不作。
朱燮元有一種非常不好的感覺,陛下似乎太過激進了,改土歸流的政策才剛剛開始,怎麼又要對官員下手了?
還有一個問題,把這些官員都給緝拿了,那誰來辦事呢?誰來落實政策,督促監察地方?
關於這一點,朱由校早已經想到,不就是官員們,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想當官的。
上次在京師被他革職的二十多名官員,此時也隨著自己那座御駕空車到達了達州,自己只需一道旨意,他們立刻就能走馬上任。
他本想著讓這些人永遠消失的,可思來想去,把他們和當地的官員進行了對比以後,發現這些人還有可用之處的。
他們雖然也貪污腐敗,欺壓良善,但至少還沒有到只貪不幹事的程度。
他們敢於直噴皇帝,挑戰皇權,確實是該死,但從側面的角度來看,正是他們的名利心太重了,想要出人頭地、名揚天下,才會選擇最直接快速的方法。
實際上明末的文官,大部分都是罪大惡極的,但這個罪大惡極當中,也是有區別,分檔次的。
比如這地方官員和朝廷官員,他們要比起誰的心更黑更狠,那毫無疑問,京官肯定相差甚遠。
當上了京官的,尤其是較為年輕的,在四十歲以下的,就沒有一個不想提升自己的名望往上爬的。(不是說四十以下的人年輕,而是官齡年輕。從他們當官的那一天開始計時。很多人三十多歲才中進士,或者剛剛踏入仕途。)
哪一個都想做出一番功績偉業來,在士林當中好好顯擺顯擺,而後抱著自己的功勞簿安閒晚年,等死了以後青史留名。
可當他們發現自己已經寸步難進,很難往上爬時,亦或自知才能有限,不可能成為大官時,他們得心態就會發生急劇的變化。
極少數的人會因此而對自己更加嚴厲,想盡辦法提升自身的能力,奮發圖強,以求能更進一步。
而更多的人則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既然青史留名,功績偉業這些自己沒希望了,那就會徹底墮。
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和調查,朱由校對於川貴的局勢也了解不少,哪些地區是重點,哪些地區可以放鬆,他心裡也都有數。
因此面對朱燮元的擔憂勸諫,朱由校直接了斷的回應道:
「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人,莫非朕今日殺了幾個貪官污吏,明日大明朝就要亡國了?」
「天下萬民就要因為這幾個該死的東西,活不下去了?」
朱燮元無言回應,只得退回原位沉默作罷。
馬祥麟領了諭令後,在營帳外立刻點齊了一千五百騎兵,三百人為一隊,朝各個府縣策馬疾馳而去,捉拿名單上的官員和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