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人事任命安排妥當以後,朱由校便辦起了另一件事,他要開始改變工匠的舊制,設立一套合理的獎懲制度以及晉升的希望。
他將工匠劃分了五個等級,分別是小工、中工、大工、宗師、大師。
大明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自己的國策和制度問題。
當年太祖設立匠戶制度時,是合理的,衛所制也是合理的,但這個合理,僅僅限於洪武年間,只適用於他的時代。
正是在這個制度下,經過數十年戰亂的華夏,剛剛建立的大明才能迅速煥發生機,沒有洪武之治,所謂的永樂盛世又怎麼來。
可太祖一死,這些制度就一一崩潰了,實際上在他晚年的時候,弊端矛盾問題就已經層出不窮,可惜那個時候的他一門心思打壓上層人士,為自己的孫子鋪路,根本無心在管理這些事了。
經過兩百多年的時光,大明的工匠不知有多少,可這些身懷絕技的人,卻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
無數的人因此逃亡了,他們成為了黑戶隱戶,他們寧願當那些地主豪強的佃奴,也不願意在堅持所謂的祖業了。
他目前的中央集權效果很不錯,基本掌握了朝政大權,這是自成化年間以後皇權最盛之時,但這點權力就想改國策改制度,還遠遠不夠。
但小規模的改變,他完全可以一言而定,那些朝臣也不會來送死。
因此他將自己的第一個目標放在了工匠身上,那些在兵工廠的工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何況是一個這麼大國家呢。
兵工廠成立這麼久了,也是時候擺到明面上來了,以前是朝局不穩,不得不出此下策,將兵工廠隱藏起來,而現在卻是不需要了。
他準備將王恭廠、還有兵部在京師的軍器局與自己的兵工廠進行合併。
然後兵工廠將作為一個獨立的衙門,不歸內閣六部管轄,而是如同兵仗局那般,成為一個單獨的衙門。
這兩個地方有大量的工匠人員,這些都是多年的老手,祖祖輩輩在這兩個衙門任職,算得上頂尖的那一類了。
最重要的,是具備了完整的器材和技術。
兵工廠內所招募的那些工匠,除了少數人,其他的都不具備打造大炮的技術。
尤其是是大將軍炮、紅夷大炮這種重型大炮,根本無從下手。
還有原料、火藥、精鐵等這些必不可少的材料,兵工廠也需要花高價去外面購買,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但軍器局和王恭廠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王恭廠最不缺的就是原料火藥這些。
這是大明最大的一個火藥庫和火器研發基地,裡面的能工巧匠甚至比軍器局的技術還要高。
紅夷大炮、大將軍炮這些,就是從王恭廠仿造出來的。
只是這三個衙門合併還不夠,還要設立一個新衙門,負責研發新型科技和武器,就叫天工院。
兵工廠和天工院互不統屬,但卻同屬於軍備閣管轄。
軍備閣,就是自己準備設立的一個新部門,它的地位將與六部一樣,受自己管轄。
兵工廠和天工院的人事調度任免、衙門諸事均由軍備閣負責,而軍備閣則由直接對他負責,所有的事務權力全部歸屬於皇帝。
這樣下來就能行形成有效循環,工匠們有了希望和晉升之路,有了新的奮鬥目標。
要想成為小工,你首先得通過兵工廠的應試,通過了應試,證明了自己,那麼兵工廠就會發放一塊鐵製腰牌給你。
有了這塊腰牌,成為了小工以後,那你就有資格去兵工廠進行應聘入職,每月都有工錢和糧食領。
而要成為中工,前提條件你必須得是小工,以此類推,一級一級的往上升。
朱由校給兵工廠小工定的工錢是二兩銀子和十石糧米,保證這些工匠一家人哪能夠好好的活下去。
他們就相當於普工,從事廠內最簡單的事情,每天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上面下達的任務即可。
中工則是每月五兩銀、十石糧米和一匹布,大工則高出很多,每月有十兩銀,糧米依然是十石,但是會有五匹布。
要成為中工,就不止是手藝功夫了,還需要一定的技術思想和儲備,而且必須精通某一方面的技術,比如你是製造大炮的,那你就必須熟知製造過程和工藝技術,以及原理等一系列問題。
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要會識字。
中工和大工之間是一個分水嶺,因為所需要的技術差別極大,大工已經基本上是屬於頂尖水平了。
這些人將是兵工廠主要技術人才,負責管理和教學等方面,成為了大工,朱由校會賜他們七到九品的官身,還可以官身領取俸祿。
朱由校也是有心這樣定標準的,如果升一級只是加那麼幾兩銀子,很多小工和中工會安於現狀,因為溫飽問題解決了,他們就不必再為生計發愁。
人是不能夠安逸的,這個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唐朝何其盛也,可就是因為太過安逸,失去了進取之心而讓安祿山等一干叛賊抓住了機會,從而導致的大禍。
而能夠晉級宗師的工匠條件,可以說極為苛刻,因為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工匠了,他們將一躍成為上層人士。
宗師不止要技術頂尖,不能僅限於製造武器大炮這些,其他方面都要精通,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具備開拓進取的思想,他們的任務是要為以後的工業打下基礎。
因此他給宗師定的標準遠超於大工,每月三十兩銀、五十石糧米、綢緞一匹,另賜京師內城二進宅院一座,加五品或六品官身。
天工院,也是朱由校為宗師量身設立的衙門。
當然一些大工也可以破例進入天工運院,但前提是你得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技術上極為突出,或者取得重大的成就貢獻。
至於大師,那就屬於國家的頂級精英人才了。
成為大師就可入軍備閣,他們將不在是賜官身,而是正式任命為朝廷的二品或三品大臣,協助皇帝管理軍備大事。
旁人見了,也得規規矩矩的稱呼他們一聲閣臣,而且地位不會比內閣大學士低多少。
可現在的大明,不要說大師了,就是宗師級別都無人能及了,當下恐怕也就宋應星勉強有這個本事,徐光啟和畢懋康再努力一把或許也能達到。